首页资讯绿色 黑白色调里的彩色人生

黑白色调里的彩色人生

Color Life in Black and White Tones当一名熊猫“妈妈”,是怎样一种人生体验?照顾国宝20余年,又积攒了多少不一样人生阅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濒危…

黑白色调的彩色生活

当熊猫“妈妈”是一种怎样的人生体验?看管国宝二十多年,你积累了多少不同的人生经验?“一段激情岁月”。全国人大代表、大熊猫研究中心成都研究基地主任、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侯荣用这句话总结了自己的大熊猫保护生涯。参加工作以来,侯荣先后当选为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是成都市第十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当选四川省劳动模范、成都市劳动模范;入围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候选人……侯荣也在与黑白国宝的20多年交往中,书写了自己多姿多彩的职业生涯。

管理:非黑即白,严肃认真。

成都大熊猫研究基地位于成都北郊,与杜甫草堂、武侯祠、金沙遗址齐名。去年,超过750万国内外游客来到这里观看大熊猫。

对于一个公园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是,漫步在熊猫基地,你不会感到嘈杂和吵闹。安静的感觉一直伴随着你,一切都井井有条,这离不开侯蓉的努力。作为管理者,侯蓉给人的感觉就像大熊猫的颜色,黑白分明,一本正经。

在熊猫基地一栋不起眼的办公楼里,有一个会议室,每周都有一批固定的人来。他们有的是学者,有的是化验员,有的是饲养员,有的是工程师,人员非常杂。但是他们来这里的目的很单一,就是保护国宝大熊猫。这些人叫侯蓉。她每周都会在这里开例会,内容涵盖营养供给、饲养管理、疾病防控、行为驯化等各个方面。

这是侯蓉的工作习惯。她知道自己不仅是一名科研工作者,还是一个大机构的管理者之一,所以她给自己的第一条规则就是尽力而为。对自己而言,她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在平时工作中认真履行负责人的管理职责,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了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约束有效的运行机制。对于同事,她每周组织部门会议,充分调动部门中层骨干人员,努力工作,齐心协力,保证部门各项事务有序开展。读时事也是侯蓉长期以来的习惯,因为她清楚地知道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行动指南,所以她不仅要加强学习,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还要深入思考,周密计划,全力做好部门的全面工作。目前,成都正在打造“熊猫之都”,涉及成都三个区域,分别是北湖区、都江堰区、龙泉山区,规划面积69平方公里。熊猫基地也深度参与,这是熊猫基地积极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又一例证。经过30多年的发展,熊猫基地已经成为集大熊猫迁地保护、科学研究与繁育、国际合作与交流、野外放生研究、保护教育、生态旅游、熊猫文化建设等为一体的世界级专业机构,侯蓉的心血在其中。

科学研究:红蓝相间的激情与智慧。

侯蓉经常被外界称为“熊猫妈妈”。这个称号除了她对大熊猫的悉心呵护,更多的是对侯蓉在大熊猫保护和繁育方面成绩的肯定。保护大熊猫和做科学研究是最重要的环节,侯蓉知道它的意义。科研中的侯蓉,在同事眼里,就像是一根红蓝相间的绳子拧在一起。红色是思考生成时的激情,蓝色是研究前进中的智慧。在这根绳子的另一端,有一个未知的答案需要大家去探索。“问题、想法、样本、能力、协作”。侯荣在科学研究中十分注重总结濒危野生动物研究和保护的规律,创新性地提出了开展濒危野生动物研究的五要素。在之后的科研生涯中,她也是严格按照这五要素来推进工作的。“不能让研究仅仅停留在追求项目、发表论文、追逐研究热点上。我们必须始终清醒地认识到开展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的重要性,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侯荣的话掷地有声。侯蓉将这一科研思路传递给了熊猫基地的合作伙伴。她鼓励科技人员耐得住寂寞,真正做出能有效促进保护的研究成果。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理念,20多年来,她一直走在保护大熊猫的路上。凭着敬业和坚持,侯蓉的成绩有目共睹。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是四川省首批重点实验室。2007年成为科技部和四川省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11年建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实验室还为大熊猫等濒危物种的保护研究提供了可以与国际接轨的研究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而这个著名的实验室——侯就是在缺乏人力、后勤保障和交通不便的困难下,从零开始建立起来的。她直接负责并参与了整个过程。同时,侯荣主持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市级奖励10项。主要研究成果《大熊猫繁殖生物学及保护遗传学的研究与应用》获2014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其中4项为第一发明人;发表和交流学术论文60余篇。用同行的话说,侯荣的研究成果“原创性地解决了大熊猫繁育、繁育、种群质量建设和遗传资源保护的关键技术问题,引领了大熊猫保护的技术进步”。

侯蓉的脚步没有停下来。在她的办公室里,堆着各种各样的材料。她总是及时了解国际最新科研动态,组织研究计划的制定和及时调整,指导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多年来,侯蓉负责并实施了大熊猫精子库和细胞库的建立,建成了国内外最大的大熊猫细胞库和精子库,为大熊猫珍贵遗传资源的保存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她发展和完善了大熊猫繁育技术体系,发现了大熊猫排卵的新规律,建立了大熊猫适时繁育的新技术体系,获得了6项国家发明专利。她为大熊猫建立了“高竹低精”的饲养方法,解决了严重危害大熊猫健康的“营养不良综合征”和粘液排便频繁等问题。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些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熊猫基地已建成成都大熊猫人工繁殖种群195个(截至2018年底)。仅2006年至2017年的12年间,就繁殖了150只大熊猫,种群增长了300%,建立了184个人工繁殖种群。

传承:保护是绿色发展的轴心

保护大熊猫不是熊猫基地的责任。酒香必飘巷外。侯蓉的方法是传承:技术和文化的传承。“大熊猫保护和环境保护的原理是一样的。有绿色发展,有科技支撑,就不会错。”侯蓉的思路很清晰。她不断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组织人员参加国内外各类培训交流,希望全面提升全球大熊猫保护研究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在侯蓉的大力帮助下,熊猫基地已帮助国内外6家机构繁育出31只活体大熊猫,在日本建立了中国大熊猫最大的海外种群。同时,实施了大熊猫种群质量建设,纠正了大熊猫创始人严重异常的遗传贡献,提高了种群质量,促进了“建立自我维持的大熊猫迁地保护种群”发展目标的实现。侯蓉非常注重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团队的团结合作。她认为,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灵活组织各种研究小组,可以系统地解决一些濒危动物的保护问题。2018年5月,一则关于“鸟类大熊猫破壳而出”的新闻出现在国内各大网站:在雅安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和成都大熊猫基地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当年世界首例笼养绿尾雉成功破壳。绿尾雉(雉鸡)是中国特有的大型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濒危物种。2017年,四川省林业厅(现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邀请成都大熊猫研究基地将大熊猫保护的成功经验应用于绿尾雉保护。这只鸟“大熊猫”的破壳,也成为侯荣和熊猫基地研究团队向濒危野生动物繁殖与保护研究领域传播和传递经验的生动案例。

除了绿尾雉,相关的科研成果还被应用于保护其他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如小熊猫、华南虎、海龟等。尤其是小熊猫,通过圈养大熊猫繁殖和饲养技术在小熊猫中的成熟应用,熊猫基地圈养小熊猫数量已达129只,是世界上最大的圈养小熊猫种群。”她特别强调了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的重要性。目前,研究中心70%以上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转化和应用”。侯蓉的同事说。

不断创新的科技、教育、文化也要跟上。“大熊猫保护要从娃娃抓起,从教育抓起”。近年来,侯蓉一直坚持做好教育和科普工作。她认为,良好的社会氛围的作用不亚于几项重大科研成果的发布。今年大年初一,熊猫基地内的“熊猫国际艺术中心”特别推出了“回望1869——纪念大熊猫走向世界150周年”新年特展。展览为期一个月,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的历史照片、熊猫老邮票、熊猫纪念币在本次展览中展出。

展览只是文化传承的一个方面。近年来,熊猫基地围绕大熊猫文化做了大量工作,制作或联合制作了中国大熊猫环球艺术之旅、熊猫与世界一家中国大熊猫文化艺术之旅、成都国际熊猫音乐节、熊猫茶馆儿童舞台剧、熊猫童话儿童音乐剧等原创文化艺术品牌。,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认可和喜爱。

“接下来,还会有进一步的立法”。2019年1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正式生效,侯蓉觉得特别开心。这是她的努力之一,因为她多年来一直在提出建议。受到鼓舞,她还决定再接再厉,通过更多的调查研究,帮助完善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我正在和一个大学法学教授起草一个全新的立法议案,要建一个大熊猫国家公园,需要法律同步”。说这话的时候,侯蓉的眼睛格外明亮。

(侯蓉供图)

(编辑:张志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35199.html
上一篇“一村万树”绿的不只是村庄
下一篇 镌刻在兴安岭上的绿色誓言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