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绿色 大兴安岭天保群英谱

大兴安岭天保群英谱

国栋这是一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生态资源得天独厚。这是一方广阔而迷人的净土,大山川大江河壮美磅礴,大森林大草原秀色绵延,以无边绿色筑起了我国北疆的生态屏障。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直属的大型生态公益类企业。地处…

郭栋

这是一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生态资源。这是一片广袤而迷人的净土,有山有水,有雄伟的山川,有森林,有草原,用无边的绿色在中国北方筑起了一道生态屏障。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直属的大型生态公益企业。它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是中国最北、纬度最高的边境地区。森林总面积8.35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68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6.20%。公司占地面积7.98万平方公里,占森林总面积的95.57%。哺乳动物56种,鸟类250种,两栖爬行动物1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77种。

大兴安岭作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已被列入国家重大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总体规划东北林带。是中国唯一的寒温带生物基因库,中国唯一的寒温带亮针叶林区,国家重点国有林区和天然林主要分布区。

目前,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作为体量最大、从业人员最多的国家林草局直属事业单位,把保护祖国北疆生态屏障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任务。

由于集团公司98%以上的森林资源为天然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给集团公司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司牢牢把握保护和发展两大主题,调整林业发展思路,全面推进生态战略转型。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可持续经营理念付诸实践,森林资源保护意识逐年增强,森林得到有效保护,经营活动和理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集团公司森林资源数量大幅增加,森林资源质量不断提高,森林生态功能不断恢复,野生动物资源得到恢复。

魏兴安,树木的背后,是大兴安岭历代林农的心血和汗水。在茫茫林海中,青山记录着护林员扎根森林,保护生态的故事。

临海深处的秦军剑政治过硬的“先锋队”

今年51岁的韩家园林业局副局长秦俊建,1994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大兴安岭韩家园林业局这片热土。从参加工作的林业技术员到辗转三地的林场场长,从维护森林资源安全的资源科长到现在的林业局副局长,27年来,无论岗位如何变动,不变的是他“守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的初心。先后获得黑龙江省“防火先进个人”、“大兴安岭防火先进个人”、“大兴安岭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生态是大兴安岭的“根”和“魂”。为了保护好兴安的青山绿水,秦军建始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理论学习放在首位。13年的森林勘察设计,他穿林过溪,用脚丈量工作,练就了林区“活地图”的过硬本领。当了十年林场场长后,他坚持边干边学。在边做边学的过程中,他想要领先,寻求领先,做领先。他全力以赴保护生态,谋求发展,造福民生。他努力诠释自己的使命,用努力承担责任。

“在困难面前退缩永远是懦夫的行为;直面困难,直面困难,一定是勇者的选择。”熟悉秦俊剑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在困难面前绝不低头的勇士。位于大兴安岭东南部的韩家园林业局是森林行政案件的“高发区”,资源管理难度极大。面对资源管理的复杂形势,他主动担当、全力以赴,创新性地提出了“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勇于负责、依法治理”的资源管理方针,先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保护森林资源的专项打击行动,依法打击毁林、盗伐、破坏湿地等违法违规行为,森林行政案件总体逐年下降。通过举办森林行政综合执法培训班,全面推广ARCgis软件应用,有效促进了案件定位、示意图制作、复垦年限确定等工作的快速开展,逐步实现了森林行政执法的规范化进程。特别是在农用林地清查工作中,他坚持原则,努力做到公正执法,团结带领资源林业局战线干部职工,清查农用林地16390处,面积629774.3223公顷,为维护林业局林权地位提供了有力保障。

“兴则兴林,防火为先”。因为频繁的森林火灾,韩家园林业局被称为“火窝”。要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摘掉“火窝”的帽子。2019年,他刚刚走上副主任的岗位。他临危不惧,主动担起重担,义无反顾地扛起了森林防火的大旗。

面对复杂的森林形势和严峻的森林防火形势,秦军建上任伊始就不厌其烦地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逐一走访调研10个管护区(林场)和3个直属专业扑火队,详细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和对历年防火工作的总结分析,他提出了“预防为主、注重早期、注重细节、立足实际、突出严密、精益求精”的森林防火理念。围绕这一理念,秦军建坚持以上率下,靠前指挥,始终战斗在防火第一线。秦军建以每年“行四万里”的实际行动,严查严控森林火灾隐患。

森林防火“三级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开创了巡护宣传“背包旗”、“森林防火明牌”、“巡山三结合”、“造林绿化“双跟进”等新举措。构建了“设卡抓点、巡线巡线、进山清理面、监督补漏”的火源管理格局,达到了封山、看人、停人的目的。

秦军建以“宁可向前一步形成重叠,决不后退形成缺口”的高度责任感,在林农交错的呼玛县实施兵力部署、宣传教育、火源管理、预警扑救“四统一”部署,共同守住出村早查、进山早查、林中三清、预警巡逻、联合监管等“五关”,做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

他围绕清明节战役、春耕战役、五月战役、六月决战、秋季战役“五大战役”,以打胜仗、保一日十日、保一月十日、打小胜仗推动森林防火工作,使“人为火灾不发生,雷击不通宵”成为新形势下的新常态。林农联防、挂图作战等先进经验在大兴安岭地区全面推广。组建了一支375人的快速灭火队伍,以25人为一个战斗小组,驻守在重点火险区域的最前线,既最大限度地缩小了灭火半径,又保证了关键时刻的互救,有效保护了国家森林资源。

王天俊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担当起初心的角色,守护青山。

他是王天俊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虎源林场的职工。这位同志作为山里的护林员和森林管理一线的工人,从1992年就开始工作了。他在工作中一直兢兢业业,严守纪律,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式。2019年获得黑龙江省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同年9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奖章”。获得各种荣誉让他更加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更加坚定自己的方向。

能欣赏到最美风景的人,一定是努力的人。王天俊是“工匠精神”最美的诠释者。他总是说“我爱种树”。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要用一生的行动去完成,用一生的坚持去等待。春季造林工作异常艰巨繁重。为了保证苗木的成活率,保证工人的安全生产,他在每个环节都亲自安排部署。植树造林时,他整天在造林区工作,争分夺秒地进步,他无私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林农。

在从事造林工作时,王天俊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到2020年,他的团队已完成森林抚育3360多公顷,在各类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人工补植造林6000多亩,在森林空地补植近万亩,共种植苗木近260万株。无论当作业队长还是技术员,他带领的作业队和他技术指导下的作业队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三年保存率达到85%以上。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奋战。林区冬天最低气温零下40多度,他们仍然坚持在严寒的天气里工作。饿了吃火烤馒头,因为天气冷,馒头只是外面软,里面还是硬的,渴了吃点雪。冬天雪落到膝盖以下,山路陡峭,森林抚育工作艰难,几乎是爬行。春天,当天气变暖时,雪开始融化。上山几乎是跨越一条大河的深沟。每天下山,基本都是全身湿透,经常会出现磕磕碰碰的情况。恶劣的天气和艰苦的工作条件没有让王天俊退缩,这坚定了他建设美丽林区的信念。

林区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是独特的。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因势利导的原则,根据当年的节气制定季节性的工作计划和标准,保证树木的成活率。落实省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主导功能布局,分析林地生产力和生态功能差异,确定区域生态等级和生态脆弱性等级分类,实地了解林地现状,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创新的道路上,王天俊从未止步。结合当地的工作条件,王天俊开发了一种轻便易用的播种苗铲,大大提高了播种苗的成活率。当人工整地(挖坑)有厚厚的地表植被时,不仅会增加工作难度,还会浪费更多的工作时间。有时候遇到地表植被比较厚的地区,人工挖土层就更难了。每次都是工人满头大汗,手上磨出血泡,让他心疼。为了保证种植穴位美观,又不影响种植的苗木成活率,他和工友们琢磨着用哪些工具可以省时省力。最后,他把不用的电锯改造成了链条式刨孔机。原来需要四五分钟才能刨完的穴位,现在不到一分钟就能刨完,既保证了美观又为种植在裸露土层中的苗木成活提供了有利保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力,节约了资源成本。

林业工作压力大、任务重、要求高。往往一项工作还没做完,第二项、第三项工作就会接踵而至,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节假日总是能看到王天俊加班,连孩子人生中重要的中考都不能陪。单位值班同事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怎么又来了?”在森林防火工作中,他始终坚持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参加我局和外援灭火50余次。2003年,在20多天与外援的战斗中,王天俊的牙齿发炎疼痛,无法咀嚼。他每天只吃一点流质食物来维持体力。领导劝他回家治疗,他拒绝了。他说他不能因为这个离开火场,一直坚持到火场稳定。

常年繁忙的森林工作和不规律的饮食使王天俊患上了严重的胃病。2020年对他来说是重要的一年,他的生命危在旦夕。他在春天植树造林时被扁虱咬了,接下来几天一直发烧,但他没有把自己的病情考虑进去。他每天只吃一些退烧药,为了不耽误工作进度,他没有去看医生。最后他摔倒了,被送到医院抢救。经诊断,他得了一种最可怕的病,“森林脑炎”。经过一周的抢救和治疗,他的命保住了,但瘦了20多斤,身体素质和免疫力也大不如前。然而,他出院后并没有在家休养而是回去工作了。

王嵎生是这个国家最漂亮的骑警,他脚踏实地。

54岁的王嵎生从事护林工作36年,在最偏远的管护区工作了16年。他一直认真履行职责,每天早出晚归,身边只有一张手绘地图和GPS。他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困苦和艰辛,工作中有想法、有创新,在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森林防火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

2004年,王嵎生来到嘉林局汉诺河管理保护区工作。他刚来的时候,条件很艰苦。他住在帐篷里,喝泡泡水,没有照明,也没有手机信号。但是,这样的工作环境并没有把他吓跑,他一直待在这里。每天,他都要步行几个小时,或沿着山边的小路走,或穿过塔头甸子。又累又饿的时候,他就找个阴凉的地方坐下来,简单的吃几口自己的干粮,更别提不确定的三餐,雨雪天气。就算他头疼脑热,吃点感冒药继续巡山也是常事。王嵎生说:“以我对大山的爱,如果我不为它做点什么,不采取行动保护它,我能心安理得吗?”同志们都知道他是整个管护区出勤率最高的。防火戒严时期,他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从未因私事请假或擅离岗位。由于他的不懈努力,多年来,管理和保护区没有出现非法采伐、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和走私的情况。

在大山的16年里,王嵎生的汗水和努力是常人无法企及的。诺河管理保护区地处偏远,工业面积大,路网密度低,动植物资源丰富,与松陵、呼玛、黑河接壤,火灾控制难度很大,是嘉林局防火工作的重中之重。2007年从事资源防火内外部工作时,由于管护区建立较晚(2004年),内外部资料基础数据不完善,能记录的数据很少,基本是一片空白。此外,工业区很偏远,没有公路。从那以后,他就背着双肩包,背着GPS,走过一条沟,一条沟,一座山。这些年来,他走遍了工业区的每个角落。由于当时条件有限,没有地形图可用,所以他手绘了一张工业区的地图。各部分、各区域坐标一目了然,为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管理与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森林防火等工作的科学部署和部署提供了真实有效的依据。石页区的地形、沟渠、河流、风土人情都记录在王嵎生的脑海里,被誉为“铁脚板、山口、活地图”。他还以创新的方式开展防火工作。根据石页地区地域偏远、无人区面积大、野生动物资源丰富、道路网稀疏的实际情况,王嵎生设计了“三角”和“网格”三清方式(山清、沟清、清河清),以清除森林中的闲散人员,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确保清理到位,绘制“三清”路线图,标定起点、拐点、终点坐标,队员采取GPS导航检查清理。多年来,通过领导和同事们从山到沟、从河到河的反复“清理”,消除了森林的火灾隐患,汉诺河管理区连续八年没有发生一起人为火灾。

在一次扑灭偏远地区雷击火的战斗中,他仅依靠站外巡逻警卫报出的大概位置,就在自己的“手绘地图”上准确确定了起火点的坐标。由于火场偏僻,没有道路,他科学地制定出最近的路线和最佳的进军方式,并作为向导带领队伍到达火场,过塔头店子,过沟塘,爬山,总是第一个冲过去。在他的带动下,消防队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赶到火场,仅用了两三个小时就控制住了火势。火到“三无”之后,他才带着最后一批队员回来。

王嵎生工作的管护区距离市区180多公里,他每年至少有8个月在偏远的一线岗位上工作。他指示农民把自己的农药瓶、袋和白色垃圾收回,安全处理,大大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河流的污染。将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传授给年轻的管护人员,发扬了“师徒”作用,带动了一批业务骨干奋战在工作一线。

但是,他管不了家里的大事小事,连生病住院的年迈父母都没时间照顾。他们只能由他们的姐妹照顾。2019年5月他母亲去世时,正是防火关键期。他匆匆忙忙为母亲做完工作,第三天就回去上班了。对于家人,他心里只有愧疚,每次想起,心里都很难受。他说,“这些年来,我没能照顾和陪伴我的家人。我为他们感到难过。总觉得亏欠家人太多……”但他对得起自己的工作,对得起自己的职责,对得起自己的使命。

陈旭山火克星

52岁的许是塔河林业局森林消防大队的队长。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他已经在林区的消防战线上工作了二十多年。在他的带领下,塔河林业局森林消防大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管理队伍,勤学苦练,多次参加森林火灾扑救,受到上级好评,成绩显著。

每年防火的关键时期,许都和队员们同吃同住同训练,与他们打成一片。他不怕苦,不怕累,身先士卒。训练场上,他亲自示范指导。防火值班期间一两个月不回家是常有的事。作为一名队长,他热爱团队,以团队为家,管理好团队,严格训练和要求,实行半军事化管理,通过严格的管理培养团队成员良好的工作作风。通过加强思想教育、专业训练、军事训练和体能训练,扑火队员全面掌握了森林火灾规律、扑救森林火灾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树立了做好森林预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提升了专业扑火队员的实战能力和道德修养,建设了一支政治思想好、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业务精干、敢做敢拼、能打胜仗的高素质专业化森林扑火队伍。同时,要坚持做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团结帮助他们,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为他们排忧解难,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在灭火第一线,许处处带头,以身作则。他既是指挥官又是战士,为队员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2017年6月23日,奉命带队到呼中点火。由于火场距离公路较远,山区地形复杂,为了尽快赶到火场,经过一天一夜的行军,他的脚上冒出了血泡,一些年轻队员体力不支。他帮队员扛灭火器,背防火背包,不让任何人掉队。渴了喝点山泉水,饿了嚼点泡面,按照地方防总前线指挥部的要求如期到达指定地点。在极其不利的自然条件下,他克服重重困难,带领队员与恶魔英勇搏斗,将火焰一一消灭。火场被围后,他白天亲自带领队员清理火场,确保“三无”,晚上最后一次休息,来回巡逻,一大早就帮疲惫的队员盖好大衣、烤好鞋垫,为队员们熬粥煮面,让远在他乡的队员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每次控制火势后,他总要绕着火场走几圈,几十公里。一开始团队成员都不理解。原来他们借鉴了其他团队,发现了不足。他们要求打破土壤隔离带的标准必须超过其他队伍。火灾发生时,他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每次火场验收组来到他负责的区域,都恰好眼前一亮。

在森林消防部队每次专业技能比赛中,许都带领专业队员在训练场上共同战斗。每天3公里越野负重、编队队列、灭火器吹砖、现场灭火演练,都与队员们斗智斗勇,从未停歇。每一天都记录着他汗流浃背、疲惫不堪的身影,每一刻都彰显着他的领军风范,每一秒都书写着他为消防事业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

许已经战斗在森林防火第一线好几年了。他能扑灭别人打不了的火,却能吃下别人吃不了的苦。新时代的大兴安岭精神给了他力量和信心,也让这支队伍成为了英雄的先锋队。在他的带领下,这支队伍已经建设成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铁军。

宋世保是扎根北疆的造林专家。

在新林林场,每当提到宋世保,无论是山上农场的工人,还是林场的领导,没有一个人不竖起大拇指。各种林业生产,从抚育、造林、整地、防病,内外兼修,都达到了“工程师”的水平,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宋工”。

1985年,17岁的宋世保从新林技校造林专业毕业,成为新林林场的一名造林工人。从清林工到林调队员再到今天的营林技术员,用了36年,当年那个帅气的小伙子,变成了眼角爬满细纹的中年人。36年磨砺,36年风霜雨雪,143926公顷林场的每一条沟、每一条叉,每一个林班、小班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36年来,他一直工作在营林生产第一线,把自己的心血和才华无私地奉献给了“绿色事业”。每年林场造林成活率达到95%,三年保存率达到85%以上。自2014年停止商业性采伐以来,已完成补植补植1万多亩,扶持中幼林3万多亩。

作为一名造林技术员,宋世保常年在山野上忙碌:春天,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他要踩着泥泞的地面,抓住季节搞好造林;夏季要承受虫咬和雨水,安排幼林抚育;秋季,检查露水覆盖的采伐区;冬季大雪封山,天气冰冻,要在齐膝深的积雪中安排生产和抚育,检查作业区域边界,跟踪检查作业质量。这些工作的责任和艰辛是巨大的。他只是战胜了自己,出色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任务。

2002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正是他的不懈努力,让山场上的工人接受了宋世保。他以身作则,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让大家印象深刻。对于春季造林,宋世保在做好分步骤、劳动组织、苗木运输等充分准备工作后,坚持全天跟踪所有作业队伍,与工人一起作业,随时监督检查造林质量,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确保苗木成活率。为了加强造林质量,宋世保和现场工作人员一起,深入作业现场指导作业。无论是整地、育苗还是病虫害防治,每一项工作都严格按照作业质量标准和作业流程进行,以确保造林的有效性。作为林场的护林员,无论是在伐区分配、采伐工作量控制还是林地清查方面,他都做了周密的安排,严格的要求。

在接手营林技术员工作的几年时间里,宋世保多次深入所辖区域了解种植区域的情况,并对照林相图进行标注。他每年都积极为设计组提供确定造林作业的第一手资料,保证了造林作业小班的设计合格。在设计过程中,他积极跟随设计团队深入申请区域,选择确定设计小班,及时做好造林准备工作。在造林过程中,他安排现场人员严格按照设计数据作业,确保造林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他坚持作业前向生产队交底,作业中跟踪检查,指导生产,作业后全面验收小班。为了搞好造林,他要求作业队对造林地进行清理,确保造林地没有病虫害。

春天的大兴安岭,气温低,山上的风像刀子一样,打在脸上很疼。我每天都在山区农场的森林课上检查它。风使我的皮肤变黑。多年的野外工作考验着我的意志和身体。多年的野外工作使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和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有时候疼的像出冷汗。大家都劝他回家休息几天,去医院看看。他总是说他会克服的。吃了几片药,他就和大家一起干了。

随着天保二期工程的实施,木材产量逐年减少,林区职工工作量不饱和,闲散职工增多。为了让所有工人都有工作,他组织现场工作人员深入工业区实地考察,分小班造林。为了保证设计的合理,他逐一实施,既考虑了工人的通勤,又考虑了生产作业的工作条件。有必要减轻一线生产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让员工能够挣钱。2014年4月1日,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造林工作更加繁忙。宋世保和大家每天与星月同行,始终坚持在一线山区农场监督伐区质量。

春季造林处于防火期。对于林区的人来说,一天吃不上饭,一刻也挡不住火。作为技术员和防火监督员,宋世保每次上山都要进行严格检查,确保火种不入山,严格执行防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在他的团队里,防火工作没有违规,保证了大森林的安全。

2016年,新林林场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个室由一线的生产能手和劳模组成,宋士宝担任这个工作室的组长。宋士宝带领大家创新改革,解决营造林生产等方面的问题,培养了一批精通业务、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务实高效的优质技术能手。在秋整地中,细心的宋士宝在跟班作业中发现刨穴镐使用不顺手、效率不高,他发现镐头重、使用中特别累、效率低,他带领工作室的成员,经过反复的琢磨和无数次的实践,借鉴防火专用锹的宽度,把原来10厘米的镐头改成22厘米,这样一来,镐头宽、薄,用起来轻快、切草皮的面积还大,即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几年来经传帮带,已培训出技师1名,高级工1名,中级工2名,每年岗前轮训一线生产人员120多人次,极大地充实了一线生产技术力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宋士宝以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先后被授予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黑龙江省第十二届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35331.html
上一篇石光银和他的“绿色长城”
下一篇 森林中的红色教育基地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