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文学 梦中的小火车

梦中的小火车

张金凤一“咔嗒,咔嗒——”这是曾经最让人心动的火车经过时,铁轨摩擦发出的美妙声响。“咔嗒,咔嗒——”这是心怀梦想的人们伸出的翅膀,他们将沿着这条神圣的路去远方寻梦。“咔嗒,咔嗒——”满怀疲惫的远方人,顺着铁轨的延伸,伴随着美妙的音响回到魂牵…

张金凤

一个

“咔嚓,咔嚓——”这是有史以来最刺激的火车经过时,铁轨摩擦发出的美妙声音。

“咔嚓,咔嚓——”这是有梦想的人张开的翅膀,他们将沿着这条神圣的道路去远方寻梦。

“咔嚓,咔嚓——”远方疲惫的人们,沿着铁轨的延伸,用美妙的音响回到他们梦幻的故乡。

“咔嚓,咔嚓——”这是时代的声音。好像只有跟着留声机走才能听到。有多少人乘火车旅行到世界各地,又有多少人被火车带回家。从出发到返程,火车带着无数的梦想在铁轨上飞驰。

这是一个提速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提速一次又一次的抬高。在人类同属一家的地球村时代,一切都在快速旋转,甚至有些人无所适从。稍一分神,就被时尚称为“out”。于是,当我听说有一个公益慢火车穿越城市和乡村的时候,我立刻决定出发去看看,乘坐超越时间的火车空。

车身充满了希望的绿色,那种深绿让人仿佛看到了田野里欣欣向荣的庄稼。“7053/7054”的LOGO设计艺术又温馨,像红高粱穗燃火炬。就是这样,这辆只有四节车厢的小火车,在新泰线上运行了47年,风雨无阻,从未间断;它每天走过15个美丽淳朴的村庄,行走在城乡之间,带来好消息,送去故事;欢迎寻求,送走满意。全程184公里,车票只要11.5元。是不折不扣的惠民列车,是老百姓的福祉。

绿皮火车几乎成了怀旧的同义词。每当我坐这么慢的火车,身心都有一种穿越感。过去所有的艰辛都是在绿皮火车的帮助下完成的。体验这趟慢车,我仿佛在寻找一个旧梦。

一个凉爽的秋日早晨,淄博火车站候车室里人潮涌动,不同设备的旅客早早来到候车室。753候车室的乘客大多是普通人。老人们穿着山民的衣服,脸色黝黑,皱纹简单,田间有风吹过的痕迹。他们可能去城市看他们的孩子,然后回到村庄。穿着登山服,背着背包的人,朝气蓬勃。他们打算沿着铁路爬山。刚和朋友们在铁路上坐下,就有一位大姐走上前来问候张书记,她就是这趟车的领导——青铁客运段昆铁车队党支部书记。这辆车上的老顾客都很了解他。

65岁的王大姐说,12年来,她一直乘坐这列慢车登山。今天,她要去赶长庄大集。庄往往是7053次列车沿线的一个村子,每五排十天见一次面。常庄虽然不算太大,但总叫“大吉”,周边几个村的人都来卖山货。在这一集里,人们可以在农村买到各种各样的土特产。“这么正宗的好东西,哪里都买不到!”她叹了口气。

王姐坚强开朗。她笑着说:“这次,我们几个人约好了去摘红薯。现在是收获它们的时候了。农民们把上好的红薯摘下来后,地里还有一些小的。但是在城市里,这样的红薯并不便宜。我们去看看吧。如果有很多红薯,我们就自己捡起来吃。如果少了,我们就去健身房,去市场。毕竟健身最重要。摘红薯是以草打兔子的生意。”

王姐打开手机保护壳,从里面拿出叠好的钞票。大姐说:“山里人淳朴,有的人手机充不了电,我想带点现金。”这些老姐妹沉迷于进山。“我们城里人坐这种小火车很方便。我们一周进山几次,收红薯的时候捡红薯,收花生的时候捡花生,收猕猴桃的时候也有很多人去捡。最多的时候,200多人在猕猴桃之乡的源头下车。呼啦一下子进了果园和山里,不见了。旅行是令人放松的、有益的、方便的和便宜的。太棒了。”

王姐是这辆公交车上的资深乘客,对这辆公交车也很有感情。前列车长赵新华、魏清平都是她的好朋友。他们一届届退休或转岗,至今还和她保持联系。说起这辆慢车,王姐说:“它承载了多少人的回忆?没有它,我们不知道如何生活。这辆公交车太惠民了。从淄博到张庄有一百公里,到泰山还有一半路程。车票才七块钱,这是出租车的起步价。”

王姐性格开朗活泼。她经常在火车上搞各种文化活动。她的姐姐热情地参与其中,唱歌,跳舞,讲笑话,并总是协助售票员使车厢里的气氛温暖而愉快。

今天他们五个人一起进山,身体都很好。“我一次能拿回30多斤红薯。”王姐得意地说:“背10斤,一手10斤。”我想,作为一个年轻人,能举起30斤的重量对我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何况是一个60岁的老太太,她能从地瓜走到车站真的很不容易。王姐说:“身体好靠锻炼。我感谢这辆小火车。没有它,我不可能锻炼得这么好。”昨天她坐车进山,走了两万多步。经过一片柿子林,她摘了20多个人家不要的柿子。

经常进山的王姐和山民成了老朋友、老顾客。她在朋友圈晒便宜又好的山货,一时进不了山的亲戚朋友都让她买,所以她从来不空手。“每次带货回来,我都很乐意给城里的朋友带去他们需要的好东西。”

从济南市区乘K8279次列车,不用在淄博换车(续),直接到7053次慢车。老两口一路慢慢走着,在绿皮火车上寻找着自己的梦想。

火车很慢,很像他们青春的节奏。那时候他们下乡和农民一起干农活。他推着大车,学会了赶马车,这是当时村里最先进的交通工具。后来他们去乡镇给家里寄信,就想借旅部的自行车,这是更先进的交通工具。他们花了很长时间才回到城市的家,他们乘坐了这列缓慢的绿皮火车。火车连着城市里的家,火车的另一端是对过去的美好回忆,是亲人的殷切期盼。当时,他们急于返回。尽管火车是最先进、最快的交通工具,但它们还是太慢了。他们想长出翅膀,立刻飞回家。当他们从家里回到农村时,他们认为这太快了。

后来,他们沿着这条铁路回到了城市,把青春的农村时光打包成回忆,束之高阁。他们的生活在高速改善,他们也在不停地旋转。突然有一天,他们发现自己在旋转中老去。他想放慢脚步,抓住点什么,去寻找年轻时的美好回忆。

苍天不负重担。最后,他们找到了这列慢车。这列火车,从小坐的,还是原来的速度,简单朴素,还是原来的感觉。他们上了火车,一路上都感觉很兴奋,仿佛又能回到从前的场景和年代。

老两口说:“几年前我第一次乘坐这辆公交车出行时,感动得热泪盈眶。现在我经常坐这辆车,沿着铁路寻找曾经的青春记忆。”

“看那个水库。我们都建造了它。”

“是的,我记得那是一个冬天,大家都在热火朝天地工作,不觉得冷。”

“当地人也来送姜汤了。”

“那时候,我每天都在等着这列火车经过,听着它在铁轨上哐啷哐啷地响,总幻想着自己坐上火车。我的心很美。”

……

“这是一列富有同情心的列车,让我们找到了梦想。我们看着沿途美丽的风景,看到曾经生活过的国家的样子,心里很宁静。”“那些村庄现在干净、美丽、充满活力,但那种简单仍在。”

老两口一路上下车。他们要去田野、农民的房子、山区和水库。他们去过这些地方很多次,但他们继续寻找梦想,过去的梦想和现在的梦想。

我抓过各种大事件,但是第一次听说能在餐车里抓大事件。

7053的餐车和其他地方的餐车不一样。其他列车餐车只负责接收旅客的餐食,而7053却在餐车里开始了欣欣向荣的文化经济活动。

一进餐车,眼花缭乱的装饰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山东中铁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国际旅行社秘书林佳说,“这是产品最少的时候。由于慢车上设立了农贸会,各种土特产在这里展销,普通百姓也带着自己的农产品在这里现场售卖。场面非常火爆。农民聚集在餐桌边,有效利用空闲置区域。其布局优雅有序,蜡染蓝白布为底色。其产品包括猕猴桃、黄金桃、苹果、柿子、红薯、芋头等农产品,以及当地酿造的特色酒、烤饼、辣酱等生活用品和缝制精美的蹴鞠等非遗产品。农民的马车收藏不仅展示和销售火车沿途的风景和农产品,还贯穿了从淄博到泰山的文化。我们负责沿线小火车和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我们有慢车这么好的交通资源,有这么多沿途可开发的景点,比如山水,文化,民俗,还有慢车客的优秀游客。我们必须深入挖掘小火车沿线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努力最大限度地开发这个宝库。”说起前景,贾对充满信心。“下一步将开发旅游线路和研究产品,如齐文化探索之旅、工业遗址记忆之旅、韵体验之旅、生态旅游之旅、乡村田园精品之旅、红色记忆之旅等。”目前,他们已经和当地文化、旅游部门合作,利用铁路沿线的闲置房屋建设民宿。钱媛、南博山和西铜鼓的闲置车站已经顺利接收,正在计划改造。公司对餐车的文化发展也有很多规划。“下一步是在这种特定的移动空餐车中推出移动生日会、企业年会等特色服务。收藏与新泰线相关的老物件和相关历史书籍,打造流动博物馆和文化书店,提升车厢文化内涵。”

去年6月初,慢车被搬上了餐车,成为了可以满足普通人饮食需求的列车。餐车价格有严格规定,不能太高。应该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功能型车。因此,许多乘客来到餐车吃早餐。一份小米粥或者济南甜沫,几碟咸菜,鸡蛋,馒头,小笼包,餐车里的油条。“一顿饭十块钱以内就能吃得很好。”乘客满意地说。因为济南出发时间很早,即使在淄博上车,很多乘客也吃不上早餐,所以餐车很受欢迎。“实惠、干净、卫生、质量好。普通人吃得起,高端客户吃起来也不寒酸。”乘客这样说。

餐车从一开始就有着独特的使命,就像7053慢车一样,从来不把盈利当回事。它的使命是承担责任,在人民需要的地方存在,只要对人民有利就通过。慢车不记过往的苦难和甜蜜的思念。慢车应该与时俱进,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2020年4月10日,7053次慢车升级,由简单简陋的庄户列车升级为空调车,6月成功升级为带餐车列车。没变的是票价,这才是它的惠民本色。同时成为一列连续的列车。K8279次列车5: 53从济南发车,7: 03到达淄博。在这个时间段,需要一辆餐车为大家服务。没想到,它开起了农贸大集,架起了与红色媒体的桥梁,搞活了农业、商业和文学。

K8279继续把济南的人往山里赶,这一代文旅活动有了海量的高品位客户。有了慢车,老济南人下乡进山就像赶大集一样方便。许多高品位的文化旅游项目向游客开放:从齐到鲁的文化旅游,焦的故乡和红色文化旅游活动,房车旅游基地,和许多度假村。为了搞好文化旅游活动,突出铁路的优势,文化旅游公司竟然计划把双层火车搭建的住宿房间全部运到山里。

"乘坐7053次慢车旅行绝对是一次独特的经历."贾书记这样说,我也充满了憧憬。

我在餐车里遇见了张永生先生。

我注意到他在等候室。在熙熙攘攘的乘客中,他很特别,衣着朴素,神情稳重。他背着一个简单的背包,手里拿着一根木棍。他看起来不老,身体也很硬朗。很明显,这根杖是用来帮助爬山的。手杖取自天然木材,是一棵完整的小树,只是有点歪。手托的位置有一个自然的弯曲,被手掌摸过很顺滑。在他旁边等着的乘客好奇地看着,玩着他的手杖。

他穿着传统的布鞋和旧牛仔裤,牛仔裤的两个膝盖都打了补丁。不是那种商家专门做的追求时尚的打补丁的裤子,而是真的穿破了的旧打补丁的裤子,然后用缝纫机跑成圈圈。现在能做这种补丁的人不多了,他打补丁的裤子也是老物件了。

张老师看起来很谦虚,说话也很慢。他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人。我问他多大了,他居然给我看了身份证,说:“这个最准。1957年1月出生。”他说,2015年以后,他会每周坐几次慢车进山,最多一周5次。沿途不用在任何一站下车,就能看到山、水、庄稼、菜地,看到一天天在变化的村庄、村民。他喜欢进村了解民情,和老百姓聊天。以前在山里怎么样,现在怎么样,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梦想?“这趟慢车对帮助农村脱贫太重要了。在山里工作的孩子来来往往都坐这辆车。留在村里的农民坐火车进城看孩子,方便实惠。”张老师兴致勃勃地说。

他进山次数多了,就成了山里的万事通。新乘客进山有什么问题问他,他都愿意分享经验。张老师很少和别人一起去。他出门的时候,都是一个人。在慢车上,有些游客发现有趣的地方,临时结伴而行,所以他的旅途并不寂寞。

比如前年3月18日,他从临淄上车,一个陌生的游客向他打听一个景点。她要去常庄的一个天然冰瀑。她刚听说,又是第一次来,就用半信半疑的语气问:“都三月了,冰瀑真的还在吗?”张老师答应带路去找冰瀑。当时天气已经很暖和了,当天最高气温达到了21℃。听说春天要去寻找冰瀑,很多游客都产生了兴趣。在常庄站下车时,我临时组成了一个15人的游客团队。

春天已经在绽放了,大自然是如此的奇妙。那个地方不在山中,也不在山谷中,但仍然保持着天然的冰瀑,只是看起来不像在融化。保存得这么好,就像新形成的一样。太神奇了。给我看他保存在手机里的春天冰瀑的照片,真的很震撼。

他去山里探索风景和民情,他也带了很多东西。一切,只要是在山里。一个朋友知道他经常去山里,就让他带一只公鸡。那天,他在一个村民家看到一只非常漂亮的公鸡,就给他朋友拍了一张照片,说:“这只鸡可以吗?”朋友说:“好吧,我就要这只鸡。看起来太有活力了,太美了。”“这只鸡很珍贵。农民自己养的。真是柴鸡三年。”“贵啊,花的钱一样多。”后来他家鸡的主人买了回来带回新店。朋友吃了他带回来的鸡,对他说:“以后我吃你从山里给我买的鸡。”

张老师常年走在山里,在山里形成了非常固定的经验。他告诉我一个秘密:“你怎么知道一只鸡的年龄?鸡的后爪有一个小爪,叫做‘登山爪’。‘登山爪’越长,鸡就越老。如果在农贸市场,有人用一只鸡跟你说这几年的鸡,你看这个爪就知道他说的是不是真的。”

他走到沿途任何一个村子,几乎没有不认识他的当地农民,说“老张又来了。”

我问他:“我在山里呆了这么久,有没有错过班车回不了城的时候?”他说别人有,他没有,但是有一次差点误了车。“公共汽车已经进站了,但我仍然提着东西,汗流浃背地走向车站。售票员远远的就看到了我,等我上车后他才上车。我一站稳,公交车就启动了。”说到这里,张老师眼眶湿润了。

进入山区需要一天时间。很多人自带午餐,但张老师几乎从不带。他说,沿途不仅有风景、风土人情,还有美食。农家宴各有特色,吃起来也不贵。一家一家吃,各有各的风味。不能只让眼睛欣赏风景,嘴巴也要有快乐的体验。有时候在偏僻的山里走着走着就不那么方便找饭店了,就在农家乐吃吧。几乎都认识,吃个农家饭,顺便买他们的山货,像老朋友一样相处。

他是我们偶遇的游客,背着登山包,穿着短衣服。他叫孙树明,淄博的一个文化人,他自愿做我们的陪同导游。一列慢车,一条山路,把他培养成了一个学者和作家。

说起慢车的命运,孙老师感叹:慢车救了我!

“2016年,我的身体报警了。体重增加,行走哮喘,亚健康。去医院检查,典型的‘三高’。”那年他才47岁。医生说:“这样下去很危险。健身。”为了自己的健康,他乘坐7053次列车进山,开始探寻沿途的风景和人文。这些山里的古村落深深吸引了他。每次从山里回来,他都要把自己去过的景点和村庄寻根究底,查阅各种资料,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习惯。久而久之,在一次次进山之后,他积累了大量的文史笔记,并开始写下一些故事和观点,在淄博的报纸上发表,逐渐成为当地知名的文史作家。

以健康健身为引子,意外地将业余生活引向了一条书生之路,令人始料未及。现在,他不仅身体健康,而且知识和人生境界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条健康之路太廉价了,几块钱的路程收获太多。服务态度这么好。”

孙老师表达了自己一个人在车上的感受:“他在车上慢慢回忆自己的往事,怎么会进入这样的健康状态?未来呢?当车子经过隧道时,车子突然暗了下来,很快又重见光明。就像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在这种交替和穿越中,我其实想明白了很多东西。”

他去山上健身看风景,想看透很多人生问题。“秋鸟啄吃树上软软的柿子。太生动了。田里的农民正在收割庄稼,表现出喜悦的样子,这使我们很高兴。在火车上看着这些,我忘记了所有的烦恼。现实生活中,鸡坏狗坏,就随它去吧。去健身房,见见世面,回来查资料写游记,玩得开心。”

他一路走来,与之前的认知保持着联系。从脚下的地理到历史,他回去重新学习历史中的地理。于是,一扇窗豁然打开,齐鲁文化越来越清晰。他结识了古代齐国文化:“站在齐国长城上,望着淄河,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它是古代国家的军事边界;莱芜古国、齐古国、牟子古国都在从源头向源头迁移,这里现在是猕猴桃的基地。在古老的文化和古老的资河的滋养下,它结出了甜美的果实,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都说黄河十八弯,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我们淄河也是十八弯。当你站在二郎山上往下看,可以看到何姿河的曲折姿态,尽收眼底,九曲十八弯,景色美丽壮观。文化研究在这里有宝贵的资源。”我们下车沿途考察车站时,他指着山说:“那是马鞍山,那是二郎山,从这里看红叶最美。“还有山里的灵魂洗礼。他常去北牟惨案遗址,在那里默哀一会,献上一束沿途采集的野花。”我们的这是一个美好的生活仍然是在山区旅行,吃和穿。都是为生命而战的烈士和勇士。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

讲这些故事的时候,他眼里含着泪。

我在北牟站下车,看了看铁轨两边。两边的弧线把车站扔在了山的怀抱里,我感到有些孤独。没有铁轨和火车,这将是一个封闭的峡谷。

“如果不是7053,我们村就会被困在大山里,成为一个内外不通的孤岛。因为这个火车正好在我们村口,大大方便了我们老百姓。孩子出去读书,年轻人出去打工创业,出去就回来。”康成德这样说。

北牟村是铁路沿线一个很特别的村子。这个村庄是在太和水库修建时从河底迁来的。“全村487户,1228人。这么大一个村子,土地很少。”北村的王树基在1997年接手了秘书工作,对这个村子的过去了如指掌。

山里不收庄稼,只种红薯。村民坐火车去卖红薯,再买回玉米、小麦等粮食。这就是“买卖”。有“买卖”就有利润,日子就有“活”了。在过去,他们是由火车驱动的。

他们有别的选择,靠一条铁路,信奉“靠山吃山”的道理。他们建了“北牟石材厂”。“那时候,铁路是我们村的命脉。所有的石头都用火车运了出去。从1980年到1998年,铁路几乎是我们的货运专线。我们村不靠火车搞副业怎么活?”

地处偏远山区,路难修,车难行。在2000年公共汽车连接到村庄之前,只有15里远的公共汽车。所以,他们上班、出门、回来都只靠这一趟火车。山里虽然有公交车,但是遇到恶劣天气还是很危险的。夏天洪水滑坡,冬天风霜雨雪,公交车停运,汽车受阻。那些离村子远近的人都坐火车旅行。这趟列车无论台风暴雨大雪封路都是如期运行,是唯一不会停的交通工具。

王树基的儿子现在在泰安工作,他的妻子正在那里看望他的孙子。他每周去一次泰安看望他的亲戚。“出行太方便了,车站在家;票价便宜,七块钱就能到泰安。想坐公交到汽车再打车,得有七八十块钱。"

康成德老人与王树基的家族血脉相对,他的目标是在淄博。四个孩子都在淄博工作。只要是孩子不回来的日子,他每周都会定时去城里给他们送各种吃的来看他们。孩子们经常乘这列火车回来。“有了这趟火车,我们进城和回家都很方便,孩子不在身边也不觉得远。火车是我们山村的血脉,是我们山村的福利,是我们脱贫致富的火车头!”

“以前坐火车卖农副产品,现在朋友坐火车来取货。”

每天下午,徒步者在往回走时,老百姓会在车站摆摊。北牟站几乎成了下午的聚会,周边村子的人也来北牟站赶集。春天的香椿芽,秋天的时兴野菜、红薯、芋头、小米、绿豆、红豆、豇豆等等,都是城里人喜欢的。驴友们都买了不少,直接坐车回淄博。他们不管不顾的看重东西,山货能卖个好价钱。

不仅是那些容易储存的食物,就连扁豆、豆类等蔬菜也成了紧俏商品。以前村民拿着远方的藏品去卖货,“货死在地上”。既然脱了就拿走了,拿不回来了。不管他们出多少钱,他们都必须廉价出售。现在,今天卖不出去,明天就卖了。“有的客户自己在菜园、地里采摘、规划,农民只收钱不出力。”

当天下午,泰安到淄博的7054路公交车到了。北牟火车站非常繁忙。7053/7054绿皮列车允许活体动物上车,鸡鸭兔羊都被带上了车。一位顾客说:“有一次一位乘客带着一只羊上车,乘务员帮忙把羊装进包里。费了好大的劲,两个人都累得满头大汗,但乘务员一直在笑。”“这车上的乘务员真的是搞服务的。红薯、芋头、牲畜,这些又重又脏的东西,他们帮忙搬来搬去。真的很好,群众也认可。”

北站旁边有一个小亭子,被车站工作人员称为“王龙亭”。我站在亭子里,看着来来往往的火车。除了7053/7054次客车,每天还有十几辆货车经过。

就在“望龙亭”下,我简单与李春财聊了聊。52岁的李春财就在这个小站做值班员。从1988年他接父亲的班来到小站一干就是这么多年。北牟小站是山里小站交通最不便利的,山路崎岖不平,雨雪天气格外难走,当遇恶劣天气封路的时候,他们就会一连在站上住很多天。我在旁边观摩了一下,值班员的工作单调而又必须严谨,容不得一丝马虎,需要不错眼珠地盯着屏幕,对来往车辆了如指掌。“值完夜班也累吗?还是多年下来已经习惯了?”“当然会累,下班后感觉两眼含着许多沙子。”责任在肩,铁路人的情怀使然,他又把退伍的儿子送进了铁路大家庭。孩子在东风站干值班员,是年轻一代的铁路人,他时常告诫儿子,铁路的责任大如天,千万要仔细再仔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4109.html
上一篇李白在安陆的诗词(李白在安陆)
下一篇 难忘苏州驾娘的倩影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