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新闻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与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与启示

苏磊【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之一,这意味着我国从过去一味追求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到开始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

雷速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之一,这意味着中国从过去盲目追求经济高速发展开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生态文明建设;导向作用;启发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内容

(1)自然是物质。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这一观点已被证明是正确的。人类作为自然存在物和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具有自然力和生命力,是活跃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以天赋、才能和欲望的形式存在于人们身上。马克思承认人与自然的统一,但更倾向于自然相对于人具有优先地位。

(2)自然具有客观性。

马克思的理论对自然第一的理论持肯定态度。大自然孕育了人类和万物,所以人类有责任和义务保护生态系统,并以此使命为终身职责。人类应该认识世界,尊重自然规律,在维护生态系统中保护自然。从这里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是客观的。

③自然是实用的。

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人化自然的概念。他认为,人化的自然在实践中带有明显的目的和意志,人化的自然是历史发展的。从古代到现代,人化自然的发展表现为人类改造自然的不断深入,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力不断增强。在古代,“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动物与自然的关系如出一辙”,但在今天的高科技时代,人们已经对自然进行了深刻的改造和控制。

二、生态文明的内涵、特征和理论意义

(一)生态文明的含义

生态文明是指自然社会与人类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在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下所取得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要求人类以文明的方式改造千疮百孔的自然,这是社会发展的新里程碑。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总结和归纳。我们应该把生态文明和其他文明融合在一起,使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成熟。

(二)生态文明的特征

1.生态文明是可持续的。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人类从文明的角度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促使人类努力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从而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危机的出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类为修复自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重建生态文明不仅要求人与自然回归友好时期,而且要全方位约束人类行为,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生态文明是自然的,是自律的。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律。在科学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人类大肆开采自然资源,试图支配自然。直到一系列生态问题的出现,他们才意识到自然的重要性,意识到应该遵守自然的客观规律,建立生态文明的规章制度,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的自律,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科学地改造、适应和保护自然。

3.生态文明是反思性的。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过度开发和报复的反映。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应该如何相处。是一种经过反思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明。

4.生态文明是伦理的。当我们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生态文明要求我们改变自己的生态伦理观。工业时期强调人对自然的统治,认为人是主体,自然只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生产生活实践而获取原料的基地,人可以无条件地利用自然。

(三)生态文明的理论意义

马克思的生态观打破了过去旧观念的束缚,从实践的角度重组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人类要想继续发展,就必须坚持环境与人的和谐统一。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是:自然作为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信息。没有自然,人类什么都做不了,更别说生存了。所以人类要学会适应自然。在改变自然的过程中,要注意一定程度的控制。一旦超出了自然的范围,必然是自己吃亏。在工业时期,人类为了获得更大的资本价值,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造成了生态污染。因此,环境污染不仅仅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问题,更深刻地反映了人与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大自然已经卷入了人类内部的利益之争。

第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和启示。

(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导向作用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实现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前提下,经济、社会和环境能够共同发展,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这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不谋而合。面对生态危机,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人与自然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统一,这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但也要注意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认为自然是先在的、客观的,自然是人的无机体,人必须依靠自然来完成生产生活活动,但他并不否认人在自然面前具有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我们在面临生态环境恶化、能源危机等一系列生态问题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采取各种措施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四。结论。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过去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我们要用马克思的对立统一规律来看待问题,辩证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要把人类社会和自然放在同等位置,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进行经济建设,否则必然导致经济社会停滞。

参考资料:

[1]余小林。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角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科教导报(上一期)2018(22)。

[2]张守军,周新辉。马克思的生态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03)。

[3]王仙米。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时代价值[J].现代通信,2019(22)。

[4]吴,夏从亚。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生态文明建设——评《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07)。

[5]马聪,曹磊。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J].法制与社会,2017(02)。

[6]周倩。浅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价值[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1)。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5903.html
上一篇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选择
下一篇 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理论内涵与当代价值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