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文摘 青海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

青海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

青海处于六盘山和涉藏两个集中贫困片区(除西宁四区以外),是新时期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多年来,通过提高政治站位,高位推进脱贫攻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共赢发展目标;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制定专项行动攻坚克难;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着力补齐基础设施…

青海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

地处六盘山和涉藏贫困地区(西宁四区除外)的青海,是新时期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多年来,通过提高政治站位,高水平推进扶贫;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共赢发展目标;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制定攻坚克难专项行动;以改善民生福祉为目标,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落实整改要求,整改严重问题,确保脱贫成效;克服疫情影响,强化画龙点睛,提高扶贫质量;青海通过聚集资源、凝聚合力的方式,成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形成了一些可以在合适的地方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2021年2月25日,全国扶贫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这标志着我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锻造了“团结上下、奋力拼搏、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扶贫精神。

2016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青海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8月考察青海时提出的“要有‘楼兰不破,永不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坚持精准扶贫。切实采取多种政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进行综合治理”“要通过改变生存环境、提高生活水平、增加生产能力来脱贫,还必须有巩固脱贫成果的后续计划、措施和保障”。围绕“谁来扶”、“怎么扶”、“怎么退”等根本问题,以“两忧三保”和饮水安全为重点,按照攻坚克难,2019年底,全省42个贫困县、162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实际减贫53.9万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①2020年,聚焦高质量,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和脱贫之年。经过高站位、严防疫、狠抓落实、艰苦奋斗,青海实现了疫情当年贫困人口收入稳步增长,脱贫质量不断提高。

青海省扶贫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提高政治站位,在高水平上推进扶贫工作。

青海各族干部群众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省委、省政府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深入落实“三个最大”、“四个扎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等重大要求,研究制定“1+8+10”②精准扶贫行动路径,出台281个配套政策文件,形成完善的扶贫政策体系。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建立健全省委常委覆盖战区、省领导联合督办制度。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320多次。组织召开省委常委会议24次、省政府专题会议39次、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29次,及时深入调研,压茬推进扶贫落实。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市县扶贫考核权重提高到12%,县级提高到70%,每年逐级签订扶贫责任书。加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目前,全省共有扶贫干部职工1038人,较2015年底增长91%。建立省级财政每年投入20%以上的增长机制,五年共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27.8亿元;扶贫小额贷款34亿元,财政涉农资金705.3亿元。③2020年,脱贫攻坚年,青海省组织13000多名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宣讲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推动理论学习向基层延伸。鉴于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要优先保证扶贫资金需求。全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9.17亿元。按照“四不挑”方针,大力推进产业、就业、教育、卫生、住房、基础设施、环境整治、低保、精神扶贫等“九个后续巩固行动”。同时,围绕13个重点方面,深入开展查漏补缺、巩固提升。

(2)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共赢发展目标。

立足青海重要而特殊的生态地位,全面落实“三个最大”政治责任,充分挖掘生态潜力,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绿色产业扶贫目标。2016年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60%以上用于发展高原特色绿色扶贫产业,如特色种养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民族手工业、新能源产业等。全面建成覆盖所有县、村、户的产业扶贫体系,带动全省48.2万贫困人口稳步增收。成立生态畜牧业合作社961个,涉藏县行政村实现全覆盖。6.5万人实现了资源转化为股权、资本转化为股本、牧民转化为股东。“拉格里模式”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已成为高原生态畜牧业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项目208个,带动1.58万户5.54万贫困人口。兴办扶贫车间310个,大力扶持服装、绿绣、唐卡、银器、铜器等民族手工艺品发展,带动2.18万农牧民实现“家就业”。累计实现光伏扶贫指标733.6兆瓦,带动7.7万户、28.3万贫困人口增收。实施扶贫公益性岗位8.13万个,其中从事生态治理和保护的贫困人口4.99万人,占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的34%,最高年人均增收2.16万元。同时,严格落实各项生态奖励补助政策,让贫困群众充分享受到生态保护带来的红利,实现“碧水青山是无价资产”,确保“一江清水东流”。

(3)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制定攻坚克难专项行动。

面对全球贫困、山沟深、线路长、气候恶劣、基础薄弱的现实,我们以青海六盘山地区为重点,针对该地区7个区县、804个贫困村、20.9万贫困人口,积极争取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贷款7.13亿元,在青海六盘山地区实施扶贫项目,惠及12.8万贫困人口。以6个涉藏州为重点,以30个贫困县、658个贫困村、27万贫困人口为重点,坚持规划引导、易地扶贫搬迁、教育补助等方面实行差别化扶持。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61%和重点行业部门扶贫资金的73%用于涉藏地县扶贫,扎实推进各项扶贫项目的实施。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认真甄别15个深度贫困县、129个深度贫困镇、24.1万名深度贫困人口,研究制定“2+5+N”⑤深度贫困政策体系,每年与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主动与受援省市和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对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截至2020年底,各类基金累计投入345.94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137.3%,深度攻坚涉及的2339个项目全部完成。⑥

(四)着力改善民生福祉,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改善民生福祉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目的,定资金、定项目、定措施。义务教育方面,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各项政策,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改扩建校舍339万平方米。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全面改善。深入开展辍学管控,对涉嫌辍学的季节性儿童进行劝导,动态清退,加强跟踪和效率。全省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9%。借助省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大异地办班力度,省外办学规模达到1.19万所。3.3万多名教师、群众、干部和儿童从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中受益。在基本医疗方面,健康扶贫“三个一批”扎实开展。全省5.46万名慢性病患者实现签约服务全覆盖,2.33万名重特大疾病患者接受集中治疗,贫困人口住院自付费率稳定控制在10%以内。并新建、改扩建村级卫生室1472个,实现全省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继续提升县村三级卫生医疗保障能力,县域贫困人口就医率达到90.44%。扎实开展包虫病防治工作,流行趋势得到遏制,现有包虫病手术人群常年“清零”。住房保障方面,5.2万户20万农牧民(3.17万户11.89万贫困人口)在6个涉藏州采用“三三制”σ模式,在西宁、海东采用“721”⑧模式,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019年10月,全部入住。“十三五”期间完成20万农牧民危房改造任务。饮水安全和基础设施方面,共投入28.2亿元实施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省234.67万人(30.14万贫困人口)喝上安全水、喝上放心水。到2020年,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道路硬化率、公交通达率、光纤宽带均达到100%,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8.8%,贫困地区乡镇大电网覆盖率达到97%。其余10个乡镇也通过离网光伏满足了用电需求。

(五)落实整改要求,整改严重问题,确保脱贫成效。

把从严从实的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坚持思想严密、作风严密、纪律严明,坚决防止和纠正扶贫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过程扎实、成果真实。2016年以来,组织开展了整治和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不作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作风建设年等活动。,并对扶贫排名较差或问题突出的14个县进行了省级约谈。通过明察暗访、省级督查、风险预警等措施,夯实攻坚责任。严厉查处扶贫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和使用,始终保持零容忍、全覆盖的高压态势。加大违纪违法典型案件曝光力度,强化教育警示和震慑作用。2020年3月后,青海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制定下发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和成效评估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方案,明确120项整改措施,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实行台账管理,逐项销号。2020年底前,完成相关问题整改。

(六)克服疫情影响,强化画龙点睛,提高扶贫质量。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制定了一揽子政策措施,保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在推进产业扶贫方面,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应对疫情、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27条措施和22条补充措施。省级部门支持和完善扶贫小额贷款到户补贴、延期还款、互助资金贷款额度提高等优惠政策,全力推动扶贫项目和企业复工复产。2020年,工业收入占贫困人口收入的24%。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为重点,全省每年投入资金73.33亿元,其中扶贫资金占94.4%,全省414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实现“破零”。同时,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开展2016年以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集中评估,全面梳理形成的资产,建立项目管理台账,确保扶贫资产管理规范、群众长期受益。在扩大消费扶贫方面,建立了青海众创基地和“青品汇”网络销售平台,认定扶贫企业224家,扶贫产品1500余种,总价值175亿元。与北京、浙江等地签订“扶贫包”销售订单27万份。组织“青海消费扶贫产销对接会”等系列活动。深入开展电商扶贫,配套完善仓储、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不断增加贫困地区农畜产品销量。2020年,各类扶贫产品销售额将达到33.5亿元。制定《青海省脱贫攻坚专项行动方案》,坚持按月调度,逐项卖号,不断提高脱贫质量和成效。持续增强“三包”工作实效,不断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扎实开展脱贫普查。2020年7-8月,完成了42个贫困县、3990个行政村、14.55万农牧民、53.9万人的现场普查登记。成立省市县普查数据检查验收专班,开展数据分析对比,顺利通过全国普查验收。

(七)聚集资源帮助,巩固合力。

青海省坚持把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注重借力发展,坚持自主扶贫和外部帮扶相结合,构建专项扶贫、产业扶贫、青年帮扶、东西合作、社会扶贫“五位一体”的扶贫格局。集中扶贫资源,形成扶贫合力,巩固扶贫质量。2016年以来,争取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中央财政扶贫专项资金、青年帮扶资金分别11.39亿元、8.9亿元、78.18亿元,主要用于产业扶贫、培训就业、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项目。,大力推进扶贫进程。2020年,与江苏省签订2020年苏青东西部扶贫协作协议,制定2020年东西部扶贫协作要点,量化明确帮扶工作,每年争取江苏帮扶资金4.068亿元,实施138个帮扶项目。加强高层互访和干部交流。江苏省全年选派27名党政干部和164名专业技术人员到青海工作,青海31名党政干部和121名专业技术人员赴江苏交流学习。举办20余场东西部扶贫协作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1738名贫困劳动力赴东部六省就业。2020年,14个中央定点扶贫单位挂职干部23名,落实年度帮扶资金1.69亿元,实施民生项目近60个。省级定点扶贫单位主动作为,2990个省、州、县定点帮扶单位每年投入3.5亿元,实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基础设施改善等民生项目200余项。“双百”精准扶贫行动年年扎实推进,790家民营企业与1937个村建立了结对关系。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1.33亿元。积极推进“互联网+中的社会扶贫”。

青海省巩固扶贫成果的难点

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青海省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的成绩,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但青海仍处于西樵相对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后续巩固仍有一定困难。

(a)防止贫困仍然任重道远。

部分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较弱,政策性收入占比较高。因灾、因病、因学返贫的风险依然较高。同时,受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农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成本远高于低海拔地区,扶贫后续巩固任务艰巨。

(二)提高造血能力的途径是长期的。

现代以市场为导向的农牧业经济结构尚未形成。高原畜牧业和养殖业仍是青海贫困地区特别是涉藏地区的主要产业。同时,同质化、初级化现象依然存在。小规模生产和分散经营占主导地位,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抗市场风险能力弱。此外,传统手工作坊生产的农畜产品和农副产品深受居民欢迎,但由于达不到食品安全标准,无法在大型超市销售。据我们调查,主要表现在大肠杆菌和重金属超标的问题。一方面居民追求传统工艺制作的农畜产品,另一方面部分产品滞销,形成了特殊的供需矛盾。

(3)局部短板限制明显。

短板主要表现在民生方面。由于教育条件有限,一些地区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结构性短缺明显、教师性别比例失衡等问题,尤其是学前教育。受基础设施影响,部分村卫生室信息化水平低,服务能力弱;受气候环境影响,冬季稳定供水仍有一定困难,少数地方无法满足全年供电。这些短板虽然不影响整体脱贫的结局,但制约了农牧区的长远发展。

(4)精神扶贫有待深化。

一些地方土葬差、彩礼高、禁杀惜售等现象依然存在,乡风文明建设仍需长期引导和培育。同时,近年来,大龄男青年在前山、脑山地区结婚的现象也很普遍。“村规民约”规定的彩礼上限以及村民大会采用并认可的其他方式,并没有解决婚姻难的问题,反而造成了一定的社会隐患,甚至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现在的农村,如果有家庭矛盾,就会有“保媒的人”潜移默化地影响女性的思想,让她们离婚再婚;离婚妇女更有可能再婚。这些现象冲击了前山、脑山地区农村的社会伦理道德。

青海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扶贫成果的对策建议

(1)积极探索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

一是要始终把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首要任务,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遵循的方向和行动,用以指导工作、解决难点问题。二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把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使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果更加可持续”,同时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扶贫工作部署和全国人大通过的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积极探索如何将巩固提升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通过精准定位满足群众需求,强化制度性“引导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宗教文化等非制度性因素的影响。

(2)进一步完善机制,实现长远发展。

一是按照国家标准,编制实施《青海省“十四五”巩固扶贫成果规划》,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扶贫后续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二,根据“过渡期”政策的维稳要求,现有援助政策、资金支持和援助力量应保持大体稳定。加强调研论证和探索研究,健全完善农牧区低收入群众分类救助制度,充分发挥民政、保险救助功能,让边缘贫困群众享受更多惠民制度。三是巩固深化“十三五”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青年和中央定点帮扶成果,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促进互利共赢共享。争取新一轮农发基金贷款项目支持。

(三)继续促进稳定增收和质量提升。

在产业扶贫方面,建立产业扶持引导基金,继续大力培育和发展牦牛、青稞、绿绣等高原扶贫产业。,依托现有的县村三级产业扶贫体系,培育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选择扶贫产业园、乡村旅游扶贫车间、专业合作社等项目进行升级,拓展延伸产业链,带动更多人参与产业发展。在扶贫方面,对农牧民培训就业意向进行动态调查,有序增加市场急需、群众期盼、前景好的就业培训项目,实现培训针对性和就业稳定性。加强与对口帮扶青年省份和东西部扶贫协作企业的劳务合作,加大对省外就业人员的服务保障。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依托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弱劳动力、半劳动力家庭就业。在消费扶贫方面,坚持市场导向,进一步扩大扶贫产品的鉴定规模,以优质优价赢得市场,获得认可。加快省外消费扶贫专业图书馆建设,实现六省市“一地一库”目标。加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拓展销售渠道,创新流通方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促进贫困地区农畜产品产销有效对接和农牧民稳定增收。

(四)进一步激发防止贫困的内生动力。

一是严格落实预警监测和动态帮扶机制,继续对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进行监测,重点关注不稳定人口和边缘贫困人口,跟踪收入变化和“两忧三保”巩固情况,定期实时检查监测,建立快速检测响应机制,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二是继续抓好扶贫领域各类问题的整改,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纪律严明的强劲态势,为扶贫攻坚后续巩固提供坚强纪律和作风保证。第三,坚持智勇双全,继续巩固“精神扶贫”成果,完善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机制,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逐步建立治理陈规陋习的长效机制。四是关爱一线扶贫干部,严格落实各项奖惩激励政策,对表现好的予以提拔重用,凝聚脱贫攻坚的积极力量。

给…作注解

①数据来源于青海省扶贫开发局。

②“三大格言”即青海最大的价值、责任和潜力在生态。“四个扎实”,就是扎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扎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五个一批”就是生产一批、易地扶贫一批、生态补偿一批、教育一批、社会保障一批。“六个精准”就是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人员到村精准、扶贫成效精准;“1+8+10”即“1”是《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的实施意见》,“8”是八批扶贫行动计划,分别是产业扶贫、搬迁安置、资产收益、就业转移、医疗保障和救助、教育、低保、生态保护和服务,“是交通、水利、电力、医疗卫生、通信、文化惠民、金融、科技、电子商务和市场体系建设、科技

③数据来源于青海省扶贫开发局。

④“四不摘”即无责任摘帽、无政策摘帽、无协助摘帽、无监督摘帽。

⑤“2+5+N”或“2”是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加快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和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青海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五”制定五个深度攻坚市州“三年行动计划”;“N”是全省产业部门同步配套措施深度攻坚,包括健康扶贫三年行动计划、教育扶贫实施方案(2018-2020年)、社会救助扶贫实施方案、金融扶贫方案(2018-2020年)。

⑥数据来源于青海省扶贫开发局。

⑦“三三制”是指六个涉藏州对三分之一的县城、三分之一的交通沿线村镇、三分之一的附近村庄采取“三三制”移民安置方式。

⑧在“721”模式中,西宁、海东70%落户县城,20%左右落户乡镇,10%左右落户中心村。

作者简介

严敬鄂,青海省社会科学院藏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青海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0493.html
上一篇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才能向交出合格答卷
下一篇 易地扶贫搬迁分散安置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