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文摘 塞上光景日日新

塞上光景日日新

马志青走上脱贫路,今昔两重天。五年来,安塞区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六个精准”要求,围绕“八个一批”扶贫举措,“村村过硬、户户过硬、全面过硬”目标要求,区委“扶贫帮困党员做、脱贫成效群众说”工作思路,立足脱贫,谋划小康,助推振兴,高…

塞上光景日日新

马志清

走脱贫之路,前世今生。

五年来,安塞区委按照“两不愁、三包、饮水安全”和“六个精准”的要求,围绕“八个一批”的扶贫措施要求和“每村优、每户优、全面优”的目标,以“帮困难党员做扶贫,说群众扶贫有成效”的工作思路,立足扶贫,谋划小康,助推振兴,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实效。

五年来,“三级秘书”齐上阵。

五年来,安塞区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压下和夯实区、镇、村“三级组织”和“三级书记”抓扶贫的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区委书记是扶贫领导小组第一组长,政府一把手,区委副书记,政府副区长。专职常委“肩扛死扛”到底,建立了区级领导、部门到村、班子到村、党员干部到户、第一书记到岗的“二包三部”帮扶机制。强化了目标责任考核,扶贫考核权重由10%提高到35%。

进村访贫问苦,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民声...五年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攻坚战中,安塞区紧紧抓住“帮扶困难党员做到,群众脱贫”这条主线。通过搭建干群关系密切的“连接桥”,开通服务群众的“直通车”,扶贫逐渐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意识,有力助推了全区脱贫攻坚进程。

脱贫路上,脚步铿锵有力。脱贫攻坚战启动以来,全区选派117名科级后备干部担任117个村的第一书记,256名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队员,2948名干部(其中60%是党员)组成“古巷扶贫铁军”,帮扶贫困家庭4655户。整合各级、各行业、各行业资源,构建产业、行业、专项、社会“四位一体”扶贫格局,强设施、补短板、强产业、固地板,努力实现农村产业基础、农业设施水平、农业组织化程度、贫困群众收入、群众满意度逐步提高,贫富差距、城乡差距逐步缩小的目标。

同时,各级书记既要当脱贫攻坚的“施工队长”,又要当作风建设的“纠察队长”,还要当反腐倡廉的“监察队长”,落实脱贫攻坚的“问题墙”,建立作风监督、廉政纪律、好人好事、扶贫成果四个“公开栏”和“一墙四栏”制度,成立两个脱贫攻坚专项检查组,严明纪律,精准问责。

“贫困户虽然脱贫了,但产业帮扶政策不能中断,扶贫干部不能脱离群众,扶贫力度不能降低。”安塞区委书记任表示,脱贫攻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抓手,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前提条件。只有打造一支能留、能打、带走的扶贫队伍,工作才能有效持续,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才是可持续的。

只有在困难的时候,才能露出本来面目。如今,5年过去了,一份激动人心的成绩单呈现在我们面前:全区户籍人口4655户13688人,4124户12621人稳步脱贫。5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9.2%下降到2019年底的0.67%。2017年以来,安塞连续三年在全省扶贫考核中被评为“综合评价较好县”。

五年来,各项事业都有发展。

小康路上,谁也不能掉队。

五年来,安塞区持续推进产业扶持、就业扶持、生态补偿、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健康扶持、教育扶持、兜底保障“八个一批”精准扶贫举措,全面实现高质量脱贫。

五年来,全区共发展温室大棚1024亩、林果15700亩、家庭养殖2719户、特色种植17100亩。大力推进苹果、蔬菜、畜牧产业后整理,投资农产品交易中心、30万只肉羊精深加工厂和冷链物流后整理项目,对贫困户的水果、蔬菜、肉类进行免费储存和分拣,促进全产业链贫困人口增收,实现“三个全覆盖”——贫困户两个产业全覆盖、117个村产业全覆盖、无产业建档立卡农民果园。

五年来,安塞区精准对接劳务输出,建立区、镇、村三级劳务信息服务平台,转移就业3729人;科学设置退耕还林监督员、村级清洁工、森林消防员等扶贫公益性岗位1122个,促进产业与就业互补;依托西营、冯家营、魏塔三个文化产业村,直接带动贫困人口1100人年增收2.2万元,间接带动贫困人口3200多人年增收8200元。

五年来,安塞区按照“远山生态林,近山经济林”的思路,大力发展农林产业和林下经济,形成了以山地苹果为主,保护地蔬菜、食用菌、中药材、苗木等多元发展的生态产业格局。全区累计发展山地苹果40万亩、大棚蔬菜6.5万亩,退耕还林143万亩。3365户贫困家庭享受了生态扶贫政策,年人均增收204元。五年来,安塞区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11个,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424户8204人,入住率和旧宅基地腾退率达到100%。同时,注重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培育,出台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培育实施方案,在安置点周边搭建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平台,确保每个搬迁群众至少有一个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目前,2022户搬迁贫困户发展了长期产业,1811户安置就业和公益性岗位,339户带动了市场新型经营主体。

五年来,安塞区全面实施“无忧教育”工程,建立了一整套从学前到大学的贫困家庭学生帮扶体系。共核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6413人,发放贫困救助金438万元。对因残疾、智障等原因辍学的儿童,辖区学校逐一送到家中,2160名教师、2482名贫困家庭儿童结对帮扶,帮扶率达100%,实现了“义务教育”。

五年来,安塞区坚持“保尽保、守住底线”的原则,建立了区、镇、村三级保障管理台账和保险、救助等风险防控机制,强化了对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综合社会保障。区财政一年70万,贫困人口免费登记。五年来,共发放保障金9603万元,其中特困供养人员288人,发放供养资金1066万元。截至2019年底,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636元,其中工业收入占比47%,劳务收入占比38%,转移性收入占比15%;其中,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达到8700元,比2014年增长2.7倍,工业收入占比超过60%。预计到2020年底,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万元,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

在过去的五年里,农村旧貌换新颜。

放眼安塞脱贫攻坚战的战场,贫困村实现了波澜壮阔的蜕变,民生工程如火如荼,笑脸在贫困群众脸上灿烂绽放,美丽乡村的画卷和鼓点缓缓铺展...村里一年比一年好,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过去的贫穷一去不复返了。

五年来,安塞区全面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建立公共服务管理机制,系统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累计安排各类项目资金8.7亿元,实施了村村通硬化路、安全饮水巩固提升、电网升级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四大基础设施工程”,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项目104个,长度687公里,实现建制村100%通硬化路、村村通公交车,乡镇和街道通三级以上公路;改造新建安全饮水工程295个,实现水质水量全覆盖,创新实施农村饮水工程“定量赋能”改革,116个村成立农村供水协会,千人以上集中供水收集率达到95%以上;全区户户通电,所有村100%通电,镇街移动信号和4G网络全覆盖;推动全区人居环境改善,安塞被确定为全省人居环境改善示范县。成立了56家村级公共服务管理公司,通过集体经济提留、上级资金、互助资金支持等方式,管理运营农村安全饮水、污水、垃圾、电力、道路设施。全面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如今,在安塞区的每一个村庄,都有硬化平整的道路,规划良好的街巷,整洁明亮的路灯,各具特色的房屋。走进一户农家,房间干净整洁,家电设备齐全,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小院。房子新了,口袋鼓了,出行方便了,乡村美了。村民们自豪地说,“现在我们像城里人一样生活。和过去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做梦也没想到。就像又活了一次。”

五年来,村集体经济再次升级。

现在,安塞区每个村都有规划图,每个家庭都有致富书。每个人都可以算一笔增收账,发展思路、发展态势、信心完全不同。

五年来,安塞区大力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夯实脱贫攻坚基石。

“今年我承包了一个90米长的大棚,里面全是茄子。按照今年的行情,收入应该在5万元左右。”安塞区花子坪镇白盘村曾经的贫困户任志英,不仅承包了一个大棚,还“跨村养殖”。

2019年,花子坪镇采取“飞地”模式流转张槎村160亩土地,建成5代大棚32个,总长3380米,由张槎村统一管理。26户家庭种植了温室,其中包括22户贫困户。

“张槎村拥有的818m大棚的所有权。按照每年每米租金100元计算,张槎村年收入可达8.18万元。”花坪镇党委书记叶说,“今年年初,镇上继续流转土地140亩,计划建设棚改3000米。建成后,全镇6个贫困村将全部有1000米左右的棚子,贫困户通过分红平均增收5000元以上。”

2019年,安塞区投资4313万元,先后扶持“飞地经济”集体项目17个,建设大棚268个,拱形大棚73个,带动43个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租赁、合作经营、自主经营等方式,每年稳定增收5万元以上。

“飞地经济”是安塞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片区围绕一村一人居,一村至少一个主导产业,一村至少一个集体经济组织,一村一套巩固扶贫成果的长效机制进行规划。“一村一品、一村一企、一套机制”的“四个一”目标是:按照“支部引领、企业带动、合作社运作、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积极探索实施“飞地模式”,大力发展设施种植等实体经济,建立“贫困户+合作社+企业”的收入链接机制,将贫困群众嵌入产业链。

截至目前,全区55个贫困村全部建成40kw村级光伏电站,兴办生产经营项目2个以上。11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总收入4200万元,总资产3.06亿元,比2017年增长2.2倍。预计到2020年底,11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将全部超过20万元。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交汇点,安塞把机制创新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积极推进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增强脱贫攻坚的可持续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0597.html
上一篇“三大举措”铺就群众幸福小康路
下一篇 凤翔:唱响全域旅游奏鸣曲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