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文摘 长安区花园乡村建设意义

长安区花园乡村建设意义

花园乡村建设作为长安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创新工作,以提升乡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塑造文明乡风、助推产业发展,进而实现农民生活富裕。这是对乡村振兴总目标的具体化有益实践,并在实践中通过“花园+”的模式,给乡村振兴做加法,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

长安区花园乡村建设意义

作为长安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创新工作,园林建设旨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塑造文明乡风,助推产业发展,实现农民致富。这是对乡村振兴总体目标的一次具体而有益的实践,并在实践中通过“花园+”模式,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依靠群众、搭建生态平台、振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分别从生产发展、生态建设、精神面貌、社会治理、生活条件五个角度描绘了未来农村发展的美好愿景。如何实现乡村振兴?陕西省Xi市长安区对这一目标做了初步的表述:把农村建设成一个三次产业融合的和谐美丽的花园。

长安区田园乡村建设现状

长安园乡村建设规划于2019年2月提出,由长安区委区政府牵头。采用了高标准的全域规划设计,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旅游和独立产业的蓬勃发展,实现了乡村振兴。

计划2020年在长安区202个行政村建设近500个自然村,独具关中乡村景观特色。截至目前,16个街道的花园村已实现全覆盖,再从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环境整治、垃圾分类、景观节点五个方面进行提升。太乙宫四号村、魏寨棚村、伍兹宝龙村、保利西洼村等一批最美花园村相继推出。

打造关中乡村特色景观,同时拉动区域特色产业,将乡村打造成为三产融合的和谐美丽花园。

“花园+模式”的丰富内涵

在花园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中,长安区以“花园+”模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以生态建设为外壳,促进农村党建、人才、文化、产业等多方面协调发展,完善以农民为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规划引领、市场运作的乡村发展模式。

1.“花园+党建”

在花园乡村建设过程中,从区委到村支部的各级党组织积极作为,使花园乡村建设成为党建的金石,使党建在花园乡村建设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是区委高度重视。区委对花园村定位明确,采用高标准设计理念,打造具有关中特色的现代村落群。目前工作进展迅速,将原计划三年时间节点缩短至2020年完成全球建设;监督措施到位,园林乡村建设成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项目,运用奖惩机制,确保工作成效。

二是基层党支部强。充分发挥党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导作用,从事业单位抽调297名年轻干部到街道任职,选派262名“政治化、年轻化、专职化、知识化”干部到村担任支部书记,优化基层支部结构,增强支部带领群众办实事的能力,为花园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花园+人”

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依靠群众是推进花园村建设的法宝。

一、从“我要做”到“我要做”。调动群众积极性的第一步是营造共建氛围。多个街道、村组举办了“振兴乡村,共建家园”主题研讨会、能工巧匠座谈会、茶话会等。,让村民有切身参与感。第二步,分类施策,重点突破,村干部带头,群众跟随,落后分子帮扶,顽固势力重点突破。重要的是要保证全民参与,不让一个人掉队。第三步,造势,开展爱护树木苗木、工艺比赛、征集“最美的微笑”等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融入感。从“我要办”到“我要办”,为建立园村长效管理机制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第二,从“等待需要”到“我贡献”。要克服花园村建设启动资金的阻力,改变“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必须开辟多元化的资金渠道。王莽街道争取各类项目建设资金1000多万元,发动镇街村干部、群众和优秀企业家捐款捐物,村级筹集资金840万元。动员群众力量,让群众把“自我”的力量汇集到集体利益中,把群众放在建设的主体地位,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源,为园林和乡村建设提供不竭的内生动力。

3.“园林+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要在育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园林建设通过凝聚“乡愁”,可以让乡土文化和原创思想在群众心中产生影响,为乡村注入灵魂。

第一,用文学保存历史。长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体现在各个村落的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上。弘扬村史可以传承文化精神,教育后代,让村民守住心中的根。王莽街道魏赵南村建立了村史博物馆,请村里的老人和老师一起编写村史,让村民和游客详细了解村里的历史遗产,让村民更加自豪和怀念家乡。

第二,以文育人。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作用,各街道定期评选先进人物,对评选出的脱贫明星、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美丽庭院”农户、环境卫生示范户进行表彰,以文明乡风提升村民思想觉悟。黄梁仁村修建了“仁、礼、智、信”牌坊和二十四节气石雕,以传统文明传承优秀的乡村文化,使文化成为村民的行为习惯,督促他们自觉遵守。

4.“园林+产业”

园林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农村人的幸福感。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是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培育壮大基础产业。调研中,已现雏形的两条产业链,为长安区打开了新思路。

第一,“生态保护+养殖”产业链。长安区依托秦岭天然屏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碧水青山是无价资产”的发展目标。笔者在长安区石边峪新村走访时,发现该村延伸养殖产业链,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产业化养殖模式。

五台街道石边峪新村在传统水产养殖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培育新业态。石边峪村有505户,1749名村民,是今年首批园林乡村建设重点村。现在村庄景观建设已经完成,通过外观设计和道路命名为村庄注入了文化气息。产业方面,过去在自发形成的中蜂养殖、中药材贩运、果树种植等产业的基础上,发展了多种种植。村集体率先种植铁皮石斛中药材3亩,打破了传统的“靠山吃山”的药材采集形式;同时,扩大村民自营果园,帮助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打造专属品牌,进一步扩大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继续壮大我村蜜蜂养殖绿色产业,依托果园和山里杂花开花授粉,打出“纯天然花蜜”名片,进一步开发中草药花蜜新品种。

石边峪新村长安区培育现有产业,发展延伸周边产业,与绿色发展理念完美结合,是一个新思路。

二、“旅游+精品民宿”。长安区的地理优势和历史禀赋,使其成为发展“特色民宿+旅游”产业的良好基础。把这个行业放大,游客可以“想来”也可以“留下”。同时,他们可以借势发展观光部猎文创的产品,带动传统手工业。

一、结合景点,突出特色。长安区包含景观资源、民俗文化资源、文物资源等多种旅游元素。花园村的建设是利用村民家中的闲置房屋进行规划,借助附近的旅游景点,打造特色鲜明的精品民宿。毗邻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民宿,突出宗教文化色彩;贴近红色革命的民宿、历史人物纪念地,凸显时代特色;近山的民宿营造山居风格,或者突出民俗风情的关中风情民宿,结合现代艺术文化的文创空民宿等等。

二是统一管理提高质量。建设一批符合优质旅游市场的精品民宿,成为长安区旅游民宿行业的引领者。同时,着力扶持休闲农业、健康医疗、文化等与BB经济发展相关的重点产业和延伸产业,加强文化创意设计,打造一批有故事、有体验、有品位、有乡愁的“农旅文融合”产业链,为精品BBs注入新的活力。

第三,重视区域品牌建设。长安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来自长安区自90年代以来创办农家乐的悠久历史和市场影响力。第二,来自其毗邻Xi安的独特区位优势。打造优质品牌应该是未来工作的重点。做好精品BB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人员基本素质,创新宣传模式,广泛利用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开展线上互动交流和线下体验,扩大市场影响力。

未来发展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长安区园林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亮点频出,形式多样,为全区“三园”建设目标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新模式、开拓了新思路、贡献了新智慧。但从未来发展来看,花园村仍需深入思考长效管理的有益途径。本文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解决产业链短、结构单一的问题。

长安区农村发展一直存在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对于传统种植业的再加工和再扩张处于弱势地位。调研组在实地走访中发现,虽然上面提到的一些村组已经开始培育新的产业链,增加传统农业的附加值,但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其他大多数村组还缺乏途径。产业的繁荣必须依靠一个大多数农民都能积极参与的产业链,让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切实感受到好处,否则只是昙花一现,而这必须依靠政府引导和尊重市场规律这两个前提条件,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下促进产业的长远发展。

2.解决BB旅游业的市场竞争问题。

走访中,一些依托秦岭生态、宗教文化、革命文化等资源要素的街道、村组纷纷将目光投向“旅游+精品民宿”产业发展。根据长安及周边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竞争现象,笔者认为未来大型“精品酒店+旅游”的发展应首先考虑长安及周边地区的市场挤压。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第一,目前长安区已经率先建设精品民宿,可以考虑规模化品牌运营;二是借助交通城市化的便利,优先吸引城市游客;三是加强精品民宿的监督管理,加大对低端农家乐经营者的整合和引导,为精品民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解决农村环境治理的常态化问题。

自2019年9月起,Xi安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工作。长安区辖区内16个街道近500个自然村,都将不同程度地面临农村环境治理的问题。农村具有居住分散、村民素质参差不齐、生活习惯松散等特点。,垃圾分类和污水处理难度大。对此,长安区应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尽快完善农村污水管网铺设、垃圾分类指导、网格化管理、垃圾日清系统普及等一系列工作。,巩固花园村建设成果。

关于花园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金钥匙”,是满足农村生产、生态、精神、社会、生活发展的根本途径。从时间维度看,是长安区从现在到未来需要做好的工作。当前,长安区花园村建设应针对上述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推进工作。

1.推进总体规划与村庄融合,突破建设误区。

据悉,2018年3月,长安区政府与中南设计院合作,设计单位对全区的园林和村庄建设进行了统一设计,具体到村庄特色、建筑风格、景观设计等。但在建设实施过程中,设计单位与村庄主体脱节,大部分村庄独立建设,未按规划实施,导致景观、村庄容量建设同质化明显,风格雷同多,无法体现村庄特色。

在这方面,应在以下几点进行改进:

一是尊重规划,依次推进,跳出短期范畴推进乡村振兴。以园林乡村建设成果为契机,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总体目标,要结合全区总体规划进行科学布局,尊重农村特色、风貌、风俗,避免“一刀切”。

第二,依托城市,找准定位,把乡村振兴放到城乡发展的大局中去。主动接受来自城区的辐射,针对城区的短板和居民的心理需求,不要让农村成为混凝土高楼的翻版,注重功能互补,充分发挥农村动能,在硬件上突出乡土气息,在软件上渗透高科技便利,与城市发展同步。

2.培育新型建设主体,突破动能约束。

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增强其内生动力,关键在于吸纳和整合多元化的建设主体,即吸引和留住人才。

人才引进要遵循市场规律:

首先是留住有乡愁的本土人才。本土人才对家乡有着天然的依恋感和归属感,也更容易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政府要加强组织引导,营造适宜的创业环境,通过成立“乡贤会”、举办乡贤交流论坛等活动,促进乡贤回归,发挥乡贤在资本、智力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回报乡情浓厚的家乡,成为乡村振兴的引领者。

二是利用环境吸引外部人才。积极迎合市场上创客创业氛围,营造便利的硬环境和优质的软环境,做好政策引导和基础支持,让创客在广大农村大显身手、扎根基层,用现代经营理念和方式打造优质产品,讲好农村故事。同时,乡村建设要引入专业团队参与设计、规划、市场开拓等各个环节,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无序低效的发展中少走弯路。

3.结合文明乡风的塑造突破误区。

乡村振兴战略最根本的目标是以产业带动经济,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打破“向往城市”的旧观念,增加“回归农村”的吸引力。因此,塑造文明的乡风尤为重要。

首先是用灵活的规则来约束道德。通过政策宣传、修订村规民约、编写文明山歌等。,以村民喜闻乐见、易懂易做的方式宣传村民道德,让村民在被曝光时遵守道德规范,同时提高邻里之间的监督和约束力。

二是用硬性规定提高质量。建立健全村民行为规范制度,对不符合文明乡风的行为进行管理和约束。比如采用“居民信用调查”的思路,提高村民的知名度和行为准则的执行力。

三是用激励手段引导自觉。笔者认为,目前各街道、村组开展的“好婆婆”、“好媳妇”、“五好家庭”、“美丽庭院”等评比活动,应进一步扩大影响和宣传,把文明乡风、先进人物推向郊区各地。一方面加深外来人员对长安区文明乡风的认知,另一方面增加先进人物和村民的集体荣誉感,促进文明乡风建设。

洁玉

目前看来,长安区的花园村建设起步快、推进快,其核心要义就是实事求是、扬长避短。关键在于党建引领,发动群众,以文化聚魂。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整合社会资源,撬动社会资金,开辟多元化资金渠道。优化基层党支部乡村治理能力,调动农村人才智慧,扩大农村人才参与乡村振兴。同时,要注重乡村生态功能向经济功能的转变,打造乡村大花园平台,实现产业繁荣目标,促进乡村振兴。

参考

[1]罗著。泉州市洛江区美丽乡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7级。

[2]蔡兴元。以“旅游+”提升全域旅游品质[J]。中外企业家,2018(24)。

[3]加快形成乡村文明新风尚[N]。经济日报2019-06-29(007)。

研究组成员:

高立平刘玉滕李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0611.html
上一篇谈谈你对西安文化的理解
下一篇 发展乡村旅游缺少资金支持,这一难题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