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文摘 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思考与策略

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思考与策略

张婷燕 张海燕加强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关系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实现。针对目前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中华文化认同比较薄弱的问题,应通过构建以传承中华文化为核心内容的课程体系、创新中华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建立完善各民族…

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思考与策略

张张海燕

加强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关系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体目标的实现。目前,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的中国文化认同较弱。应通过构建以传承中华文化为核心内容的课程体系,创新中华文化教育方法,建立和完善各民族学生交流交融机制,营造具有中华文化认同的校园文化,加强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国文化认同是“五个认同”的重要基础。加强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

中国文化认同的内涵

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孕育的中华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中华文化主要包括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激情革命文化和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①中华文化认同是指个体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程度,具体来说就是个体自身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与中华文化大多数成员相同或一致的程度,表现为人生价值观、自尊和规范的融合;是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认同、接受、传播、创新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精神信仰和历史记忆的过程。②

加强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中国文化认同教育的意义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加强各民族成员的中华文化认同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途径。受益于党和国家的民族教育政策,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内地协作计划招生规模逐年增加。③少数民族预科生作为高等教育中一个特殊而又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培养规模也随之增大。加强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因其所处的特殊阶段和特殊的地域情况,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它属于我们这一代,尤其是年轻一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接力奋斗中成为现实。”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预科教育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的必经阶段,是打好基础、铺好路的重要阶段,是关系到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加强对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就是要引导少数民族预科生更多地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了解国家的主流文化价值观,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民族的发展联系起来,深刻理解中国梦属于国家、属于民族、属于每一个中国人,促进预科生对中华文化的全面理解和心理认同,形成基于中华文化的“五个认同”,培养未来合格的学生。

(2)加强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是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只有通过文化认同,才能产生情感共鸣,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强化少数民族预科生的“五种认同”,必须以中华文化为精神纽带,让少数民族预科生产生共鸣。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对中华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的理解和体验程度,决定着各民族预科生能否达成一致,和谐相处。各民族预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可以产生血浓于水的亲情和亲和力,是通过相互合作、共同奋斗,锻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

(3)加强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是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文化认同是激发爱国热情、增进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力量。当前,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反“三股势力”斗争仍在继续,消除预科生基础教育阶段沉淀的“五种身份”的任务还很艰巨。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的精英,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加强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是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宗教观、民族观和文化观的基础。随着他们对中国认同的增强,一定会增强与中华民族休戚与共的感情,强化中华民族的地位,形成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强大合力,形成抵御和消灭民族分裂势力渗透的强大力量,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中国文化认同现状

为了解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的中华文化认同现状,我们对新疆某高校2000多名民考预科生和148名从事少数民族预科生培养的班主任、辅导员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结果显示,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在中国文化认同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不完整,缺乏情感上的亲近,缺乏自觉的行为。

(一)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不全面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对中国文化知识的认知是形成中国文化认同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对中国文化的基本了解,认同就是空中的城堡。认知不足主要表现在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不足,知识浅薄,知识建构不系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2.2%的预科生认为自己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只是一知半解。从事预科教育的老师和辅导员在课堂内外与预科学生朝夕相处。通过数据分析、观察、谈心、调查等方法,对预科生的日常表现和思想动态有更全面、客观的了解。在对教师的调查中,63.5%的教师认为超过一半的预科学生对中国历史了解不多;58.1%的老师认为超过一半的预科生对中国地理不太了解。根据对教师的访谈,大部分汉语教师认为预科学生对成语的掌握水平较低,对中国丰富的历史典故和名著知之甚少。

(2)情感上亲近中国文化。

首先,文化认同应该是心理上的认同,这是一个民族深层心理意识与其他文化的融合过程。根据对教师的访谈,相当多的预科生在课程学习中对本民族或外国的内容更感兴趣。他们崇尚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很少有学生主动寻找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信息进行学习。甚至在语言表达上存在将中国文化与民族文化割裂开来的现象。对于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态度,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了考试和找到好工作而被动学习,他们缺乏对中国文化应有的热爱。

(三)中国文化认同的行为不够自觉。

是践行认同的归宿。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实践是他们对中国文化认知和情感的外在表现和表达,也是衡量中国文化认同程度的根本标准。调查数据显示,97%的学生认为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政策是好的,需要进一步努力。96.5%的学生认为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更好地为祖国建设做贡献。但在实践中,62.2%的教师认为大部分学生不能在公共场所主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57%的老师认为,目前大部分预科生不能主动、积极地学习中国文化知识,参加中国文化体验活动。甚至有少数同学不重视国学课,上课睡觉或者做其他事情。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有基础教育教育质量低下,有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水平低下,更重要的是意识形态上“三股势力”的渗透,对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产生了很大影响。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中国文化认同教育策略

(一)构建以传承中华文化为核心内容的课程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庶人根本任务的重点课程。”政治课是增强中国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要加强党史、形势、政策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预科生头脑。根据预科学生的认知状况,建议在预科阶段增加文史类课程内容,以新疆地方史和中国革命史为主,强化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记忆。建议加强中国文化课的教学,立足于中国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注重系统性教学,并将其作为检验学习效果的考试课。将语言教学转化为语文教学,要在注重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用有文化的人,结合预科学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语文教材,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编织学生的文化情感纽带。

(2)创新中国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

实用性是中国文化认同的本质特征。通过教育形式的创新,中华文化认同成为学生真正热爱并终身受益的教育。要避免照本宣科,学习孤立僵化的书籍文献,为学而学,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学习内容的本质、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其价值。在理论学习中,不仅要听,要记,更要深入思考,和自己谈经验,不仅要表达经验,还要广泛交流,观点冲突,才能更有效地分析问题,从复杂的矛盾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探索对事物真相的认识。要把预科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拿出来,结合理论学习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理性分析,合理判断,激发情感共鸣;组织预科学生参观博物馆、烈士陵园、名胜古迹,增进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革命史的了解。开展社会实践教育,如假期调查、参观等形式,让少数民族大学生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灿烂文化和人文情怀,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三)建立和完善不同民族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通过扩大交流交融,为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学习、工作、娱乐创造社会条件,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相亲相爱、互帮互助”。高校要建立和完善不同民族大学生共同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的有效机制,为他们的交流和融合创造平台和机会,从而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创造空空间。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工作、一起娱乐,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各自成长环境、风俗习惯、心理认同差异的了解,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和谐校园;促进各族学生在认知、情感、思想、认同等方面的交流与融合。在交流、沟通、交融的基础上,建立了对共同中华文化的感情和认同。

(四)营造有利于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深化。校园文化渗透到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文化导向作用。有必要将中国文化认同植入校园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增强预科生的中国文化认同。比如让预科生参加各种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弘扬中华文化的社区实践活动,让预科生在体验中强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通过采取歌唱大合唱、诗歌朗诵、文艺表演、知识竞赛、配音比赛、图片展、书画展、戏剧节、体育节、快闪秀、中华文化体验、国家通用语言广播等多种受预科学生欢迎的形式,通过参与体验,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完善。

洁玉

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是新疆未来建设发展的主力军,是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中坚力量。积极引导和培养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实施"五认同"教育的基础,也是培养他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

参考

[1]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2月,第一版,P22-23。

[2]杨·。习近平论民族“五种身份”[J].黑河学报,2016 (02): 69-70。

作者简介

张是新疆师范大学预科教育学院的讲师。研究方向为民族教育研究和汉语教学研究。

张海燕师范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副教授、院长。他的研究兴趣是双语教育、预科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0690.html
上一篇城市风险
下一篇 儒家思想的教育作用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