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文摘 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王霖健全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与保障,在国家和区域文化繁荣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甘肃文化产业政策体系以国家大的政策为背景,经历了从无到有,进而不断健全完善的建设历程,在促进甘肃…

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王林

健全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在国家和地区文化繁荣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甘肃文化产业政策体系,以国家政策为背景,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建设过程。为推动甘肃文化产业特色化、融合化、协同化发展,促进甘肃文化旅游大省、文化强省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认真总结甘肃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建设的经验,进一步科学合理地加以完善,任重而道远。

文化政策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引导、调节和规范本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业活动、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措施,是政府引导和管理文化产业,促进其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健全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在国家和地区文化繁荣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甘肃省充分发挥敦煌文化、长城文化、黄河文化、祖先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特色化、融合化、协调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现已成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对于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构建过程,学者们众说纷纭。杨继华(2006)认为,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演变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上升期(1978-1992年)、全面扩张期(1993-2002年)和战略地位确立期(2003年至今)。蔡威、何鹏程(2010)和欧阳渐(2011)以十六大为分水岭,将文化产业政策划分为两大历史阶段。吴喜军(2014)将中国文化产业政策分为四个时期:文化市场恢复发展时期(1978-1998年)、文化产业自觉时期(1998-2002年)、文化产业全面加速时期(2003-2009年)、文化产业国家战略时期(2010年至今)。赵(2018)根据发生学逻辑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演变划分为萌芽期(1978年12月-1992年9月)、初步发展期(1992年10月-2002年10月)、扩张完善期(2002年11月-2012年10月)和质量提升期(2012年11月),欧阳友泉和(2018)认为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经历了三大政策问题的转变:是否开放文化

甘肃文化产业政策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国家政策背景。但由于甘肃地处内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无论是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是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都落后于全国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虽然滞后,但甘肃文化产业政策的建设进程总体上经历了与全国相同的发展阶段。因此,基于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演变过程,本研究借鉴赵对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划分,将甘肃文化产业政策体系的构建过程划分为萌芽期(1978-2002年)、起步发展期(2002-2006年)和拓展完善期(2006-2006年)。

1978-2002年:开创萌芽阶段

(一)1978-1992年是中国文化政策建设的萌芽阶段。

从建国到80年代初,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基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政策。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战略决策,逐步打开了文化领域思想解放的窗口。1979年4月,财政部发布《报纸试行企业经费管理办法》,明确报纸要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此后,这一制度在全国报业得到推广。1988年,原文化部、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的通知》,正式确认了“文化市场”的概念,明确了文化市场的管理范围、任务、原则和方针。1989年1月,财政部发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若干规定》。1991年6月,国务院批准了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首次正式提出了“文化经济政策”的概念。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大大改善了文化机构的经营状况,同时也促进了文化市场各个领域的逐步开放。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各种形式的营利性广告公司、文化设备制造企业、文化娱乐集团等出现。不断出现在全国各地。

(2) 1992-2002年是中国文化产业政策建设的初步发展阶段。

1992-2002年是中国文化产业政策发展的转型期,在中国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政策发展史上有多个“第一”。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将“文化卫生事业”列入“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同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综合司编制了《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明确使用了“文化产业”一词。这是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第一次正式使用“文化产业”的概念。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在宏观上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文化体制”的工作目标,在微观上提出了“发展文化经济,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这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经济和政策环境,同时也促进了文化产业及其政策的根本转变。1993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正式将报业列为第三产业,中国报业逐步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1998年,文化部成立文化产业司,主要职能是调查研究、组织策划、政策制定。这是我国政府部门首次成立专门的文化产业管理机构,在我国文化产业管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的任务。在我国的中央文件中,这是首次正式使用“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政策”的概念,标志着我国对文化产业合法地位的认可,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开始将文化产业政策作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工具。2000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系统地提出了鼓励我国文化事业(包括部分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这一时期,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强大推动下,国内市场力量参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格局开始形成。

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甘肃省建设文化大省的要求,明确了甘肃省中华民族重要宝库的战略定位。2011年4月,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甘肃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省第一个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将“建立较为完善的文化产业体系,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5年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作为甘肃省未来五年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之一。2012年2月,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甘肃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若干政策规定》,明确了金融支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投融资政策、工商管理政策、资产经营管理政策、土地扶持政策、人员安置、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政策等八项政策支持,为支持甘肃省文化改革发展、建设文化大省提供了政策保障。同年8月,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甘肃省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意见》,明确提出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甘肃各地州市积极挖掘当地历史文化、人文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创造性创新,纷纷建设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其中,敦煌文化产业园、甘肃华源文化产业集团、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兰州国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先后获得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等称号,对甘肃整个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引导和示范作用。

自2006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发布实施以来,甘肃省文化产业的规模和实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一是文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文化产业初具规模,产业领域有特色,产业结构相对均衡。政府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文化创意产业初步发展,民俗文化现代化和品牌文化科技化初步发展,全省文化产业园和文化产业基地布局趋于合理。二是以工程促发展,形成具有甘肃特色的发展模式。该体系结合建设文化大省、戏剧大省的要求,重点建设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陇东民俗文化产业园、甘南临夏民族民俗文化产业园、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着力实施文化产业发展工程。省文化厅从省文化产业协会成员单位中梳理出60家重点文化产业企业和基地(园区)。作为发展甘肃文化产业的抓手,形成了文化产业集群,有效提升了区域核心竞争力。三是文艺创作成就显著。在文艺创作领域,大型民族交响乐《敦煌音画》在国家大剧院、香港等地演出,反响热烈;话剧《上南梁》、音乐剧《花儿与少年》、京剧《草原上的曼巴》、话剧《天下第一桥》等。在省内巡回演出,也赢得了掌声;美术创作步伐加快,“敦煌朝圣”创作计划启动实施,“敦煌画派”创作有序推进。“全省文化系统共有文化机构5000余家,从业人员4万余人,初步形成了演艺、音像业、网络文化、文物艺术品、书报、文化旅游、艺术培训、动漫制作等产业。文化门类更加齐全,结构趋于合理,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④截至2011年底,甘肃省文化系统和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达18.2亿元,增速超过28%,文化产业多元化投资主体格局基本形成。总的来看,这一时期甘肃省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产品创作活力增强,戏剧大省建设成效显著。

2012-2020:提质增效阶段

(1)2012年以来,是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建设的提质增效阶段。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产业不仅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本质属性和主要功能,即文化产业是关于“内容——符号、意义和价值”的生产、供应和消费。它的目的是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被“回归”。“文化政策建设”既要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又要看到文化产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必要性,扩大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同时,要看到文化产业作为社会发展的必然性,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以人为中心,以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为目的”。⑤面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文化产业政策的体系和结构越来越完备,调整的范围和领域越来越全面。产业政策的基本取向是提高质量和增加效率。⑥特色发展、融合发展、协调发展分别体现了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独特性、超越性和共性。⑦

2014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信息产业、旅游业、农业、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201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文化产业发展明确了阶段性目标。2017年4月,文化部正式发布《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成为指导“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工作的总体规划。

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让文化产业发展有了更加充分的历史条件。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启动。通过合并重组,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机构新成立了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共产党宣传部统一管理新闻出版和电影工作,其他省市自治区也提出了类似的改革方案,这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管理机制的完善和优化,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化、数字化趋势日益明显,文化产业政策也越来越重视新型文化业态的培育,着力推进“互联网+”等战略。2018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在文化等多个领域推进“互联网+”。2018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促进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这是党的十九大后中共中央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政策要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文化产业政策的着力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已成为当前文化产业政策的新价值准则。以实现文化产业“双效合一”为根本目标,以促进工业产品创新、维护市场秩序、保护知识产权、保障人民文化权利为重点的文化产业政策日趋完备。⑧

(2)2012年以来,也是甘肃文化产业政策建设的提质增效阶段。

2013年1月2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甘肃省建设中华文明传承创新区,这是首个国家级文化发展战略平台,为甘肃发展以创新为核心、以知识产权促进为重要支撑的文化创意产业搭建了良好平台。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分别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甘肃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奠定了甘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位置,甘肃的文化产业也因此获得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甘肃省委、省政府抓住机遇,密集出台政策,推动甘肃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企业改革、对外贸易、知识产权保护、创意人才培养等政策进入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决策视野。

2014年10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国发〔2014〕10号),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和质量,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甘肃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对甘肃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同时,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发展传统和新兴文化产业,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兰州、敦煌等地一批对外文化贸易集聚区的建设,扭转了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贸易逆差,大幅提高了对外文化贸易在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显著提升了甘肃省的整体文化实力和竞争力。同年11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全部转企改制,建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有活力、有竞争力的合格市场主体。12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发布《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化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统计改革,建立健全文化产业部门统计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调查制度和方法。2018年1月4日,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通过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形成权责明确、监管有效、保障有力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体系,促进全省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2020年4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建设的意见》,将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加快建设中国(甘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2014年12月,甘肃省委、省政府出台《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甘肃旅游业发展要“深度挖掘各类文化资源,创新发展模式,全面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2015年12月,甘肃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引导全省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促进全省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作用。2016年10月,甘肃省政府发布《甘肃省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为甘肃旅游业新一轮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2018年2月,甘肃省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强调要把建设旅游强省作为构建视野更广阔、更现代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把旅游业打造成甘肃绿色发展崛起的支柱产业,为甘肃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将甘肃省建设成为西部知名的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同年4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成立。甘肃迅速行动。同年6月3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和9%;到2025年,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综合效益显著提升,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基本建成文化旅游强省,文化旅游产业成为甘肃绿色发展崛起的支柱产业。

2019年5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教育科技赋能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方案》,提出通过5年持续赋能,实现教育科技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培养一批符合全省文化旅游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打造推出一批优质文化旅游项目和产品。同年11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新时代文化制高点实施方案》,提出充分挖掘甘肃文化遗产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建设中华文明传承创新区为抓手,注重保护结合 提升和创新发展,统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利用独特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优势,统筹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完善旅游设施和基础服务。 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发展型、从观光消费型向综合效益型、从高速发展型向高质量发展型转变,成为推动全省绿色发展的第一产业和支柱产业。与此同时,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的意见》,提出要从供需两端着力挖掘潜力、增加活力、补齐短板,大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发展型转变。

2020年4月2日,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编制的《中国甘肃乡村旅游发展指数(2019年度报告及2020年趋势展望)》显示,甘肃省乡村旅游发展势头非常好。据统计,2019年甘肃省接待游客3.74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80亿元,其中乡村旅游占1亿人次。

在此期间,甘肃文化产业相关政策的制定紧跟全国人大的政策和方针,并根据实际情况加强了执行力度。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一方面表明了甘肃省委、省政府发展甘肃文化产业、建设文化旅游大省的决心和信心;另一方面,甘肃文化产业取得了大发展空,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中国:2016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从影响力指数增速来看,甘肃省在全国文化产业影响力增速排名第三。据统计,2018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78.16亿元,增长8.9%;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达到全省GDP的7%,位居十大生态产业之首,成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2019年,甘肃省继续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使全省文化事业更具活力,旅游发展更具吸引力。全省文化旅游业呈现增量增效的蓬勃发展态势,全年接待游客3.74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80亿元,比上年增长30.0%。全省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2061.9亿元,比上年增长7.8%,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3.7%。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暨敦煌之旅丝绸之路民族旅游节,简称“一会一节”,荣获2019博鳌国际旅游奖年度节庆活动榜单奖,被文化和旅游部誉为文化旅游融合典范。

总结和讨论

实质上,“文化产业政策的作用远远不仅仅是培育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而是超越了文化产业本身,具有更丰富的社会价值和时代意蕴。”⑨

(一)甘肃文化产业政策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对甘肃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探索和发展,甘肃省省委、省政府日益认识到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加重视文化产业政策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符合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立足甘肃实际,抓住机遇,不断探索创新。着眼于新时期甘肃文化大省建设,既是甘肃文化建设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这不仅是文化建设法制建设的自身需求,也是大力发展创新文化、开放文化、和谐文化,全面提升甘肃综合实力的重要路径。对于实现甘肃省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战略,建设文化大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甘肃文化产业政策体系的建设和发展要诚信创新。

从甘肃文化产业政策体系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前期更多的是执行国家相关政策,发展后期逐渐开始制定符合甘肃文化产业发展实际的相关文化产业政策。在未来甘肃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发展中,在国家相关政策背景下,要有超前创新的思维,制定更有利于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

(三)甘肃文化产业建设和发展的政策体系应更加科学合理。

政策始于问题,问题源于实践。一方面,文化产业发展新态势带来不断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带来文化政策适时调整和变化;另一方面,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又决定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推动了文化产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要以發展的眼光对文化产业政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次要问题进行深入把握,同时对不同文化产业政策主张进行关注,动态地加以审视。”⑩在以后的文化政策制定中,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评估,对政策文本、政策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对产业实践进行定量分析,总结成功经验,深入探究尚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为文化产业政策的不断完善提供依据,并进一步充实文化产业政策分析的研究成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0789.html
上一篇青海旅游发展规划研究论文
下一篇 布朗族的历史文化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