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科技 贫穷的本质豆瓣书评

贫穷的本质豆瓣书评

贾敬华从小众到大众尽管所处行业不同,但在大众眼中,豆瓣和过去的知乎、B站属于同种类型公司,都有着难以替代的独特性且受众较小。这三个平台成立伊始就建立了独特的格调—豆瓣文艺,知乎高规格,B站二次元。为了维护平台的调性和整体氛围,B站通过答题机…

贫穷的本质豆瓣书评

贾敬华

从小到大

虽然是在不同的行业,但在大众眼里,豆瓣和当年的知乎、哔哩哔哩属于同一类型的公司,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受众群体小。这三个平台成立以来,都建立了独特的风格——豆瓣文艺、知乎高标、哔哩哔哩二次元。为了维持平台的调性和整体氛围,哔哩哔哩通过答题机制“甄选”优质二次元用户,知乎则采用邀请制,树立聚集知识精英的品牌形象。虽然豆瓣是一个兴趣社区,主要是推荐和讨论书籍和音视频内容,但由于吸引的多是文艺青年,平台逐渐形成了只接受理性观点的风格。

良好的社区氛围和定位使得这三个平台都有忠实的粉丝。口碑好,用户忠诚度高,却解决不了迫在眉睫的商业化问题。同时,三家平台虽然通过融资获得了部分资金,但由于流量有限,一直无法实现“自我造血”。

为了变现,哔哩哔哩和智虎不得不放下身段。前者在脱下二次元标签,内容多元化的同时,不断降低答题难度。对于哔哩哔哩的老用户来说,现在的回答系统更加无用。为了促进用户的增长,知乎还取消了邀请制。正如CEO周源此前所言,采用邀请制的知乎“就像一座人口基数停止增长的城市,开始出现疲态”。

正式开通后,知乎立刻获得了流量,不到一年用户数从40万攀升至400万。截至2018年底,知乎用户规模已达2.2亿。用户的增长丰富了平台的内容。截至2018年底,知乎总提问量超过3000万,回答量超过1.3亿。

相比之下,哔哩哔哩在扩大用户方面做得更多。除了降低答题门槛,让用户更容易融入哔哩哔哩,平台还将内容延伸到更多领域,除了最初的二次元,还包括生活、时尚、科技等圈子。除了丰富UGC内容的类型,哔哩哔哩本身也在生产更受欢迎的内容。比如网络综艺、纪录片、自制剧。随着内容类型的不断扩展,哔哩哔哩的用户数量也不断扩大。其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平台月活跃用户已突破2亿,平均月活跃用户1.97亿。

然而,任何收获都是有代价的。哔哩哔哩和智虎给自己定了一个很高的起点。前者为了维护社区的友好氛围,设置了回答问题的壁垒,后者则是给老用户留下了知识精英社区的“人设”。但是两个平台开放后,原来的定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用户很难适应,感觉不满意。“人为设计”崩溃下的哔哩哔哩和支护

2014年,“大V”的离开让知乎的优质答案消失,随着多个圈子用户的涌入,优质问题被埋没。知乎不再是知识圈的交流圣地,与此同时,用户间对事件的“吐槽”讽刺和恶意谩骂也在快速增长。

虽然外界已经多次担忧知乎的这些问题,但周源依然坚持转型,称“我们要做一个服务大众的产品。”这意味着知乎不可能回到“小而美”的发展方向。对于平台内容质量的下降,周源曾表示,“我不这么认为。他还说,知乎的价值要用长远的标准来衡量。只要能沉淀下来反复使用,就不会有问题。”

哔哩哔哩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越来越多的哔哩哔哩和知乎老用户抱怨平台的“恶趣味”时,豆瓣却一直被老用户守护着。这和豆瓣的坚持是分不开的。豆瓣创始人柏杨(阿北)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让豆瓣的“文艺”和“崇高”的“人设”崩塌,甚至是它的商业化。

据相关媒体报道,独立IT评论人keso曾用“单纯,只是挑挑拣拣”这句话来形容豆瓣对广告的高要求,并表示在豆瓣广告最畅销的那些年,有很多广告主找上门来,但阿北拒绝了,因为这不符合豆瓣的气质。

但是,任何公司都逃不过商业化的问题。为了生存,它必须想出能够创造财富的业务。

豆瓣一开始就把商业希望寄托在用户生产的优质内容上——书评、影评、乐评,希望用这些内容引导大众消费。于是在2012年,豆瓣推出了集购票和选座服务于一体的“豆瓣电影”。此外,它还推出了基于书评的豆瓣阅读。2017年,豆瓣先后拆分了豆瓣音乐和豆瓣阅读。但豆瓣阅读最终因为资金投入不足,被腾讯、网易等互联网公司抢走了市场。豆瓣阅读最终因为文艺青年市场有限而无法做到空。

唯一有所改善的套现业务是2017年开始的知识付费。它的第一个音频课程,北岛和朋友的醒来-诗歌课,在推出5天后销售额超过100万元,7天内付费订户超过1万人。但由于近两年知识付费遇冷,且课程均面向平台内文艺青年,规模难以铺开。

豆瓣也想过做大众业务。虽然豆瓣的忠实用户是文艺青年,但也有很多普通人为了看站内电影的评分而“弯曲”豆瓣。在平台看来,这些普通人有成为忠实用户的潜力。

为了激发这些用户的潜力,安倍在2015年豆瓣改版时将“豆邮”改为“私邮”。他认为“豆邮”有认知门槛,整合成本比较高,改成“私邮”是对的。

没想到此举引起了老用户的强烈不满。《豆瓣失去特色》《豆瓣走向大众化》《还我豆邮》...更名为“私信”的几天内,用户的不满情绪已经失控。受制于此,阿北不得不妥协,最终将豆瓣的PC端恢复为“豆信”,豆瓣的APP端仍叫“私信”。豆瓣《伪文艺》

即使豆瓣尽力保持平台调性,最大限度满足用户喜好,但还是没能摆脱被改造的命运。这两年“饭圈文化”盛行,终于席卷到豆瓣的图书、音像社区。

2020年11月,负责记忆记忆的编辑在豆瓣平台发表,题为《来自一个编辑的心声:一博的粉圈,请远离我的书!文章在她的图书评论区痛斥粉丝“拉高数字”(通过多次评论增加账号活跃度来增加账号权重)的行为。

紧接着,新经典还在豆瓣官方账号上发帖称其作品涌入大量“注水短评”。除此之外,豆瓣上的其他热门书籍和影作,如《死缓》、《凡人之心》等,也受到了粉丝的“洗礼”,“不错,值得一看”等短评埋葬了之前的优质评论。

这些“养”账号除了让豆瓣用户看不到作品的真实评价,还会干扰豆瓣影视作品的评分。根据豆瓣的评分系统,账号权重越高,分数越有分量。权重取决于账号是否活跃,这也是“饭圈”集体刷评论的初衷。《番拳》以“养大”的账号实现了给偶像电视剧打高分的目的,却影响了豆瓣用户对电视剧质量真实信息的获取。

随着情绪日复一日的积累,豆瓣老用户的怒火终于在去年年底爆发了。图书编辑发声后,平台内大量用户发帖声讨“饭圈”的无序行为,并向平台递交了诉状。虽然在这种情况下,一批参与其中的艺人发表声明谴责粉丝的“非法操作”,但对于豆瓣来说,这种不理智的做法似乎并没有停止。

随着豆瓣评分影响力的扩大,很多不那么“文艺”的用户进入社区,试图以自己的主观喜好影响别人对电视剧的选择。比如花木兰的《清雅记》上映前,不喜欢刘亦菲(主演花木兰)和景M .郭(导演《清雅记》)的用户就已经给出了大量的一星评分,导致用户很难客观公正地讨论电视剧。

另一方面,随着豆瓣八卦组的“出圈”,豆瓣在外人看来不再“文艺”。

豆瓣虽然是做图书视听社区起家的,但是平台里有很多不同的兴趣群体,喜欢吃喝玩乐的用户都有自己的圈子。在这些圈子里,关于名人八卦的群体故事往往会登上微博热搜,导致对“粉圈”的不满,同时也让外界觉得豆瓣没有那么“文艺”,虽然这样的群体存在很久了。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知乎、哔哩哔哩、豆瓣目前的发展都与当初大相径庭。不同的是,哔哩哔哩已经成为市值超过400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后起之秀,知乎正在路上,豆瓣似乎还在徘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2046.html
上一篇同城货运再掀资本战
下一篇 余承东还在华为吗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