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人物 刻骨悲伤与难解分歧

刻骨悲伤与难解分歧

陈洋11月16日,参加游行的队伍举着反對枪支暴力的标语 图 / Yutong当地时间2021年11月9日,“风城”芝加哥迎来又一个寒冷的周二。早上9点,之琴骑车来到校园。她是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已在这里度过五个春秋。距离全面恢复线下…

刻骨悲伤与难解分歧

陈洋

11月16日,参加游行的队伍举着反對枪支暴力的标语 图 / Yutong11月16日,游行队伍举着反对枪支暴力/宇通的标语。

当地时间2021年11月9日,“风城”芝加哥迎来又一个寒冷的星期二。早上9点,秦致骑车去了校园。她是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博士,在那里她呆了五年。

满复线刚过一个多月,秋季学期就要结束了。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四学期制是以“标准苛刻、学业压力大”著称的芝加哥大学的首创。随着考试的临近,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根绷紧的弦。

谁也想不到,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这根弦会因为突发的变数而被拉得更紧,一波又一波的动荡会此起彼伏。

平静从中午开始被打破。

1点55分左右,在距离芝加哥大学校园约800米的海德公园东53街,一把自动步枪瞄准了一个名叫贾马尔·科尔(Jahmal Cole)的非裔青年。他是“幸运的”。最初的几颗子弹穿过了他。受惊的科尔拔腿就跑,跑过一家电影院、一家冰淇淋店,越过路边的木栅栏,最后钻到一辆汽车底下。

在连续发射了至少二十发子弹后,枪手驾车逃离了现场。当科尔惊魂未定地从车里出来时,他的脖子从头到脚都在流血,附近汽车和窗户的玻璃已经碎了一地。科尔是活跃在芝加哥南部的社区活动家,目前正在伊利诺伊州第一国会选区竞选美国众议院议员。

科尔侥幸逃脱大约两小时后,芝加哥一名24岁的大学生为自己和女友点了外卖。2021年夏天,顺利完成统计学硕士答辩。他的女朋友正在准备她的博士申请。在一起吃午饭之前,男学生需要回到离学校不远的公寓。

当他从校园北侧步行回家,走到埃利斯大道和东54街的交叉口时,一辆黑色的桥车停在他身旁。一名身穿黑色连帽运动衫的蒙面男子从车里走出来,走近。一声枪响后,劫匪抢走了学生的财物,驾车逃跑。留下胸部中枪的学生,躺在血泊中。

事发地距离智达三四百米,是172路校车的必经之路。事发后不久,一名在芝加哥大学学习的中国留学生路过现场。当时,一名医生正在对中枪的受害者进行胸部按压。该学生将自己的信息发布在一个在芝加哥大学留学的中国学生微信群上,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做心肺复苏术的人满手都是血."

随后,救护车将中枪受害者送往芝加哥大学医疗中心。经过这里的学生越来越多,大家都在群里分享信息:有的看到很多警车堵在现场;其他人看到地上有一滩血...分散的信息充斥着社交网络。

没有人知道受害者的具体身份,直到大约一个小时后,一条紧急寻人信息在多名中国留学生中传播——“有人知道郑少雄在哪里吗?”

秦致也在那个群里,但是自从下午有课之后,她就没有查看过微信。下午3点21分,她收到了芝加哥大学警察局(UCPD)发给全体师生的邮件通知,得知了中午发生的自动步枪袭击事件。虽然事发地离学校不远,但因为“没人受伤”,琴琴并没有太在意。

学校及周边社区发生的所有治安事件,都会在事件发生的几个小时内通过邮件通知全校。通常情况下,邮件描述受害者“没有受伤”,“声称没有必要去医院治疗。”就容易接受多了。学生们对这种没有造成严重伤害的抢劫有些“麻木”。许多学生会随身携带一些现金以备不时之需。

但是下一封邮件让秦致大吃一惊。

4点29分,她的电脑上弹出了一封学校发来的题为“芝加哥大学一名应届毕业生被枪杀”的群发邮件。邮件告知了枪击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受害者死亡等基本信息,但没有透露其具体身份。

在芝加哥大学呆了五年,秦致对校园周围的环境很熟悉。根据她的经验,虽然拍摄地点不是主干道,但平时车来车往,沿路都安装了摄像头,相对安全。比尔·盖茨为儿子来芝加哥大学买的别墅就在附近。当学生在这里被枪杀时,她感到愤怒和惊讶。

匡父早些时候得知了枪击的消息。

他是芝加哥大学的大三学生,同时学习三个方向:数学、物理和经济学。下午3点半左右,他结束了一天的课程,正在犹豫要不要去图书馆,这时手机上弹出一个通知。通知来自一款名为“Citizen”的应用,它会根据用户的位置即时推送附近安全警报的通知。

邓广富看了通知后“顿时懵了”。他决定立即赶回校外公寓。但就在他走出图书馆的时候,更多的学生涌了出来。出现了新的紧急情况。

下午3点47分,几乎在邓广富收到“公民”的“恐怖”通知前后,一个用户名为“利亚姆·尤斯里”的人在推特@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上说,他和他的女朋友在芝加哥大学校园的不同地点放置了一些简易爆炸装置(IED),其中7个在图书馆。

一周左右前,包括布朗大学、康奈尔大学、耶鲁大学在内的多所常春藤盟校相继收到类似的“炸弹威胁”。虽然大部分被证明是“恶作剧”,但没有人因此而懈怠。得到消息后,警方开始逐栋搜索可疑物品,并紧急疏散民众。

当时微信群里关于枪击案的讨论铺天盖地。来自横向空的“炸弹威胁”就像油锅里的水。

从学校打车回家的七八分钟里,邓广福警惕地看着窗外。直到回到公寓,我才松了口气。

那天晚上,秦致到家时已经将近6点半了。芝加哥警察局的邮件通知显示,炸弹威胁又是一场恶作剧。

乌云还没有散去。微信群里越来越多的信息指向了最坏的可能——中枪的智达大学同学是中国人。

为了核实信息,秦致试图联系一位在学生会工作的朋友,很快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受害者是之前失联数小时的郑少雄。虽然没有直接和他打过交道,但“他的朋友至少有20个和他说过话,有些甚至是好朋友”。这是2021年第三起芝加哥大学生被枪杀的案件。

校园花坛里立着的纸板上写着“We Are Here To Learn, Not ToDie(我们是来学习而不是送死)”。图 / Yutong立在校园花坛里的纸板上写着“我们是来学习的,不是来送死的”。图/宇通

芝加哥一直是美国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之一。芝加哥作为大湖区重要的贸易和交通中心,治安历史悠久。然而,芝加哥大学所在的海德公园一直被认为是芝加哥南部最安全的社区。

这部分得益于志达大学的校园警察建设。官方资料显示,芝加哥大学警察局正式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1989年被认证为执法机构。它是“美国最大的私人警察部队之一”。其巡逻执法范围覆盖芝加哥大学校园及周边地区,首要任务是维护校园人员安全。据《芝加哥马龙报》2012年报道,芝加哥警察局约有140名警察,拥有所有警察权力,每年预算550万美元。

然而,自疫情以来,这种相对的安全感被大环境所侵蚀。

夏是智达大学2015级博士生。学科学的她形容自己“不善交际”“谨小慎微”。自从她20岁去美国留学,就再也没有遇到过什么危险的情况。但她知道,这种安全感有“一点运气”的成分,因为人离开了大环境就无法生存。

她还记得美国爆发之初,不仅卫生纸被洗劫一空,枪支柜台前也排起了长队。恐惧和焦虑助长了枪支的销售。芝加哥大学年中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32%的美国家庭拥有枪支,到2021年上半年,这一比例已经攀升至39%。

风险随之而来。根据芝加哥警察局(CPD)的犯罪统计,截至11月8日,芝加哥2021年共发生3105起枪击案,比过去两年分别增加66%和10%。相关记录被多次刷新,几乎快过黑帮横行的90年代中期。

除了合法和非法枪支数量的飙升,疫情导致的失业和经济衰退,学校、社区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关闭,以及国内的骚乱都导致了社会治安的恶化。

10月底,秦致扮演“优步”出去做生意。接单的是一个埃及司机。司机的主业是摄影,没有拍摄任务的时候会出来跑网络补贴家用。他建议亲亲设置一个用户头像,否则拒绝率会很高。看到琴不解的样子,司机解释道:“最近三个月,发生了很多劫匪劫车的事情,不仅是芝加哥南部,北部(那里治安一向不错)也有。”

一个月过去了,秦致仍然记得当时司机的呕吐。“除了东部的密歇根湖,芝加哥现在没有绝对安全的地方。”

令人担忧的变化不仅仅发生在芝加哥。2021年夏天,秦致的一个朋友开车去了田纳西州。穿越几个中部州的10小时车程。回来后,我的朋友和秦致谈到了那次旅行最大的感受。“你不知道我一路上看到了多少流浪汉。我在美国六年来从未见过这样的场景。”

“疫情带来的社会矛盾逐渐积累,最初对治安的反映并不明显。但时间长了,就像高压锅一样,不断加压,总有一个临界点会‘砰’的一声爆炸。”比“爆炸”更让人不安的是伤情的随机性。“不会一下子爆炸,每次爆炸的大小和时间都不确定。”钢琴说。

按照中国的习俗,11月16日是郑的“头七”。中午12点,芝加哥大学校园中心人头攒动,一场主题游行即将开始。

学生、家长和教师从主广场走到学校南端的哈珀纪念图书馆,手里举着自制的标语牌,如“我们要安全”、“谁是下一个”、“停止枪支暴力”和“没有正义就没有和平”。

人们高喊“我们是来学习的,不是来送死的”的图像迅速在社交网络和媒体上传播,漂洋过海,登上中国社交网络热搜。

秦致也在现场。这是她去美国后第一次参加游行。“上一次她喊得这么大声,还是本科军训的时候。”刚来芝加哥大学的时候,教授和她讨论美国游行文化的“鸡肋”。不过,秦致承认,和大家一起“扯着嗓子喊口号”,确实能充分释放憋在胸口的愤怒和悲伤。当时这种表达是迫切而必要的。

符登还对游行的心理影响表示遗憾。“那条路,我可能平时自己走,只要两分钟。这次举着牌子喊着口号,特别是有很多非华裔面孔参与,感觉完全不一样。”然而,作为芝加哥大学中国学生会的主席,邓广富明白,要推动变革,提案和集会需要齐头并进。

而这恰恰是分歧产生和激化的开始。社区悲痛是常事,但如何解决安全问题,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看法,讨论的过程一度火花四射。

分歧早在阅兵当天就显露出来了。在12: 30正式游行之前,现场任何人都可以举手公开表达对枪击事件的看法,呼吁改变。

当时一个外国同学的言论引起了一些中国学生的不满。那位同学提出“安全是一种特权”,他试图解释抢劫背后的经济动机,反映了海德公园与周边社区的发展不平等,而且这种不平等在不断加剧。

一名在场的中国留学生反驳道,“所以学生就应该被枪毙?”“学生不应该被枪毙。谁都不应该。”对方回应。

钢琴见证了整个过程。她反思后认为,那位外国同学的观点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安全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一种特权。《芝加哥太阳时报》(一份芝加哥地区日报)10月底报道,尽管全市枪支暴力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但“白人主导的富人社区”和“非洲裔拉美裔的穷人社区”之间的安全差距在不断拉大。

“他想呼吁大家不要只盯着眼前的这件事,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改善芝加哥南部的治安状况。”秦能理解演讲者的意图,但他也感受到了中国学生的愤怒和担忧。

匡复参与起草了以学联名义提交的《改善芝加哥大学校园及周边社区治安建议书》。该提案于11月17日公开发布,并收集了反馈意见。截至投稿,共有1244人签名,包括芝加哥大学学生、家长、校友、教职员工等。

在同一时期,几个团体向学校提交了类似的安全改进建议。符登注意到,不同的建议有共同点,“例如,增加更多的校车,增加发车频率,增加停靠点,增加安全培训……”差异主要体现在对警察部队的态度上。

在美国社会,治安是一个敏感的政治话题。2020年5月,非裔男子弗洛伊德被警察暴力杀害。这一案件在美国引发了持续的抗议浪潮,加剧了警察系统的公信力危机。随后,“解散警察”的声音越来越大。其支持者认为美国警力过度,有时警察执法过度。资助警察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加剧问题。他们呼吁减少警察经费,增加对住房、医疗和教育等社会项目的投资。

"海德公园已经是芝加哥管理最严格的街区之一。"校园游行后不久,当地一个社会组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加强警力并不能阻止枪支暴力的继续,因为这些措施都不能真正触及暴力的根源,“比如几十年的投资减少、结构性种族主义、贫困、创伤和缺乏发展机会。”

学联就建议草案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时,曾有团体和个人指出“不能再有警察,不能再有巡逻。”“因为芝加哥大学的师生只是当地社区的‘客人’,作为客人,应该尽量减少对当地社区的影响。”

经过综合考虑,邓广富等人在代表学联起草提案时会尽量谨慎。“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巡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至于是否需要增加警力,这不是重点。”

关于如何获得安全解决方案的争议,表面上看是“短期”和“长期”的路线之争,实际上是不同文化、成长背景、认知结构、身份和角色、利益诉求对同一话题的不同投射。

政见不同导致的裂痕不仅仅发生在部分中外学生中。在一个为纪念郑而创建的微信群中,一些中国学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争论的起因是一位同学在群里号召大家不要说郑“被黑人枪杀”,只说“被人枪杀”,“因为提到黑人容易被当成种族歧视。”

当时,一些美国媒体确实表达了他们的担忧,即示威可能导致亚裔和非裔社区之间的关系紧张。但那位同学的说法还是引起了一些同学的愤怒。反对者质疑,“政治正确就是‘黑射’的事实不能说吗?”后来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网络辩论中,但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

秦发现,游行结束后,微信群里越来越多的讨论开始“变味”,更像是政治理念的游戏场。我不想太纠结于政治话题。游行一周后,秦致退出了微信群。“继续讨论是美国的内政。作为留学生,我们能做的有限。”

11月17日,芝加哥大学和芝加哥警察局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校园和社区安全维护策略。这些措施包括增加校园内外的警察和警车巡逻,在校园内外安装更多的监控摄像头和车牌识别装置,扩大芝加哥大学警方和芝加哥警察局之间的联合巡逻和情报共享,招募更多的警力,增加长期驻扎在附近社区的警察人数。

Chin有一个朋友出席现场。事后,我和她聊起了发布会上的一场风波。“当(非裔芝加哥警察局长大卫·布朗)提到将派出更多警察时,一名非裔女孩当场表示反对,认为这对非裔社区不公平。”

秦致认为,在当前美国的政治背景下,芝加哥大学和警方的态度“非常强硬”。虽然近年来一直保持对话态度,但芝加哥大学与周边非裔社区的关系依然“复杂”。在芝加哥的历史上,针对非裔的限制性政策、学校向南部的扩张以及创伤治疗中心的关闭都加剧了社区之间的紧张关系。

枪击事件发生后,该社区的警力和巡逻明显增加。但是谁也不知道故事的后续会怎么样。在如此复杂多变的政治生态下,任何变化都只能通过博弈和拉扯来推动。

郑少雄追悼会现场。图 / 芝加哥大学郑少雄追悼会现场。图/芝加哥大学

11月18日下午3点,郑的追悼会在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纪念教堂举行。

时隔多日,邓匡夫仍清晰地记得,郑少雄的母亲在台上发言时,台下一片波浪般的哭声。许多天来,他第一次完全停下来,让悲伤泛滥。那天正好是他的21岁生日,生与死的碰撞让他对命运无常的体验更加深刻。

直播结束后,悼念仪式落下帷幕。让很多中国留学生“破防”的是,一首西方宗教音乐后,教堂风琴奏起了“黑夜中最亮的星空”。然后,历史悠久的钟琴演奏了《李叔同的告别》。“天涯海角,半散知音”的余音久久盘旋在这所百年名校的空上。

在枪击事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行动是缓解悲痛的最佳方式。除了繁重的学业,她还参与翻译了一篇中文纪念文章和一封来自父母的请愿书。

悼念仪式可能是一个分水岭。在那里,悲伤被积累融化,然后慢慢释放。仪式后几天,秦致陆续退出了多个临时微信群。她知道是时候控制自己的情绪了。“我会永远记得郑,但我也需要弥补我留下的教训。”

生活还要继续。感恩节假期过后,芝加哥大学即将迎来考试周。现实中,在这样一个图书馆彻夜通明,每年学费接近7万美元的大学里,学习、科研、工作是唯一的生活主线,谁也不能流浪太久。

然而,大量关于芝加哥枪击事件的报道还是让秦致更加担心。在她看来,这起枪击事件是“无尽的悲哀”,也有“一些偶然性”。

在这里学习生活了五年,秦致能感受到学校对校园安全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比如设立24小时校车系统,资助学生晚上打车(Lyft软件)。“没有人希望看到伤亡。在这方面,家长、学生、教职工和学校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但学校再怎么防范,也不能完全隔绝社会环境的影响,比如社会贫富分化,疫情导致的治安恶化等。”

秦认为,在芝加哥大学学习和生活,一定要注意安全和防范,但不能“因噎废食”

2021年11月,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IIE)发布了《2021年国际教育交流门户开放报告》。该报告显示,2020-2021学年,超过31.7万名中国学生在美国高校学习。多年来,中国一直是美国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美国也是中国海外留学生的最大接收国。

然而,根据海外大学申请平台Common App的数据,2021-2022学年中国学生申请赴美留学的人数比上一学年下降了18%。疫情、地缘政治变化等因素都在影响着中国学生的留学选择。

前一段时间,一个大三学生向邓广福咨询申请美国大学的建议。在他看来,志大提供的学术氛围、师资力量、科研基础设施都是世界顶尖的。符登大学一年级时,就成功申请成为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教授的研究助理。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10月,芝加哥大学的校友、教授和研究人员中,诞生了10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但2021年校园周边发生的多起枪支暴力事件,仍让他在给出择校建议时更加谨慎。“对我个人来说,志达大学提供的学习环境非常有吸引力,难以替代。但当身边可能发生抢劫等暴力事件时,问问自己能不能接受。”

(应采访者要求,秦致、林霞为化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4656.html
上一篇我年已强壮
下一篇 在地铁上被猥亵了怎么办?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