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人物 年轻人恋爱观与婚姻调查问卷报告

年轻人恋爱观与婚姻调查问卷报告

琚晓燕 姜振华 李燕平婚姻是家庭的纽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家庭和谐事关民生幸福和社会稳定。“Z世代”(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也被称为“互联网世代”)青年是未来10年结婚的主力军,他们的婚恋意愿值得关注。中秋、国庆,连着两…

年轻人恋爱观与婚姻调查问卷报告

居蒋孝严李振华延平

是婚姻家庭的纽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家庭的和谐关系到民生幸福和社会稳定。“Z世代”(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又称“互联网一代”)青年是未来10年婚姻的主力军,他们的婚恋意愿值得关注。

中秋、国庆,连续两个节日,26岁的小顾被妈妈催着结婚:“你怎么不谈恋爱?你这个年纪的人恋爱结婚了,有的孩子会打酱油,你可以放轻松。不要挑挑拣拣。最后只能挑别人剩下的。”小顾过节的好心情一落千丈,和妈妈吵了起来:“你非得让我这么惨吗?身边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没有恋爱。想什么时候恋爱结婚都是我的自由。别再催我了!”

这种催婚在很多家庭上演,成为两代人冲突的一大主题。这也反映出随着时代的变迁,年轻人对婚姻和爱情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5-2009年出生的年轻人,作为“互联网一代”,他们的婚恋观是怎样的?面对婚姻,他们在担心什么?婚恋意愿是青年婚恋观的一大特征。

“在结婚这件事上,我爸妈比我还着急,一直催我搬出家。”“我还没有享受够单身。我想先把工作做好,再买自己的房子,以后再谈结婚的事。”“我不想凑合,但是很难找到合适的人结婚。”“我还没有认真谈过一个对象。电视剧和社交媒体对我的择偶观影响很大。”

婚姻是一件人生大事,“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我国传统的婚姻价值观。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徘徊在婚姻殿堂之外,结婚年龄的推迟、青年的低婚恋意愿(不想恋爱/结婚,不确定会不会恋爱/结婚)已成为全社会的隐忧。

婚姻是人生大事,“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我们传统的婚姻价值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徘徊在婚姻的殿堂之外。结婚年龄的推迟,年轻人恋爱结婚意愿的低下(不想谈恋爱/结婚,也不确定会不会谈恋爱/结婚),成为全社会的忧虑。

关于“以后会谈恋爱吗?”,12.8%的青年选择“不谈恋爱”,26.3%的受访者表示不确定。对于“以后会结婚吗?”,25.1%的年轻人选择“不确定”,8.9%选择“不结婚”,即34%的年轻人不再认为结婚是理所当然的。此外,近三成受访青年从未谈过恋爱。

作为未来10年结婚的主力军,“Z世代”年轻人的结婚意愿呈下降趋势。根据联合国人口司发布的世界婚姻数据,到2030年,中国20-29岁已婚人口比例为69.2%,将比2013年下降8个百分点。

进一步分析,女性的结婚意愿明显低于男性。43.92%的女性表示“不会结婚”和“不确定会不会结婚”,比男性多19.29%。女性对婚姻表现出更强烈的犹豫态度。然而,在爱情态度的调查中并没有发现这种性别差异。这说明女性对婚姻的态度更加谨慎。

经济发达地区年轻人选择“不结婚”的比例为14.4%,比小城市年轻人高7.7个百分点。这说明经济越发达,选择单身的人越多。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结婚率最低的是经济发达的上海和浙江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婚恋意愿低的年轻人可能会继续增加。想结婚想恋爱的年轻人,他们在想什么?

一个被现实障碍困住的“愁嫁家庭”。一位受访青年说:“在大城市,年轻人只有两种,有房的和没房的。没有房子的人怎么会有美好的爱情?”这种自嘲代表了部分“婚姻焦虑者”的心理。这些年轻人因为现实中高昂的婚育成本而忧心忡忡又无可奈何,结婚意愿无形中被压制。中国人一直追求安居乐业,婚房成了一些人眼中婚姻的标配。房产的压力成为年轻人选择婚姻的一大障碍。还有对生育成本的担忧,让很多年轻人对婚姻望而却步。

给婚姻贴标签的“恐婚族”。网友周晓说:“我父母问我为什么不想谈恋爱和结婚?怕恋爱分手,怕婚姻失败,怕生孩子吃亏,怕婆媳关系难以处理,怕教育孩子太累……”以周晓为代表的“恐婚族”对婚姻有更多的负面认知和预期偏差,充满恐惧和焦虑。他们一谈婚论嫁就脸色苍白,有的人连谈恋爱的勇气都没有。

对婚姻持“佛系”态度的“懒婚族”。还有一类青年,对恋爱、结婚并不排斥,但他们并不会为了寻找“另一半”特别努力,而是持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小李表示:“我不会为了结婚就到处相亲。也许未来我会遇到那个合适的人,一起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但如果找不到,我也可以一个人生活。”高压力的工作和学习、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耗费了青年大量的精力,他们没有时间和耐心投入到恋爱和结婚中。还有一部分青年沉浸在原生家庭的保护中,现有生活的安逸消磨了他们追求婚姻幸福的动力。网友默默说,“从小到大,我一直生活在爸爸、妈妈、哥哥的呵护中,我觉得待在家里就很好。他们劝我多出门参加活动,主动去结识一些异性,但我懒得去。”

对婚姻持“佛教”态度的“懒婚族”。还有一类青年,他们对爱情和婚姻并不排斥,但并不特别努力去寻找“另一半”,而是采取无忧无虑的的态度。小李说:“我不会为了结婚去相亲。也许以后会遇到对的人,携手步入婚姻殿堂,但如果找不到,我可以一个人过。”高压的工作学习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消耗了年轻人大量的精力,他们没有时间和耐心去投入到爱情和婚姻中。还有一些年轻人沉浸在出身家庭的保护中,现有生活的安逸扼杀了他们追求幸福婚姻的动力。网友默默的说,“从小到大,我一直生活在爸爸妈妈哥哥的照顾下。我认为呆在家里很好。他们劝我多出去活动,主动认识一些异性,我却懒得去。”

对婚姻不抱幻想的“未婚人士”。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青年个体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得到了增强。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增强了年轻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话语权,他们对婚姻和爱情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很多人不再把“结婚生子”当成人生中的必经过程。有些年轻人向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认为有趣的单身生活胜过现成的婚姻。这些“未婚人士”将单身视为一种生活方式,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个人职业发展和兴趣爱好上。是什么让年轻人在婚姻殿堂前徘徊?

基于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一些年轻人过于注重对个人价值的追求。个人主义最大的标志就是对“为自己而活”的期待。“Z世代”青年深受个人主义的影响。他们关注自己的情感认知、心理体验、精神需求和价值实现。他们不仅个性鲜明,而且自我意识突出,独立性更强。在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引导下,这些年轻人在婚恋上的独立意识更强,注重自我感受和自主选择。如果婚姻不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或者影响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就不愿意接受和选择婚姻。

基于互联网碎片化的知识,一些年轻人对婚恋产生了灾难性的思考。互联网上信息的大海量化和碎片化,导致深度思维能力减弱,信息辨别能力下降,对事物形成感性偏差和刻板印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Z世代”青年对婚恋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网络。一旦他们对婚恋的碎片化、不系统的认识和碎片化的思考,再加上生活中的负面经历和大众媒体的负面报道,就会形成对婚恋的非理性、灾难性的思考,进而出现“恐婚”现象。

由于现代生活的压力,一些年轻人感到无力找到理想的伴侣。在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的当今社会,高强度的工作不断挤压年轻人的个人生活,导致工作与择偶的紧张关系。“白加黑”、“996”、“007”已经成为一些年轻人工作生活的常态。他们常常感叹自己累了,不爱对方了,只想下班后静静地躺着。此外,人际交往圈子小,网络满足了大部分交往需求,现实社交需求减少,婚恋信息不对称,商业婚恋服务平台缺乏公信力,都增加了寻找合意伴侣的难度,延长了寻找时间。多重客观因素导致部分年轻人结婚意愿不高,被迫选择单身。

基于“宁缺毋滥”的观念,一些年轻人对婚姻匹配抱有很高的期望。择偶难是年轻人“不确定”要不要结婚的首要原因。除了上述客观原因,对合意配偶的过度期待是年轻人恋爱结婚意愿低的内在主观因素。很多年轻人对择偶抱着理想主义的态度,当期望和现实有差距时,就会感叹“找到合适的太难了!”他们不仅注重“匹配”,也注重“内部匹配”;不仅需要物质基础,还需要三观一致;它要求“绝代佳人”,期待“妙趣横生”。这种“宁缺勿多”的择偶观,导致他们对伴侣的期望过于理想化,从而可能错过恋爱结婚的最佳时机。

囿于婚育高成本,部分青年对婚姻风险采取理性规避的态度。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对子女的普遍重视,“恋不起”“结不起”“养不起”已成为横亘在“Z世代”青年生活中的三座大山。价格高企的婚房、天价彩礼、奢侈的婚礼等结婚习俗使得年轻人结婚动辄花费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养育孩子的精细化和教育孩子的高投入所造成的压力让年轻人直呼“不敢生”,出现恐育心理。“Z世代”青年关于婚姻的态度更加理性务实,对“成本—收益”的权衡已成为婚姻决策的重要因素。如果认为婚姻的成本高于收益,为了规避婚后可能面临的“婚姻不幸福”“婚姻会带来诸多麻烦”“养的孩子不成才”等风险,降低和压抑自身的婚恋意愿便成为他們的选择。

受限于高昂的婚育成本,部分年轻人采取了理性的规避婚姻风险的态度。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对孩子的普遍重视,“爱不起”、“嫁不起”、“养不起”成为“Z世代”青年生活中的三座大山。天价婚房、天价彩礼、奢靡婚礼等婚礼习俗,让年轻人很容易花上几十万到上百万元结婚。养育孩子精细化带来的压力,教育孩子的高投入,让年轻人大呼“不敢生”,对教育产生恐惧。“Z世代”青年对婚姻的态度更加理性和务实,“成本-收益”的权衡成为婚姻决策的重要因素。如果结婚的成本高于收益,为了规避“婚姻不幸福”、“结婚会带来很多麻烦”、“养出来的孩子没有天赋”等风险,降低和压制自己的恋爱和结婚意愿是他们的选择。

基于“母性的惩罚”,一些女性对婚姻有抵触和犹豫。随着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进程,女性也面临着激烈的职场竞争。然而,以家庭为导向的育儿模式和不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使得女性不得不面对“母性文化”和职业歧视带来的“母性惩罚”。“母性惩罚”是指女性因其作为母亲的角色而对求职、工作评价、薪酬和晋升机会产生的负面影响。此外,随着主体性的不断彰显,许多年轻女性逐渐突破传统性别文化的藩篱,重新定义性别角色的时代意义,并通过保持单身来表现对传统性别角色和“母亲角色”的反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4795.html
上一篇养生跟年轻人有没有关系
下一篇 关于临高县乡村振兴青年联盟制度建设及发展方向的调研报告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