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文学 信息结束的时候,文学刚刚开始,信息结束的时候,文学刚刚开始

信息结束的时候,文学刚刚开始,信息结束的时候,文学刚刚开始

行超不少80后作家曾在不同场合坦言,自己的写作时常面临着经验匮乏的困扰,一方面是个体经历的简单、封闭,另一方面,是新媒体时代纷至沓来的信息洪流,令人无时无刻不被裹挟,奔向不可控的未知方向。看起来,这是一个个体的人掌握信息最多、最丰富的时代,…

杭超

许多80后作家在不同场合承认,他们的写作经常受到缺乏经验的困扰。一方面,他们的个体经历简单、封闭;另一方面是新媒体时代的信息泛滥,让人无时无刻不奔向不可控的未知方向。似乎这是一个个人拥有最多最丰富信息的时代,但是我们看到的信息是那么的遥远,那么的虚无,那么的可疑。如何在这个信息海洋中恰当地辨别、选择然后利用有效的片段,似乎是当前写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980年出生的法国女作家莱拉·斯利马尼不到40岁就获得了贡格尔文学奖。这个和我们一起经历了全球信息爆炸、阶层固化、经济衰退的年轻人,只出版过《食人魔花园》和《温柔的歌》两部小说。两部作品的选材非常相似,都源于一则真实的社会新闻:《温柔的歌》的故事来源于美国的一起婴儿杀人事件,《食人魔花园》的灵感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号人物多米尼克。

但是,斯利马尼的小说绝不是所谓的“新闻写作”。如果仅仅止于此,那就成了新闻事件的翻版,价值就大打折扣了。事实上,在快速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公众的注意力越来越松懈。一个事件再重要,再震撼,也只持续几天。一旦短暂的热情消失,新闻就成了旧闻,其影响和意义也就终结了。以上两个新闻故事,第一个故事的突破点是谋杀,第二个故事的突破点是性侵。这两点既是“眼球经济”的核心,也基本上是新闻叙事的终点。新闻写作只需要及时揭示这两个核心点,当行动完成,事件结束,新闻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当新闻结束时,往往是小说的开始。在斯利马尼的两个文本中,“死亡”和“性”只是小说中的一个情节,甚至连核心情节都没有考虑。柔情之歌以“婴儿已死。只花了几秒钟。”作者从这里开始。与通常虐待婴儿的动机相反,在Slimani的故事中,保姆Louise非常爱Paul和他妻子的两个孩子,并竭尽全力照顾他们。而保罗夫妇对露易丝是无比感激的,他们从心底里把她当成自己的亲人,是这个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真正的转折恰恰发生在这段本不该如此“温柔”的感情中:随着雇主家庭的深入,露易丝的心态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她开始培养自己的欲望,开始期待过上另一种与她长期纠结的现实大相径庭的生活。与此同时,两个孩子逐渐长大,保罗夫妇对路易丝的依赖也越来越少。当路易丝发现自己随时可能面临被解雇的风险时,悲剧发生了。在这个故事中,读者能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围绕命案的新闻故事,更重要的是现代女性/母亲的社会处境,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关系的处理,雇主与丈夫之间的关系和问题等。这一系列内容的讨论,似乎都是由一则简短的新闻报道引发的。然而,即使没有《路易丝》和《杀婴》,上述问题依然存在,在现实生活中依然令人困扰。极端事件的出现,只是把这一系列现实矛盾推向了极致,而文学所讲述呈现的,是另一个远比新闻故事更纠结、更复杂、更深刻、更普遍的事实。

在《食人魔花园》中,斯利马尼回避了DSK事件的政治经济等宏大的现实因素,而是选择绕到这一事件的背后,探索人性的黑暗角落。这个角落,可能属于新闻的主角DSK,小说的主角阿黛尔,也可能属于更多看似不特别,却总是被困扰的人。或者——谁的心里没有秘密?小说讲的是阿黛尔,一个性上瘾者,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婚姻看似美满,家境殷实的现代女性,在不为人知的日日夜夜里,不断与自己内心深处的欲望抗争、纠缠、妥协。阿黛尔的丈夫理查德发现妻子的秘密后,用强制和类似戒毒的手段对她进行管理。甚至他也很难分辨这种管理是源于爱还是恨。然而,当有一天阿黛尔突然不见了,理查德似乎恍然大悟,他“无时无刻不在想要她”。阿黛尔顺从理查德,是因为她对他感到愧疚,或者有一种夫妻的感觉。然而最终,这种深情还是被最原始的欲望打败了。当阿黛尔的顺从被突破后,事情的最终真相大白:一直自认为文明理性的理查德,最终败给了自己的欲望。当他一无所有的时候,他才能真正正视自己内心的欲望。这部小说是关于欲望、秘密和人们对成瘾的控制。在这个故事中,Slimani想写的与其说是一个有着极端性体验和需求的人物,不如说,她想探讨的是,在更普遍的意义上,人类理性与欲望的冲突是每个人都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

如果路易丝和保罗能够保持纯粹的雇佣关系,那么杀婴的悲剧大概就不会发生;如果阿黛尔能遵守理查德的管理,或者理查德能给她一个更科学的治疗方案,他们夫妻或许能找到看似真实的“幸福”——然而,这是生活和现实的逻辑,却不是情感或文学的逻辑。生活中没有如果。生活的所有魅力都来自于它的不可控和一次性消费。新闻报道致力于呈现生活或现实的唯一“真相”。而文学,它要写的,试图发现的,恰恰是被当下现实遮蔽的更难以言说的细节,那些生活中永远不会发生的“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真的好像是“可以想象”的。

在Slimani的写作中,接收和选择外部信息是很重要的。而“想象”生活和人心的欲望和能力,最终成为她小说创作的基本动力,也成就了这两部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米兰·昆德拉说,“小说的精神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每部小说都对读者说:‘事情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这是小说永恒的真理,但越来越难听了……”斯利马尼用她的两部作品揭示了单一“现实”背后的复杂“精神”。她写的是新闻报道无意停留的地方。这些可能与新闻事件的最终走向无关的软缝隙,恰恰是文学所关注的——捉摸不透的人心,捉摸不透的人性,所以世间有悲欢离合。在一切似乎都可以量化、不难控制的信息社会,或许只有通过文学,通过那些“不确定性”的书写,才能真正感知到人的渺小,体会到世界的复杂与艰难。从这个意义上说,斯利马尼的写作在某种程度上接近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永恒的真理”。

所以,艺术无论是来源于生活还是高于生活,它所呈现的都不应该是生活中某一个或某些显而易见的方面,而应该指向人们通常忽视和遗忘的角落。在现代信息社会,新闻报道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客观中立的事实,甚至是一个坚定的判断。新闻写作的本质是句号和休止符。而文学则是漫无目的的,犹豫的,倾斜的。它更像是一个逗号或省略号,含义复杂。好的新闻报道能让读者快速准确地接近事件的真相,而文学创作的目的恰恰相反。它反对的是正义、信念和不可摧毁性。它要寻找的是矛盾、纠葛和无数说不尽的罗生门。如果说文学可以到达什么,那么我想应该是到达另一个新起点。

面对信息过剩的今天,“小说拼不过现实”、“生活跑在小说前面”是很多作家面临的烦恼。一些作家对此感到担忧,而另一些作家则被眼花缭乱的新闻信息所迷惑。“拼贴现实”“新闻歪斜”式的小说并不少见。在这个问题上,年轻的斯利马尼和她的两部作品似乎给我们带来了某种提醒和借鉴。新闻素材不能纳入文学叙事,二手经验对作家来说绝非洪水猛兽。更何况,文学写作是为了什么?小说和新闻的界限在哪里?文学最终会给读者带来什么?面对这些问题,创作者应该时刻保持清醒。只要回到文学的开端,就会发现新闻报道和小说创作是两条不同的路径,两种不同的目的。新闻的真实不同于文学的真实,而虚构往往比生活的真实更有说服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无时无刻不需要文学,就像我们从未放弃对真理的向往,对未来的憧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51.html
上一篇别人讲的都是故事
下一篇 文学的传播媒介,“发达传媒时代的文学想象”三人谈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