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户外 上海助力车

上海助力车

余海峰序:邬城钧曾在上海自行车厂最辉煌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担任厂技术工作,负责完成过几个影响较大的项目,助力车项目是他在厂里完成的最后一个大项目。在我们见面的老地方,他给我讲了永久助力车的故事,我把他讲的故事记录下来,奉献给读者。1990年…

上海助力车

于海峰

前言:吴在最辉煌的八九十年代,在上海自行车厂担任工厂技术员,负责了几个有影响的项目。助力车项目是他在工厂的最后一个大项目。在我们相遇的老地方,他给我讲了永久助力车的故事。我把他的故事记录下来,献给读者。

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这对永久工厂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邓小平的演讲“思想更开放,步子更大”,让人感觉像个春风,为我们创业指明了方向。我有幸成为第一个参与浦东开发建设的永久居民。在浦东开发30周年之际,给大家讲一个当时在浦东成立永久助力车公司的故事。

一开始大家都向往浦东的未来,甚至觉得以后过黄浦江就像进了经济特区一样。但是,现实中的浦东,那时候还是很穷,什么都没有。有句话叫“宁要浦西的床,不要浦东的房”。

当时我们厂决定上马助力车厂项目,厂址定在浦东。在浦东建助力车厂有两个原因。第一,浦东的改革开放给办厂带来了机遇和优惠政策。二是1989年市场上助力车销售强劲,永久TZ912助力车受到市场追捧。这是永久新一代助力车,生产基地是永久公司无锡分公司。从1988年到1989年,是永久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永久公司总部和关联工厂开发的新产品产量上升,永久产品的销量和效益达到高峰。

1989年秋天,就在我从古巴回国后,厂长许来找我谈话。许董事首先询问了古巴项目的情况。听完汇报,许主任马上说:“今天给你一个任务,在浦东建一个助力车厂,担任筹建处主任。”

当时我已经担任了Cuba办公室主任,还分管厂部技术部。我觉得如果我承担一项新的任务,我害怕我无法担任三个职位。厂长说:“上海市政府要求各大国有企业率先在浦东发展。助力车产品是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经过厂部的研究,你是最适合担当这个重任的人选。请先接任务。任命(主管技术)和常(主管基建)为工厂筹建处副主任。有什么困难可以提出来?”没等我细想,厂长就说:“你要尽快拿出方案来。”

按照主任的建议,我先去人事部“搬救兵”,因为我觉得创办新企业需要一批骨干力量。我的想法得到了人事科科长王二祥的大力支持。在我的提名下,王欣然为我提供了筹备组的人员。虽然当时厂里人才匮乏,但是很难找到有能力的人才。就算我看中了车间,也不一定愿意放人,但这次我是开了绿灯。已调入厂内原新产品车间的陈金耀(主管产品开发)、盛伟民(主管总体设计)、杨龙宝(主管产品开发)、金翠凤(主管劳动人事)、邓月婷(主管财务),是一批精兵强将。

在浦东建厂,首先需要做三件事:第一,开发一个合适的产品,第二,找一块地,第三,找合资企业。对我们来说,开发一种新产品并不难。难的是找土地和合资,因为这不是我们的强项。我们真的没有把握完成这两件事!

汽车到达那里时会找到绕过小山的路。但是要完成任务,还得靠自己努力。那时候浦东还是一大片农田,往陆家嘴开的车都是泥泞的(浦东有一条路叫蓝木渎路)。浦东新区正式成立后,陆家嘴唯一引人注目的建筑是浦东大道上海造船厂附近的一栋3层白色建筑。为了找土地,找合资伙伴,办理相关手续,我们一次次登上这座小楼。

管委会下面有几个局,其中一个叫经贸局,是专门抓企业的部门。分管经贸局的局长冯,是一个颇有礼貌的高学历青年精英。我跟冯主任说,我们现在有两个大问题:一是土地问题,要一块地办厂;第二,伴侣。你能帮我们找一家合资企业吗?冯主任说,“第一件事难在我,因为市里虽然把大部分权力下放给了浦东,但只有地权没有下放,由上海国土规划局负责圈地;第二件事是我可以帮你想办法。”

热情的冯主任补充道:“我可以帮你办理你在创办企业过程中需要办理的手续。”把他办公室电话抄给我(当时还没有手机)。他说:“你可以直接打电话给我。我接你电话,上下班没有时间限制。”他指着抽屉里的公章说:“我们随时可以为企业服务。”

自1990年以来,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寻找土地。根据他自己的要求,我们也把钱轩从供销部调到了筹备处,他的公关能力很强。

那时候黄浦江上没有桥,你要从定海桥摆渡到浦东。一个来回要几个小时,一天的有效工作时间很短。常、盛伟民、钱阿蒙几乎每天都要去浦东,与有关方面沟通非常困难。但土地问题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坎。因为没有土地,没有立足之地,也没有寻找合作伙伴的基础。

再来一个小插曲:有一次,我们四个差点迷路的人在悠游酒店(浦东新区规划局所在地)门口扔硬币。大家一致认为,如果它是积极的,它将表明成功;如果是负的,那就表明失败了。如果失败了,我们就回家。不过还好,那天我们扔的硬币是正的,表示成功!四个人都很兴奋,很开心!

幸运的是,自从扔硬币以来,运气变了。在新阳高路的规划图上,我们发现张桥乡张谭村有一块未开发的土地。它就在我们的合作单位——张桥凯材厂附近。张桥切割厂的厂长金洁仪和我同岁。他父亲和上海自行车厂有关系。当我们提出与金导演合作的意向时,没想到一拍即合。他们表示有相同的意向,希望一起合作。但金主任说,这块地位于巨峰路以西、杨高路以北,规划为居住用地。能否建厂还不确定,需要上级部门批准。

在冯主任的帮助下,我们直接去找了浦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黄。我对永久厂的黄印象很好。他说:“你永远是上海的名牌,你是这个城市的利税大户。”我们向他表达了全力以赴参与浦东开发的态度。黄在审核确认我们的生产过程对周围环境没有污染和噪音影响后,批准了我们报告中的四个字:“挖坑(即在住宅用地中划出一块地来建工厂)。”就这样,我们最终得到了一块面积约为2.67hm2(40.034亩)的土地。我们拿下的那块地,价格大概是132元/平方米,几乎是当时市场的最低价。

这块地被拆掉了,但它是一片农田。要成为生产用地,需要做很多工作,比如项目申报、道路平整、“三通一平”。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密切关注与合作伙伴的谈判。

为了抓紧时间,提高效率,1990年下半年,我们在潍坊西路租了一个办公室(在建的第一八佰伴附近,浦东南路门口),把筹备处的所有人员集中在这里办公。因为人手不足,很多人都身兼数职。他和陈海明一样,身兼三职:负责起草Cuba办公室、助力车、工厂技术部的技术文件(然后交给别人)。还有像戴乐平这样的人,技术部门的画家、艺术家,也身兼三职。1991年4月,杨浦大桥开工建设,我们天天盼着大桥早日通车。

当时为了寻找合作伙伴,我们和几家公司进行了洽谈,包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省、日本,最后锁定了日本九州的一家公司。我们来来回回谈了一年,直到1992年初。各种信息显示,这家企业资金实力相当雄厚,投资应该没有问题。当时还约定日方出资40%,永久方与张桥方共同出资60%。常驻代表是主席,日本代表是总经理,我是副总经理。最后,合资公司签完合同,打完款就可以上市了。

我记得在预定要签合同的那个晚上,日方派了一个叫黑石的“总经理”和我们一起在潍坊西路的办公室里等待日本老板最后的电话。直到晚上10点多,日方打来电话,说合资项目暂停。事后才知道日本公司涉嫌洗钱,被日本警戒机构警告资金不得流出。

没想到花了这么长时间谈判的合资公司这么黄。好不容易找到了伴侣,失败了。这等于浪费了我们今年所有的努力。好在这一年我们基本做好了技术准备。

面对困难,我们没有退缩。虽然合资失败,但只有创业办厂,才能显露出永久人的真面目。我觉得我必须争取一口气!外资不来我们自己的地方,张桥乡的代表也说了,我们两家一起办!

然而就在这时,我接到了厂部的通知,立即加入了外经贸部组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赴古巴自行车项目”专家代表团,前往古巴进行谈判。这次去古巴完成项目签约和技术资料转让(有偿转让)。当时,中国和古巴确定了实施该项目的时间表。中国驻古巴大使和部领导要求我们尽快做好协助施工人员的工作,做好随时出发的准备。厂长许来问我的意见:是带队去古巴援建,还是继续负责建助力车厂?

摆在我面前有两个选择:去古巴或者留在浦东。带队去古巴可以名利双收。你有古代专家领袖的名号,外援津贴约550美元/月(当时折合人民币5000多)。外资走了以后,浦东辛辛苦苦建厂,也没什么想法怎么进行。搞砸了怎么办?但如果退出了,对不起一起吃苦的兄弟们。这让我左右为难,犹豫不决。

一个是国家项目,一个是浦东开发项目。很难平衡这两者。考虑再三,我决定留下来继续建助力车厂。考虑到古巴项目的技术难度,为慎重起见,我建议聘请已退休的翁师傅作为古巴的技术顾问,而我将在上海合作。我的建议得到了厂领导的批准。

经公司领导批准,在浦东新区经贸局的帮助下,我们于1992年7月14日注册成立了“上海永久动力自行车有限公司”,并立即投入产品开发和试制。作为我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总经理。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土地平整完成,水电路三通,门前简易路修好。我们决定在这块2.67hm2的土地的西北角建一个2000m2左右的两层简易房。下面是生产车间,楼上是办公室。当时条件很艰苦。夏天,艳阳高照的时候,我们之间只隔了一层铁皮,没有空音。电风扇成为少数奢侈品之一。寒冷的冬天,西北风冲进室内,刺骨寒冷;雨天踩在泥里...

新一代永久助力车有TZ912和TZ928两款。TZ928是浦东公司于1992年下半年开发投产的新产品,性能是TZ912的升级版。我们在TZ928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的车轮(盘辐),后轮单减震器,前后轮双减震器,开发了TZ928-1和TZ928-2。两款产品均采用德国萨克斯发动机,市场火爆。今后,我们将把“9月28日”作为公司的生产纪念日。

那一年,除了产品研发,我们在质量和生产上下了很多功夫:当时助力车还没有行业质量标准,所以我们制定了自己的企业标准。外高桥保税区前面有一条新修的路,很宽敞,人和车都很少。我们会在那里做路试,主要是载荷和制动性能测试。

1992年下半年,为准备扩大生产,金翠凤从上海大虎山路上的一所技校招收了20名技校学生进行培训。这20个人后来成了我们生产的主力。此外,还招聘了两名检验员,由他们完成车辆装配。因为需要电气开发人员,人事科把毛从工厂电机科调到我们这里担任副主任,负责全部电气工作。后来在生产部的支持下,颜金来被调到助力车生产调度,这样我们生产需要的人员就基本配齐了。

当时永久助力车厂在技术上是有优势的。、毛、陈金耀是行业内最顶尖的两用车专业技术人员,使永久助力车厂成为中国最大的助力车企业和行业内的佼佼者。后来我国制定行业标准时,基本都是以永久助力车起草的标准为基础。由于产量有限,产品主要投放上海市场,也有少量投放江浙市场,在上海供不应求。

记得公司刚投产的时候,工厂还没建,交通也不方便。厂里的外购件不得不在浦西或者江浙一带采购,有时一天要来回跑好几趟。我们的工人走泥泞的道路,使用简单的厂房。杨浦大桥于1993年9月15日通车,给我们的出行和通勤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工厂给助力车厂配了一辆卡车,既当班车,又当货物运输车。载人时,戴上口罩和车棚;运输货物时,卸载车棚。堵车或者轮渡不畅的时候,公交车回来晚了,大家只好在寒风酷暑中在厂门口等。等不及看到车了,什么时候回去...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和心情。

上海永久动力自行车有限公司在浦东新区正式挂牌后,在浦东新区经贸局的邀请下,我应邀成为首届浦东新区企业家协会的会员。当时我们的产品在全行业名列前茅,当年投产并盈利。在我负责的这些年里,从1993年正式生产到1995年离任审计,我所获得的利润已经覆盖了所有投入工厂的资金。我记得当时冯主任跟我说:“像你们这样的公司,能这么快收回投资,在我们浦东新区是不多见的。”1994年底,我获得了1992年至1994年永久公司高级中层干部的称号。

今天的浦东高楼林立,已经成为国际大都市。但在1993年,浦东还是一个大工地。浦东开发之初,经济发展遇到瓶颈。因此,像我们这样规模大、见效快的企业自然受到重视。永久助力车不平凡的创业史虽然只是浦东开发大潮中的一朵小浪花,但却实实在在地帮助了浦东的开发建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9278.html
上一篇达标的电动自行车的标准
下一篇 纽约州州长否决将电动自行车和滑板车合法化的法律提案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