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文学 和善的而又亲切的微笑

和善的而又亲切的微笑

本期嘉宾:艾丹(下篇)艾丹,1962年生于新疆石河子,现居北京。长期从事古物研究,相关著作有《玉器时代》《宋金茶盏》《古典凝视》。另出版有《纽约札记》《东张西望》《下个世纪见》等文学作品。遥远的天山总是朝我发出和善的微笑有一个人,在欧洲的古…

本期嘉宾:艾丹(下)

艾丹1962年出生于新疆石河子,现居北京。长期从事古物研究,相关著作有《玉器时代》、《宋金茶灯》、《古典凝视》等。他还出版了《纽约笔记》、《环顾四周》、《下个世纪见》等文学作品。

远处的天山总是给我一个亲切的微笑。

有个人在欧洲古战场上游丢了戒指,大概是结婚戒指。他想找回来,于是用探测仪器找了很久。他的戒指没有找到,但他捡到了数百枚各种各样的戒指,甚至几枚金银币。这会让人想起一个典故: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还有一个是陨石收藏家,可能是月球迷。他的愿望是从月球上得到一些东西。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而且很难识别。为此,他研究了这个课题,最后发现了一些月球陨石。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种石头并不漂亮,价值也不大,但对于他来说,却满足了他的一个愿望。

我对收集古物的兴趣,想想,和我父亲有关。他小时候喜欢民间工艺美术。十几岁时,他被一所艺术学校录取。19岁时,他随几位青年艺术家去巴黎工作和学习。三年的时间影响了他的一生。1932年回国,积极从事反帝活动,被捕入狱,弃艺学文学,直至抗日战争爆发,讴歌民族解放。他被认为是一位爱国诗人。1949年定居北京,之后历经各种运动。50年代末,他带着家人来到西北生活工作了近20年。在困难时期,父亲时不时做一些手工艺品。就连葫芦、核桃、烟盒都是难得的材料。他做的各种玩具都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父亲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还记得,我跟着他站在夜晚的戈壁滩上。他一边打着手势,一边教我识别星座,并告诉我行星和星星是怎么回事。那时,在黑夜里空,银河就像一条汹涌澎湃的河流。我还记得父亲有一次看着五颜六色的晚霞,问我有些云是什么样子的。我发现他眼里闪着泪光。很多时候,他总是看着远处的山,我知道那是天山。即使在夏天,山顶也被雪覆盖着。我父亲吃了很多苦,但没有多少怨恨。晚年,他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遥远的天山,总是给我一个慈祥的微笑。他的哲学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所谓的收藏也是如此。看千年的事,想短暂的人生,就明白了,一切都释然了。

收藏古籍是一种自我比较。每个人的想法、兴趣、长处、目的都不一样,但是再多的不同,在漫长的历史面前都是很渺小的。就像小时候在戈壁滩看到的那一夜空星星无数,众生亦然。每个人都发出一点光,但如果有一丝光,别人可能会看到。一个人能做的只有这些。

石雕业成

北齐(公元550 -577年)

高10.5厘米

在佛教东传之前,佛像是印度风格的,也称为“犍陀罗艺术”。

佛教是一种理解生命意义和本质的理论,解释了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疑惑。这一点很重要,也是佛教最迷人的地方。

佛教传入中原,从敦煌到云冈,再到龙门。近200年来,佛教教义影响着统治阶级。乱世,外族入侵中原,政权更迭频繁,充斥着暴行和杀戮。在皇帝中,有信仰佛教的,有质疑佛教的,也有厌恶佛教的,而皇帝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宗教和信徒的命运。北魏武帝与佛教结仇。446年,他下令烧毁寺庙,杀死所有僧侣。后来在574年,北周武帝颁布了“断佛断道”的诏书。寺庙里的佛像在大灾难之前就被彻底摧毁了空。

北齐的都城叶,是曹魏、和东魏的都城。近年来考古出土了不少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北齐时期的石像,多为残迹,但仍可谓极为精美。北齐时期,全国信佛,皇族一旦介入,显然可圈可点。

纯瓶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 -589年)

高16.8厘米

西方古玩行业历史悠久,出现过很多教父级人物,引领国际市场潮流。中国古代艺术品深受世人喜爱,也一直为外国藏家所重视。比如唐三彩和元青花瓷就不难理解。这两种文物类似于西方文明的起源,工艺和风格都产于西亚,都是波斯地区的产物。西亚文化、地中海文化和欧洲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和地域根源。从这个角度来说,西方藏家真正喜欢的是自己的文化底蕴。

就我们而言,唐三彩和元青花都是舶来品。虽然有句话叫“艺术无国界”,但我们要意识到这一点。

南北朝时期,寺庙遍布,拜佛仪式需要各种器皿,净瓶就是其中之一。到了唐朝后期,金属器皿已经不能满足需求,瓷器就派上了用场。南方的越窑和北方的邢窑烧制各种佛器。北宋时期,定窑脱颖而出,其制作的佛器非常精致。在考古中,这类瓷器多来自塔基或地宫。“南朝寺四百八十座,烟雨中塔多。”佛教礼仪用具往往具有异国特色。

这个干净的瓶子,有着美丽的外形,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好像增加或者减少一点点都会破坏它的美感。铜基合金的比例使其表层密布细晶,通体呈现赏心悦目的光泽。

燕硕洲

唐朝(公元618 -907年)

长18.3厘米,高4.2厘米

给人一种唐朝开放繁荣的印象。唐人的柴米油盐,服饰,乐舞,吃喝玩乐,都是异域风情。贵族男性善骑马饮酒,女性嗜肥,妆容怪异,袒胸露肩,几乎各个方面都西化了,这显然与统治阶级的血统和传统有关。

宋朝的朱说:“唐是夷狄的后代。”李白的祖先是胡人,安禄山是粟特人的后裔。妙唐诗,在当时应该是歌词的一种,是用来唱歌娱乐的。宋代文人对唐诗多有怨言。保留了唐代汉文化的特点和统治方式。

在唐代,有皇帝非常重视书法和绘画,并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家,如刘公权,欧阳询和颜真卿。唐人的书法作品不仅保留在纸和石碑上,还保留在瓷器上,其中大量的唐墨写在湖南长沙窑的瓷器上。

一块唐代的水城,由一种带有斑驳花朵的沉积岩制成,常见于“唐三彩”器皿中。

唐代簸箕形砚,取材于黄河沿岸周国地区。周国砚在唐代曾被列为贡品,宋代的米芾在《砚史》中写道:“周国石细如泥,色紫,可爱,墨香不透。时间久了,石头渐渐失回,用硬墨磨,有一股泥香。”

有趣的是古人用“可爱”来形容砚。

香炉

南宋(公元1127 -1279年)

直径11.8厘米,高6.8厘米

宋人尊儒,国有祠堂有祠堂。宗族有宗庙,家族有祠堂。

宋朝南迁,皇家礼器在战乱中丢失。南宋时设立官窑烧制瓷器,以弥补礼器的不足。

香炉是最常见的祭祀器皿。南宋的香炉中,大部分是瓷器,窑口都是烧制的。其中龙泉洞的青瓷香炉相当出众。

这是南宋的铜香炉。乍一看,怎么形容呢?一位艺术家说:“它比我见过的任何东西都美,这就是让中国人惊叹的地方。这些年来,我参观了许多博物馆,尤其是埃及、中东和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与中国的器皿相比,中国的器皿包含了西方没有的仪式。这种仪式一下子搞不清楚。它是事物的内在品质和外在形式的结合。不是西方那种流畅的线条和优美的造型,或者什么的。是内在和外在品质的统一和一致,这是东方文化的精髓。这种精华早已被别人遗忘,只有东方器皿还保持如此。”

宋人设计制作的这种器物对后世影响深远,包括明代的宣德炉。但无论用料和做工多么精致,都很难达到宋人的审美水平。

宋代事物

宋朝(公元960 -1279年)

宋金时期,磁州窑制作的瓷枕上经常出现书法作品,主要是诗词歌赋,多为唐诗,出自工匠之手。书写水平参差不齐,错别字时有出现,还有“万”“宝”等简化字。而且也没有发现一首诗和今天的版本一样,总有一些字或者字不一样。当时诗歌的传播多是口口相传,南调转北调。原著因为发声习惯的差异,很容易走样。

想起杜牧的诗《走在山上》,有两行:“驻足坐爱枫树晚,霜叶开二月。”这是课本上用的诗,学生要大声朗读,里面的敏感词难免尴尬。“坐爱”这个词在中文里没有意义。教科书上把“坐”解释为“因为”是没有意义的。

会不会像陶工在瓷枕上的笔误,导致谣言不实?“爱”这个词和“看”这个词差不多。虽然是个很美的句子,但是改一改也无妨。“停下来坐着看枫树晚”既贴切又优雅。再说说宋人的日常生活。我们可以从一些闲置的书籍中了解当时的风土人情,也可以从一幅画卷中看到当时的缩影,比如《清明上河图》。

南宋学者在《孟良录》中描述了宋人的“四忙”:烧香、点茶、挂画、插花。说到多管闲事,恐怕远不止这些,比如看戏,打游戏,摔锅,赌博,打猎,蹴鞠,马球等等。阅读和绘画欣赏会有一种距离感,像是从彼岸观看,另一种感知是触手可及的,那就是看得见用得着的古代物件。这样才是真实的,温暖的,充满气息的。

收集一些宋代的生活用品,感受一下宋人的生活细节。

生活就是这么具体,千年之后,柴米油盐。

姚站军

晋朝(公元1115 -1234年)

直径14.6厘米,高5厘米

宋代有“五大名窑”,简称:关、汝窑、哥窑、钧窑、定窑。

“关”指南宋官窑瓷器,世界存量较小。藏品集中在北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大英博物馆。有零星的民间收藏,保密。偶尔展出一件,往往也能卖出天价。窑址位于杭州凤凰山老虎洞一带,出土大量残迹与传世相似。

“汝瓷”指北宋朝廷在汝州设置的瓷器。皇帝喜欢青色,汝州青瓷独树一帜。该窑位于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村,出土残迹与汝瓷传世的相似。汝瓷在南宋很少见,南宋官窑在工艺和审美上都是以汝瓷为典范。

“格”是指瓷器釉面有大小片的青釉品种。其形制与南宋官窑相似,明清时已被学者定为宋代器物。素有“金线铁线”之称。是常见的东西,有些有元明特色,大部分是清朝民国时期的。哥窑宋代遗址至今未发现。

“丁”是指河北定州制造的一代名品。盛于北宋,盛于两晋。对于金代的御用瓷器来说,白釉印花精美。

“钧”是指以青釉为基调,通体常沾有污渍的古代瓷器。被专家学者归类为北宋的一种器皿,往往体积较大,底部上釉,刻有一到十的数字,颜色多样,具有“蚯蚓在泥中行走”的特点。故称“官君”。其实这种钧瓷早在明初就有烧制。朱迪迁都北京后,大部分庭院和花园的陈设都是花盆。在宋代皇室的审美意识中,钧瓷风格的物件是不会被选用的,这样鲜艳的钧瓷也确实是晋人喜欢的。迄今为止,在考古发掘的北宋墓葬中从未出土过钧瓷。

前人的认知并不总是金科玉律。

金代钧窑瓷灯。钧窑烧于金代,盛于元代。《柳荫斋说瓷》对钧瓷的评价是:“一个是细平釉,一个是橘皮釉,平釉上紫点极少。”

这件钧瓷属于“平釉”一类,蓝釉上飘着三朵紫云。

桃盒

清朝(公元1644年至1911年)

高5.6厘米,宽9.4厘米

上世纪50年代初,父亲在北京王府井的一个跳蚤市场买了这个木雕盒子。少年时热衷于制作漆器和竹器,后来又想一辈子画画。1929年春,不到20岁的他在几位艺术家的陪同下,乘船到巴黎勤工俭学,接受现代艺术的影响,成为一名思想激进的艺术青年。三年后回国,加入反帝反封建左翼阵营,因此被捕入狱。监狱生涯毁了一个画家,却成就了一个诗人。

后来在北京定居,下班后经常去跳蚤市场淘宝。几年下来,我收获了很多。

20世纪50年代的反右运动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包括我的父亲。一家人去西北边疆工作生活。随身携带的小行李箱里居然装着一些我爱不释手的手工艺品。看到的东西,想到的人,我觉得又悲又喜,直到现在的情况有所好转。那时候,我在上小学。记得父亲的朋友来我家,有时候会让我拿起小行李箱,从床底下拉出来,拎过去,打开。父亲总是会兴高采烈地讲述每一件物品的来历、出处和典故,他欣喜若狂。我父亲对艺术作品的热爱对他的孩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小就有一种好奇心,觉得世界上有这么多有趣的东西。父亲聊天的时候,我只是在听,渐渐的我就明白了。一个人如果不把一些美好的东西放进脑子里,乱七八糟的东西就会钻进去,很难再拿出来。

“时光顺流而下,生活逆流而行。”这是我父亲的座右铭。久而久之,小行李箱里的各种东西不知不觉就丢了。留下了几块,属于幸存者的。全木雕刻而成的桃形盒子,叶脉、枝叶浑然一体。

核动力船

清朝(公元1644年至1911年)

3.6厘米长

明清时期,一些能工巧匠在作品上签名,一旦成名,仿制品就会出现。而有些技能是无法逾越的。

中学课本里有篇《核船的故事》,讲的是明代工匠王淑媛的核雕技艺。这件核雕出自清代工匠屠士元之手,曾被称为“鬼工”。

一个橄榄雕刻做了一只小船,船上有五个人。他们三个坐在船舱里,从窗户往外看,一个蹲在船舱的屋檐上,一只狗趴在一边,一个蹲在船尾。有茶几、炉子、水壶等。上船了。船底的题字是“屠师院”。《核船》取材于苏东坡的《赤壁赋》。通常核雕师虽然刀法娴熟,但往往粗心大意。很难用语言来表达这艘核潜艇的精妙之处。

关于元,乾隆年间苏州吴县人,文献中有零星记载。他一生嗜酒如命,曾在宫廷组织处任职。据《吴县志》记载,屠士元的核雕作品在当时被百姓视为珍宝,一艘核船价值五十两银子。《道光苏州府志》载:“乾隆年间,苏州名匠屠士元,善刻人物,极精。他曾在宫中组织处任职,后酗酒自尽,回宫。”

建国初期,父亲在北京的一家古玩店买了这艘核船。现在老人已经去世了,小船还在时间的河上漂着。

牧牛图

李可染左中华人民共和国

长69厘米,宽34.5厘米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艾青当时是军管会文化管理委员会委员,接手国立北平艺专,一年后定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当时徐悲鸿是艺术学院院长,齐白石是名誉教授,李可染也在这所学校任教。2月4日,艾青与李可染一起拜访齐白石先生。会后,艾青说:“我18岁的时候,看过老先生的一些画册,印象很深。”齐老师问他在画什么,艾青说是葡萄和石头,并解释说自己在杭州西湖艺术学院学绘画,校长是林风眠。齐先生说:“林风眠喜欢我的画。”我们第一次见面时,觉得很投缘。从那时起,我们成了朋友。石齐先生90岁,艾青40岁。

在《缅怀白石老人》一文中,艾青讲述了他们交往的故事:“他最初的点缀是一只普通的4块钱的脚。我用10元钱买了他的画。我的工笔,草虫,山水,人物翻倍。我每次都请他去餐馆吃饭,然后开车送他回家...他的胃很强壮,花生会咬成两块,然后吞下去。他不抽烟,每餐能喝一两杯白酒。”并写道,“我去看过他几次,都是李可染陪同。这次听说他被搬到了一个女弟子家——一个起义将军的家。他看到李可染,突然问:‘你叫什么名字?李可染马上知道他不高兴了,就说:‘我最近很忙,所以没来看老师。他转向我说:‘艾青先生,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以为我能画几笔。李可染马上圆场:‘艾先生最近出国了,没来看老师。他平息了他的愤怒。”

艾青曾经说过,他在文学界的朋友很少,在艺术界的朋友很多。在这些朋友中,他和李可染是君子之交。早年是国立西湖艺术专科学校校友,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同事。艾青编年史中有一段记载:“1989年10月15日,林风眠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艾青坐着轮椅到场。82岁的李可染看到后,马上拿着轮椅推着艾青。他们一直有说有笑,像一对老顽童。”

艾青在《缅怀白石老人》中写道:“齐先生的学生很多,最好的是李可染。李是美院教授,师从白石。李有一幅,卧水牛,脊梁是用钢笔画的,气势很好;一个光着背的孩子,手里拿着一个鸟笼,笼子里的鸟在叫,牛转过头来听鸟鸣...白石老人看了这幅画,写道:‘心灵手作,不愧为未来的大师。八十七岁的白石。“艾青收藏有一幅《牧牛图》,卷标上有“艾尹青”的印章,也是白石先生所刻。李可染以画牛闻名,并将画室命名为“石牛堂”。他的作品多为水牛,技法有前后期的演变。

1947年,农历丁亥年,李可染正式师从齐白石。这段时间,白石先生为高图的《牛画》题词,并给予最高评价。

李可染晚年,还记得白石先生写的一幅牛糊图,同类画中有提及。

这就是一件艺术品的内涵,因为一幅画表现的就是这样的人情和往事。

(已连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2583.html
上一篇网络谜踪类型电影,桌面电影《网络谜踪》:重新解读电影语言
下一篇 何塞?奥古斯丁?戈伊蒂索罗诗选,里索斯诗选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