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科技 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碧: 搞科研需“心坚如磐石”

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碧: 搞科研需“心坚如磐石”

段永利4月10日,碳中和技术创新高峰论坛暨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四川大学举行,这是学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关于“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的具体举措,也是学校启动的“创新2035”五大先导计划中“天…

段李咏

4月10日,碳中和技术创新高峰论坛暨四川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四川大学举行。这是学校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愿景的具体举措。这也是该大学发起的“创新2035”五个试点计划中的一个突破。

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纺织与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石碧作为国际皮革化学家和手工艺人协会联合会百余年来的首位中国主席,长期从事皮革清洁技术、皮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植物单宁深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石碧的研究方向逐渐渗透到食品发酵加工、碳排放、碳中和、协同创新管理等领域,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在本次论坛上,石碧围绕前期规划、建设方案、筹备过程等内容,结合“创新2035”五大试点计划中的“天地一体化生态进化计划”,介绍了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情况。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石碧。

天地一体化与生态进化计划

当前,全球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长期依赖石油、煤炭等化石资源的能源、化工行业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加大污染防治力度,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问题是重中之重。

地球表面的人类活动、空的气候变化和地球内部的活动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相互演化,共同影响生态和环境的变化。研究天、地、人三要素之间的相互映射和演化机制,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保证。

基于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碧在皮革清洗技术、杰出教授钟本、磷化工等领域的研究基础和优势,天地一体化与生态进化计划促进了生态学、环境、能源、综合减灾、地球深部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的融合。

石碧告诉本报记者,这一规划意在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如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碳排放国际合规、建立自然灾害防御体系等。,重点研究中国西南及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时间空分布格局及演化驱动机制,碳中和关键技术,地震、滑坡、山洪等重大自然灾害的演化规律,灾害早期识别、智能监测和应急响应等核心技术。建设青藏高原重点生物多样性观测站、百万级西南地区生物资源样本库、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和研究设施、防灾减灾综合研究中心和深层环境实验设施。

他还补充说,十九届五中全会Xi总书记明确提出科技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把科技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四川大学在去年6、7月份制定“十四五”规划时,决定率先启动“创新2035”试点。五个试点项目均以重大科学问题为导向,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驱动,围绕材料与能源、生命与健康、生态与环境、信息与软件、文明与治理五大领域开展首批五个试点项目,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学科集群创新发展,走出一条以解决重大问题为牵引的学科集群建设发展新模式。该计划打破传统的单一学科、单一学院的科研组织模式,组建以首席科学家为核心的团队,将计划变成计划、行动指南,用试点项目带动师生思考、聚焦、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核心技术突破。以科学仪器和大平台建设为抓手,将诞生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

协同创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创新难,协同创新更难。

石碧认为,协同创新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在自然科学领域,垂直科研越来越难出原创成果。

皮革行业作为一个体系,并不容易积累。它不仅需要成熟的技术,还需要熟练的产业工人和成熟的产业链。如果放弃这个产业,即使未来注入更多的资金,恢复产业体系的可能性也很小。因此,需要用高新技术改造皮革行业,特别是通过跨界合作实现产业升级。皮革制品也可以成为高科技产品,传统行业也可以做到高科技。

对于工业企业来说,投入大量基础设施进行研究是不符合正常商业逻辑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在于,科研人员基本是根据学科建设和发展做RD方向和规划,而企业是根据市场需求做RD。双方的交集在性质上非常有限,容易导致科研机构无法与企业有效对接、转化和落地。

正因为如此,2016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希祥发起成立了四川省科技协同创新促进会(以下简称“省科协”),主要目的是解决科研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

石碧告诉本报记者,协同创新在当时对整个国家来说还是一个新概念。省创促会通过5年的努力,现已吸收近200名院士、600多名教授,旨在发挥院士(专家)“人脉广”、“对行业了解深”、“从科研到产业转化经验丰富”等优势,帮助企业精准对接全国乃至全球精通行业、企业问题的专家或团队,让企业少走弯路。同时,省创新协会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那就是坚持推进“跨界创新”。“我们坚持不同领域的专家携手专家、专家、企业家,通过讨论研究形成头脑风暴,最大限度地缩小科研与产业化的边界。比如通过引进化工行业的专家与白酒企业合作,对白酒行业的废渣进行二次利用,做出美容行业的产品。这一方面可以实现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和节能减排,另一方面也大大拓展了一个行业的横向发展广度。”

在中国鞋革产业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上,石碧明确表示,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企业建立自己的RD团队,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创新体系,是创新型国家最重要的标志。为培育创新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政策措施,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企业的内生动力是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的首要因素。

“企业在构建创新体系时要特别注意,尤其是那些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必须组建自己的RD团队。理想的情况下,我认为企业至少应该有一到两名具有战略眼光和科技成果鉴定能力的专家。”石碧说。

人才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

自1982年以来,石碧一直从事皮革化学与工程、植物单宁化学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新思路,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推动专业研究。现在,他的16项成果被企业采用。其中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橡碗栲胶分子降解-金属络合制造鞣剂”已被省内外6家企业采用,现累计产值达2.5亿元。

皮革工业发展到今天,沉淀了几千年的科技内涵,很多皮革制品科技含量很高。以前技术是无意识的使用,现在行业企业有意识的使用技术。比如目前非常成熟的导航技术,如果把传感器和鞋子结合起来,做成一个有导航功能的鞋子,就可以引导视障人士回家。因此,石碧提倡用高科技改造皮革行业,特别是通过跨界合作,实现产业升级,把皮革制品做成高科技产品,把传统产业做成高科技。

当然,成果转化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核心问题是想办法解决“前一公里”的问题。技术概念验证(成果确认、技术先进性评价、技术市场估值)、技术业务逻辑设计(基于项目的技术)、产品中试等问题无法解决。基本上,这个成果转化不了是肯定的。

科学研究容不得功利和浮躁。

石碧呼吁国家对其产业政策进行一些尝试性的调整。每年提供大量资金支持现有的RD产品或项目,但缺乏对成果转化平台(尤其是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建设和运营的资金支持。而且作为成果转化的具体实施者,技术经纪人的培养是一项耗时耗力不得不投入更多的工作。只有培养一批又一批的技术经纪人(一般来说周期是5年),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才会加速,才能顺利落地。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节点。在整个科技产业链条中,人才是最重要的一环。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联合技术项目和技术工程进一步打磨科研人员的工程能力,有效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我相信所有成果转化的问题都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解决:成果转化=理论技术-学科普及+开发技术-市场需求”,石碧说。“同时,我们必须承认环境保护和工业生产之间存在矛盾。在提出环保指标时,要考虑环境消耗量与污染物排放量能否合理匹配,如何实现经济影响最小、环保效益最高的目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27385.html
上一篇“扫脸”变“偷脸”怎么能“保住脸”?
下一篇 科创中国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