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三农 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李铁庄河南省农广校把建设农民田间学校作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规划、扎实推进,就地就近为农民和贫困户提供技术、生产、管理、信息等各项服务,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输出了一批技术人才,优化了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脱贫致富,…

李铁庄

河南农广校把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作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规划,扎实推进,为农民和附近贫困户提供技术、生产、管理、信息等多种服务,培养一批技术骨干,输出一批技术人才,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脱贫致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重要基础。

农民田间学校是粮农组织提出并倡导的一种农民培训方式。2014年,中央农广校提出在全国农广校系统建设农民田间学校。河南农广校积极响应,把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作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规划,扎实推进。目前,全省共有农民田间学校1577所,18个省辖市和6个直辖县成立了市县农民田间学校联盟,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农民田间学校联盟体系。

多年来,在当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和河南省农业广播学校的指导下,河南省农民田间学校积极发挥技术集成、设备集成、人才集成、信息集成等优势。,提供了技术、生产、管理、信息等各种服务。到附近的农户和贫困户,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输出了一批技术人才,优化了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脱贫致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基础。

首先,五个结果

智慧双拥增强信心。第一,帮助贫困户重拾生活信心。针对部分贫困群众思想认识落后、畏难情绪和平等依赖心理,在农广校的组织指导下,各地农民田间学校将扶持思想、扶持理念、扶持信心引入培训内容和课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惠农政策教育,帮助树立战斗精神和勇气,强化“先干后达、靠双手脱贫”的自力更生意识,破除“平等依赖”思想,连根拔起。广泛开展走访谈心活动,组织贫困户和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到外地走访,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增强信心,激发贫困群众勤劳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二是扶智,让贫困户进入互联网时代。鉴于贫困户文化程度低,不愿意学习,农民田间学校从最简单的加减法教学开始,教识字和算术。现在,他们认识汉字的能力大多达到了小学毕业的水平,不仅会写自己的名字,还会读。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贫困户学生被指导学习如何使用互联网,以及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在微信上聊天,发送消息,查看信息,拍摄产品照片和发布产品。

机制联动促进创业。在大多数贫困户看来,自己创建产业是遥不可及的,但通过农民田间学校的引导和带动,出现了一大批有自己产业的贫困户。近年来,河南省社旗县于冰蔬菜种植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积极探索“培训基地+贫困户”的经营合作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培训科技创业,组织贫困群众在基地学习种植和管理技能,鼓励他们掌握技术后自己建大棚,和合作社一起发展蔬菜产业。现在,已经培训了300户贫困户。合作共赢创业,其中合作社投资建棚,供应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和技术,让贫困户参与生产经营,收益5: 5分成,增加贫困户收入。信用担保创业,通过政府担保、合作贷款贴息等方式,共带动3个乡镇、3个贫困村266户贫困户种植蔬菜。建设667平方米蔬菜大棚所需的投资12000元将从贫困户出售蔬菜的货款中扣除。蔬菜大棚产权归贫困户所有,可获得5000元增加家庭收入。为帮助社会创业,合作社每年向100个需要社会支持的贫困户捐赠20万元。目前,田间学校已带动社旗县651户贫困户2400人通过发展产业脱贫。

围绕行业精准服务。充分发挥农民田间学校资源的比较优势,围绕产业开展精准服务。睢县以农民田间学校为主阵地,组织农广校20多名教师成立特色产业扶贫攻坚专家服务团。他们多年来一直活跃在田间地头,面对面送智慧,手拉手送技能。实施“冬训、春育苗、夏指导、秋推广”的“全天候”指导服务计划,为贫困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夏邑县以农民田间学校为平台,示范带动贫困户走发展高效特色产业致富之路,培育特色种植贫困户9204户、特色养殖贫困户3065户、经营贫困户3238户,实现年均增收4000元以上,助推全县14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

融资来缓解问题。针对贫困户想创业但缺乏资金的问题,农民田间学校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和融资渠道,积极与财政金融部门沟通,克服各种困难,协调小额贷款或提供启动资金,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夏邑县贫困户张,50多岁。他一个人,懒于思考,不愿意上进。县农广校驻村队第一书记经常找他谈话,劝说他参加当地农民田间学校举办的果蔬产业培训班。张解放思想,学习技术。工作队还帮他租了9亩地,协调了5万元小额贷款,建了24个西瓜大棚。一年来,不仅给前来打工帮扶的贫困户发放了3万多元,还还清了贷款,同时积累了发展资金和致富能力。

分行建仓。支持有条件的农民田间学校建立基层党组织,或与有产业对接联系的专业村、工业村基层党组织共建党建阵地。在发挥技术引领作用的基础上,将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成为沟通农民和贫困群众的重要平台,连接党心民意的重要纽带。夏邑县琥珀楼村曾经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过去,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很难召开会议把群众聚集在一起。现在通过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和培训,每次开党员群众大会,教室内外的群众都是座无虚席。这里的农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了解到了党的惠民政策。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形成了“把贫困户培养成贫困农民、把贫困农民培养成优质农民、把优质农民培养成农业技术指导员、把农业技术指导员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支部书记”的“五步培养法”,使贫困户在脱贫、成长、脱贫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二、主要特点

农民田间学校建设覆盖全区域、全行业,为参训人员提供全方位的培训平台。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全省农民田间学校已建设成为各专业、各地区学生实践训练和实验的重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与实训、实习、训练的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据统计,全省1577所农民田间学校中,有468所承担了培训任务,占比29.7%,涵盖种植、养殖、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行业。

优秀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对全省农民田间学校的整体发展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一批优秀农民田间学校的建立,为相对落后地区的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树立了标杆和榜样,带动和促进了全省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2016年至2019年6月,组织全省农民田间学校相互参观交流8次。由此,优秀农民田间学校的数量逐年增加,占比从原来的1.3%上升到2.0%。2018年5月,夏邑县永镇农业农民田间学校作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管理培训暨农民教育培训现场观测点,洛阳明拓农业农民田间学校、农丰科技农业农民田间学校作为全省校长工作会议观测点,分别为国家和省代表进行展示和交流。

农民田间学校已成为各类教学培训班的重要实践基地。课堂理论教育与农民田间学校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有效提升了学习感,实现了“理论训练—实践验证—理论提升—实践发现”的良性循环。全省农广校各类班的实践课可以在当地农民田间学校完成。全省培养了高素质农民的农民田间学校420所,占26.6%;通过冬春培训的培训机构有370家,占23.5%,共享培训任务数超过任务总数的66%;培训机构468家,占比29.7%。农民田间学校的作用日益明显,影响力逐渐增大。

农民田间学校承担全省农民教育培训任务,有效分解全省农民培育任务。选择专业突出的优秀农民田间学校承担省级优质农民培养任务,将田间学校培训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科技驱动发展、产业驱动发展,充分发挥农民田间学校在技术集成、装备集成、人才集成、信息集成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集中点、技术的推广站、培训的试验场、致富的孵化地。2018年,焦作信和农业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承担200人,洛阳明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承担100人,洛阳农丰科技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承担100人,提振了农民田间学校的发展信心。

第三,功能定位

教育和培训。农民田间学校是农民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以“田间培训”为教学主导,改变传统培训形式,强调实践和技能,加强过程管理学习,实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技术与田间“零距离”。确保农民科技素质快速提升,真正做到学用结合,学有所获。开展“培训基地+贫困户”等多层次、多方式的农民教育培训。

收集数据。把农民田间学校作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信息采集者,收集当地农民的基本信息、对产业发展的愿望、教育培训需求、面临的问题,建立数据库,为农民教育培训、农业产业振兴、农村改革发展组织、实施和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咨询服务。将农民田间学校作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农业咨询服务部,不定期进行跟踪咨询。设立农业技术培训点和村级服务点,开展陪护式、保姆式、诊疗式技术指导和服务。

带路。充分发挥农民田间学校学生的作用,广泛交流经验,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农民田间学校用于培养产业发展带头人,展示给农民看,教他们做好本职工作,带动小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联合协作。建立专家授课、农广大教师不定期辅导、农技人员跟踪服务的三级教师链。农民田间学校联盟作为农民规模经营的骨干力量,团结小农户,实现合作发展,共同富裕。

由辐射驱动。将农民田间学校作为农民教育培训的支柱产业孵化器,发挥其在技术集成、装备集成、人才集成、信息集成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使之真正成为教学的重点、技术的推广站、实训的试验场、致富的孵化地。实现以科技促发展,以发展促产业。

沟通桥梁。农民田间学校在农民教育培训中起到了政府与民间的桥梁作用,在基层政府、农业农村部门和农民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把农民的愿望和期望传递给政府,转变政府的政策、发展思路、产业布局等。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动力。

交流平台。农民田间学校被视为农民教育培训合作交流的大舞台,农民田间学校实现了农民教育培训与农业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以农民田间学校联盟为平台,充分发挥农民田间学校的管理人才、技术和产业资源优势。企业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合作,互相沟通,用市场机制促进各种创新要素的集聚,形成一个长期、稳定、制度化的产学研利益共同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实现资源配置和整合的最大优势。

探索实践。农民田间学校作为农民教育培训创新发展的试验田,发挥土地资金信息系统对人才和技术的优势。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试验示范和总结,为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和政策参考。

互联互通。农民田校联盟被视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一盘棋。依托农民田间学校平台,搭建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网络化的产业发展体系,为广大新型经营主体搭建全方位对外交流的网络。实现全省乃至全国一盘棋,实现对大范围产业链支持控制布局的观察和调整,为“三农”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四。工作机制

规划区域布局。对农民田间学校和联盟体系建设发展做出科学发展规划,构建全国一盘棋、区域合理布局的全国农民田间学校体系,搭建生产一线农民教育培训基础平台。

促进集体化发展。坚持“教、训、训”相结合,找准方向,准确定位,全面进行战略规划和工作布局,内拓外拓,汇聚力量,发挥农民田间学校的强大合力,集团化经营发展。

实施实质性操作。在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农民田间学校支持的企业,积极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实质性运作。

推进信息化运营。全国范围的农民田间学校和农民田间学校联盟联网,实现信息共享、经验共享,促进农民教育培训高效发展,带动农民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帮助群众致富。

实现规范化管理。加强农民田间学校管理,按照合作共享、抱团发展的原则,支持各地改善农民田间学校教育培训条件,实行分类分级、量化考核、权责明确的规范化管理制度。

实现标准化服务。农民田间学校要规范农民培训的服务项目、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主动性、适应性和实效性。

五或四项创新

要从战略高度重视支持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针对当前农民教育培训的运动性和被动性,应把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和应用作为农民教育培训转型升级的战略支点,摆上党和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建设力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田间学校体系。

只有把农民田间学校组织起来,形成网络和联盟,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农业广播学校是农民教育培训的主体。要真正把农民田间学校纳入农广校体系,明确体系布局和各自职责,使农广校作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要加强对基层农民田间学校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为了使农民田间学校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必须武装好自己,掌握主动。为此,必须做好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可以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分层次管理农民田间学校。1所农民田间学校有1至2名专业教师,同级农广校进行业务指导、日常管理和绩效考核。对专任教师和相应的田间学校,要根据分级情况和工作实绩给予补贴,补贴资金可从农民教育培训项目经费中单独解决。

要充分发挥新时期“农广校+农民田间学校”农民教育培训模式的作用。积极探索创新农民田间学校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农广校+农民田间学校”作用,不断拓展农民田间学校功能。在此基础上,适时构建开放式乡村振兴学院或农民开放大学新格局,夯实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基础。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28824.html
上一篇十六年“匠心”泡一壶好茶
下一篇 培养高素质农民 传播农业生态理念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