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三农 门沟红薯

门沟红薯

时宇枢说起门沟红薯,都知道那是河南郏县的一张名片,也是通过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被誉为薯中之王。前不久,我慕名到郏县黄道镇门沟村去了一趟。来到村党支部书记门群祥的家里,女主人执意留饭,我说那就吃芝麻叶面条蒸红薯。她笑了,老哥轻易不来,这…

时宇枢轴

说起门沟红薯,大家都知道它是河南省佳县的一张名片,也是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它被称为土豆之王。不久前,我去了佳县黄岛镇门沟村。当我来到村党支部书记孟家时,女主人坚持要留下来吃晚饭。我说我要吃芝麻叶面和蒸红薯。她笑了,哥哥来之不易。这能算是招待客人的饭吗?我说,从小吃红薯来说,我喜欢这一口。她又问,这能让你吃得更辛苦吗?我肯定能吃好的,你放心吧!

没多久,女主人就做好了饭,端上来了。塑料筐里的红薯热气腾腾,晶莹剔透,红紫相间,看起来像榨菜。土豆皮上也有裂纹。我一看就知道不会错。一定很好吃。果不其然,当我没有一起吃完红薯的时候,我竖起大拇指,五个字从我嘴里蹦出来:面条,甜,软,糯,香;仔细品味,还有淡淡的蜂蜜味。我旅行了几十年,从漠北到海南,从国内到国外。我没吃过红薯,味道还不如我们家的红薯。都说是土豆之王,绝不是应得,而是实至名归。

我认识门沟地瓜,是因为作家肖根生的一篇报告文学《门沟人的心愿》,主人公是孟群祥。他原来是佳县矿产管理局的副局长。2004年退休后,他应该可以在家安享晚年了。不然他也可以应聘私企,一个月能挣五六千。但他收拾行李,拿着锅碗瓢盆,回到门沟老宅,当了一个什么都不想的支部书记。经过16年的努力,他把落后的村子变成了明星村,把穷门沟变成了金门沟。16年来,他所做的,他所做的都是艰难的,老百姓口耳相传的感人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这里就不赘述了。就说门沟地瓜吧。

沟在哪里?它位于佳县黄道镇西南的半山。八百伏牛山蜿蜒东行,但到了门沟边界,便停下脚步,稍事休息,从而造就了兔子不拉屎的石渣地。如果弯腰抓一把土,恐怕大部分都是颗粒状的石渣。如果要往下挖,那就是一层红砂岩。这种土地雨后会干涸。要锄地,雨后第二天就得锄,第三天就不行了。三天后,去锄头,锄头铿锵,一锄头,星星之火。这石渣不能变成庄稼,种个葫芦打两勺;能不能吃到白馒头,要看上帝喜不高兴,会不会慈悲。说也奇怪,这石瓤正好和红薯在一起。红薯怕涝怕旱,严重干旱只会减产。正常情况下,干旱不会杀死它们。所以,门沟人世世代代都靠红薯维持生活,繁衍生息。红薯汤,红薯包子,离不开红薯。别的村子都说“红薯是半年的粮食”,但门沟人一年四季都得靠它养活。

向群的红薯情结就不用说了。当年是红薯把他养大的,现在他把红薯发展成支柱产业,做成名牌,成了门沟人致富的金疙瘩。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已经把甘沟的土地变成了高产田,在这里,小麦、玉米、烟叶……各种作物都可以优质高产。这势必会占用红薯的种植面积。向群明白,要发展甘薯产业,提高产量和质量,必须依靠科学,而不是扩大面积。于是,他一次次到省农科院找专家拜师学艺,先后引进了“虞书王”、“商薯19号”、“苏薯8号”等优良品种,实现了升级换代,改革了原有的种植模式,使红薯亩产从两三千斤增加到五六千斤。更重要的是,他还请了农科院的专家来检测门沟的土质。人们发现土壤中含有许多微量元素,尤其是硒。这是个好消息!因为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可以抗癌、解毒、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力。我国有22个省份属于缺硒和低硒地区。没想到,名不见经传的门沟地区,竟然是一块得天独厚的富硒宝地。在这样的土地上种植红薯,自然富含硒等微量元素。就这样,名不见经传的门沟红薯一夜成名,身价倍增,问鼎薯王宝座。此后,许多佳县人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做生意或走亲访友时,都要带上红薯和粉条。这东西虽然不像茅台、五粮液、大中华那么贵,但因为它的乡土气息和乡愁,总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早在2009年,门群乡就组织成立了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金门沟”商标,使红薯产业走上了科学、正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让不少农民靠红薯发了财。四组村民赵每年至少要种30亩红薯,能收20万斤。这种红薯在出售前被加工成粉丝。他给我算了一笔账:以10万斤红薯为例。刚下来的时候只能卖5万。如果把它们磨成面粉面条,可以生产3万多斤。10万元起步卖他们没问题。如果加工成粉条,每斤至少要七八元,价值20多万。你看,几年前,我盖了个小楼,开了辆车。此外,我还买了一台拖拉机和一辆三轮车。是的,我磨红薯的加工设备也是红薯赚的。

宋老人,70多岁,是大四毕业生,也是个有文化的老农。孩子们在外面做生意,老两口经营着七八亩地,每年都种红薯。按照古老的传统,红薯一般都种在平地上。人们可以听听专家的话。平地上形成垄沟,垄上种红薯,还盖了膜。这样,一个人可以多卖一茬红薯芽;第二,红薯外形好,产量高,成熟早,七八月份就可以上市,利用时间差可以多赚钱。买家上门,至少一斤钱,甚至更多。宋就打算用红薯苗养两头佳县红牛,平均每三年生两头小牛,每头能卖一万多元。

现在门沟除了红薯,还有烟叶、红牛、1000多亩小杂果。可以说是四个产业同步发展,产业欣欣向荣,平均每户年收入10万元以上。一位老人告诉我,如今我家门沟里不缺人,家家户户靠敲闷锣过日子。再加上这里的红薯农,普通人都活得比较老,90岁的老人天天跳舞,最老的已经106岁了。去年去世的寿星韩信活了116岁,这在我省乃至全国都不多见。

晚上,我要离开开门沟了。上车前,我和门群祥握手,发现他的手好硬,粗糙有力。这位有着铁一般肩膀和侠骨的党支部书记,用这双手,在门沟逆转了甘昆,改写了家乡的历史。突然,我想起了门沟地瓜的慷慨。当它生根时,它不选择它的贫穷;当你长大后,你不需要水和肥料。当它成熟时,它毫无保留地付出自己的一切来回报和回馈养育它的土地。

这不就是门的真实写照吗?!

这时,我恍然大悟。好像看过门沟里的地瓜,也看过门丛。

萌狗,我一定会再来的。一定,一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29666.html
上一篇智慧农机
下一篇 “害虫克星”是怎样炼成的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