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文学 火车司机的“接力赛”,接发列车比赛

火车司机的“接力赛”,接发列车比赛

娄国标从南昌出发,搭乘沪昆高铁动车,一个小时后,抵达萍乡北站。初春时节,我乘高铁赴萍乡,探访一家三代火车司机。一家三代人,都是火车司机,在同一段铁路线上,从蒸汽跑到电力,跑过了70年的光阴……这故事,如春天的阳光空气那样吸引人。萍乡,江西西…

楼国标

从南昌坐沪昆高铁,一个小时后,到达萍乡北站。初春,我坐高铁去萍乡拜访一位三代火车司机。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都是火车司机,在同一条铁路线上从蒸汽到电力跑了70年...这个故事就像春天的阳光空一样吸引人。

萍乡是江西省的西大门,与湖南省接壤,素有“湘赣通衢”、“吴楚咽喉”之称。因其丰富的地下煤炭储量,闻名中外的安源煤矿就坐落于此。为方便采煤和运煤,1905年,詹天佑修建的江西第一条铁路——竹坪铁路建成通车。一百年前,萍乡率先进入铁路时代,陈德林一家三代的故事慢慢开始。

一个

当我走进陈德林夫妇的住所时,我不禁呆住了。

两间平房,建在铁路家属区的一个山坡上,加起来不到40平米。外墙没刷,屋顶没浇,地面没贴瓷砖,依稀可见当年的原貌。房子干净整洁,却难掩岁月的沧桑。台阶两侧和院子周围,种着各种花草。春天,它们成为社区里的一道风景。

老人说,他在这里生活了近60年,有感情,生活扎实。晚辈在萍乡市区买了房,多次劝说他们一起搬进去,老两口就是不忍心。

“我1951年上火车,1979年退休,开了近30年的车。”尽管这位老人已经92岁了,但他的头脑仍然很清楚。随着他的故事,时光倒流70年。

1949年,20岁的陈德林进入浙赣铁路工地,参与樟树铁路桥的维修。大桥修好后,陈德林在该段工作,成为南昌铁路局萍乡机务段的一名铁路工人。1951年,他以司炉的身份调离操作车间,开始了他的火车司机生涯,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火车司机。1952年,经过调查,陈德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个检查锤是我1950年去戚墅堰机器厂(现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培训时配发的,一直用到现在。”陈德林抚摸着理货锤,露出深思的表情。

铁锤检查站是火车司机的忠实“伙伴”。检查锤的一端是尖的,另一端是圆的。它通过敲击检查机车部件的状况,看车体螺母是否松动,部件之间的间隙是否符合要求。一直被机车乘务员称为“吃饭的家伙”。

既然是“什么样的家伙在吃东西”,陈德林就把它当宝贝一样对待。上班时,拿一把检查锤在车周围检查;下班后经常拿出来擦拭保养。“检查锤子代表安全。”老人说,在铁路运输中,安全是第一位的,必须牢记在心。

除了止回锤,陈德林还保留了他在跑车中学到的所有规则。厚厚的一叠规定,大小不一,用的是黄纸,有的是繁体字,有的是详细的注释。最早的是1952年出版的《铁路信号规则》。

陈德林翻开一份规章,仔细研究了一番,然后开始讲话。“规章制度没有别的办法,就是好好学习,好好背。”他说:“一组九个人。我是司机,也是党员。我要学在前面,冲在前面。我必须表现得像个共产党员。”

铁路运输对准点要求很高,火车司机必须准确掌握时间。那时候蒸汽机车上没有钟表,个人也很少有手表。掌握时间成了火车司机头疼的事,只好在车站停下来,跑到车站值班室看看有没有晚点。1954年,机务段买了一批怀表,单位出一部分经费,个人出一部分费用,分发给火车司机。

那个年代怀表很少见,物以稀为贵,价格自然高。个人缴纳:一个月10元,16个月分期缴纳,从工资中扣除。那时候10块钱可不是小数目。可能是一家人半个月的生活费。陈德林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爱人没有正式工作,弟弟和她住在一起,刚出生的孩子都饿着肚子要喂奶。

但是,怀表的诱惑太大了。咬咬牙,陈德林省吃俭用,硬是从牙缝里掏出了一只怀表。

“有了这个怀表,时间可以精确到每一分钟,跑车的准时性更有保证。”老人眯着眼睛,让温暖的春日阳光照在身上,仿佛回到了60多年前的时光。这只旧怀表经受了风吹雨打,尽管外表陈旧,却走得很准。

检查锤,老规矩和怀表,陈德林的“三件套”代表了铁路安全的守时。这是火车司机的责任,也是老人灵魂中的信念和坚持。

成为一名火车司机是陈乃平从小的愿望。

记忆中,陈乃平对父亲的印象很深:每次出行前都要好好睡几个小时。这时候母亲会有意识的带孩子到户外或者邻居家,腾出一个安静空的房间给父亲睡觉。房子小,孩子多,房子一吵,父亲的休息势必受到影响,无法保证物有所值的专注。

良好的休息也是火车司机安全的保证。陈乃平从小就记得父亲的言行。

高中毕业后,陈乃平响应号召,加入了上山下乡的队伍。她在农村呆了四年多。陈乃平一度感到难过——他是不是错过了火车司机这份工作?

后来因为发展需要,铁路补了一次,陈乃平有幸进了铁路工作。1981年,27岁的陈乃平接过父亲的检查锤、老规矩和怀表,成为萍乡机务段的一名火车司机。

“我父亲跑跑车的时候,蒸汽机车时速只能跑三四十公里,来回要好几天。在值,单趟徒手铲煤能达到10吨以上,很辛苦。乘客坐在棚车里,只有木凳和灯笼,上厕所是个大问题。”成为一名火车司机后,陈乃平对父亲的日常工作印象深刻。

当时,陈德林开过日本机车、美国机车和苏联机车,但他从未开过国产蒸汽机车。到陈乃平比赛的时候,线路上基本都是国产机车。铁路的发展和变化,就像春风和细雨一样,悄然发生。

几年后,陈乃平通过考试,成为段第一个内燃机车司机。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陈乃平觉得“打鸟换炮”。不用铲煤,驾驶室里也没有煤灰。一节课跑下来,不再一身黑。

动力变了,速度提高了。当时浙赣铁路(现沪昆铁路)提速,列车运行速度提高到每小时80公里左右。“从凭祥到鹰潭,最快飞行5个多小时就能到达。”陈乃平说,“车头升级了,车厢换了,从棚车换成了绿皮车。”

9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大批外出工作、学习、经商的人节前返乡,“春运热”一词变得庄重而敏感。“从驾驶室回头看,全是人。如果门挤不进去,就爬窗户。站台服务员确认安全后才能发车。有时候人太多,车辆弹簧被压死,还得把人拉下来开车。”作为一名火车司机,陈乃平没有直接面对乘客,但他经历了春运最拥挤的时候。

“一列载满乘客的列车,承载着团圆的期待和远行的希望。”陈乃平平时喜欢写点东西。他在司机的账户上写了这个。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拉着长长的火车,陈乃平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继承了安全守时的使命,他非常看重父亲给他的“传家宝”。每次骑马,他都带着所有的锤子、老规矩和怀表。

“带着他们,安心。”陈乃平说。这条路,父亲跑,他也跑,就像接力赛一样,一个接一个。

没想到,接力棒递到儿子陈倩琪手里时,差点掉了下来。

2001年,陈倩琪大学毕业。由于学的是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刚一毕业就被当地一家信息工程公司“锁定”。

陈前旗虽然参加了工作,但火车司机的“火种”在陈家并没有熄灭。爷爷和父亲都希望下一代“继承父业”。作为陈家第三代,陈千秋从小耳濡目染,对铁路和火车充满了感情。

“当时不在铁路工作,错过了火车司机,很可惜。”陈千琪心中掀起波澜。

几个月后,社区发出入伍号召,陈前旗动了心思。首先,我发现我符合所有的要求。在祖父和父亲的支持下,他报名参军了。

在军队中,陈前旗作为一名大学生士兵,表现突出,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4年,陈前启从部队退伍,被分配到机务段。没有任何犹豫,他选择了火车司机的职位。

当初陈倩琪是个学生,刚好被分到父亲的包组。他觉得很神奇,两个人,父子,同事,导师。我原以为有父亲的关心学习会轻松一些,但恰恰相反,父亲对他很严格,甚至有点苛刻。有一次,父亲在讲解机车电路知识时,陈前启思想开小差,受到了父亲的严厉惩罚——自己清洗一辆车。要知道,这可是三个人两个小时的工作量。

“学业务要脚踏实地,不能偷懒。那是你爷爷当年教我的。”陈乃平话不多,但字字珠玑。

这件事对陈倩琪触动很大。从此,他再也不敢偷懒,一头扎进了生意的海洋。2009年,陈前旗考上了内燃机车司机。也是在这一年,陈乃平退休了,火车司机的接力棒正式传到了陈前启手里,检查锤、老规矩、怀表也交到了他手里。

2012年,电力机车上线,陈前旗刻苦学习,精修业务,率先转型,成为段里第一批电力机车司机。同年,在段组织的电力机车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第一名。

如今,陈前启乘坐的T152次列车,由电力机车驱动,时速达到140公里。从凭祥到鹰潭只要三个多小时,离家时间缩短到一天。机车充满现代感,规章制度早已更新,但他上班时仍带着三件传家宝,时刻告诫自己要确保列车的安全稳定。

除了跑车,陈倩琪还是车间的兼职老师。他整理了几本大的学习笔记,把学到的东西教给学生,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徒弟。

“我是党员。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带领大家提升业务能力,在我心目中也算是共同富裕,我也在跑接力赛。”陈倩琪打了个比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我觉得这个比喻很贴切。

乘坐高铁旅行是陈德林的夙愿。本来是要在去年春节的时候实现的,但是因为疫情耽误了,所以今年补上了。

2021年2月19日,天气晴朗,微风不燥。在沪昆高铁凭祥至宜春段的G1372次列车上,陈家三代火车司机又相聚了。

92岁的陈德林第一次登上高铁。他又兴奋又好奇,左顾右盼,像个孩子一样问问题。当动车时速提高到310公里时,他惊呆了,连连感慨:“太快了,太快了,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是啊,这么翻天覆地的变化,怎么能不觉得惋惜呢!当年火车时速40公里;如今高铁时速超过300公里,同样的路程,以前需要2个小时,现在只需要18分钟。老人说,蒸汽机车铲煤时,如果撞上道岔,火车就会摇晃,经常把煤撒到人身上。现在,窗台上放一杯水,也不晃。高铁跑的太平稳了...

时间是最好的酿酒师,总是不经意间洒出一路芬芳。

一把检查锤,一块旧怀表,一叠规章制度,见证了中国铁路70多年的发展变化。时至今日,检查锤还在用,旧怀表还在走,规章制度也在不断更新,但火车司机的初心永远不会变。陈家三代人用安全和守时诠释着火车司机的本分,守护着每一列执勤的火车。

一家三代都是“大车”,全国铁路线上还有很多这样的家庭。他们也许没有取得惊天动地的成就,只是默默的一点一点的付出。他们就像无声的镇流器,锲而不舍,接力传承,守护着中国铁路的安全畅通。

告别陈德林一家,脑海里浮现出八个字:时光飞逝,心永恒。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4038.html
上一篇为什么要有政党(一什么政党)
下一篇 我把青春献给党演讲稿,我把青春献给党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