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绿色 赞美绿水青山,建设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

赞美绿水青山,建设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

耿国彪地辽天阔,水波粼粼,一望无垠的苇絮随风摇曳,一阵阵鸟群不时掠过天际。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位于山东东营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片15.3万公顷土地是我国暖温带湿地生态系统的典范。“看,那是这里的主人东方白鹳!”刚进入观鸟通道…

耿郭彪

辽国大地辽阔,水波粼粼,一望无际的芦苇群迎风摇曳,一波又一波的鸟儿不时飞过天空。

最完整、最辽阔、最年轻的,位于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15.3万公顷的土地是中国暖温带湿地生态系统的典范。

“看,那是东方鹳,这里的主人!”刚进入观鸟频道,解说员王彩红就兴奋地指着远处高压线杆之间的横梁。“它属于候鸟,但随着湿地环境越来越好,很多东方白鹳从候鸟变成了留鸟。”他来自然保护区管委会才一年多。这位90后解说员就像一位“鸟类专家”。

生态好不好,鸟说了算。越来越多的东方白鹳选择在这里“安家落户”,这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持续改善的证明。1990年自然保护区观察到的鸟类由187种增加到36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由5种增加到12种,二级保护鸟类由27种增加到51种。38种鸟类的数量超过全球总数的1%。每年,在自然保护区观察到600万只迁徙、越冬和繁殖的鸟。几乎每个季节都有100多万只鸟在这里栖息,被誉为“国际鸟类机场”。

黄河三角洲湿地的恢复和保护只是近年来我国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的一个缩影。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十三五”期间,我国继续加强湿地管理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法律法规建设,加快立法工作。目前,湿地保护法(草案)已经形成,28个省份开展了省级湿地立法。五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98.7亿元,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湿地、湿地保护修复等补助项目2000多个。在过去的五年里,增加了15个国际重要湿地、29个国家重要湿地和64个国际重要湿地。新增国家湿地公园201个,国家湿地公园总数达到899个。湿地保护和退化湿地修复面积不断扩大,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有效恢复。

“十三五”以来,我国完成国土绿化6.89亿亩,森林抚育6.38亿亩,草原禁牧12亿亩,草畜平衡26亿亩。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森林蓄积量超过175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到56%。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具包容性的民生福祉。“十三五”以来,中央不断加大对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事项,推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坚持生态惠民,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让人民共享蓝天白云、碧水绿岸、鸟语花香,极大提高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进国土绿化建设美好家园

“晚几天我们上山也没关系。让我们抓紧时间赶上这个项目。如果我们种下一棵树,我们必须确保我们活下来。”河北邢台县南石门镇姚平村西的大山岭、麻地沟造林队长郝景祥,组织了100多人的大军植树、运苗、挖坑、种树、浇水...并在绿化带种植树苗。

郝景祥说,由于疫情原因,团队正式开工比计划晚了20多天。担心原班人马难以及时回到岗位,他提前备好了苗子,提前两周开始物色和培训新兵。

当植树节到来时,世界各地的人们踏着春天的脚步,以各种形式参与义务植树,种下春天的绿色,将美丽中国的愿望和生态文明的理念传递到每个人的心中。

“十三五”时期,我国加快实施造林绿化和区域重点工程,国土绿化运动在各地广泛开展并深入推进。据统计,五年来,全国共完成植树造林5.29亿亩,参加义务植树28亿人次,义务植树116亿株,新增国家森林城市98个。

“十三五”时期,我国全面推进科学绿化,先后出台实施了《关于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的意见》、《深化造林绿化工作方案》、《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2016-2020年)》、《2016-2018年、2018-2020年造林绿化三年滚动计划》。《全民义务植树责任形式管理办法》将责任形式丰富扩展到八大类几十种,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试点省份达到15个,初步实现了义务植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我家那块光秃秃的院子现在种上了树。再过两三年,院子就绿了,可以吃水果了。真是一举两得。”在当地林业部门的指导下,邯郸市肥乡区天台山村村民孙娜娜在自家院子里种了7棵苹果和石榴苗。看着生机勃勃的幼苗,她高兴地说。

邯郸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该市开展了春、秋、冬三季两次义务植树活动,主城区完成义务植树20余万株。今年,我市扎实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号召更多人植树护绿,取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义务植树是一项重要的活动,也是号召人们关注植树造林的重要载体。在河北,每年的植树节,我们都吹响了三月绿化的号角,全民义务植树已经成为推动全民绿化事业的重要力量。”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五年来,中国加强重点地区生态建设和造林绿化,组织实施了天然林保护、三北和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国家储备林等国家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和一批地方重点生态工程。 为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生态支撑。 按照突出重点、规模经营的思路,在三北地区开工建设900万亩人工林基地,在雄安新区白洋淀上游、内蒙古浑善达克、青海湟水建设3个大型林场,有效弥补了大江大河源头和生态脆弱地区生态建设的短板。

作为国家绿化的基础,我国的林草种苗事业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国生产苗木2800亿株、种子1.35亿公斤,已建成国家级良种基地294个,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提高到65%。目前,中国已建立99个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库,保存了4万多份种质资源。第一次全国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已经启动,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不断加强。

人不辜负青山,青山不辜负人。在“碧水青山是无价之宝”的理念指导下,一片苍凉苍茫、沟壑伤痕,成为满目苍翠的美丽家园。中国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的连续“双增长”。

青山绿水笑。

余村,浙江山区的一个小村庄。15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这里提出了“碧水青山是无价之宝”的科学理念。15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余村调研,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两山”理念的发源地,余村人牢记Xi总书记的嘱托,依托绿水青山,大力发展竹产业、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村子的“颜值”越来越高,老百姓的钱包越来越大,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让绿水青山成为村民致富的最大靠山。

冬天,农民胡有干的特色农产品卖得很好。“这几天广东竹笋卖了十几吨!”胡有干高兴地说。

这个村庄被竹海环绕,现在是村民的“绿色银行”。余村党支部书记王玉成说,该村围绕“笋、菇、茶、米、药”五大特色产业,全力打响“两山养殖”区域公共品牌,拓展“碧水青山是无价资产”的转化通道。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不仅仅是余村,全国很多地方都把好生态、好水、好空气作为生产要素,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让爱绿护生态的理念深入人心。

武夷山西麓的福州市广昌县义前镇雪木岭深山里,潺潺的泉水汇成涓涓细流,蜿蜒而下。在接受了数百条河流和溪流后,形成了江西省第二大河流抚河,最终流入鄱阳湖和长江。

千百年来,抚河成为江西农业文明发展的摇篮,不仅孕育了江西富饶的平原,也留下了无数的生态资源。“长期以来,福州市实施了一批以治理山水、有序发展为基础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保留了良好的生态基础。”江西CPPCC副主席、抚州市委书记萧艺说。

早在2016年6月,抚州就在江西省率先试点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通过统计城市中土地、森林、水资源资产的实物账户,计算出城市中家庭财产和自然资源资产的变动情况。2017年以来,福州市将权属登记作为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重要基础工作,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权属登记信息管理平台,明确各类自然资源的权属、位置和面积。

“生态产品的生态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但要体现其经济价值,就必须对其进行转化。”福州CPPCC副主席帅刘戈告诉记者,福州在生态产权融资、生态权交易、生态补偿、“生态+”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几年来,实现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的路径越来越清晰:利用生态优势提升农产品价值,利用生态产品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依靠优美环境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依靠公共品牌提升生态产品溢价,利用生态资产探索资本运作,利用生态平台鼓励市民践行低碳生活。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两座山”的理念让中国广袤的大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十三五”期间,森林旅游已成为我国林草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极具增长潜力的绿色产业。五年来,确定了100个国家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重点建设基地,建设了10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命名了122个“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县”,向社会推介了15个全国典型冰雪旅游单位、20条特色森林旅游线路、13个全国优秀自然教育基地和45个新兴森林旅游目的地品牌。中国森林旅游人数已达60亿人次,年均增长15%;创造社会综合产值5.35万亿元,年均增长22%。2019年,我国森林旅游人数达18亿人次,创造社会综合产值1.75万亿元。

国家林草局森林旅游办公室负责人表示,2017年以来,我国公布了三批12条国家级森林小径,分别是秦岭、太行山、大兴安岭、武夷山、罗晓、天目山、南岭、妙灵山、横断山、小兴安岭、大别山、武陵山,全长2.2万公里。福建省率先完成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福建段总体规划。济源市、福建武平县、江西婺源市、湖南临湘市等市县的部分步道示范路段已经对外开放,并陆续组织了一系列徒步活动。长途徒步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居民喜爱的户外活动形式,森林步道也成为公众深入自然、体验自然的重要载体。

“‘十三五’期间,国家林草局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的通知》,发布了一批行业标准,引导各地积极探索和规范森林体验、森林养生、森林疗养、自然教育、山地运动、冰雪旅游、森林马拉松等新业态新产品有序发展。”该负责人表示。

生态扶贫助力脱贫

在中国,贫困地区和生态敏感地区高度重叠。宁夏西海固,过去苦寒,现在生态依然脆弱;贵川山区生物多样性丰富,但人均收入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居住在青藏高原三江源的人们,为了确保“中国水塔”...生态敏感区往往与贫困相伴而生,这已经成为中国当前基本国情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015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让一批生态补偿脱贫。在生存条件恶劣但重要生态系统需要保护和修复的地区,可以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探索生态扶贫的新路子。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扶贫的重要指示精神,针对林业草原产业区、生态重要或脆弱区、深度贫困人口分布区“三区”高度耦合的实际,国家林草局明确“生态护林精准到人头,退耕还林精准到农户,木本油料等产业精准到政策,定点帮扶精准到扶贫摘帽;通过落实国土绿化“四精准三巩固”扶贫思路,发展特色林果,拓展森林旅游巩固扶贫成果,着力推进生态补偿、国土绿化、生态产业三大举措,帮助贫困地区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扶贫脱贫、增收互促、相得益彰的发展之路。

47岁的庞朝明是云南省红河州新荣村的贫困户。以前他家的生计全靠一个人种地,年收入只有2000元。

为了解决庞朝明家的贫困问题,新荣村把他家的20多亩坡地全部退耕还林,每亩补助1600元;被聘为生态护林员,年薪8000元;他在附近协调打零工,年收入四五千;还帮他发展林下经济,种了4亩草果……现在,庞朝明一家稳步脱贫。

在红河州南部山区的元阳县,通往新街、嘎娘、上新城、小新街、逢春岭的乡道两旁的桤木下,生长着草果、菘蓝等经济作物。2015年以来,元阳县依托退耕还林和陡坡地生态工程建设,先后投入配套资金2100多万元,在5个乡镇100多公里公路沿线退耕还林地区种植草果7万多亩。全县草果种植面积12.5万亩,带动1.4万户5万人增收。

洪州吸引贫困群众参与生态建设,发挥生态工程在扶贫中的引领作用。“十三五”以来,泉州共安排生态公益林1220.48万亩,覆盖527个贫困村。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110.33万亩,惠及贫困户44904户17.31万人。退耕还草28.83万亩,惠及贫困户3452户1.38万人。安排中央造林补助12.5万亩、2250万元,覆盖全州52%的户籍人口。通过加大生态补偿,实现泉州20万贫困人口脱贫。

日喀则市南木林县生态示范园是西藏自治区“两江四河”流域造林工程的起点和示范点,也是日喀则市打造的雅江两岸百万亩生态区建设示范项目。

秋天,数万亩生态林郁郁在阳光下生长。艾玛刘国村的穷人奇列和他的妻子正在给林地浇水。夫妻俩在这里打工,每人每天收入100多元。据赤烈介绍,在生态示范区工作之前,他在其他地方工作,赚的钱不多。自从来这里工作,每年固定工资13000元。3-6月是种树的忙期,每天100元起我能多拿点工资。

在公园的另一边,护林员西洛和他的同事们正在公园里巡逻。2016年,西洛等六果村11名贫困群众被吸收为护林员。年薪和生态岗位补贴解决了家里的大问题。罗说,园区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家乡的环境,还让他们吃上了一顿“生态饭”。“种了这么多树,我们村的环境大大改善了,风沙少了,气候好了。我们在这里当护林员,每天在公园巡逻,做好管护。我们每年工资和补贴都有一万多块钱,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罗兴奋地说。

赤烈、西洛通过参与护林工作致富,是林草地区人民转变观念、依托生态资源、享受生态红利的一个缩影。据统计,目前西藏共有生态岗位66.7万个。2016年以来,共安排生态护林员岗位122.34万个,为贫困农牧民增收40.05亿元。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成为生态卫士,成为生态建设的“主力军”,真正实现了林草资源保护和扶贫的双赢。

通过深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重大生态工程,任务和资金全部向贫困地区倾斜,优先保障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贫困人口。在增加生态总量、提高生态质量的基础上,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推进精准扶贫。

据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充分发挥林草产业优势,大力推进生态补偿扶贫、国土绿化扶贫、生态产业扶贫,帮助2000多万贫困人口增加了收入。

生态扶贫。2016年以来,国家林草局会同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在中西部22个省(区、市)的劳动贫困人口中遴选了110.2万名生态护林员,带动3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新增林草资源管理面积近9亿亩,有效保护了森林、草原、湿地、沙地等林草资源,实现了生态保护和扶贫增收双赢。

国土绿化与扶贫。在天然林资源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任务和资金安排上,向中西部22个省(区、市)倾斜。自2014年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以来,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全部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累计完成7450万亩。中西部22个省(区、市)建立了2.3万个扶贫造林(种草)专业合作社,吸纳1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工程建设,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产业扶贫。发挥贫困地区丰富的林草资源优势,大力扶持油茶等木本油料、生态旅游和森林健康、林下经济、竹藤、苗木花卉等生态产业发展,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与贫困人口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分红和劳务带动16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帮助定点县脱贫摘帽。在对贵州荔波、独山,广西龙胜、罗城4个定点县的帮扶过程中,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设立“林业草原生态扶贫专项基金”,帮助定点县建设产业扶贫示范项目,组织产业帮扶、消费帮扶、科技帮扶、人才帮扶、党建帮扶。目前已有4个定点帮扶县脱贫,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扶贫规划将“森林旅游扶贫工程”作为旅游扶贫的重要内容,国家林草局将发展森林旅游作为林业扶贫“四个精准、三个巩固”总体思路中的重要内容,促进贫困地区发展森林旅游增加收入。

据国家林草局调查测算,目前全国有46.5万贫困人口通过森林旅游建档立卡,受益人数占贫困人口总数的9%,平均每户年增收5500元。森林旅游在帮助人们摆脱贫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发誓要把黄沙变成绿洲

在科尔沁沙地的南端,有一道独特的风景:一个人和一匹马,不分昼夜,不管刮风下雨,默默地独自行走在森林深处。这一等就是33年。他叫李东魁。1987年退伍后,他被分配到国营市彰武县章古台林场,一直当护林员。

李东魁看护的这片森林位于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深入科尔沁沙地腹地。是保护辽中城市群和京津冀生态安全最重要的生态屏障。这里的条件极其艰苦。没有自来水,没有电,到处都是沙堆。种菜不能种几个苗。你得去5公里外的市场买蜡烛。夏天道路泥泞,人十天半月进不了林区。冬天山林封闭,几个月见不到人。

因为条件艰苦,分配到这里的护林员都走了,李东魁却留了下来。

全年,林区的森林防火工作十分艰巨。一个护林员管理200公顷林地是正常的工作量,而李东魁的管辖范围是567公顷。他每天至少在山上巡逻13个小时,每年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在沙丘上巡逻。防火期遇大风天气,24小时值班。三年来,李东魁行程20多万公里,林场从未发生过一次火灾。

李东魁刚正不阿,对破坏林地的人毫不留情。他说:“我可以顺着脚印到别人家,现在没人敢在林子里捣乱了。”

不仅是辽宁,在广大的北方沙区,也在不断防治荒漠化,构筑生态屏障,促进沙区发展。

站在内蒙古科尔沁后旗努古斯太镇的小山丘上,樟子松等乡土树种的混交林。蒙古栎、五角枫、榆树、蒙古桑成行。旅途中,出现了狐狸、獾、野兔和沙鸡。有时,他们遇到惊慌失措的人,就像箭一样窜进丛林深处。疏林草原的景色又回到了科尔沁。林业和草原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片50万亩的封山育林区,以前植被覆盖率不到5%,现在已经达到80%以上。几个林间湖泊的水面已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你可以看到五六磅重的鲤鱼."

作为中国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内蒙古把沙漠和沙地治理作为生态建设的主战场,着力治理五大沙漠和沙地,防沙治沙工作不断推进。“十一五”以来,内蒙古每年完成荒漠化治理面积超过1200万亩。武吉沙漠面积900多万亩,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

据内蒙古自治区统计,森林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37亿亩增加到目前的3.92亿亩,森林覆盖率由7.73%提高到22.1%。与此同时,内蒙古的荒漠化和沙漠化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大沙漠周边治理区沙漠扩张现象得到遏制,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连日来,山西各地抓住有利时机,掀起植树造林高潮。在大宁县雀镇白村的一条沟底,60多岁的贫困户冯会堂正挥舞着铁锹和村民们一起挖坑,准备种树苗。“3个小时挖了30多个坑,一个土坑1.5元。今天早上已经交了40多元了。”冯惠堂说。

“之前为了生计,我在煤矿打工,卖过豆腐,常年在外还是吃穷的。如今在家种树,一年能挣一万多。仅此一项就能让一家三口脱贫。”冯惠堂说。

素有“三江十台四千谷,群山环绕”之称的大宁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生态脆弱与贫困高发叠加。如今,荒山变成了绿林,恶劣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遍地的生态经济林成了当地贫困户的“绿色银行”。

大宁县的变化是山西推进林业生态扶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缺林少绿、生态脆弱、扶贫攻坚任务重的山西省,践行“碧水青山是无价之宝”的理念,创造性地将生态治理与扶贫攻坚相结合,探索“一个战场”,打赢了生态治理和扶贫“两场战役”。

中国国防防沙治沙不仅实现了脱贫致富、美丽中国,也向世界传递了信心和希望,提供了防沙治沙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04年以来,我国连续三个监测期实现了荒漠化、荒漠化面积和荒漠化程度“双减少”,呈现出总体遏制、持续减少、功能增强、成效明显的良好态势。四大沙地生态全面改善。“十三五”期间,我国北方共发生沙尘暴43次,其中沙尘暴12次,比“十二五”期间减少29%。

五年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累计完成造林101.9万公顷,固沙3.47万公顷。在内蒙古、青海、甘肃等黄河流域五省(区),大规模的防沙治沙试点工程已经启动实施;新增国家沙化土地保护区46个,新增国家荒漠(石漠)公园50个。同时,中央预算内投资100亿元,加快石漠化治理。目前,全国石漠化土地面积1007万公顷,与2011年相比,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93.2万公顷,其中极重度石漠化减少15.1万公顷,降幅47.1%。长江流域泥沙减少40%以上;石漠化地区植被综合覆盖率达到61.4%。

“十三五”期间,我国坚持科学防治、依法综合防治,共完成防沙治沙任务880万公顷。在北部风沙线上初步建成了乔、灌、草科学配置的绿色生态屏障。

野生动物保护取得显著成绩。

野生动植物是地球生命和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生存状况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十三五”期间,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珍稀濒危陆生野生动物数量总体稳步增长,禁捕野生动物后续工作持续推进。

“在可可西里,我看到了野牦牛、藏野驴,有一次还惊喜地发现车窗外有两只藏羚羊并行跳跃、自由奔跑,那场景让人不由得对大自然心生热爱和敬畏。”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亚洲区总代表葛芮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42853.html
上一篇践行“两山”理论让渠首水源地水清民富生态美
下一篇 万年红豆杉图片(红豆杉南方红豆杉)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