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 宋版《昌黎先生集考异》为丹枫阁旧藏考

宋版《昌黎先生集考异》为丹枫阁旧藏考

宋庆林丹枫阁是清初山西祁县戴廷栻建造的一座楼阁,距今已有360年的历史。阁楼后被焚毁,仅存傅山题写的牌匾,现存于乔家大院。傅山书就的《丹枫阁记》现藏于祁县渠氏后人手中。宋版古籍——山西祁县图书馆馆藏宋版《昌黎先生集考异》是国家一级文物,海内…

宋庆林

凤阁是清初山西祁县戴廷义所建的亭子,距今已有360年历史。阁楼被烧毁后,只剩下傅山题写的匾额,现在就在乔家大院里。傅山的《冯丹亭》一书现藏祁县屈氏后人手中。

宋代古籍——山西祁县图书馆收藏的《昌黎先生集》宋版,国家一级文物,全国唯一。本书是对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的《长历先生集》的校勘。

这两个看似不相干的东西有什么不解之缘?

关于冯丹馆一、戴庭建馆

戴廷易(1618-1691)字奉中,号维基,号步烟,号福贡。明末清初著名文人与反清义士。原籍代州(今代县),明初迁居祁县戴家堡村。

说到戴庭建亭,就不得不从李自成献宝说起。申智之变,崇祯皇帝吊死景山公园,李自成成为新王朝的皇帝。他草草提审了明朝的前朝官员,对这些人进行了法庭殴打、流放、斩首、重用等处理。在提审外交部尚书戴运昌时,李自成突然问他在什么地方担任过什么职务,戴运昌马上回答说,他在河南尉氏县当过知县。李自成喜出望外,当即“以礼相待”。原来大王在中原逐鹿时,风闻戴知府“政声载道”,为庶民所喜闻乐见。他本想让他臣服于起义军,结果却发现他被调回北京当了人武部的外交部长。王闯想让他辅佐新朝,但戴云长以年老体弱为由提出要回家,王闯只好“允准”。

我没想到新王朝不会持续很久,但是王闯很快就被清兵打败了。逃到祁县,突然想起戴云长,于是改道庐山,专程拜访。戴云长得知彝族在中原,马上鼓励他东山再起,推翻清朝。王闯想把这些金银财宝送给他,以免被清军抢走,云裳不愿意,但王闯坚持要送给他,云裳只好答应替他保管。于是无数金银财宝埋在县城戴家社区大院下,没有留下图纸,只留下一首歌谣:“九坑十八坑,有通路的坑,不供家用,只待大王到来。”王一走,云长就把反清复明的宏图传给了儿子戴廷易。据说婷婷做了一个梦,很奇怪。梦见几个穿着古装的人走在县城里。突然,平地变成了悬崖,悬崖上长满了枫树和松树。森林中有一个阁楼,匾上写着“冯丹”。枫叶是红色的,亭曲里的表字“凤中”也有一个“枫”字。丹是赤红的,和枫树的颜色一样,的朱也有红色的意思。三个字不是相通的吗,纪念明朝?再者,把平地变成悬崖,只是国难的象征。此时恰逢反清斗争的勃起。婷婷认为梦是吉兆,于是在顺治初年,根据梦的情景,在县城南街建了一座三层四层的木阁楼。据光绪版《祁县志》记载:“冯丹亭建于枸杞山。”参观结束后,据一些长期居住在祁县城的老人说,“祁县城南大街的拐角处,曾经长满了枸杞树。”枸杞也有红色的意思,于是坚定了戴婷建馆的信心。整个涂着猩红色油漆的阁楼,从远处看充满了红光。名为《神梦仙境》,其实寄托了戴廷石反清复明的宏愿。二、傅山牌匾

傅山(1606-1684)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第一个陈鼎,本名朱庆,后改名为朱庆,又有真山、濯翁、石人等别名,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人。

红楼吸引了许多仁人志士,其中傅山和顾是最有影响的。傅山是明清之际著名的学者、医圣和书法家。戴廷易年轻时是太原李三书院的同学。明朝去世后,他身穿红衣,游历名山大川,自称是红道会的朋友。顺治十七年(1660年)游至祁县,大有感触。他以冯丹馆为目的地,亲笔题写了“冯丹馆”匾额。傅山归还了《冯丹馆的故事》一书(原书,每页七行,共八页,现藏于山西祁县屈氏后人手中),书中详细阐述了反清复明的目的,大大为建筑增光添彩,许多仁人志士因此成名,最终使冯丹馆成为反清的联络点。三、顾飞镖。

《昌黎先生集考异》昌黎先生藏书考

顾(1613-1682),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学。本名嵇坤,改名姜,字仲卿;杜南战败后,改名严武,林挺宁仁人,汉族,生于南直隶苏州府昆山。

清兵南下,他举兵抵抗。失败后,他遍游各省,考察山川形势,企图东山再起。他入阁后,亲自创办“延风镖局”,以镖为由招募武学高手。在他的感召下,祁县聚集了300多名英雄,其中最有威望的是心理拳大师纪龙凤和明末连长郑万元。镖师平时隐居在庐山练兵,但他们的主要营地却设在祁县小韩村。为了躲避官兵的袭击,村里挖了一条四通八达的隧道,紧急情况下可容纳一万人住宿和作战。

总兵郑率部与清军浴血奋战。在敌众我寡、总兵郑准备自杀的关键时刻,冀龙凤杀出重围,救出总兵郑。然后龙凤潜入少林寺学习心术拳,听了冯丹亭的追悼会后出山,加入帮会反清。戴、顾、傅、嵇、郑维则被誉为军事上的“五虎”。为了证明清军的实力,五虎曾经在祁县城和清军军营前的分水岭设置了两个种族。“五虎”自己坐镇,林戴环、林忠虎戴玖两兄弟负责比赛。结果他们连续损失了清军六千名指战员和总兵,极大地鼓舞了起义军的士气。清军组织了两次大规模战役,但始终没有攻克庐山。因此,冯丹馆的反清活动可以持续17年。

当时的冯丹馆已经是人才济济,与江苏如皋县的“水墨园”遥相呼应,成为大江南北反清斗争的阵营。康熙皇帝曾说:“南有水绘园,北有冯丹亭,是我的一大烦恼。”第四,冯丹馆的结局

反清复明风起云涌。为了缓和满汉民族矛盾,康熙帝在全国采取绥靖政策,带走了不少反清人士。枫亭名秀也是清廷官员,然后清军出兵围剿,派“断头台”杀营。断头台是一个头盔似的铁,上了发条就可以旋入空。这种武器口大如盆,速度极快,只砍下头部。结果反清斗争被彻底摧毁。枫树阁楼被烧为平地,只有牌匾被压在废墟里没有被烧毁(现存于乔家大院)。顾、季龙凤、郑万源隐居深山,从未入世。戴云昌含恨而死。戴廷易被迫担任曲沃神谕,含泪上任。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死于闻喜官邸。

宋昌黎先生藏书考

山西祁县图书馆以收藏古籍闻名天下,茶甲更是琳琅满目。是全国县级图书馆的佼佼者。现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本馆收藏的昌黎先生藏品考证宋版为海内外孤品,是镇馆之宝。本书共有六十二个收藏章,除祁县十八印外,还有四十四个印鉴。分别是、季、许的作品集。首先,金毛的印记

金毛(1599-1659),名叫金梓,是个有潜力的人。原名鲍锋,字久,江苏常熟人。明末的藏书家和出版家。

他是一个年轻的学生,他在30岁左右开始整理和雕刻书籍,建造吉谷馆和木更楼。金代毛刻书是历代私人刻书最多的,很容易抄到稀有秘籍。写得好,后人称之为“毛钞”,价值很高。据说他的藏书主要是花钱买的。他曾在大门口贴出告示,上面写着:“若有宋刻本,门内主人每页付二百元。”如果你有一本旧的,你会得到每页四十份。给那些有最好的书的人,别家一千,主人一千两百。“因为价格比别家高,所以给石矛家送书的人特别多,以至于‘湖州书都聚在门口’”。由于图书来源丰富,金毛收集了许多宋元时期的善本,藏书达84000多册。

昌黎先生的《宋代古籍藏书》由金毛传给后代考。其中《上古之主》《上古之子》《毛缘起之印》等十四个方向的篆刻多达十九幅。金毛成为第一个收集这本书的人。二、纪印

纪(1630-1674),字,明末清初泰兴县纪家市(今靖江市纪市镇)人。

少才多智,过目不忘,尤其以诗风、文采、勤学著称。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16岁的一真考上了举人。第二年,他中了进士,如此年轻便“连洁”名列第一,这在全县绝无仅有。嵇羿最初被任命为浙江省兰溪县知府。他取得了政绩,升任刑部尚书,担任户部尚书和郎中。他恪尽职守,清正廉洁,令人肃然起敬。他打了几十次章,并多次违反法律。他说事,提建议,选了很多人才。学士刘、吏部尚书黄廷吉、侍郎岳思泰,因专权、结党营私、收受贿赂,被纪接管。康熙九年(1670),纪派人到河工署任职。经过走访得知,将军河臣以助人为名,向各州县送钱送粮。各州各县不得不向人民摊派,但人民别无选择,只能逃离。纪利用这种情况,恳求皇帝免除人民的额外负担。康熙批准了纪的请求,当年免除白银27000两。同时,扬州各州县均免减。纪给写了一封信,解决了几千人的疾苦,在村里小有名气。后来,纪游历了盐河东岸(今陕西省黄河以东),不久就乞求他回来。

纪的官声虽在朝野皆知,但使他具有较大历史影响力的是他“丰富的藏书”。明末清初,藏书之风甚盛。首先,这是学习的需要;第二,这是社会时尚。常熟毛家也不落后,后来人们把大部分藏书卖给了纪。因此,纪成了第二个收藏这本书的人。第三,徐干研究印刷术。

许(1631-1694),原名、建安、余风,江苏昆山人,清代大臣、学者、藏书家。他是顾的侄子。

他从小聪明,8岁就识字了。顺治七年(1650),吴、尤东、朱彝尊等人在嘉兴组织了十郡会。顺治十一年(1654年)入商学。康熙九年,许参加殿试,以进士第三名、探花第三名的成绩被朝廷授予翰林院编审的头衔。历任日本讲学官、明史校长、助理讲学学士、内阁学士。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升任左都御史、刑部尚书。他是顺治十六年(1659年)许状元许和康熙十二年(1673年)探花许的长兄。三兄弟都在三丁甲之列,这在中国整个科举史上是罕见的。人们称许家三兄弟为“昆山三许”。

许书的渊源,始于他的藏书。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就很喜欢书,爱读书,特别喜欢藏书。他的大部分书都是用钱买的。买不到就借。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的藏书已达4万册。他还在故居后面建了一个有七个书库的图书馆,井井有条,整洁美观,印象非常深刻。有一天,他把高中读书人的五个儿子叫到图书馆,对他们说:“从古至今,有多少人想给子孙留下一些土地和财产,但他们的子孙世世代代都不富裕;也有很多人想给自己的子子孙孙留下一些金银首饰。但是,这些东西,可能一代一代都不是他们的子孙所拥有的。很多人还是想给儿孙留下亭台楼阁,高大骏马,但可能世世代代都享受不到了。在我看来,无论留给后人什么财产,总有一天不可避免的会失去。那么,我会留给你什么财产呢?”他指着满屋子的书笑着说:“说的都是真的。”并立即将该建筑命名为“石川大厦”。

据史料记载,徐的藏书高峰期是他做官后的二十年,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宋代昌黎先生的古籍藏书传入徐干学之手,这本书上有三个标记:干学、徐建安、御史之印。不时地,许也成为第三个收集这本书的人。

昌黎先生《藏冯丹亭集》考

一直在江苏省流传的宋版古籍《昌黎先生文集考证》是如何成功传入山西祁县的?说到这,我不得不提到许的叔叔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很多人对顾的最初了解,大概源于这句充满爱国激情的名言。他从小刻苦学习,6岁启蒙,10岁开始阅读史书和文学名著。他诚实而认真地对待读书和学习。年轻人努力学习实践。他们曾十游十三陵,晚年死于曲沃。他学识渊博,研究过国家典制、县市故事、天象、河槽、兵农、百经百史、音韵训诂之学。晚年以考据为主,开清代朴学之风。

明末清军侵华时,顾参加了人民反清起义。明朝亡后,他在华北四处漂泊。在旅途中,他总是用两匹马和三匹骡子来驮一个装满书的箱子。他自己边走边学,到了危险的地方就向退役军官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些和平时听到的不一样,就在附近市场的客栈里打开书查对一下,纠正一下。有时候,他直接走过平原旷野,没什么可关注的,就在马背上默默读着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和校样;如果不小心忘了,就在附近市场的客栈打开书,仔细核对一遍。因此,人们用“马背图书馆”来赞美他爱读书和好学的精神。后人也说他“从少年到老年,寸步不离其书”。

历史线索逐渐清晰,顾不与清政府合作的立场十分明确。虽然与许有些疏远,但许知道其叔顾爱书如命,对南宋理学家朱(1130-1200)尤为推崇,他也是儒学大师。宋版古籍《昌黎先生考辨集》是朱写的,所以他把它送给了帮助过他的叔叔。

顾晚年以考证为重,对昌黎先生藏书的考证是其考证的范围。不难猜测,他的两匹马和三匹骡子装的书箱里一定有这本书。顾在参加反清起义失败后,以押运为由成立“冯丹押运署”反清,与志同道合的戴廷易、傅山等建立了海阔天空、深不可测的“革命友谊”,并以馆为根据地。因此,宋版古籍《昌黎先生藏书考》与冯丹馆结下了三个半世纪的不解之缘。尾音

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反清复明”的斗争失败了。随着戴氏家族的没落,家族的很多财产都被转卖给了祁县的何氏家族。何家在清朝中期成为祁县的一个富裕家庭。戴氏家族在出售时,将“冯丹馆”遗址连同“冯丹馆”牌匾一并转让给其他家族,其中就包括珍藏在馆的宋版古籍《昌黎先生文集考证》。

1955年,何先生将《昌黎先生古籍藏书》宋版捐赠给国家。该书于1955年12月捐赠山西省祁县图书馆,成为山西省唯一完整的宋版图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51183.html
上一篇山西历史经济地理述要(《山西地理》)
下一篇 ()的泉声,()的泉声,泉声集团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