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 山西史小军(山西晚报史光荣)

山西史小军(山西晚报史光荣)

刘小云《山西日报》是中共山西省委机关报,山西人民伴着《山西日报》走过了71年的历程。《山西日报》的奠基人之一史纪言(1910-1983)是山西黎城人,他对《山西日报》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党的新闻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一1948年秋,…

刘小云

山西日报是中共山西省委机关报,山西人与山西日报相伴了71年。石(1910-1983)山西历城人,山西日报社创办人之一。他为《山西日报》的创办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将毕生精力投入到党的新闻事业中。一个

1948年秋,全国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华北野战军三个兵团及晋中军区部队等雄师,在徐向前同志统一指挥下,团团包围了孤城太原,展开了先扫外围后攻城的攻坚战役,为拔掉国民党在华北地区的最后一颗硬钉子,解放太原重镇作准备。此时,新政权的各项工作已经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1948年秋,民族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在向倩同志的统一指挥下,华北野战军三个团和晋中军区部队包围了孤立无援的太原城,展开了攻城战前扫荡外围的关键性战役,以拔掉国民党在华北的最后一颗硬钉子,为解放重镇太原做准备。此时,新政权的各项工作已经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农历8月,史纪言在河北平山接受新的任务,奉命筹建《山西日报》,将担任太原市委宣传部部长、山西日报社社长,同时还任新闻接管组组长。平山县里庄是《人民日报》创刊地,他在这里见到了参与《人民日报》筹建工作的李庄,李庄曾是太行《新华日报》编委。老战友相见,四只手相叠,史纪言开玩笑,“李庄在里庄”,迎来一片笑声。更激动人心的是,人民领袖毛泽东主席给《山西日报》题写了报头!

《山西日报》创刊号农历八月,石在河北平山接受新任务,奉命创办《山西日报》。他将担任太原市委宣传部部长,山西日报社社长,新闻接管组组长。平山县李庄是《人民日报》的创办地,在这里他结识了参与《人民日报》筹备工作的庄莉。庄莉曾任《新华日报·太行》编辑部主任。老同志们见面时,四手合十,石开玩笑说“在”,引得哄堂大笑。更令人激动的是,人民的领袖毛泽东主席为《陕西日报》写了一个标题!山西日报创刊号

84岁的石(石的长子)老人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依然激动不已:那一年他才13岁,看到大人们围在身边,欣赏着毛主席的几幅原画——《山西日报》,激动地决定哪一幅更好。毛泽东主席题词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激励着他们的士气。中秋节那天,父亲带着他带着二三十个人,雇了十多辆马车,连行李带设备,离开河北平山,几天后到了山西榆次。

那一年,准备建立新政权,各行各业的干部聚集在太原南大门榆次。《山西日报》的筹备人员原来在榆次南河刘村,后来迁到了榆次市。我在村里住的时候,条件很差,连门都没有,门板都拿到前面去了。他们用谷物和草做了一个草帘,挂在门上挡风御寒。最早的编辑是从晋察冀日报、冀中导报、新华日报、人民日报等单位选调的。他们准备去这里,准备在城里办报纸。

编制人员提前摸清了情况。到达太原后,《山西日报》的地址确定为太原桥头街的伪《复兴日报》,这是一份比较大的报纸,可以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条件。他们根据当时的情况,成立了编辑部、通信部、电信部、管理部,人员也相应全部到位。

史纪言对筹建《山西日报》的同志们说,如何出版第一张报纸,城里的情况尚不清楚。目前重要的是要做好思想准备,按照中央精神训练干部,学会我们不懂的东西,学会在大城市里办报。进城时,我们应该是一支团结的、有纪律的、善于战斗的队伍。在休整间隙,史纪言亲自选定文件,拟定学习计划,做军事形势報告,传达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他的每一个报告都生动通俗,鼓舞人心,大家都懂得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以后的方针、政策和巩固胜利必须保持的传统作风。

接管组进入《复兴日报》社阎石对筹备创办《山西日报》的同志说,关于如何出版第一份报纸,山西的形势还不明朗。当前重要的是做好思想准备,按照中央精神培养干部,学我们不懂的,学大城市办报。入城时,要做一个团结、守纪律、善于战斗的人。休息期间,石亲自挑选文件,制定学习计划,作军事形势报告,传达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他的每一篇报告都生动通俗,催人奋进,人人都知道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后的方针政策,知道巩固胜利必须保持的传统作风。接团进入复兴日报。

经过三年的解放战争,我们的新政权将会诞生。计燕和他的同志们非常兴奋。有一天,他在山沟里组织了一次味道很浓的“招待会”——每人半碗劣质白酒,外加一把炒花生。他过来敬酒:我是地瓜,不会喝酒,但是为了迎接太原即将到来的解放,我们做了这碗酒。结果刚喝了一大口,脸突然红到耳根。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当初为了防守,敌人用麻袋、水泥把城门堵死,城门楼上布满了碉堡和枪眼。《山西日报》筹建人员在硝烟中从刚炸开一个洞的新南门进城。由新开路(今五一路)走到海子边再走到桥头街,直接进驻桥头街75号。他们沿途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到处是被炸坏的房屋,更有难闻的被烧焦的尸体,触目惊心。新政权来之不易,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1949年元月,山西电台接管组部分人员在榆次合影。前排右二为史纪言,时任太原市委宣传部长、新闻接管组组长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当初敌人为了防守,用麻袋和水泥堵住大门,楼上大门布满了掩体和枪眼。《山西日报》的筹备人员从新南门进城,那里刚刚被炸出一个洞。从新开路(现五一路)走到海子,再到桥头街,直接进入桥头街75号。一路上,他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到处都是被炸毁的房屋,烧焦的尸体散发着更难闻的气味,令人震惊。新政权来之不易,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1949年1月,山西广播电台接管小组的一些成员在榆次合影。前排右二为时任太原市委宣传部长、新闻接收组组长石。

刚进来的所谓报社,连床板、桌椅都没有。这么多人临时挤在几个空摇摆的大房间里,背包解决大问题。白天背包当桌椅编报告,晚上背包摊开睡在最上面的床上。人们进进出出,极度紧张忙碌,新政权的建立给了他们万里长征始于足下的动力。入城第三天,党和人民的喉舌《山西日报》创刊号如期问世。这份报纸上最闪亮的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山西日报”字样。

太原解放了,山西日报社成立了,山西各战略要地的几支新闻大军成功地联合起来,组成了山西日报社的领导班子:石任社长兼总编辑,何伟、任副社长,毛连爵任副总编辑。

这个班子对来自五湖四海的职工一视同仁,其中除了“山上山下”原来在三大战略区来的人员,还有饱尝阎锡山长期罪恶统治,挣扎在饥寒线上的原《复兴日报》的职工,他们顽强地维护了厂房、机器设备,保证了报纸的顺利出刊。

部分报社人员在海子边报社旧址合影这个团队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员工一视同仁,既有原本来自三个战略要地“上下山”的员工,也有原复兴日报社遭受阎锡山长期恶治,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的员工。他们顽强地维护着厂房、机器设备,保证了报纸的顺利出版。部分报社工作人员在海子边报社旧址合影。

这个团队非常关心报社的所有员工,没有任何“山头”偏见。不管是谁,都是同志直呼其名,要求大家称呼自己的领导老师老史老毛老陈老贺。这个传统在报纸上坚持了很多年。

这个团队很快确定了报纸的编辑方针、报道内容、版面划分、群众工作,甚至报纸内部的各项业务和行政工作。报纸工作一开始就走上了正轨。

1950年夏,石十分关注报纸的出版和宣传。他说:“太原解放一年多了,老百姓还在说,‘前年解放军围城,五个人(我军徐司令员)打了五个人(阎锡山)。现在太原府坐了五个人(指中共太原市委书记赖若愚),也是如此。我们不能只办报纸,但不出版也不行。就像水不能浇灌地面一样。在新解放区,许多事情群众没有听说过,很混乱,还蒙在鼓里。我们的宣传工作就是要把这个鼓搅起来。后来全省各地出版社、发行集团、报纸读者、读报集团、宣传员、宣传网,搞了十几年,多渠道宣传新形势新政策,深入农民。

入城后,石作为太原市委宣传部部长,主持并接管了复兴日报、人民日报、民族日报、黄河通讯社、黄河印刷厂等26家新闻单位。但是所有的房子都局促、破旧、拥挤,我们的社会地址在海子附近,离市区很近,不适合办报。和同事陆开始在太原骑车选址,最后选定南门外的双塔东街新址,征用300亩建设用地,1954年全部迁入报社新址。二

计燕在大学期间开始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0年初起,先后任《黄河日报》、《太岳日报》社长兼总编辑,中共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总编辑兼秘书,太行《新华日报》社长兼总编辑。他不知道写了多少有分量的报道、社论和重要文章。甚至在他成为中共山西省委常委、秘书长后,仍担任《山西日报》的领导。他始终坚持亲自执笔,他起草的许多省级文件、领导讲话和社论,成为各级领导必读和指导的有力武器。写文章、做报告,他一向条理清晰,语言简练,说一件事是一件,说两件事是两件,从不使用长篇大论、漫无边际的废话,更不用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东西。他一直主张新闻要短、要快、要新。他的文章大多以“易纲”为笔名,1500字以上的文章很少。这些文章总是严谨、朴实、简洁、凝练。他会写文章,会修改文章,经常用三笔五笔把一篇很啰嗦的文章变得简洁、有条理、感性。山西记者协会成立时,他被选为会长。山西新闻学院成立时,他担任院长。几十年来,省内各新闻单位经常向他询问关于宣传、报道、事业发展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予满意可行的解答。对全省报刊、图书、广播电视、出版等事业的创办和发展,一直给予大力支持和深切关怀。

担任中共山西省委常委、秘书长后,他主要关注省委的重要事件,但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审阅《山西日报》的校样,并在每页上签上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一例外。当他审查证据时,他非常小心。从标题到正文,特别是对党的政策的宣传,他挖得比较仔细,逐字逐句考虑。有一次,一条消息的标题里用了副词“不要”,他就给负责编辑打电话说:“副词可以做句子成分,不能做主要成分。请酌情更改。”还有一次,一篇社论用了“对人民负责”这句话。他要求责任编辑改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解释说:“这种改动不仅是为了强调基调,也是为了在新解放区反复宣传党的宗旨。我们的报纸是省委的官方报纸。大大小小的稿子一经发表,读者就认为是代表省委说话。各级干部常被作为明辨是非、向群众宣讲政策、推动工作的依据。我们要逐字推敲,力求认真准确,一点也不马虎。”

遇到可改可不改的,在不影响发布时间的情况下改。如果有,他不会轻易改变。即使改变,他也会改变字数。上一行加几个字,下一行就删几个字,免得拼版工人耽误出版时间。他知道晚一点出版报纸会耽误报纸的出版,上面耽误一天,下面看几天。他很珍惜编辑和工人的工作,从不耽误时间,不让夜班编辑等到了深夜。他曾经对编辑说,你改起来容易。工人和同志半夜来回转需要多大的力气?最后报纸就犯了这么多错误。这是为什么呢?

多少年夜以继日地审阅报纸的校样,负责的编辑们轮岗了,而石的签名却保持不变。

计燕的心血是《山西日报》的故事,报纸的编辑和印刷者可以自由地讲述很多。1958年,《山西日报》曾被称为“红旗报”。当时总结的最根本的两条经验是:一是紧紧依靠各级党委,二是认真对待群众路线。《山西日报》先后受到毛泽东和刘少奇的表扬,这一荣誉已载入史册。三

山西日报是一个温馨的家庭,其父母是石。

“旧历史”,从解放区直到他去世都这么叫...

他培养了一代记者——用他的文章,也用他的人品。后人戏称他为“老母鸡”,他培育和保护“小鸡”。现在,这些当年的“雏鸟”培养出了新一代的二代,党的新闻事业就是这样不断传承下去的。

解放初期创办的《山西日报》,在马庄有一支人才济济、军队强大的强大队伍。但是,这是从长计议的,是有远见的。既注重团结老记者,又精心培养年轻编辑记者,建立通讯网络,提高通讯员水平。多年后,山西日报调走了五六百名县处级以上干部。他重视人才,爱护人才,培养人才,保护人才,他种下的种子开花结果。

革命阵营的所有同志,不论职位高低,都以礼相待,以诚相待,决不显得趾高气扬,令人望而生畏。对一时表现不好的同志,或犯了或大或小的错误,他都严厉批评,但从不任意训斥。无论他的同事还是下属,包括工人,他们都告诉他一切。对于有争论或者争执不下的同志,他会笑着说,我不跟你争。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说。但过一会儿,他会心平气和地和对方商量。

刚进城那几年,报社的车很少,石就出去做生意了。不管距离远近,他大多用步行代替汽车或骑自行车。去食堂吃饭,排队,按顺序买饭。审稿后,为了争取时间,往往不等编辑来取就送到工厂分发。他积极参加植树和清扫街道等活动。海子旁边的土院子里举行舞会时,他也会兴高采烈地跳起来。他被敌人子弹打伤的断腿并没有降低他的热情。

1983年5月,经省委宣传部批准,山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提议召开石同志新闻工作50年座谈会。在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坚决反对,说:我为党做的工作不多,党给我的荣誉已经很高了。我不同意召开这样的座谈会。会议组织者不得不尊重他的意见,停止了活动。

1983年7月30日,在施去世后的遗体告别仪式上,虽然下着雨,但大厅里挤满了人,许多人不得不站在门外。但不是各级领导同志来送别老同志,而是山西日报的老同志,甚至是印刷油墨厂的老工人和家属,都来深情地送别他们的老社长。

计燕写了一辈子字,却一辈子没有字。

我看了很多人写他的回忆,却没看到他写他的人生。

要了解他,还是要看很多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51190.html
上一篇越南彭树林,越南彭树林,越南黎如琼
下一篇 抗美援朝山西烈士,抗美援朝山西籍战斗英雄,抗美援朝山西烈士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