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 中国赴朝参战的背景,赴朝作战将领,中国赴朝参战的背景

中国赴朝参战的背景,赴朝作战将领,中国赴朝参战的背景

赵宗耀我生于1929年6月,是山西孝义人,1951年7月赴朝。部队改装集训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部队停止修路。7军21师奉命改编为防坦克炮兵第31、32两个炮师,6个炮兵团。62团改编为炮32师第405团,我所在的62团7连改为405团第…

赵宗尧

我出生于1929年6月,山西孝义人,1951年7月赴韩。部队改装训练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军队停止了道路建设。第7军第21师奉命改编为反坦克炮第31、32炮兵师和6个炮兵团。2团改编为32炮兵师405团,我所在的62团7连改为405团5炮连。经过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后,部队于1950年11月乘火车从天水出发,经陕西、河南、河北到达辽宁省金溪县,接受战前训练的装备。

从天水开始到东北,两地温差较大。此外,部分官兵对吃面粉到高粱米的转变不适应。好在部队官兵大多来自工农家庭,吃苦耐劳。经过做思想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部队思想稳定,士气高昂。很快,部队装备到位。指挥排配有枪镜、方向盘、望远镜、电话等观察通信设备。运输装备有手推车和骡子。四个炮班,每个炮班配备一门苏制76.2毫米反坦克炮,六匹骡马和土工工具。苏76.2反坦克炮,口径76.2mm,初速680m/s,最大射程13.3km,全重1800kg。枪是由骡子和马拉的。部队装备齐全后,立即进入紧张的训练阶段。枪械班的训练内容首先是学习枪械的性能、结构和射击操作要领。每个炮手专注于一个炮手(瞄准手)的技术要领。掌握基本技术后,进行全面的野外演练。为了适应朝鲜战争的需要,每天晚上都要把炮兵拉到野外修筑工事,天亮前把炮兵和人员伪装起来,经上级检查后再返回驻地。最后是实弹射击训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毛泽东主席在谈到抗美援朝战争时说:“美国鬼子的钢多,气少,我们的气多,钢少。如果有更多的天然气和钢铁就更好了。”

在朝鲜战场上,敌人的优势是飞机和大炮多。志愿军的优势是官兵士气高昂。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部队正在进行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志愿军正在进行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为了提高部队官兵的政治觉悟,激发战斗意志,发扬我军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光荣传统,使每一名战士都知道我们是为祖国、为人民、为正义而战,部队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入伍前,我们405团在安东(今辽宁省丹东市)召开动员大会。团长号召大家发扬部队光荣传统,首战国外。指战员们兴高采烈,向上级递交了自己的决议、保证书和入党申请书。班和班,排和排互相挑战,打起来了。部队入朝后,官兵们目睹了朝鲜人民因房屋被炸而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更加激起了官兵们对美帝国主义的仇恨。为了防止敌机和炮兵的攻击,避免不必要的伤亡,我们的炮兵配置原则是炮兵分散,火力集中,修筑坚固工事。战斗中,我连四门火炮虽先后遭到敌机轰炸和敌军炮火袭击,但无一损失较大。在三八线上游行。

部队经过短暂的训练,从辽宁宽甸渡过鸭绿江,于1951年4月进入朝鲜北部,呼唤祖国和家乡。

由于部队刚刚改编,没有火炮行军经验,又是第一次参加现代立体战争,美军飞机控制了控制权空,很多道路桥梁都被破坏了。此外,朝鲜多山多水,给炮兵行军造成了很大困难。为了防止敌机空攻击,部队白天不能行军,每天黄昏开始上路。第二天,黎明时分,他们进入树林,隐蔽地扎营。他们必须在黎明前伪装起来。每个枪班都有一个大枪布。当我们到达营地时,我们把它竖起来。除了枪,所有的班级成员都在里面休息。夜间行军时,要严格控制灯光。当你听到山上有警卫空哨的枪声,就说明敌机来了。你应该立即做好准备,采取必要的措施。敌机发射照明弹,加快前进速度,加大炮间距。最让我担心的是道路桥梁被炸,造成拥堵堵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迅速清除,一旦敌机轰炸,将造成重大伤亡。从鸭绿江到“三八线”,沿途看到的村庄、工厂几乎都被美国飞机炸成了废墟,这进一步激发了部队官兵对美帝国主义的仇恨,受到了最实际的思想教育。1951年7月初,我们连顺利到达上级指定的地域。火炮状态良好,无人员伤亡。只是因为官兵吃不上蔬菜,缺乏营养,很多战士得了夜盲症,导致部队夜间行动更加困难。为了加强步兵的炮兵力量,中央军委给步兵分配了9个预备役炮兵部队,由陆军指挥作战。我们第5炮兵连划归第9兵团第26军,第26军炮兵群指挥所直接指挥作战。打响出国第一枪。

1951年7月下旬,炮兵群指挥所下达作战命令,要求连队7月底前完成射击准备,8月1日开始作战。火炮阵地选择在德利半山腰,火炮呈梯形配置。当时朝鲜已经进入雨季,每天都在下雨,给炮兵占领阵地造成很大困难。尽管战士们累了好几天在雨中构筑阵地,但他们从不向困难低头。枪用骡马拖不动,就靠人拉。一个班不行就用一个排。最后会集中全连四个班的炮手和通信班、炊事班的杂工,把全连的四门炮推拉到各自的炮位。经过全连指战员日夜奋战,终于在8月1日向敌人打响了第一枪,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位置前移

在德利阵地完成任务后,我们部门奉命前进。我们一入朝,对敌情和地形不太了解,就把阵地选在了敌军炮兵的一个试射点,导致阵地还没完全建设好就遭到了敌军炮兵的攻击。接到情况报告后,该团指挥员批评道,“这里是敌人火炮的产地。怎么能撞上敌人枪口?三天之内,你就要把伤员抬下来。”并下令向前方山区移动。上山的路窄,坡陡,火炮无法分解。将近2000公斤的火炮运到山上,确实很难。上级派了一个工兵连来修路,然后集中全连炮手,前拉后推把我们二排的两门火炮一步步拉到山上,进入了我们在隘口两侧挖好的阵地。我们三班是标杆炮,很快就完成了射击准备,对预定目标进行了炮击。由于位置突出,虽然伪装严密,但还是很快被敌机发现。四架敌机轮番轰炸我阵地,阵地周围的树都被炸毁了。幸运的是,没有人员和火炮受损。上所战斗

预定目标开火后,指挥所要求延期开火,但目标与火炮之间的距离超出了火炮的最大射程,因此火炮必须再次前进。选择上所山脚下的位置。我炮兵小分队先修建火炮阵地和人员反[/k0/]洞,然后集中人力将火炮拉下山,沿一条公路前进两公里左右进入发射阵地。然后,一名炮手留下伪装火炮,其他人员去反[/k0/]洞隐蔽等待。我们刚到反[/k0/]洞,还没放下背包,就听到一排炮弹在炮兵阵地爆炸。我赶紧回到阵地,一边检查火炮,一边对着炮手马五儿喊。火炮基本完好,除了一个炮胎被炸了个大洞。然而,炮手马武儿同志却不幸倒在草丛中,因伤势过重而牺牲。马二同志的牺牲是我们炮兵三班的巨大损失,其他炮手都可以代替缺员,除了一个炮手谁也代替不了,因为火炮所有要素的装定、瞄准、击发都要一个炮手来完成,一个炮手的操作是关键。玛尔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候补委员(牺牲后被承认为正式党员)。班里十多个同志,他技术水平第一,思想工作成绩第一,体质全班第一。大家为失去这样一位战友而悲痛,决心化悲痛为力量,在战斗中消灭敌人,为牺牲的战友报仇。马武尔同志牺牲后的第二天,炮兵群指挥员下达了战斗命令。同志们无视敌人的炮火,克服了没有照明设备的夜间射击困难和许多同志患夜盲症,导致炮手减员严重。他们准确快速地向敌阵地发射了一发带着仇恨的弹丸,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受到了步兵战友的高度赞扬。玛尔烈士的遗体就埋在阵地附近的山坡上。听说朝鲜停战后,他们被移至志愿军烈士陵园。

打开一个观察哨

我很快调到指挥排,奉命在晋城以西(主观上位于武胜山配合上甘岭战役)开设一个侧面观察哨。我们开始选择590.3高地的观察站,那里观察线好,有一个防空的大洞,可以避免修筑工事。我们连长看到了,认为虽然观察视线好,但是阵地比较暴露,容易受到空攻击或者敌人炮击。根据连队领导的指示,最终将观察哨选在海拔590.7,修建了观察掩体和反[/k0/]防炮掩体(俗称反[/k0/]洞)。没过多久,590.3高地就被敌机轰炸了。反[/k0/]洞的10多名战友无一幸免,全部战死。由于连长的果断,我们排避免了一次不必要的牺牲。我和班长、观测员、计算器、电话员、报务员等六七个人在这个反[/k0/]的山洞里生活战斗了半年。我们要从山脚下被敌人炮火封锁的水源取水,从后方获取食物。冬天,我们不得不自己烧炭取暖。有时,我们无法供应破碎的烹饪,所以我们必须使用压缩饼干来满足我们的饥饿。即使是出去小便,也要特别小心。我们的一名观察员外出解手时被敌人的炮弹炸伤。我们还在反[/k0/]洞度过了1952年的元旦和春节。虽然条件艰苦,但同志们斗志昂扬。在“内日”村休息

1952年6、7月,我们连从前线撤退到兵团机关附近一个叫“内拜日”的村子。这是我们入朝以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住民房。在这里,我总结了入朝以来的战斗工作经验,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评比表彰;受表彰的先进模范人民英雄还在简易礼堂参加了庆祝大会,听取了某教官的事迹报告;连队干部还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炮兵技术轮训队。除此之外,我还看了场电影,洗了入朝以来唯一一次热水澡。这次洗澡的方法很简单原始,就是锯一个汽油桶,留下一大半,形成一个长方形的浴缸,然后固定在用砖临时搭建的桌子上,再装满水,从底部用木头加热,这样就可以轮流洗澡了。一盆水可以给几个人洗澡。

在这里我们还目睹了敌人投下的细菌炸弹。一天晚上,我们在一个老乡家投宿,黎明时分突然听到门外一声巨响。我们都以为是敌机投了炸弹,但是没有听到爆炸声。我们出去看了一下,发现屋外的空地上直立着一个铁筒,比我们现在用的煤气罐还要高,还要粗,上下直径一样粗。圆柱体被多层隔开,没有封闭,看不到病菌来源。后来,我们才知道。炮击424.2高地

1952年秋,我们奉命支援步兵进攻424.2高地。为了给敌人一个突然袭击,我们没有像往常一样先试射。而是利用简陋的操作设备,在5万份的地图上精确计算出射击要素,指挥宗铁东阵地的一排火炮向目标射击。我们做好了一切准备,向阵地发布了开火命令。随着炮兵群的一声令下,我方两门火炮对目标实施了猛烈的轰炸攻击。虽然我们只用了两支枪,但我们的枪开火很快。每分钟两支枪可以发射50发炮弹,三分钟就有100多发炮弹在敌人阵地爆炸。战斗持续了一整夜。天亮了,步兵打来表彰电话,说我们炮兵打得好,打死打伤敌人200多人,还说要给我们点东西。为了配合步兵清扫战场,上级要求我们每隔五分钟进行几轮纵深射击。我们担心敌人赔钱后会报复。不出所料,刚打了几个回合,敌人的校正机就来了,然后敌人的火炮就向我们的阵地开火了。敌人的炮击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因为我们的阵地坚固,准备早,所以炮班没有伤亡,火炮也没有损失。很不幸,这一天,我们连牺牲了一个弹药排的排长。他的名字叫陈虎成。他在连队会议上经过炮兵阵地时,被敌人炮击身亡。胡成同志的老家是山西运城。他以前家里有个未婚妻。1949年8月,我军向西北进军,路过他家,上级给他放了一天假,让他结婚。他只在家里呆了一个晚上就赶回了部队。三年后,他不幸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成了“战神”

随着志愿军炮兵数量的增加和战术技术的提高,具有政治优势的炮兵官兵越来越强大,发挥国家和军事力量。例如,此前入朝的401团和404团仅在第五次战斗中就击毁敌坦克25辆,对美军坦克的嚣张气焰造成了沉重打击。据不完全统计,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炮兵消耗76毫米以上炮弹78万发,杀伤敌人15.8万余人,损毁敌人火炮575门,汽车883辆,坦克940辆。高射炮击落敌机2335架,击伤7512架。据美军统计,朝鲜战争中美军总伤亡人数的62%死于炮火。尤其是战争后期,志愿军炮兵成了真正的“战神”。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再次说明,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闻名中外,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大大提高。按命令从国外回来

1952年10月,我们奉命撤出“三八线”,驶往元山,承担守卫海防的任务。很快,上级命令我们去24军报到。一次文化考试后,我们被告知要回国去第五炮兵学校学习。军部派了一辆车,一个参谋带队送我们20多个人回国。司机晚上关灯,沿着山路行驶。我们刚翻过两座山,汽车就抛锚了,过了一会儿就停下来修理。让司机开回部队修理,然后来接我们。等了一天,车还没来,于是队长命令解散队伍,自己想办法在杨德集合。我们团的五位同志由我带领向太阳前进。看到后面有车开就坐车,没车就走。我不记得去杨德花了多长时间。

杨德是朝鲜重要的交通枢纽,许多南来北往的车辆都要经过这里。我们对这座城市并不陌生。1951年春天,我们去前线的时候,我们的炮艇经过这里。我记得街上有交警指挥疏导车辆。这一次,我又来到了这个城市。虽然看不到繁华,但比前面好多了。这里可以买菜,还有祖国山东老乡开的餐馆...过了两天,20多个回国学习的同志又聚在一起,送我们的车还是没来。大家回国的感觉很强烈。只要能回到祖国,他们去哪里都行。最后,这位领导人决定乘火车经平壤回国。火车只在晚上开,过一会儿就停,天亮了就停在山洞里。到了平壤,看不到朝鲜首都的繁华景象。人们住在峡谷的洞穴里。我们在平壤呆了几天,向高炮求助补充了一些干粮,然后继续坐火车旅行。最后到了朝鲜新义州,敌机又炸了一座桥。幸好铁道兵及时修好了。等了几个小时,终于到了辽宁安东,住进了兵团招待所。一周后,我坐火车到达沈阳第五炮兵学校。至此,我结束了五年的公司培养教育我的经历。1951年4月至1953年7月朝鲜战争结束,405团第5炮兵连入朝两年零三个月,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作战任务。

我跟着我的连队从华北到西北,从西北到东北,再从东北到朝鲜。从地方军到野战军,从步兵到炮兵。我一直在这个连队战斗和生活,虽然在连队的成长过程中,部队的数量发生了多次变化。我想念我的公司,想念那些死去的战友。为了实现我党我军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了实现共同的革命目标,他们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在异国的土地上,倾注了汗水和鲜血。正是战友们这种勇敢无畏的精神,激励着我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在随后的工作中,我一直认真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51193.html
上一篇红军女战士曾玉(参加长征的女红军曾玉)
下一篇 祁奚之故事,祁奚之故事,祁奚是哪里人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