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 李石曾女儿,李石曾女儿,李梅的父亲

李石曾女儿,李石曾女儿,李梅的父亲

常华李石曾先生,国民党元老,一生极富传奇色彩,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积极倡导组织赴法勤工俭学,在碧云寺创办中法大学、温泉中学,开展西山乡村社会实验,促进中法文化交流,和贝熙业等法国友人一起,办起“天然疗养院”…

昌化

国民党元老李世曾先生一生传奇,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积极倡导在法国组织勤工俭学,在碧云寺创办中法大学和温泉中学,在西山进行社会实验,促进中法文化交流,与贝熙业等法国友人创办“天然疗养院”...他是中法文化交流的先驱。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西山地区走访文化名人时,认识了一位帮了我大忙的老人,成了被遗忘的朋友:胡玉树先生。

胡先生赴法勤工俭学时,李世曾创办的华侨社团负责接待留法勤工俭学学生。接受留法“勤工俭学”的、、李富春、聂、蔡畅等人为他们办理了住宿登记。1922年胡玉书回国时,得知李世曾在温泉创办了自然疗养院,即叛逃,定居温泉村。

他还郑重地给我介绍了李石曾之女李亚梅,要我多访访她,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事后证明,此话果然不虚。

他还郑重地把我介绍给李世曾的女儿李亚梅,让我多去看看她,一定会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事后证明这句话是真的。

李亚梅的家在东城区交道口菊儿胡同3号,院子宽敞,树木参天。据说这个院子曾经是清朝光绪大臣容闳的住处,李女士在东房三间住院。1985年5、6月间,我多次到李女士家询问有关她父亲的情况和西山周围山谷花园的史料。

我对李女士的热情、简单和健谈印象深刻。她深情地给我讲她爸爸的事迹,给我送照片,留我吃饭。我被它的真诚、友好和善良深深打动了。那年她76,我39。很明显,她把我当学妹了。建立一个天然疗养院

对话从我的母校北京四十七中开始。我告诉李女士,这所学校的前身是温泉中学,是李世曾先生创办的。李女士点头称是,说,我父亲最早是在碧云寺创办的中学,所以1923年碧云寺就诞生了温泉中学。当时使用的是碧云寺的寺庙和厢房,第一批学生都是男生。开学日期是10月10日,辛亥革命纪念日。泡完温泉后,我搬到了顾欢公园,那里附近有一个鹿园。当年鹿园里有几十只梅花鹿,每年都要割鹿茸提取鹿茸液,以研究其品质和治疗。

说起碧云寺天然疗养院,其位置就在今碧云寺塔下藏经阁,最初只有九间房子,又称九间阁。当时陈独秀、吴稚晖、汪精卫、张静江、徐悲鸿等人都曾在此疗养。疗养院服务的对象更多是中法大学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另外对附近的村民也提供诊疗服务,药费低廉,对贫困村民药费全免。每年还给村民免费接种牛痘,所以深得老百姓好评。

说起碧云寺自然疗养院,就在现在的碧云寺塔下的藏经阁里。起初,这里只有九座房子,也被称为九亭。当时,陈独秀、吴稚晖、汪精卫、张静江、徐悲鸿等人都曾在此疗养。疗养院服务于更多的中法大学师生。此外,还为附近村民提供诊疗服务,药费低廉,贫困村民免费。村民们每年都免费接种牛痘疫苗,因此深受老百姓欢迎。

后来父亲发现温泉区的泉水质量更好,出水量更大,于是疗养院逐渐发展成了温泉区。起初是以中法大学的名义,把一个温泉里的寺庙的来历改成了疗养院和学校。此后,蔡元培、李世曾、汪精卫、吴稚晖等。已经发起成立了温泉同志会,参与者可以在这里免费洗澡(当时外人每次洗澡交五毛钱)。由于大力宣传洗温泉澡的好处,温泉出名了。此后,名流显贵纷至沓来,富人在温泉仙龙山上修建别墅、别墅、花园等建筑。

温泉村的秧歌在北京西部很有名,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父亲喜欢这种古老的地方戏。他不仅经常来看,还给予了很多帮助和指导。为了把这种古老的戏曲介绍给城里人,让更多的人看到,父亲利用关系在北京四明剧院安排了一场演出,并在闹市区贴出了一份戏报:京西秧歌,武术,九调十八调...一时间,北京很多达官贵人、文人墨客、诗人都在盛况前买票前来观看空。让城里人知道温泉西郊除了疗养院还有自己的地方戏曲。不要做大官,做大事。

李女士介绍说,我父亲一辈子致力于自己理想的实现,从来不想做官。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官让别人去做,事让我来办。”事实证明,他一直在践行这句话。当年,孙中山让他做驻法大使,他谢绝了;后来又让他做教育总长,他也没做。

李女士说,我父亲一生致力于理想的实现,从未想过做官。他常说:“让别人做,我来做。”事实证明,他一直在践行这句话。孙中山请他当驻法大使,他谢绝了;后来让他做教育长,他也没做。

他生前在国内外创办了60多项公益事业(如中法大学、中国农工银行、中法工商银行、上海和日内瓦中国国际图书馆、世界书店等。),但他没有私有财产,也没有给子女留下遗产。很难想象,晚年的他,因为生活窘迫,不得不接受朋友的救济...

沈青小南苑

南苑建于1918年,是李世曾与时任北京大学教授、文科与德语系主任顾共同修建的一座别墅式四合院。原借用碧云寺的寺产,改建为简易宅园,因位于碧云寺南侧,故称“小南园”。

那时候父亲正患肺病,经常来西山,风景秀丽,空气清新。他发现碧云寺有很多房间和大厅,方便开会和讲学。而且他在法国养成了喝矿泉水的习惯,西山水质极佳。再加上他常年吃素,这让他和寺里的僧尼关系非常融洽。南园建成后,泰特水道从碧云寺水泉园取水,流经园内。

最初几年,父亲住在小南苑,每天泡温泉,喝天然矿泉水,喝当地的鹿茸汤。与碧云寺主持居林大师颇为投缘,天天打坐。

南园占地2亩多,松柏苍翠,环境优雅。水从碧云寺东路水泉苑分流,流经此园(园内仍有水槽痕迹),四周有虎皮石短墙。中院有24间平房,坐北朝南,朝南,朝过屋脊屋脊,朝出平顶廊。老虎石墙,青砖砌的拱形门窗,带地下室的东排房子。

国民党元老蔡元培、、吴稚晖,北大教授李大钊、钱、胡适、、刘半农等也是这里的常客。尤其是刘半农、刘天华两兄弟去世后,半农先生曾在中法大学任教。为了感谢他对学校的贡献,他在象山捐建木兰坨(中法大学陵园),为刘氏兄弟建墓。

原京津同盟会会员,包括汪兆铭、张继、郑毓秀和谭熙鸿等也曾多次造访。

包括汪兆铭、张继、郑毓秀和谭希鸿在内的前京津同盟成员也曾多次到访。

另一位常客是李石曾的法国朋友贝希耶先生。他于1912年来到中国。他先在法国驻华大使馆当医生,后在东交民巷开法国医院,并担任中法大学董事会董事。

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重时,前来陪伴他的张静江、何香凝等人参观了小南苑。

李女士回忆说,她的父亲与附近的村民非常熟悉,经常带她在脉脉街和碧云寺下的公主坟村散步。有时候,面对面的村民会主动打招呼,称她父亲为老先生。那时的李先生留着长发和胡须,一身深色西装,戴着宽边帽,背着沉重的书包。他是个相当出色的艺术家。因为特征明显,老乡都认识他;由于平易近人,老乡们都喜欢和他聊天。

在小南苑,李世曾给女儿办了一个生日聚会。画家徐悲鸿曾为李亚美画过一幅素描,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她还给我看了一个漂亮的木盒,里面装着她的生日相册。有张继、吴稚晖、熊希龄、贝希业、蔡元培、李世曾等人的贺词。中山灵川临时厝底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开棺之初,他停在中央公园供公众瞻仰,之后又临时参观了碧云寺,直到南京中山陵落成。

也是在李世曾和碧云寺方丈居林法师的共同努力下,孙中山先生的灵柩才被暂时安放在碧云寺的塔院。李菊林是多年的好朋友。他在碧云寺一带创办了西山大学(中法大学的前身)和温泉中学,也对碧云寺进行了一些捐赠和支持。自然,碧云寺也对中山灵璧塔的临时搬迁给予了大力支持。

后来,父亲参加了传灵工作,母亲姚也接待了宋庆龄、、何香凝、等陪同人员到小南苑喝茶休息。建立农场实验场

李亚梅女士回忆:当时父亲在西郊设了三个养殖试验点。初衷是用这个利润补贴学校。可惜事与愿违,农场也没怎么赚钱。

第一农耕试验场建于1922年,位于碧云寺下黄旗。办公室设在碧云寺,主任是高。第二个农场实验场位于温泉,也就是今天温泉东南的苗圃。它成立于1922年,其董事尹明怀(1984年7月逝世,享年85岁)。办事处现有职工蒋(村)等人,职工十余人,从业十余年。卢沟桥事变后,工作人员被分开。那时候“二农”除了种树苗,已经酿酒了。现在,仙龙山上的大部分松树都是二农种的。第三个三农实验场,位于北安河村西的金山,建于1927年。园长胡攀洲在实验地种了很多银杏树,附属彬彬蜂场,养了几百箱蜜蜂。

据说蒋介石在20世纪30年代去过温泉。其中一次是在农二试验场主任尹明怀的陪同下,泡温泉,参观摩崖石刻、孙岳墓、辛亥烈士纪念塔等。组织素食联谊会

说起李石曾先生一生吃素,李亚梅女士介绍说:有一次她父母同乘轮船,正巧甲板上在装运刚屠宰完的牛羊,看着牛羊血淋淋的尸体,他们很是痛惜,认为这是在残杀生命。于是,从此他俩人发誓不再吃肉,改为吃素。李女士追随其父,也是一名坚定的素食者。

说起李世曾先生的吃素生活,李亚梅女士说:有一次她的父母在一艘船上,他们正好在甲板上装载刚宰杀的牛羊。他们看着牛羊的血淋淋的尸体,他们非常抱歉他们正在杀害生命。所以,从那时起,他们发誓不再吃肉,成为素食者。李女士跟随父亲,是一个坚定的素食主义者。

李世曾一直鼓励国人吃素。他从健康的理念和国家发展的理念来谈素食,证明了中国几千年的素食是很有道理的。实事求是地说,他也坚信中国人吃蔬菜和谷物更符合中国的国情和经济状况。发展畜牧业养动物,用粮食喂动物,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为此,他在上海组织了一个“世界素食联谊会”,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参加。丰子恺长期吃素,比较赞成这个组织。素食协会的宗旨是促进健康,减少疾病,长寿,没有政治倾向。家庭工业改进协会

李亚梅女士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温泉小学的校长姓魏,妻子姓徐。徐老太太和我妈说,当地妇女每天下地干活太辛苦了,还要做饭、看孩子、洗衣服。于是他们创办了温泉家庭产业改良社,做起了纺纱、补花、缝纫等手工艺。她亲自手把手地教那些妇女改善她们的生活。现在温泉小学的一部分是家业改良社的旧址。魏校长的得意门生,自学成才,刻苦学习,后来当上了校长。

当时李世曾还计划在温泉地区(包括宛平、昌平)设立农村自治试验区,于是设立了学校(温泉中学)、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疗养院、别墅、农场试验场等。,这使它成为一个小镇。李的私人保安组(负责治安)、碑刻组(致力于碑刻和古迹研究)、研究所(魏希镇负责)等等。

说起温泉西城子山脚下的朱家尖墓,有人称之为朱(李女士的丈夫)的祖坟。李亚梅女士更正,朱家尖墓由朱购买,朱的同父异母兄弟、朱的同乡及早逝子女葬于此,朱本人不葬于此。你身体好,名利弱。

李亚梅女士说,父亲每天写日记,几十年来从未间断。可惜大部分都已经丢了,找不到了。特别是我在法国的时候,日记放在主人家里,后来丢了。李世曾平时沉默寡言,致力于友情,做事一生,说话总是先行动。他一生主张学习,总是劝人们不要浪费时间。

虽然他的健康远非强健,但他保持着良好的健康。他每天早睡早起,常年吃素,每天不离蒜,所以很少生病。偶尔会有轻微的头疼脑热,但只是通过少吃多喝多睡来治疗,很少打针吃药。

他心态平和,淡泊名利,充满了平民精神的思想和生活。通常,他声称能活到120岁。93岁那年(1973年)9月30日,前一天兴致勃勃地吃素饺,第二天就去世了。

说到这里,李女士拿出一本刊物,借给我看。这本刊物是《传记》,第36卷第5期,上面有《追忆李石的晚年》等文章。李女士还深情地说,父亲的遗愿是百年后长眠于北京西环的山谷花园(现北京四十七中所在地)。现在不可能死在另一个国家...附言:

后来,李亚梅女士去世后,她和丈夫朱被安葬在西山脚下的北京四十七中学的山坡上,算是完成了父亲的遗愿。墓碑是李世曾的书《为大众的大道之行》。背面题词写道:“先生(字石曾)于1923年创办私立北京中法大学附属温泉中学(现北京第四十七中学),广秀堂为石曾先生之女李雅梅(字云秀)与朱之家。2003年秋,我欣喜地纪念了建校80周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51388.html
上一篇追忆父亲闫永文的戎马生涯(父亲闫文文)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