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文摘 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八声甘州

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八声甘州

严晓星沉浸在翻检与著述快乐中的查阜西耶鲁大学所在的纽黑文市满城榆树,人称榆城,一到深秋满目金黄。1970年,饶宗颐初抵纽黑文,看到的不外这番景象。万木萧萧,年过半百的旅人一路走来,秋意也渐渐侵上心头。邀饶宗颐来的,是汉学家、耶鲁大学东亚语言…

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八声甘州

闫小星

沉浸在翻检与著述快乐中的查阜西查福希沉浸在寻找和写作的乐趣中

耶鲁大学所在的纽黑文到处都是榆树,被称为榆树城,深秋的时候一片金黄。1970年,饶宗颐第一次来到纽黑文时,他看到的不过是这些。木头沙沙作响,半个多世纪的旅人一路走过来了,秋天也渐渐侵入我的脑海。

饶宗颐邀请了汉学家、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教授傅汉思。傅汉思是中国诗歌专家。他理解旧文人的细腻感情。他熟悉中国文学中悲秋和游子思想的传统。因为文化上的了解和友谊,他的招待特别周到。在饶宗颐一年的客座教授生涯中,傅汉思每个周末都会邀请他到家里吃饭。在耶鲁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的女主人张充和现在作为烹饪大师在厨房里忙碌着。宗仪在她的书房里写写画画,留下了许多精彩的作品。

宗庆后擅长古琴,会弹《塞尚红》《曹水仙》等歌曲,但这次他没有带钢琴。一个人的时候找秦聊聊天挺合适的。所以,饶宗颐一到,张充和就借走了秦颂珍藏多年的《冷泉》。

借琴,赋《八声部赣州》词云:

负面情绪,千里送冷泉,顾及前游。但尘吹,琴心缠绵,琴声悠悠...

宗仪饶的韵和:

感受到深情,借着秋天的冷泉,鲍彻定下了行程。让琴弦飞来听,我的心很长,我喝了一个长的晚上...

这两个字是为借琴而写的,但都是关于当年送琴人夫差·Xi的。

30年代中期,查福熙已经100多岁了。他的前40年极其跌宕起伏:鼓动父亲参加改朝换代的起义,发誓为被害的父亲报仇,在海军学校领导学生运动并被开除,跟随孙中山建立空军队,在农村生活养鸡养鸭,写文章译著,当中学教师,秘密加入国共,“共党”时坐牢逃跑,撰写中国民航第一本策划书.......

弹琴讲究师承。查阜西当然也有老师,但老师都不是名家,他学到的只是一些琴歌。13岁开始学古琴后,查阜西更多的是靠自己不断摸索。20多岁时认识了更多的琴友,他才知道古琴的主流是独奏,最为琴人推崇的境界是“清微淡远”。他自小丰富的音乐生活给了他厚实的底蕴,曲折的经历给了他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心灵,他早早地就在日记里发誓,要“集诸家琴说,参以新知,辑为琴谱,以图振敝起废”。

宋琴“寒泉”注意听弹钢琴的老师。伏羲当然有老师,但都不是名家。他所学的只是一些钢琴曲。13岁开始学古琴后,查福熙一直靠自己摸索。当他二十多岁的时候认识了更多的琴友,才知道古琴的主流是独奏,琴友最推崇的境界是“清淡”。从小丰富的音乐生活给了他坚实的基础,曲折的经历给了他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胸怀。他早早就在日记中发誓要“收集各种钢琴的理论,学习新知识,编成乐谱,为的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繁华无用”。秦颂“倒春寒”

抗战爆发,烽火逼近江南,秦人黄金时代结束。很快上海和宁布保成为定局,国民政府开始内迁。恐慌之际,欧亚航空空公司准备将所有设备紧急转移至大陆,查福希负责。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伏羲不顾在苏州的家人,从上海飞到xi安,再飞到昆明。一家人自行逃亡,迁徙千里,南下相会。

在昆明认识的友人里,与查阜西最为投契的是琴人郑颖孙以及他的安徽老乡、文艺知己张充和。郑颖孙长查阜西两岁,安徽黟县人,长期任教于北京大学,与张友鹤、管平湖同为北方琴坛的名宿。他有旧派的风度,又有新派的气象,在当时就以雄厚的乐器收藏而著称。

张充和抄录的《长生殿·弹词》昆曲谱(局部)在昆明认识的朋友中,钢琴家郑和他的安徽同乡、文学知己与查福熙最为投缘。郑是安徽黟县人,今年两岁,长期在北京大学任教。他与张佑赫、关平湖是北方钢琴界的名人故居。他既有老派的风度,又有新派的气息,在当时以乐器收藏丰富著称。张充和抄《长生殿弹词》昆曲谱(部分)

1939年,查福熙44岁,张充和25岁。伏羲跟着大家称张充和为“崇和”;起初,张充和还礼貌地称他为“查先生”。没多久,他就太熟了,但大多数时候都叫“老查”。由于是合肥张氏四姐妹中最小的,而查福喜又是合肥张氏四兄弟中的老四,所以在书面上她们被称为“四姐”和“四哥”。

在安徽老家有一架钢琴,但直到遇见郑和查福熙,她才爱上了这架钢琴。她喜欢安静的时候听钢琴,喜欢秋江夜泊,喜欢潇湘水云。

伏羲以前爱学各种音乐,少年时也学过一点昆曲。当他遇见张充和时,旧的复活了。张充和非常喜欢钢琴的声音,以至于忍不住想弹几首歌。音乐家和音乐家是值得互相学习的。张充和学钢琴很肤浅,查福熙学昆曲也差不多。当时,罗昌培等人和查福熙在一起。晚年的张充和回忆说,“他(查福熙)学昆曲一般,没学几个曲子,不如罗昌培。”并自嘲“我学古琴,就像查福熙学昆曲一样。”

张充和曾为查福熙临摹过《长生殿》中弹词的昆曲谱。这是她早年最好的书法。她文笔从容,布局清晰,充满空精神。她还写直字,斜尺,散朱砂盘,别具风韵。不过,最有趣的是我在29年2月的春天为傅秦伯先生签了“弹词”。“云龙主人”,钟下朱文印“张”。“博”是受人尊敬的。突然,她一改“老查”“四哥”的称呼,恭恭敬敬地摆出“秦伯”的头衔,显露出女儿家的调皮。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局势完全逆转,盟军胜利后开始重建。第二年春天,中国派出了一个10人代表团去美国。作为刚刚成立两年的中国中央航空空公司副总经理,查福喜奉命参与美国民航空的调查。但“与某方合作计划刚完成,但政府合资政策突然改变,电话婉拒,所以成功了”。但这次生意失败的旅行,却是一次成功的古琴之旅。

此前,美国也有零星的古琴活动,但唯一引起一些反响的正式演出,是1938年10月至次年5月,魏忠乐在美国巡回演出期间,由中国文化剧团演出。随着伏羲的到来,久违的琴韵有了新的面貌。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他在波莫纳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俄亥俄音乐学院、国会图书馆、美国音乐家协会和国家地理学会举办古琴演奏和讲座。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对古琴进行鉴定,拍摄了700多尺、500多册的古琴文献原著,留下了潇湘云水、普安咒、梅花三巷、忆老人、鸥忘机、渔歌……这期间使用的古琴是秦颂的《冷泉》。

这一次,查福熙没有准备把钢琴带在身边。"由于高罗佩的规劝,他带走了秦颂的冷泉."但当他在1946年4月底启程回国时,因为行李太多,他把《冷泉》放在一个钢琴盒里,存放在国会图书馆的一个朋友那里,供以后收藏。

其时抗战已经胜利,国共双方正在和谈,和平建国的气氛极其浓烈,绝大多数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与热情,颠沛半生的查阜西也一样。他开始重新整修在苏州南园的“后梅隐庐”,扩大面积,种下许多从美国带回的花草种子,又在盘门东大街的张氏花园订了不少果树苗栽在后院。他将张充和几年前抄的昆曲谱《长生殿·弹词》精心重裱,并请友人、同事,也是琴人的吴鹤望署签。生活好整以暇,似乎焕然一新。

张充和当时抗日战争已经胜利,国共两党正在进行和谈,和平建国的气氛异常浓厚。大多数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和热情,活了半辈子的查福熙也是如此。他开始整修苏州南园的“梅后幽室”,扩大面积,栽种了许多从美国带回来的花卉和种子,又订购了许多果树和苗木,种在盘门东街张家花园的后院。他小心翼翼地将几年前临摹的昆曲总谱《长生殿弹词》重新装裱,并请他的朋友兼同事、同为钢琴家的吴签名。当你休息的时候,生活似乎呈现出新的面貌。张充和

朋友们一个接一个回来了,像以前一样和平相处。在张充和苏州里,家里到处都是音乐朋友,优雅的魅力无穷。她经常去后梅的隐居处,查福熙的摄影技术也派上了用场,给她拍了很多照片。

但是内战逐渐不可避免。伏羲还受到共产党老战友李的关注和动员。他拾起年轻时的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共上海情报委员会书记吴克俭的领导下工作。他放弃了精心经营的后梅隐居的小世界,投身于时代赋予他的瑰丽世界。

人生的命运真是不可思议。在19年前的大动乱中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时候,查福喜当然没有想到会在这个时候,在这种形势下归队。同样,1945年,查福熙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演奏《冷泉》时,也没有想到观众席中有一位德国犹太学术贵族之子——汉斯·赫曼特·弗兰克尔(Hans Hemmant frankl),他将在三年后改变张充和的命运。

1947年,张充和应邀在北京大学教授书法和昆曲。半年后,她认识了正在北京大学西文系任教的汉斯·弗兰克尔,并于1948年11月19日与他结婚。一个月后,他们从上海南下美国。后来,汉斯·弗兰克尔从事汉学研究,张充和改了他的中文名字:傅汉思。

结婚十年,查福熙自然会送上一份不同寻常的礼物。他一定还记得在张充和学钢琴的往事,也许还记得一年前他将抗战常用的“绿绮”钢琴优雅地赠送给中学教师兼学者王毅。同时,他觉得没有把冷泉带回两年前似乎是天意...他告诉张充和:你到了美国,去国会图书馆找我的一个朋友,我留在那里的古琴《冷泉》就是给你的。

许多年后,张充和谈到她收到的最好的结婚礼物。一共三首,第一首是《倒春寒》。

要说“倒春寒”,先从“倒春寒”说起。《今于琴刊古秦征访谈录》记载了当时夫差西用的七件古琴:漱玉、小九不虚、凌风、雪夜冰、香泉、长风、千泉。其中对“香泉”的介绍大致如下:仲尼风格,形制适中,桐梓底,细牛毛断纹,声音散漫,玉尖。肚子上是“乾道四年朱家在资阳收”和“光绪十二年复云”。

这个“香泉”就是查福熙送给张充和的“冷泉”。

张充和结婚、南下、赴美的时候,正是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共产党地下活动日益猖獗的时候。她没有想到,当查福喜告诉自己“倒春寒”怎么走的时候,一辆吉普车已经停在苏州北方局祥盛汽车租赁公司近一年了。查希让16岁的儿子查克练练车技,随时准备带着全家人,还给他一把手枪以备不时之需。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两位朋友可能都知道,他们正在承担着与即将遇见的人不同的命运。

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一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盼了二十多年这一天的查福熙却欢呼不起来——他正在香港默默做工作,劝说中央和华航空造反。一个月后,两家航空公司的100多架飞机宣布起义,11架飞机北飞,震惊一时。三年后,立下汗马功劳的查福熙只保留了民航局顾问的虚拟头衔,正式转行,从事古琴的专业研究,实现了自己的青春梦想。

20世纪50年代初,琴人们面临着一种尴尬的无奈。古琴顶着“封建士大夫”“孤芳自赏”的帽子,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时代里显得多余甚至尴尬。查阜西和他的琴友们尽自己所能,证明古琴能服务于新社会,以此保存古琴种子。

张充和抄给查阜西的两首《八声甘州》20世纪50年代初,秦人面临着一种尴尬的无奈。古琴,顶着“封建士大夫”和“自恋”的帽子,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时代显得多余甚至尴尬。伏羲和他的琴友们竭力证明古琴可以为新社会服务,以保存古琴的种子。张充和抄了两首赣州八首歌给查福熙。

偶尔,伏羲可以得到张充和的零星消息。1960年夏天,他去了一趟西南部。六月九日,他在桂阳见到了的弟弟张。在那天的日记中,他说:

......也有人说,四姐和傅汉思感情深厚,他们各有一个孩子。给一张他们全家的照片,好像他们的父母和孩子都很幸福。

这对于思念故人的查福熙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消息。

文革期间,张充和一度以为查福熙死了。“文革”结束,中国社会局势逐渐稳定,许多人恢复了与海外亲友的联系。1974年,张充和得到消息说查福熙还活着,《xi集》,然后分配八音赣州:

龙空,一首《看龙泉》,易清幽。千里好消息,老友依旧健康,我的疑惑和预言都结束了...往事清晰,高楼琴箫...

1976年3月,81岁的查福熙收到了瞿佑和张充和的二姐张允和的来信。这封信附有张充和写的两首以前的八首歌《赣州》,最后一行是规规矩矩的陈词滥调,但却充满了戏谑的神情:

福Xi思格/嫂子和你在一起。充电和。

与声尘隔绝多年,即使老人经历过一波又一波的劫难,此刻也难免心潮澎湃。然而,你越想说,落在纸上的就越少。

4月15日左右,查福熙收到了张充和的另一封回信。这一次,他更多地了解了张充和和傅汉思在美国的工作和生活。他也第一次知道,30年前,当他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弹钢琴时,观众中有傅汉思。傅汉思认为他的演奏是“定”的,充满了“美”——当然,这是傅汉思学过汉学后用的词。

5月14日,查福熙作了答复,并在信的结尾说:

这本书我已经看了好几遍了,很抱歉耽误了,但是很抱歉以后再也不让你失去耳朵了。

写完这封信一周后,查福熙因突发脑溢血住进空军医院,时而清醒时而昏迷,最终于8月10日去世。

1979年,张充和在阔别30年后重返故土。这一年,她已经65岁了,她的老昆明之行是40年前。得知故人去世的消息,张充和反复修改,为查福熙写了第三首《八音甘州》:

丁宁在休,于洪邀故国重游。七弦叹息,是悲情的一代,天长地久。西边可以看到天空,但那是一艘渔船。只有忘记机友,远离海浪。

论断人伦之罪,难偿一人之志。要勇敢,要愿意东移。你在余辉里,晴空,下着雨,等谱成十万锦绣中华。触摸新词,让你的眼泪留在微风中,送给闲散的海鸥。

三首《赣州八首》中,第三首变化最多。其实初稿也不错,尤其是“做任何事都要努力,不要皱眉头”这句话。总结他的一生,没有“万事难”的意思——就像一张查福熙晚年的照片,他沉浸在回顾与写作的喜悦中,脸上流露出发自内心的温柔与从容,仿佛他的人生没有经历过什么波折,仿佛他的探索之旅才刚刚开始。

(林江贤摘自中华书局《往事一清,高楼伴秦地》一书,节选自本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59435.html
上一篇人之美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下一篇 小方哪里人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