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文摘 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是文化传统

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是文化传统

胡萍 黄昭彦壮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壮族传统文化有新时代的传承和创新。其中丰富的民族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通过合理转化和阐释不仅可以取得创新发展,使其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

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是文化传统

黄赵岩

壮族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壮族传统文化有了继承和创新的新时代。其中,丰富的民族传统美德和价值观,通过合理的转化和阐释,不仅可以实现创新发展,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相结合,还可以为推动核心价值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养料。它蕴含着民族特有的情感,能够发挥独特的道德支撑和价值支撑作用。它在成为民族精神象征的同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奠定了坚实的社会文化基础,确保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播中得到人民的理解和支持。

壮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自然、人文、社会文化丰富,体现了壮族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练,其培育离不开特定的地域和人群。壮族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食粮,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浅析壮族的传统文化特征

自古以来,壮族就在岭南地区繁衍生息,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历史背景,体现了壮族发展的实践性、历史性和价值性。壮族人民为了适应特殊的自然发展环节,形成了简单的社会生产关系,产生了以稻作文化为核心的农业生产,这种生产可以保证各民族与自然的密切联系,促进各民族形成团结友爱、乐观豁达、艰苦奋斗等精神品质。随着壮族人民物质和意识水平的发展,民族文化的表层意蕴也发生了变化和丰富,但其民族精神内核却得以稳定传承,从而引领一代又一代的壮族人民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在壮族特定的文化体系中,它具有整体价值观,促进了民族风俗、服饰等各种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并贯穿于民族心理和物理对象之中。[1]同时,壮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不是固步自封的。在发展过程中也与其他民族文化有很大的交流和融合,体现了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开放性和融合性。但并不是完全“汉化”或机械套用其他民族文化的特点,而是保留了自己的特色,促使壮族诞生了许多生动丰富的文化形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亮点。

壮族传统文化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1.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外延提供精神食粮。

壮族传统文化来源于民族实践,是民族历史延续和民族精神文明存续的原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要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土壤,提供价值观培育所需的营养,确保价值观能够与民族文化相契合,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壮族传统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炼文化中的价值观的过程中,不能把文化割裂开来,以免其中的优秀部分被抛弃,造成文化血脉不可持续。从壮族传统文化中可以找到正义、法治等传统习俗,成为核心价值观,为区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指导。在壮族文化发展和传承的历史中,涌现出了大量丰富的民族传统美德和价值观。通过合理的转化和解读,不仅可以实现创新发展,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相结合,还可以为核心价值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滋养。它蕴含着民族特有的情感,能够发挥独特的道德支撑和价值支撑作用。它在成为民族精神象征的同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奠定了坚实的社会文化基础,确保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播中得到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只有人民群众发自内心地认同民族文化,认同根植于民族文化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行为中自觉践行,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的情感联结提供纽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满足国民精神心理需求的同时取得理想效果。

2.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提供文化资源。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凸显其内涵和本质尤为重要。壮族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彰显和谐友爱等价值观的精髓提供了支撑。作为民族繁衍过程中形成的少数民族文化之一,壮族传统文化包含了节日习俗、农耕方式、民间谚语等多种文化形态。,并在民间广为流传。壮族的许多节日,如三月三、陀螺节等,都有隆重的仪式和特殊的文化表现形式,不仅是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可以用来印证友善等核心价值观。如壮族三月三日,壮族青年男女将美好爱情的表达送上节日,以民歌的形式抒发感情,以绣球的形式抒发感情,既加强了情感交流,又体现了民族友爱的理念,为民族团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壮族民间文化中世代流传的日月星辰神话故事,传达了壮族先民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在壮族的农耕文化中,石斧、磨盘等劳动工具都表现了壮族人在种植水稻过程中的辛勤劳动,各种农耕仪式显示了壮族人对农耕和种植的重视,可以为职业价值观的传承提供途径。[2]但是,壮族村落形成的民间规约,经过壮族人民的验证,体现了壮族人民追求社会和谐稳定的价值取向,能够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正义、法治等传统观念。从本质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壮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为价值观的展示提供了有力支撑。

3.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的文化载体。

壮族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语言和艺术形式。比如壮族山歌,就是经历了历史的考验,传承至今的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它们的特点是通俗自然,语言优美。它们蕴含着壮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深深植根于壮族文化之中,具有强大的社会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和传承功能。以壮族山歌为文化载体,可以将壮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让社会主义文化生活唱响,激发民族文化认同。借助文化凝聚力,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其民族性和生活性。融入壮族传统文化的价值观能够潜移默化地广泛传播,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贡献。例如,在广西的许多民族中,壮族民歌能够被人民接受和喜爱。通过发挥壮族民歌的文化魅力、语言魅力和艺术魅力,在欢快朴实的氛围中表达新时代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壮族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同时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目前,壮族山歌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中肩负起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任,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少数民族关系,深化民族认同、团结和社会和谐等价值观,增强民族向心力,为唱响中国梦提供民族语言形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通过对壮族传统文化的解读,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智慧指导,借助丰富的文化载体实现价值观的传递。

壮族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1.融合国民教育,夯实养成基础。

壮族传统文化作为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通过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来体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还需要将壮族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民教育融为一体,夯实价值观培育的基础。把握国家教育改革的契机,可以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体系融入教育顶层设计,完善壮族传统文化在基础教育中的传承体系,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以多种形式走进课堂,帮助青年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在理论教育方面,结合壮族历史文化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引导师生完成文化精髓的挖掘,从中确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价值自信。[3]在实践教育方面,可以通过安排学生参观壮族文化基地、开展壮族文化展演等活动,引导学生在认同民族文化的同时,了解文化内涵,感受文化魅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些中小学,有很多融入壮族传统文化的课程和实践,在推动民族优秀文化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基础教育开始,让学生从内心认同民族文化,自觉传承民族文化,用优秀的民族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深化创造条件。

2.搭建展示文化价值的实践平台。

在为大众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可以完成壮族传统文化实践平台的构建,既能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又能促使人们感受文化价值,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从中汲取精神营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可以在社区定期举办壮族文化讲座,为人们了解民族文化提供途径。结合人们生产生活活动的需要,可以组织壮族传统节日,利用有特色的节日文化吸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加强民族情感纽带,促进文化内涵的大众化。在大众化、浓厚的节日氛围中,人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壮族先民的思想,还可以追求传统美德,进而逐步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但实践活动需要长期组织,需要民族地区地方文艺主管部门牵头,联合各部门、地方企业搭建文化实践平台,借助实践活动扩大影响力,促进文化转化为民众共识,进而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效应。

3.打通沟通路径,促进价值传递。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面,应以壮族传统文化为载体,实现价值观的传播,探索文化传播路径,确保文化宣传的效果,达到弘扬积极价值观的目的。一方面,要注重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引导作用,通过影视作品、文艺节目等加强对壮族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宣传,通过传播壮族山歌、讲壮族故事等方式吸引人群,促进文化的顺利传播。另一方面,要加强新媒体的运用,拓宽文化传播的范围。借助微博、微信等多种信息传播渠道,实现传统文化的大众化,赋予文化新的内涵,增强文化传播的可操作性,促进文化的多元线性传播。[4]在全媒体宣传的背景下,人们可以将壮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联系起来,同时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实现文化传播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行合一。

培养文化人才,引导价值实践

运用壮族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点在于对优秀壮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结合这一目标,需要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选拔壮族地区的民族文化传承人,参与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活动。可以结合文化特色设置一些文化遗产试点专业,创造一些合适的就业岗位,从教育、就业、文化传承一体化的角度为壮族文化遗产的发展培养一批人才。在基层,通过在每个壮族村组设置培训活动,引导青少年学习壮族文化,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壮族文化复兴的实践,可以保护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命脉。比如关于壮族山歌的文化传承,考虑到壮族地区新一代年轻人能唱山歌、创作山歌的不多,很容易让这种文化传承难以为继。要选派有壮族民歌表演和创作经验的培训教师,鼓励在校壮族学生学习民歌文化,完成壮族民歌创作人才的培养。同时,鼓励壮族青年将当地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融入民歌歌词创作中,将时代特征和一些鼓舞人心的民族精神元素融入旋律创作中。他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作导向,既能完成优秀民歌的创作,又能通过民歌的演唱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进而充分体现壮族人民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参考

[1]卢成官,秦伟进。以壮族民歌文化为载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37 (03): 75-78。

[2]于妮。论壮族文化自信在广西文化产业中的体现[J].海格,2018 (04): 118-121。

[3]邓一清,黄英。从壮族民歌看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语言艺术[J].名著欣赏,2018 (08): 96-97+142。

[4]饶,梁军.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分析壮族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J].高等教育论坛,2018 (02): 119-121。

作者简介

胡平是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助教。他的研究兴趣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发展。

黄是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副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0210.html
上一篇打造城市阅读空间的意义
下一篇 陕西红色文化背景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