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文摘 概括出成渝城市群的规划特色

概括出成渝城市群的规划特色

郑洲 唐正倩摘 要 成渝城市群显然是西部地区发展最为活跃且一直领先的区域。《新西部》曾以《决战成渝圈》《期待成渝成为“新改革共识”实验区》《西三角畅想曲》等文章或专题对该区域的融合发展进行了深度报道。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为中国知网数据库,运用C…

概括出成渝城市群的规划特色

周钱

成渝城市群显然是西部地区最活跃、最领先的地区。《新西部》以《决战成渝圈》、《期待成渝成为新改革共识实验区》、《西三角幻想》等文章或专题对这一区域的融合发展进行了深度报道。本文的研究数据来源于CNKI数据库。利用Cite Space软件绘制文献关键词知识网络图谱,确定主要研究机构,梳理总结学术界研究热点,展望成渝城市群协同发展研究。

关键词成渝城市群知识网络图谱协同发展

引用单词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形成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是我国首次提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概念,也是我国经济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高质量增长转变的重要举措。对于川渝而言,新概念的提出也是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有利于充分发挥成渝两个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在成渝两地发展高品质的新空房。

成渝地区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其实早在西部大开发的区域规划中,就有“成渝两大都市中心,双核城市群”的提法。从《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颁布,到《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发布,再到成渝双城经济圈概念的提出,川渝一体化发展的理念贯穿始终。对此,学术界很多学者都做过系统的研究。在中央成渝城市群的基础上,提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概念,更有利于发挥成渝两地的辐射带动作用,进而有助于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潜力,促进不同省级行政区之间的一体化发展。

新形势下,成渝双城经济圈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然而,目前学术界对成渝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研究相对缺乏。基于CNKI数据库,将“成渝城市群”和“协调发展”的关键词输入CNKI,文献来源为CSS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检索到155篇论文。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发现,研究时间主要集中在2004-2019年期间。以2004-2019年文献为参考样本,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成渝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成渝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提供参考,并对未来成渝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进行展望。

数据源和样本分析

1.数据来源。本文所有文献数据均来自中国知网。由于国内学术界关于成渝城市群的研究成果很多,本文仅对来自CSS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成渝城市群协调发展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经过初步筛选,最终选择了155篇文献作为研究样本,样本文献的数量足以支持本研究。本文应用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将数学、图形学、信息科学可视化技术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与文献计量引文分析、共现分析等方法相结合,用可视化的图谱图像展示学科的核心结构、发展历史、前沿领域和整体知识结构。然后综合运用Cite Space软件绘制包括研究机构分布和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图集。通过可视化图谱展示,深入分析研究热点。

2.样本分析。是一个主要的研究机构。评价研究机构在该领域影响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就是发表的文章数量。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出版机构的论文发表总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成渝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研究情况和各机构的学术水平。按照文献所属机构分类,有6家机构的文章超过7篇的情况绘制为图1。从图1可以看出,成渝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研究主要是在高校中进行,但是范围比较有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的一些高校。从发表文章的数量可以看出,大学之间的研究程度差别不大。有五所大学发表了七篇以上的文章,大学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呈现出均衡发展的态势,但相关研究很少。其中,部分高校该领域的研究论文数量只有一篇或为零。由于对成渝城市群协调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较少,相互之间的联系也比较薄弱,所以这一研究领域的出版机构之间的联系并不太密切。总体来说,研究成渝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机构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尤其是川渝两地的高校。

第二,文学产出的时间分布。在一定程度上,研究时序的变化不仅反映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速度和阶段变化,而且对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动向具有学术意义。本文根据中国知网的文献数据,绘制时间分布图,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成渝地区的研究文献最早出现在2004年,从2005年开始增长速度加快。学者们开展了各种研究,论文数量逐渐增多,2015年达到第一个高峰。此后,关于成渝经济区发展的学术研究数量虽有所下降,但研究成果质量却不断提高。随着中央对成渝城市群的规划,文件数量有了短暂的上升,一些专家学者对成渝城市群这一主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对成渝城市群的研究方兴未艾,这与规划中的成渝经济区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

第三,高产作者分布。在155篇成渝城市群研究文献中,有5位学者发表了2篇以上的文章,89.2%的作者分别发表了1篇,如图3所示。其中,姜晓军、杨庆山、张新帅、吴运春、李跃旗等学者发表了2篇关于成渝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文章,共10篇,主要从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战略等角度研究成渝经济区的协调发展战略。从统计结果分析,很少有作者会继续追踪一个话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成渝城市群研究热点

研究热点一:“成渝”关键词。关键词是从文献中提取的核心词,直观地反映作者的观点和核心思想。本文对研究对象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和时间轴分析,从而直观地反映成渝两地的研究热点和研究现状。

第一,关键词共现分析。本文利用Cite空间对2004-2019年CNKI中的上述四个关键词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图4中成渝关键词的共现图。节点大小表示关键词频率,节点越大,关键词频率越高。最大的关键词节点是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等。其中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被引用的频率最高,也是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后的高关注点。

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反映了学术对知识节点的关注程度。关键词出现频率越高,相关文献讨论越热,说明通过这一点进行了更多的研究,是当前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在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基础上,按照知识图谱的词频进行统计。图4显示了出现超过4次的14个关键词。城市群出现的频率最高(41次),成渝城市群、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出现的频率都在20次以上,是成渝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的重点。成渝城市群继城市群之后再次频繁出现,可能是因为2015年成渝城市群的提法再次被关注,成为研究热点。

二是研究热点分析。用Cite Space软件分析关键词,导入数据源。时间跨度为2004-2019年,时间分区跨度为2.5年,即把研究期分为6个时间段进行处理。将网络节点设置为关键词,运行Cite Space软件对出现频率超过2次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见图5)。

从图5可以看出,Cite Space软件生成的关键词知识图谱显示2019年共有31个网络节点。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字,在图中用大小不一的圆圈表示。圆圈的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即圆圈越大,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高。通过梳理图中相同或相似的关键词,得出近十五年来成渝城市群协调发展领域的两个研究热点。

研究热点1:城市群。关键词包括成渝城市群、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林(2005)在《共筑繁荣: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报告——面向未来的七大战略和行动计划》一书中全面阐述了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战略,提出成渝城市群在城市间空的布局是以“两圈、两组、四带”为基础。林(2006)指出,成渝城市群是未来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杨顺响(2007)从行政体制上提出了成渝城市群发展一体化的思想,指出成渝城市群能否形成和实现城市群一体化,取决于成渝地区能否从制度创新、组织安排、协调合作等方面构建一体化的制度框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姚世谋等(2011)提出成渝城市群是由四川盆地形成的城市群,并指出了成渝城市群的发展历程、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

2003年12月,由四川省和重庆市社科院、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学者组成的课题组联合申请并顺利完成了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规划招标项目“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对成渝城市群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了成渝城市群的城市群水平、城市间分布空、城市群内城市定位和功能分区。刘卫东(2014)认为成渝城市群是典型的双核城市群发展模式。钟海燕(2014)将成渝城市群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建国后城市恢复发展阶段、三线建设快速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成渝经济区概念提出阶段、重庆直辖后成渝城市群初步发展阶段,指出重庆直辖后由于行政体制问题,成渝城市群整体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研究热点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键词包括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耦合协调、区域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内学术界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研究的深入,周、王友强等(2010)发现,只有完善市场体系,推进跨区域治理,优化协调系统,才能使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区域经济实现均衡发展。张宇(2010)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分析相结合,提出了成渝经济区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市场、政府、组织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张玉凤(2014)将通过发展中心城市、培育中间城市群、创新区域协调机制来促进成渝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刘志彪(2017)认为,新形势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是通过创新发展机制,使中国逐步从全球价值链走向国家价值链。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

1.研究结论

基于中国知网收录的155篇成渝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论文的样本数据,对成渝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成渝城市群研究论文的时间分布图,生成关键词共现、时间轴等图表,了解成渝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本文主要从时间分布分析和关键词分析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第一,对时间分布的研究表明,当年发表的文章数量趋于稳定,并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期刊论文对成渝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研究始于2004年。2004-2014年成渝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文献数量较少。2015年是成渝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的转折点,该领域的研究进入发展阶段。2015-2019年,成渝城市群协同发展研究文献数量快速增长。2020年,在国家相关政策和行政力量的推动下,新兴的成渝双城经济圈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可以预见,关于成渝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文献数量将会大幅增加。

其次,关键词分析显示,2004-2014年成渝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研究重点较为单一,以成渝城市群为主要研究重点。2014-2019年,成渝城市群协同发展研究不断细化,相关关键词趋于多元化。最大节点范围关键词从成渝城市群到长江经济带再到协同发展。研究主题趋于多样化,但每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较低,大多只出现2-8次。可见这一时期学者的研究内容是广泛的。2020年,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提出,成为当前学者研究的热点。高频关键词相互覆盖,研究者对一些关键概念进行了分析。通过以上分析表明,在成渝城市群协调发展相关研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成渝经济区、成渝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等宏观词汇已经逐渐细化到新型城镇化、产业集聚、空结构等。以上分析表明,成渝城市群协调发展领域的研究在不断细化,成渝城市群与协调发展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这一主题值得各界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2.研究前景。

第一,研究趋势展望。从论文发表数量、机构分布、关键词图谱可以发现,成渝经济区和成渝城市群一直是成渝经济协同发展中的重要概念。目前双城经济圈相关文献较少,缺乏系统研究。可以预见,未来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详细政策的出台,相关研究文献将会不断涌现。结合全文的分析结论,目前对成渝还是有大空的研究。早期对成渝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分析上,近十年的定量研究多出现在产业集聚和空结构上。然而,大部分研究数据取自宏观数据,缺乏第一手调查数据,导致近年来对成渝城市群的研究不够深入和及时。另外,实证分析的文献多采用线性回归模型。鉴于现实情况,成渝发展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发生突变。因此,基于成渝的阶段性发展,深入分析生态、交通、产业等更多微观影响因素和非线性关系,有利于提高成渝相关研究的深度,推动更多研究通过实地考察获取实时数据,有助于把握成渝经济圈最新态势,了解国家战略进程,预测发展趋势,从而推动成渝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3.政策建议

第一,重庆和成都是成渝城市群的核心,中心城市要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区域性中心城市是通过长期的历史、经济、文化等原因形成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相比,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文化影响力强,产业结构相对合理,能够对周边城市起到带动作用。重庆和成都分别以自己的市区为中心,反过来发挥自己对周边县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加强基础交通和信息建设,加强与周边县市的联系。由于中心城区土地资源有限,适当向周边辐射区域转移产业,会促进周边辐射区域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加强成渝两地的联系。

第二,加快建设次级区域性中心城市。与国内三大城市群相比,成渝城市群缺乏大城市,成为成渝城市群整体发展的障碍。建设区域性二级中心城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通过建设二级区域中心城市,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共享重庆和成都的发展。

第三,积极发展城市建设,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在成渝城市群中,县级中心镇和地方小城镇广泛分布,这些城镇是城乡发展的结合部。成渝地区具有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国家政策优势,发展城市经济具有巨大优势。东部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由于城市经济发展良好,带动了整个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因此,积极发展城市建设,做强做大城市经济,是成渝城市群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结合区域内各地区发展优势,进一步优化城镇体系,促进区域内中小城市发展,通过建设卫星城分散成渝人口压力,适当扩大中小城市人口规模,提高城市服务水平。有机整合区域内中小城市,集聚优势产业,形成区域内合理分工,促进资源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进一步推动中小城市发展,优化城市功能,建设和谐、绿色、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

第四,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城市间的合作中,包括成渝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合作以及成渝城市群与外部区域的合作。政府应在其职权范围内协调城市间的合作,妥善处理合作中的矛盾,打破城市间合作的一系列不利因素,积极搭建城市间合作的平台。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保守落后的执政理念,为成渝城市群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本文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数据来源有限,本研究仅分析了选取的代表性数据。对于没有分析的部分,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参考

[1]林玲,廖元和,.共建繁荣: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报告——未来七点战略和行动计划[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陈悦,陈朝梅,胡志刚。引文空分析原理及应用:引文空间实用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3]刘事青。中国区域增长新格局与西部大开发——川渝合作与成渝经济区发展战略思考之一[J].中国城市经济,2004 (07): 28-31。

代斌。成渝经济区、成渝城市群与成渝经济带[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 (06): 23-26。

[5]林玲,刘事青。成渝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思考[J].西南财经,2006 (01): 6-9。

[6]杨顺响。成渝合作共谋统筹城乡机制与制度安排——区域政府合作的政治关系新视角[J].理论与改革,2007 (06): 134-137。

[7]刘墉。中国城市群的演变轨迹与展望[J].改革,2009 (04): 98-109。

周,王友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功能界定与机制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2010 (02): 141-148。

[9]李启宇,张文秀。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户农地经营权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成渝地区42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J]。农业技术与经济,2010 (05): 47-54。

[10]何雄郎,朱旭光。成渝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研究[J].软科学,2010 (06): 74-79。

[11]姚世谋等。中国城市群主要发展战略探讨[J].人文地理,2011 (01): 1-4。

[12]李,泰莉。构建内陆开放高地突破成渝“椭圆困局”[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03): 72-73。

[13]钟海燕。成渝经济区城镇体系优化分析——基于时间尺度模型[J].区域研究与发展,2014 (03): 60-63。

[14]刘卫东。经济地理学与空 [J].地理学报,2014 (08): 1109-1116。

[15]杨继瑞,李跃旗,王睿。川渝地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J].经济体制改革,2015 (04): 58-64。

[16],齐极品。空职能分工是否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基于2003-2011年中国城市群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城市与环境研究,2015 (04): 29-48。

[17],,张超,张。基于DMSP/OLS夜景照明数据的成渝城市群空结构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5 (11): 20-24。

[18]刘志彪。构建国家价值链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广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 (03): 20-23。

[19]杨、、罗、。夜光数据驱动的成渝城市群空形成过程的重建与分析[J].地理信息科学学报,2017 (05): 653-661。

[20]李跃旗。新时期成渝城市群协调发展战略研究[J].西部论坛,2018 (03): 94-99。

[21]李跃旗。新发展理念下成渝城市群政府间合作治理模式探索[J].中国行政,2018(05)153-155。

[22]索黎明,魏巍,廖震。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成渝城市群跨域合作的政策、机制与路径[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05): 90-96。

[23]张学良、张明斗、肖航。成渝城市群城市收缩模式及形成机制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06): 1-14。

[24]项燕、程长春、徐长乐等。长江经济带研究热点与展望:基于知识图谱的计量分析[J].经济地理,2018 (07): 16-25。

[25]李剑波,涂建军。成渝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发展协调的时间序列特征[J].现代城市研究,2018 (09): 47-55。

[26]吴鹏,李玉刚,关成等。基于ESDA GIS的成渝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测度及时间空格局分异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8 (10): 93-108。

[27]姜晓军,杨庆山,耿庆革,王晓燕,刘健。长江经济带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协调发展时,空分化与驱动机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 (03): 493-504。

[28],龙向学,齐。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变与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 (03): 505-516。

[29]艺声。以都市圈建设促进成渝城市群发展[J].中国西部,2019 (04): 1-13。

[30]晁景,赵新正,李,,庆余信。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经济差异演变及影响因素——基于多源光照数据的比较研究[J].经济地理,2019 (05): 92-100。

[31]彭劲松。加快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N]。重庆日报2019-07-23(009)。

[32]肖金成,王,,张炎。成渝城市群布局与产业发展研究空 [J].全球化,2019 (08): 30-48。

[33]叶,吴蕴春。成渝城市群的集聚效应、溢出效应与协调发展研究空 [J].金融问题研究,2019 (09): 88-94。

[34]刘梅,赵茜。城市群网络空结构及其经济协调发展——基于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比较分析[J]。经济问题探讨,2019 (09): 100-111。

[35]卢阳春、刘敏、邓亮、赵忠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基于Cite空间文献的计量分析[J].中国西部,2020 (01): 28-38。

作者简介

郑州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后。他的研究方向是区域经济和公共政策研究。

唐郑虔,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学院硕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0821.html
上一篇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
下一篇 《基业长青:理想公司的成功理念》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