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文摘 黄河流域的什么文化与什么文化

黄河流域的什么文化与什么文化

刘宁在黄河流经的九省区中,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六省区属于中国的西部。高山、大河、戈壁、荒漠、丘陵、山地、平原,几乎中国北方所有的陆地地貌都可以在西部黄河流域找到身影。生活在黄河西部流域的各族人民与中原汉民族一起,共同守护母亲…

黄河流域的什么文化与什么文化

刘宁

在黄河流经的九个省份中,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和陕西属于中国的西部。山川、河流、戈壁、沙漠、丘陵、山地、平原,中国北方几乎所有的陆地地貌都能在西黄河流域找到。生活在黄河西部流域的各族人民,与中原汉族一道,共同守护着母亲河,谱写了一曲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明之歌。千百年来,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不屈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民族性格。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

春天,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脚下的日固宗列盆地散落着许多水泊。水泊之间的沼泽草地长满了丰富的水生植物。潺潺的泉水汇聚成涓涓细流,穿过扎陵湖、鄂陵湖,向东到玛多河源区,再流经龙羊峡、李家峡、积石峡,穿过兰州,再向北,从内蒙古托克托县双河村开始鄯善峡之旅。黄土高原给了黄河最丰富的黄土,导致了壶口空的浊浪排和潼关的水激。之后,黄河结束了波澜壮阔的西行之旅,驶入中原,最终在山东垦利县汇入渤海湾。

中华民族464公里的母亲河,哺育了上上下下、两岸无数炎黄子孙,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黄河与中国西部

在黄河流经的九个省份中,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和陕西属于中国的西部。山川、河流、戈壁、沙漠、丘陵、山地、平原,中国北方几乎所有的陆地地貌都能在西黄河流域找到。中国西部壮丽的河山和沿河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构成了最令人难忘和感动的画卷,沙漠的余辉,蜿蜒的河流,草原上的雾气,若尔盖草原青翠的草地。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水车翻转,银色人工重力渠逐级浇灌景观,鄯善峡九弯十八弯,玉门入口宽广悠远。黄河的每一条主要支流都孕育了自己的文明。河湟文化,黄河滋养的银川、包头、呼和浩特绿洲,渭河冲积的八百里平原,黄河与中国西部紧紧相拥,是一幅山水画册,是一首诗、酒、壮歌。

然后,站在黄河边,向中国北方的群山望去,发现了一条几乎与黄河平行的文化线,那就是甘肃、宁夏、陕北、内蒙古的中国长城。这条有形的文化线是自然和文化的混合体,是气候、植被和人类经济活动交织在一起的文明遗产。嘉峪关关城是长城最西端的关隘。关城内仍有农耕生活,游牧民族在关城外驰骋。但每当夕阳遮住大漠、碉楼或边塞关城时,逝去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城又会复活,在血色夕阳中浮现。河西一带,有秦长城,有汉代的亭台楼阁,有桥墩桥台,有明代的边墙,有遗址。宁夏中卫沙坡头黄河两岸至今仍有700多公里的长城遗迹。回首陕北高原,战国、秦、明长城屹立在府谷、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吴起、定边。它们是明朝九面之一的蒙恬为抵御外敌入侵而修建的防线,也是边塞与内地的物质文化贸易场所。毫无疑问,黄河流经的西部是英雄文化和源远流长的河流文化的融合。是一幅长河落日圆,英雄跃马的悲壮画面。这是一个多愁善感的鲜花和野生流浪交织在一起的家园。是一个充满硬朗肃穆气质和侠义柔情的空室。

黄河流域西部六省还有居住在斯里兰卡的藏族、回族、蒙古族、东乡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裕固族、满族等少数民族。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黄河文化更加绚丽多彩。

在四川若尔盖县和甘肃玛曲县的交界处,黄河绕着玛曲县转了180度,被称为唐可湾,是九曲黄河的第一湾。在青海省同德县切木曲(河)汇合处,黄河北折,东流至贵南、共和交界的龙羊峡,形成黄河第二湾——唐乃海湾,由青海、甘肃、四川省的黄南、海南、甘南、临夏、阿坝(北)五个民族自治州及其周边地区环绕,有长江白龙江、岷江、黄河水系。位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撒拉族生活在黄河岸边,与循化相邻的大夏河是回族的故乡。据说大禹引河到积石山的地方是保安族的老家。临夏大河家是回族和西北民歌《华二》的故乡。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有一个叫裕固族的草原游牧民族,已经是非常罕见的少数民族。当然,这些少数民族只是西方众多民族中的一部分。他们和中原汉族一起,守护着黄河这条母亲河,谱写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之歌。

母亲河与中华文明之根

20世纪初,西方人安特生在河南仰韶村发现了史前仰韶文化遗址,此后黄河中游三角洲的一系列考古发现,使人们坚信黄河中游无疑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本土创造。

陕西关中渭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渭河贯穿甘肃、宁夏、陕西三省,是陕西的母亲河,也是黄河的最大支流。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适宜的生态气候,导致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以水为生,以农为生。大约80万年前,渭河支流巴河公王岭的“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里。大约15万年前,大理人生活在渭河流域,沿着巴河支流浐河,有6.7万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的半坡遗址。毋庸置疑,陕西关中是仰韶文化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不仅孕育了早期的华夏文明,也奠定了周、秦、汉、唐等十三个朝代华夏文化的基础。西周的封建大一统、景甜制度、宗法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礼乐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基础。到秦朝实行郡县制,文字统一,影响后世两千年。汉武帝只尊儒术,解决了西周和秦都没有解决的思想统一问题。到隋唐开启科举制度的时候,中国的思想文化就在这里成型了。毫无疑问,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基因是在黄土高原的渭河流域完成的,从而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深度和厚度,为中国制造了最强的文化基因。从那以后,无论朝代如何更迭,这些文化基因都没有改变。

从Xi安往北,穿过铜川,在陕西黄陵的乔杉上,就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墓。苍松翠柏之中,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就在这里。黄帝时代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井、房子、船、服装、水壶、蒸馏器、炉子、杵臼和陶器都被创造出来了。黄帝的历史学家仓颉创造了文字,中华文明的曙光已经到来。所以,黄帝是中华文明的第一块基石,黄河、黄土、黄帝构成了中华文明最独特的民族符号。

仰韶文化从黄河中游开始传播。甘肃临洮县南部的马家窑遗址,是距今4000年的黄河上游史前仰韶文明。它所创造的彩陶文化达到了世界古代彩陶历史的顶峰。齐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以甘肃为中心。公元前1700年左右齐家文化衰落后,在原齐家文化区域的西部出现了加贺文化,东部则存在新店文化。青海东部黄河上游和湟水流域的大部分地区都在加贺文化之内。甘肃南部的洮河和大夏河进入黄河的地区是新店文化分布的地区。黄河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是青藏高原的加贺文化,向东北影响以辽西和内蒙古东部赤峰市为中心的红山文化,向东影响以海岱地区为中心的大汶口文化,向南影响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和长江下游的崧泽文化。很明显,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中游,然后由中心向四周扩散,与周边诸多文明交流碰撞,最终形成了地域辽阔空的中华文明大系。

农业和游牧

黄河流域是中国农业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所以谈黄河文化就要谈农业文明。中国历史上不同类型的农业文化可以分为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两大体系。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是中国古代农业史发展的主要线索之一。农业是种植植物和饲养动物的活动。黄土高原最初是农业的发源地,因此它是中华民族活动的大舞台。在黄河流经的九个省份中,青海、宁夏、陕西、山西、甘肃和内蒙古的东部形成了黄土高原。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中游,准确地说,发源于黄河岸边的台湾梯田。早期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较弱,黄土疏松,容易开发,所以文明的曙光起源于北方最厚的黄土。

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采集野生谷物并驯化。黄河流域中游的黍稷因耐旱,利用有限水的效率最好,最先推广。《诗经》中,各种粮食作物出现的次数是小米。中国的桑葚生产最早诞生在黄土高原上,《诗经》中出现了二十首关于桑葚的诗,间接证明了丝绸的存在。陕西泾阳县的郑国渠是一座建于秦朝的水利灌溉系统,距今已有223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古代三大著名水利工程之一,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之后,在郑国渠,运河的名字被反复更改,而且持续了很长时间。它是汉代的白公运河、唐代的三白运河、宋代的丰利运河、元代的王石运河和明代的广惠运河。民国时期,水利学家先生继承荆引水灌溉的历史经验,采用科学技术,主持修建了京惠渠工程。陕西关中,两千年来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

众所周知,西北地区属于干旱或半干旱气候,农业水利灌溉的发展必须跟上。因此,河湟地区、河套平原和关中地区是历史悠久的古代灌区。“河湟”地区是指兰州以西的黄河上游和湟水河谷,大约是甘肃的西南部和青海省的东部。这一地区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界地带,是中原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融合之地,土地肥沃,水系方便灌溉,为先民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河湟农业出现在秦代巩俐时期。羌人被秦人俘虏,没有用剑。逃离后,他们转移到黄河,湟水和何瑶河发展农业。到汉武帝时,汉军进入湟水,河湟农业再次发展起来。但河湟地区一直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并存,以日月山为界,日月山以东为农业区,以西为游牧区。河湟地区齐家文化属于高原河谷游牧区,鄂尔多斯地区和陕北河套地区是农耕区和草原游牧区交织的地区。

进入黄河河套平原,水流平缓,黄河两岸人民灌溉,造就了银川和土默川平原,从而将中华文明向北推进了几个维度。这个地方也是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交织的地带。青铜峡是黄河上游最后一个峡谷,黄河水文在这里发生变化。因此,水文学家把青铜峡作为黄河上下游的分界线,地质学家把内蒙古托克托县双河村作为黄河上中游的分水岭。夏青的水利灌溉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秦朝开始,经过汉、隋唐、南北朝、五代、元、明、清,黄河的灌溉使这里的庄稼丰收,水果芬芳。唐代魏禅诗曰:“贺兰山下建果园,扬名江北。”宁夏中卫人发明的无坝引水工程,创造了神秘的沙坡头水利文化。后河套灌区最迟在西汉时期(公元前2世纪)开始建设,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灌区三盛公共引水枢纽自引黄河水,总干渠、13条各级干渠、渠道向田间、湖泊输水。之后通过红阳水站进入乌梁素海流域,最后通过主排水出口段退入黄河,是一个完整的排灌系统。河套灌区地处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错地带,引黄灌溉工程的建立开启了河套地区农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都城和废墟

城市是中国文化的特殊产物,构成了汉文化圈独特的人文地理景观。黄河流域西部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有大量的废弃都城和遗址。前者曾是首都和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者代表了前者城市的繁荣与辉煌。作为西都,主要在陕西关中形成一个庞大的都市群:西周的丰浩、秦的咸阳、汉隋唐的长安,以及少数民族建立的西夏都城宁夏的银川、陕北的定边赫连勃勃的都城通宛城。

首都文化是当时民族文化的集合和表征。秦人咸阳虽不能为今所知,但《阿旁宫唐人赋》杜牧有所描述:“占地三百余里,隔绝日月苍穹。骊山北建西折,直通咸阳。二川溶解,流入宫墙。五步到一楼,十步到一个亭子。轩长檐高齿。”可以想象秦都宫殿的宏伟,都城的雄伟。汉代长安有《三黄府图》一书,载有长乐宫、未央宫、张健宫、贵宫、甘泉宫。虽然现在已经隐没在夕阳的余晖中,但遗迹和诗词歌赋依然可以想象当年的辉煌和尊严。隋唐长安城是中国城市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它有宫城、皇城、国成三层格局,有严格的“方莉”制度,广场上寺庙众多。如七月在《贺Xi邓城南班望京城》中说:“皇城阴沉沉,空气葱郁...东西结合,道路贯通南北。万国前厅,集团宣传室...晨风,朝阳...靠着岩廊的拱门,对贤惠的向往,听着琴声。有成千上万的线和成千上万的隐藏的布...到处都是钟声和钟声在响,车马在鸣。在漫长的夕阳下,我深情相顾。”作为汉长安的都城,天象星罗棋布,唐长安的特点是周易礼仪、政治清明、和谐。

在黄河流域的西部,中国还有很多都城因为各种原因被毁。今天,我们只需要通过文献记载、墓葬和遗址等方式来了解他们的首都文化。陕西关中有一个庞大的陵墓群,西汉十一位皇帝的陵墓分布在长安附近的“元”上。除了文帝的巴陵和宣帝的凌渡在长安东南的白鹿原和少陵源,其他九个陵墓都位于渭水北岸的咸阳花园上。由于秦汉时期的墓葬和墓葬占据了长安附近的咸阳、白鹿原、少陵源等地,而秦岭和秦岭北麓的冲积扇又不适合建造大规模的墓地,所以唐代的墓葬不得不向渭北黄土高原发展。唐代十八位皇帝的陵墓位于黄土高原北部的丘陵上,从乾县到蒲城绵延100多公里,在关中渭水以北。陵墓位于墓地的最北部。无论是依山而建,还是盖斗而建,都是巍峨的,相当于长安的宫城。这是地下弓玄,一个围绕“山顶”或地面上的土堆建造的方形城镇。城四周有城墙,四面各有一门,门外有双阙双狮,仙灵四门,八虎,城四角有角楼,正门在南。昭陵有著名的拳毛?、石法池、白提乌、特勒其、撒鲁孜、青追六马、甘岭,借助凉山自然山峰而建,以皇后无字碑、王彬石像61尊而闻名。

黄河东岸的银川西夏陵,展现了一个由党项建立的王国的辉煌。与汉族政权的西夏王朝不同,党项是一个真正来自黄河之滨的民族。当他们从青藏高原迁徙到陕北、鄂尔多斯高原时,民族的英雄气概爆发了,而当他们迁徙到银川时,拓跋氏、氏、方党氏、叶礼氏、蛮朝氏、王礼氏、费廷氏和冯氏脱颖而出。西夏王朝与吐谷浑结盟,后摆脱吐蕃统治,与契丹结盟,在清、唐时期反对吐蕃,长期与内地保持密切的经济关系。今天,当我们站在黄河东岸,西夏王陵埋葬尸骨的地方,千年古墓里有许多被风雨击打的小洞,我们没有意识到,千年远去的历史尘埃,正从这九座干枯的坟墓和一盘古棋中缓缓走来,马背上的失落者,那打乱中国历史的190年,就出现在我们面前。

革命和建设

黄河流域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土地,也是新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空室。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延伸了黄河及其流域的象征意义,将黄河与农民和中国革命联系在一起,赋予了以黄河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坚强有为的民族性格。

中国的现代革命本来是从南方开始的,但是由于长征,中国共产党从南方来到了北方,所以革命发生了逆转。红军长征经过诺尔盖草原,在宁夏西吉将台堡,红一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成功会师。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会后,毛泽东写了《红军不怕远征难》、《念奴娇·昆仑》和《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中共中央进驻陕北延安。延安河发源于陕西靖边天赐湾,流经志丹、安塞、宝塔、延长四县,在延长县南河沟乡附近汇入黄河。1935年至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有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嘉玲革命旧址、枣园、王家屏、凤凰山革命旧址等。这些历史遗迹是黄河流域红色文化的载体。延安时期的革命文化为当代中国文化事业奠定了基础。诞生于延安时期的毛泽东思想,奠定了当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和文化方向。

除了延安,还有榆林、渭南等黄河流域红色文化集中的地区。陕西和山西之间的地理空,以黄河为界,为中国革命创造了一个广阔的天地。陕北黄河沿岸的佳县、吴堡、清涧等地区是毛泽东与中央作战的地方。东方红出生在佳县,五堡渡口是1948年毛泽东主席在陕北战斗一年,最后离开陕北到山西柳林的地方。清涧渡口是1936年红军东征山西的渡口。毛泽东曾在清涧写下“园中春雪”。韩城治川渡口是1937年八路军120师渡河的抗日渡口。玉林天台山附近还有一个东渡口。天台山道观是刘志丹渡河的指挥部,山脚下的何家川是红色革命根据地。显然,黄河流域曾经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红色文化非常丰富。

20世纪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充满巨大悲伤的世纪,黄河洪水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创伤。建国前黄河肆虐,尤其是花园口决口造成的社会生态创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治理黄河为契机,中国共产党创造了治理黄河史上的奇迹。1952年,毛泽东在京考察黄河时说:“一定要把黄河搞好!”1955年,国家提出了治理黄河水患、发展水利的综合规划,提出了黄河综合利用规划,包括远期规划和首期规划。远期规划是黄河干流梯级开发规划:第一段龙羊峡至青铜峡,水利发电;第二段青铜峡至河口镇(现改为双河村),灌溉航运;第三段是河口镇到龙门,发电;第四标段龙门至桃花峪防洪发电。不言而喻,中华民国在继承前代加固下游堤防、整治下游河道治理黄河方案的同时,大规模兴建水利水电工程,积极开展中下游水土保持工程,才是营造近代中国生态环境的应有之义。自1970年黄河梯级开发以来,目前黄河干流上已有30项大中型水利工程,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即我国西部地区。河流综合开发利用是中国现代化模式的应有之义。黄河流域的现代水利建设创造了现代黄河文化。

宗教和文学艺术

中国各民族都在黄河流域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所以黄河流域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的文化空室和艺术博物馆,收藏着艺术珍品。从史前上游的加贺文化、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中游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到黄河流域西部各省各个历史时期丰富的历史遗迹和遗产,其中宗教和文艺绚丽多彩。

青海著名的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出生地。自1560年嘉靖建立以来,经过400多年的不断扩大和发展,逐渐成为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临夏河畔的拉卜楞寺是一座著名的藏传佛教寺庙,以其精美的建筑艺术和灿烂的宗教文化而闻名于世。宁夏青铜峡西夏一百零八塔是河套地区西夏时期重要的佛教建筑,是世界罕见的大型塔阵。它依山而建,共12层,108座盖着锅的塔按奇数排列成等边三角形,体现了宁夏丝绸之路的文化多样性。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大昭寺是黄教的著名寺庙。数百年来一直是内蒙古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有明代宣德炉、清代康熙帝用过的龙凤孔雀伞、康熙帝宫中的八盏珍珠灯笼、康熙帝的万岁龙牌、清乾隆皇帝赐的镀金财神、明清唐卡以及宗教活动中使用的各种器具和面具,都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甘肃炳灵寺石窟以石刻闻名,艺术价值仅次于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从后秦、北魏、隋唐,以及后世都不断有发掘。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

陕西黄河流域的宗教和艺术更加丰富多彩。郏县黄河岸边的白云山,道教历史悠久;Xi安的大兴善寺、济慈寺、季翔寺、叶静寺、草堂寺是佛教六大宗派,即密宗、唯智宗、净土宗、鲁宗宗、三轮宗的宗祠。楼观台是老子写道德经的地方。城里的广仁寺是一座藏传佛教寺庙,更不用说钟南山的许多寺庙了。圣寿寺、紫竹林寺、乌镇寺都是著名的古刹。陕西周秦汉都城遗址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丰富的地下文物使陕西成为黄河流域重要的文化遗产聚集地。周文化的发祥地宝鸡出土了许多精美的青铜器,就铭文的重要性而言,宝鸡位居全国之首。福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金银器,展现了唐代自信奔放的民族气度和当时佛教的兴盛。

谈文艺,要从汉字说起,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众所周知,世界上的各种文字都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大部分都是由象形文字演变为拼音文字,而汉字则是由象形文字演变为“语标”,是表意和音韵的结合体。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古文字。黄河中游是汉字产生的地方。据说仓颉造字,陕西白水至今还有仓颉庙。可以说,秦有石鼓文,汉有石刻。基于文字,中国书法艺术诞生了。从仓颉造字到竹简,彩陶到殷墟甲骨文,从秦篆书到唐书,汉字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文明,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历史载体和学术载体。陕西是中国书法的故乡。周、、、、陕西等都在书法上有所创新。唐文宗运营两年,共十二本,包括《周易》、《尚书》、《石矛》、《周立》、《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杨公传》、《春秋谷亮传》、《孝经》、《论语》、《尔雅》。宋代奠定了今天碑林的基本格局。清初《圣教序》、《春华亭帖》刻于其中。在中西交流史上极具价值的《大秦景教通俗汉文碑》发现后,也藏于此。Xi安碑林汇集了中国历代的著名古迹,并以唐碑而闻名。不仅如此,三秦之地的摩崖石刻比比皆是,耀州王耀可谓陕西第二碑林,汉中石门碑刻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不可小觑。

西夏文化是以西夏文化为中心的多民族文化。壁画和彩绘继承了唐宋艺术,同时又融合了党项、吐蕃、回鹘等民族的文化内容。西夏是由少数创造文字的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借鉴了汉字的笔画和构成原理,形成了自己的文字。西夏文字的创制和使用,佛经的翻译和传播,为中国文化增添了民族风格。有了文字,就有了文学。西周时期的黄河流域中游,诞生了中国第一部《诗经》总集,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记》开创了中国传记史学的先河。鲁迅先生称赞其为“史家绝唱,离骚无韵”,成为千百年来中国文学和史学的经典。汉赋和唐诗构成了黄河流域最灿烂的文学经典,尤其是唐诗,以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对社会生活、时代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展示,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抗日战争时期,艺鹭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是20世纪黄河文艺的最高成就,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奋斗,预示着全民族战争的最后胜利。

毋庸置疑,黄河流域所拥有的人文资源、历史遗迹、文化精华,是长江流域以及其他流域不能替代的,尤其是在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富裕情况下,人类对精神文明和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黄河拥有的精神价值和意义日益凸显出来。本文所涉猎的西部黄河文化也是挂一而漏万,我们希望借以彰显民族丰赡的文化遗产,展示新时代中国黄河文化之创造,并昭示:黄河万古不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0859.html
上一篇合阳跳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下一篇 内蒙古生态治理例子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