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人物 都是农家子弟

都是农家子弟

聂阳欣 丁怡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程猛。图/本刊记者 梁辰在教育与社会流动紧密联系的中国社会,高考被视为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对于农家学子来说尤其如此。恢复高考后,农家子弟进入重点大学的比例一度占据相当比重。而进入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领…

都是农家子弟

聂鑫·丁一文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程猛。图/本刊记者 梁辰程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讲师。图/本报记者陈良

在教育与社会流动紧密相连的中国社会,高考被视为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对农民学生而言。恢复高考后,农民子女进入重点大学的比例一度占据相当大的比重。21世纪以来,接受高等教育的农村学生数量不断减少,不平等趋势不断加剧。

“穷人家难出贵子”的社会讨论背后,指向的是人们对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焦虑,以及对“阶层固化”的担忧。在当前的背景下,“生儿子”不仅意味着考上重点大学,还意味着能够在城市立足。所以,这种讨论并不局限于农民子女群体,也不局限于要不要进入高等教育。“小城作家”、“985废物”等名词的出现,都源于社会流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匮乏感和无力感。

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程萌有一篇题为《阅读的材料及其文化生产——当代农民儿童成长的叙事研究》的博士论文。他关注农民子女进入精英大学过程中的文化生产,探讨这一群体如何在社会阶层弱势、社会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进入精英大学,试图揭示他们在跨越城乡界限、突破地域、身份、阶级等结构性壁垒过程中的复杂情感和自我重塑。

近日,《南方人物周刊》记者采访了程萌,与他就城乡发展差异下的农村教育、农民子女需要的社会支持、农村出身的代际之痛、理想的社会上升通道等问题进行了畅谈。

人物:人民周刊程:程萌“也许他们一开始什么都不缺”

男:你觉得农民孩子和城市孩子相比缺什么?什么是独特?

程:这要看文化情况。也许他们一开始什么都不缺。“缺乏”是由于新的情况。童菲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写道,教授家的孩子去田里捉蚂蚱,“扑过去,反复丢”,而农村的孩子“反应快,一抓一个”。城里的孩子到了农村会发现自己的“缺失”,无法适应那种生活和文化状况。农村孩子到了城市,也会有同样的问题,变得“缺失”。所以“缺”和“丰”都是情境性的。如果你失去了情境,直接认为农村孩子似乎有某种不足甚至缺陷,那你就忽略了生活情境对个体的独特提炼。

男:但是城市化是必然趋势,所以这种情况也是必然的?

程:对,跟什么样的乡村进入什么样的城市有关。中国城市之间差别很大,江浙农村和中西部农村差别也很大。改革开放前,农村人口不能自由进入城市。改革开放后,进入城市经常遇到歧视和各种限制。人总是受益的,也受限于自己的成长和熟悉的生活境遇。

满:你在论文中写道,农民子弟所拥有的低层次文化资本,让人觉得这个群体缺少了很多外在的东西,但他们所独有的,促使他们进入精英大学的,只是一些主观的情感因素。

程:有感情因素,也有偏心因素。其实最重要的还是特殊的生活经历。在留学的过程中,原有的农村生活、家庭生活的体验与一个又一个新的情况相遇、碰撞,这个过程会撞出很多东西。心理和情感因素可以是一种动力,也可以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本,但它们也是一把双刃剑,会帮助他们,有时也会制约他们。所以很难说这些情感因素一定能让他们取得很高的学习成绩。只能说这些因素可能很重要。融入城市

人物:农民子女需要如何重建自我,才能更好地融入城市?

程:融入城市的过程,并不是抹去自己的背景,丢掉自己原有的一切的过程。充满了冲突与碰撞,也有交融与齐头并进。

男:换个说法吧。那些取得世俗成功的农家子弟有什么特点?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程:如果以高考为标尺的话,我研究的农民孩子是有一定学业成绩的。至少在大学之前,他们原有的家庭经历和学校经历碰撞产生的底层文化资本是可以发挥作用的。他们的学术成就与他们的出身和成长经历密不可分,所以他们并不是真正字面上的“读物”,也不是天赋异禀。

但是上了大学之后,谁能保持更积极的状态,融入新的情境,得到更好的发展空?一帆风顺的人应该少一些。也许每个人都会在某个阶段遇到一些困难,一些痛苦和挣扎。那些看起来比较成功的人,或者说能够适应新情况的人,往往是那些能够把旧的东西和新的东西以更好的方式平衡结合起来的人,是那些把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更好地联系起来的人。这样就更有可能以一种更加平和、宽广的胸怀去面对生活,积极吸收各种对自己有益的东西,而不是成为一个封闭、自我局限的人。他们的痛苦与几代农民息息相关。

男:你刚才提到的这些情感因素是双刃剑,既会带来动力,也会感到压力、孤独、不安全感等。这些如何化解?

程:农家子弟的成长之痛,既有个人的,也有社会的,源于不同社会情境下的巨大差异。要适应这种差异,对个体的身心适应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无论是他们经历的落差,还是遭遇的歧视排斥,都不会因为空而消失,反而会在他们的心里留下印记和隐隐的痛。有时候,你可以压抑这些情绪,然后养一些土壤来掩盖。看起来很平静,什么都没发生。但这些东西总会冒出来,需要一个缓解甚至愈合的过程。我们都需要重新面对自己的过去,将过去、现在和未来整合成一个连续的整体,以相对平衡的方式连接不同社会情境的复杂差异。他能在各种情境下与人交往,融入不同的世界,一定程度上克服不适和疏离感,就像两栖动物一样。

男:你提到你的博士论文发表后收到了一些读者的反馈,比如你的“难以言说的抑郁被温柔化解”。是因为他们发现个人的痛苦其实是一代人的共同经历吗?

程:这种痛苦确实是代际的,不仅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也是。背后有社会历史因素。在《阅读材料及其文化生产》第二版的序言中写道:“这些农民孩子的痛苦,不仅是他们的,也是他们父母的。更重要的是改革开放后剧烈的社会变迁和城乡差异在个人内心世界的投影。在更广阔的社会历史维度中,也隐藏着一代代农民面对黄土的无声泪水。"

虽然这些农民孩子通过教育走上了一条“走出农村,改变命运”的道路,但其实他们生活中的很多隐秘线索都隐藏在农民的生活史中。农民的处境与这些农民子女的处境密切相关。

男:你怎么理解这些联系?

程:改革开放之前,出身具有高度的政治意味,比如贫下中农意味着根正苗红。而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出身意味着什么呢?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差别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像李春玲(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的一项研究表明,“80后”群体中,城里人上大学的机会是农村人的4倍。家境因素还会延伸到他们在大学里的交友、恋爱、人生选择、成家立业等诸多方面。

程:改革开放前,生育具有高度的政治意义。例如,贫农和中农意味着扎根和繁荣。改革开放后,出生在农村意味着什么?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区别,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李春玲(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的一项研究表明,在80后一代中,城市人上大学的机会是农村人的4倍。家庭因素也会延伸到他们在大学的交友、恋爱、人生选择、成家立业等诸多方面。

农村出身也有历史的一面。自古以来,农民常常以无声的历史形象出现,他们的生活充满了难以言说的艰辛和苦难。建国以来,在长期的重城市轻农村的发展战略下,国家通过工农业产品的不平等交换,完成了工业化的原始积累。城市的发展繁荣背后有无数农民的汗水。今天的农民孩子仍然带着父母生活的印记。即使他们已经不在农村生活了,也许他们的父辈也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了,但是作为中国社会最基本也是最常被忽视的社会群体,他们已经分享了太多。

现在城乡关系有了新变化,歧视性的话好像少了。以前上学的时候,有些人会用“农村人”作为贬低或者讽刺的言论,比如“你穿得很土”,意思是你很土。这些经历会伤害我们。出身是一个人很难改变的。农民孩子的成长面临着独特的障碍。通过教育空争取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太多不可预知的风险。城乡差距

满:在改变城乡差距的过程中,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教育资源有哪些具体的差异?

程:首先,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越穷的地区,师资越有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流动的壁垒被打破,好教师越来越多地走向城市,从农村走向区县,从区县走向城市,从城市走向全省...形成类似于水泵的机制。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是农村孩子比城市孩子上大学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个方面是家庭。与城市家庭相比,农村孩子的父母要做繁重的体力劳动,所以他们没有太多的闲暇来陪伴孩子。改革开放后,数以亿计的农民为了谋生选择进城打工。因此,大量的孩子越来越缺少父母的陪伴。研究表明,父母(尤其是母亲)越早离开孩子,对他们的发展越不利。外出打工带来的问题包括夫妻分居、赡养老人等诸多问题。与过去流动性较小的农村社会相比,现在的农村留守儿童缺乏情感关怀。

男:所以农村学校和农村家庭很难改变这些弊端?

程:个人和家庭的努力很重要,但背后确实存在很多结构性障碍。我们需要依靠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不断缩小,需要城市反哺农村,需要农村自己造血,需要外部的政策支持,包括扶贫和乡村振兴。这些都很重要,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努力来弥合差距。

一个农民的孩子上学的过程就像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不同的房间离得越远,对个人的拉力就越大,个人需要付出的努力就越多。如果两个房间离得很近,就不用迈很大的步子,也不会有那么多外部和内部的障碍需要克服。不断缩小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

人物:你认为目前城乡差距在缩小吗?

程:有些方面在萎缩,但这种萎缩背后可能有更复杂的东西。就教育而言,农村孩子可能面临更多的诱惑和挑战,比如手机的使用。对于这些农村孩子来说,父母不能长期陪在身边,自控能力差,容易沉迷手机。他们在学业上面临更大的诱惑,需要很强的自我约束。

现在许多农村孩子发现上学很困难。在我调查的一所初中,初三有两个班,可能每年只有10人左右能通过指标到校政策进入好的高中。但是到了市里的“重点高中”,能跟得上节奏,最后考上“重点大学”的就不多见了。现在考上大学后,不确定能不能找到工作。学习的吸引力在下降,风险在增加。不像90年代以前,当你完成大学分配,有了稳定的“铁饭碗”,进了体制,有了人员编制,有了住房分配,有了各种福利,马上就实现了阶层的流动,实现了命运的改变。现在上了大学,每个人都需要努力。最近遇到一个农村学长,发现自己不能像父母希望的那样,继续读研,找工作,进体制,整个人心情非常不好。不平等而不是匮乏是麻烦的原因

人:现在有人说“穷家出不了贵子”。应该怎么理解呢?什么是“你的儿子”?是不是只有考上好大学才算?

程:“你的儿子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是一个比喻。底层的孩子能进入高等教育,成为社会精英,这是一种想象。一个健全的社会需要各行各业的健全发展,绝不应该只走读书这条路,成为知识精英就有未来。其实有时候,书读多了,身体上可能会更难受。

“穷人家出儿子难”不仅仅是你有没有考上好大学,而是一个穷人家的人能否通过自己的努力有好的出路。农村的孩子读完书还要在城市打拼,却往往没有相应的社会资源。如果他们到处碰壁,找不到工作,也不是靠实力说话,还得靠关系到处走后门。再加上极高的房价,他们往往有强烈的幻灭感。

2017年,复旦大学一女生在网上发帖称“上了985、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为什么这个帖子在2017年引起了这么多的共鸣和讨论?一个很重要的外部因素是,那两年各地房价飞涨,小城镇背景、普通家庭的孩子会感到力不从心,农民孩子的落差感会更大。如果农村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却没有很好的发展,很多农村孩子和家长就会觉得“好好学习也不过如此”、“看看谁上了大学还没找到工作”,这就会一下子打击他们对学习乃至公立教育体系的信念。

因此,城市需要做很多事情来接纳贫困家庭的孩子。不仅高中有入学指标,大学也有专项计划。他们还需要考虑到自己到了大学之后如何生活,如何真正拓宽自己的发展空间,如何帮助自己发挥创造力,而不是被困在高房价和资本的挤压中。

一个健全的社会需要各行各业都发展好,不仅成为文化精英,也是一条好的出路。“不均患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不同地区的差距,不同职业收入的差距,体制内外社会福利保障的差距,都需要不断弥合。市场经济总是容易产生缺口,形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需要一只强而不逾的手来发挥调节作用。即使读得不好,农村和城市的孩子都能有合适的学习机会,过上体面有尊严的生活。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尤其是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保障。理想:社会的上升通道

男:目前社会阶层流动受阻了吗?

程:堵根本不能说,但是障碍还是很多的。因为钱上不了学,农村可能就全松了。现在国家和大学都有比较完善的资助体系。但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依然严重,差距在一些地方可能更明显。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但教育资源进一步集中(在城市)。有条件的乡村教师会尽量去城里,在城里买房子,让孩子在城里接受教育。生活水平正在接近,但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和文化设施方面,农村和城市之间仍有很大差距。

人物:目前是否特别推荐学生参加职业教育?

程:中国已经有一些发展良好的职业技术学校,但是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仍然需要改进。师资的提升,产学研的合作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空。现在有一个概念,就是上职校之前不能好好读书。但在八九十年代,一些与特定职业紧密结合的中专却备受推崇。关键在于上了职业技术学校之后,能不能通过职业教育获得稳定的就业,稳定的收入,相对体面的生活。随着国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和投入,职业院校空的发展是很大的,一些僵化的观念也会改变。我相信,在未来,当一个学生可以上高中或者可以接受的大学的时候,他会选择放弃,去更适合的职业技术学校,成为一名高级技术工人。当然,这需要国家社会分配制度的调整,对职业教育的持续关注和投入,尤其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产学研协同,保证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

人:很多单位和企业还是看重学历的。

程:这样做可能是为了降低筛查成本,但存在问题。很多时候学历和能力是不相称的。不必要的学历和年龄限制,包括隐性性别歧视,都需要打破。

男:怎么让社会上所有人都觉得有一个畅通的上升通道?

程:这个问题太大了,很难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制度具有教育功能,正如康永久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所指出的,“教育制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因此,教育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公平正义是一个关键。在教育制度层面,平衡教育资源分配尤为重要。在社会制度层面,要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改革社会分配制度,完善包括教育在内的各种公共支持体系。

此外,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尤为重要。不是离开学校后,人就停止了学习,停止了成长。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学习的需求和愿望,需要多重的自我探索空。在这些方面,国家和全社会可以做的很多。

男:看来我们说的很多方面都不太容易实现。

程:那么我们在这里只是根据个人的经验来谈一些问题和希望。每一点改变都需要很多人一起努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6120.html
上一篇玉门老城:艺术梦与工业园
下一篇 放牛娃博士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