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人物 现代城市规划始于

现代城市规划始于

张明萌2021年1月,经过选举投票,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杨威当选2021年皇家规划学会主席,是该学会107年历史上首位非白人主席,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国际规划专业学会的华人主席。英国是世界现代城市规划行业的发源地,皇家规划学会是代表英国规划专业人…

现代城市规划始于

2021年1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杨威当选2021年英国皇家规划学会会长。他是该学会107年历史上的第一位非白人主席,也是国际规划专业学会在全球范围内的第一位华人主席。

英国是世界现代城市规划产业的发源地。英国皇家规划学会是代表英国规划专业人士的特许专业机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业规划学会。目前,该组织拥有26000多名成员,分布在80多个国家,在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

杨威1974年出生于北京,成长于一个传统的中国家庭,经历了中国城市化的早期阶段。大学时,我对“城市规划”产生了兴趣,并选择了Xi建筑科技大学城市建筑系作为本科专业。毕业后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读博士期间,杨威对人性化公共房间空的研究很感兴趣,去研究了罗马广场和喷泉。她穿梭在罗马的大街小巷,发现市民和游客随时用来解渴的喷泉都是大师们制作的。意大利被规划者视为欧洲城市的典范,她对此印象深刻。这坚定了她对城市规划的理解:她必须对人的尺度有清晰的认识。“当意大利人设计罗马时,他们自己就是这座城市的一员,他们将自己的生活和文化有机地融入到这座城市的建设中。”

毕业后,杨威成为一名城市规划师,主攻欧洲。2011年后,杨威借鉴中医和谐平衡的系统理论,创造了21世纪田园城市空的规划方法。这一成果获得了2014年英国沃尔夫森经济学奖的最终奖项——世界上仅次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奖项。2017年,43岁的杨威被授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

作为一名规划师,杨威一直致力于探索人与城市的关系。每到一个城市,她都会去那里的菜市场看看,看看当地人的样子,看看当地的蔬菜水果,了解一下普通人的生活方式。人、社会、自然在那里融合,生命变得柔软。

杨威是英国乡村城市规划先驱霍华德爵士的忠实粉丝。在很多采访中,谈到城市规划,她都会情不自禁地谈到霍华德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她发展了21世纪田园城市概念的核心:城市规划专业的根本目的是创造一个人、社会、自然和谐共存的平衡系统。

人物:人民周刊杨:杨威城市规划要打破阶层固化。

男:疫情尚未结束,城市规划应该做哪些调整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杨:这次疫情造成90%的患者在城市居民中,这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社会结构不平等、食物供给、通勤时间长、绿地缺乏等等。

我认为未来城市规划的重点首先是人类的生存——人类与自然如何共存?之后才是人类的健康和幸福。很多人可能会认为,金钱是一个人的主要目标,金钱和地位会给人带来幸福。然而,哈佛大学一项长达75年的研究得出结论,良好的社会关系是决定人们健康和幸福的最重要因素。

其次,社会平等和空之间的平等。我们常说的社会平等可能更多的是物质分配上的平等,但是空之间的平等也是很重要的。我们生活的空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健康和幸福。

男:为什么疫情中暴露出绿地不足?

杨:疫情期间大家主要靠走路。虽然家是隔离的,但英国的居民被允许每天锻炼一次,每次一小时。房子旁边有绿地,所以休闲品质高很多。如果住在高密度的建筑空里,周围没有绿地,对人的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会更大。人与自然的接触对精神有很大的疗愈作用。以前可以乘坐公共交通或者开车去更远的公园,但是如果依靠步行,10到15分钟步行距离内的设施就变得尤为重要,这就凸显了空之间平等的重要性。

人物:我们是有量化调查,还是感受大家的意见?

杨:有一个定量的调查。疫情期间,英国国家统计局还发表了一项专门研究。关于不同民族拥有私家园林的比例,少数民族拥有私家园林的比例明显较少。

人物:这在英国还是全欧洲更明显?

杨:这在欧洲很明显。美国也有这样的问题。中产阶级富人可能住在独立的房子里,纽约的一些贫民窟绿地更少。

社会不平等在这次疫情中确实非常突出。属于底层少数民族,他们的感染率远高于中产阶级。很大程度上是他们的生活环境造成的。

人们:通过城市规划可以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吗?

杨:城市规划是一个起点,但城市规划还需要各种社会经济政策的辅助。

城市规划可以通过城市更新和新区的城市建设,侧重于社区融合,特别是负担能力。很多地区的房子太贵了。如何让低收入者和从事一些重要社会基础工作的人买得起这些房子,让大家有更好的融合?

我讲空之间的平等,很重要的一点是,无论什么社会阶层,每个人都有权利享受空之间的基本需求,这是做人的需要。比如人们对清新空空气、光线、绿地的需求,生活与活动空之间的需求,都需要考虑平等。

男:在城市规划中,尤其要避免社会阶层的分化?

杨:很多城市规划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比如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因为城市的大破坏,建了很多新城区或者居民区。建设速度很快,有些地方节点密度很高,主要是为了让一些相对底层的人有地方住,但是质量不是很好。而且把相对处于社会底层的人聚集起来,会造成很大的社会问题。

所以英国现在有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下层的人生活在一起,青少年身边会缺乏榜样。这里会出现一个怪圈。他们的生活中有一些犯罪团伙和贩毒集团。做一个好人很难。他们会纠缠你,会有很多暴力问题,甚至很多犯罪问题。如何打破阶层固化是城市规划中最重要的课题。

城市规划和政府的政策有很大的联系,要有政府政策、资金的支持。城市规划提供的是空间落实,在空间上对这些社会资源进行一个最优良配置,来实现政府政策的可落地性。

杨威2005年博士毕业典礼。图/受访者提供城市规划与政府政策密切相关,需要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城市规划提供空之间的执行和空之间这些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实现政府政策的执行。杨威2005年博士毕业典礼。图/由受访者提供

人:会不会导致被动的城市规划?

杨:城市规划是政府政策的体现,要落实到城市规划中去。城市规划是一个独立的行业,但必然受到很大的影响和制约。从一个城市的角度来说,我认为一个好的规划师可以作为市长的一个好的批判的朋友,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什么大城市会堵车?

男士:为什么意大利的城市规划是欧洲城市的典范?

杨:意大利有文艺复兴和古罗马建筑。意大利的城市都很人性化,整个城市的空房间都能让人觉得平等。房子里有很高的私密性,当你走到公共空的时候,你会觉得受到了城市的欢迎。它是人性化、人性和生活艺术的高度融合。

意大利人在设计city 空房间的时候,对人的尺度有非常清晰的认识。人有自己的行为模式,比如五分钟只能走400米。人与人之间的感觉空直接影响着在城市中的体验。只有对这个尺度有了清晰的认识,才能设计出这个空房间。如果没有大的绿地,城市会很舒服。有时候绿地太大,空之间缺乏隐私会让你觉得不安全。

建筑之间的街道空也影响着人们对这座城市的感受。在欧洲古代城市中,街空室是城市开空室中特别重要的一部分,不仅是方形空室,还有绿地空室。我一直认为街边空房间是我们最重要的一种公共开放空房间。因为人们没有时间每天去公园或广场,所以他们每天都在家门口的街道上行走。街道的热闹、舒适和安全对每个人的感受都特别重要。

男:现在城市发展的各种问题都是我们对人的把握不够精准造成的?

杨:没错。尤其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汽车成为非常普及的交通工具后,很多城市错误地将汽车作为城市设计的一个主导对象,以为未来人人都会开车,从根本上忽视了人的需求。很多城市最大的错误就是把交通或者汽车出行作为城市规划的主要方向。

交通规划已经成为城市里有发言权的行业。他们关心交通流量、交通速度和交通安全。最大的愿望可能就是路越直越宽越好,和人的冲突越少越好,这样才能保证城市交通的运行速度。但是这个时候城市是分裂的,因为一个城市的活力来源于人的活动。如果只考虑一个方面,就会造成不和谐。

男:所以“要想富,先修路”,这种观点已经不适合现代了?

杨:那要看怎么理解这句话了。我觉得所谓“想富就先修路”指的是通达性。比如以前在偏远的县城,只能走农村的土路。要想让这个地方发展起来,先修路是对的,指的是这个地方的通达性。这里指的是区域道路,不是市内道路。这两个不一样。

男:交通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很有发言权,人们也是通过考虑交通来规划一个城市的。既然如此,为什么有些城市还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堵车现象?

杨:因为我们只是从汽车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道路设计最大的一个问题是,道路越宽,越容易造成拥堵。城市是否拥堵,与道路的长短有关。就像人体一样,必须有很多毛细血管,血液才能顺畅流动。交通就像血管一样,有很多毛细血管组成一个活跃的系统。如果只有主要的动脉和静脉,那肯定会拥堵。道路越宽,吸引的汽车就越多。

就业和居住要综合分配,理论上最好的是“到小区步行距离”。前面说了,疫情期间也暴露了通勤的问题。大城市常见的一种情况是,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可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地方,每天上下班要花很多时间。无论是公共交通还是私家车,都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拥堵。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减少不必要的出行。一定要靠近你工作和生活的地方。相关的医疗和教育安排都在同一个小区。要实现路网的合理密度,而不是仅仅连接几条特别宽的路。

男:在我们的教育中,按功能规划城市是一个普遍的观念。但是根据你现在说的,以社区为单位,我感觉和我们当时接受的观念有些矛盾。难道是观念创新了?

杨:我一直在研究、实践和宣传“21世纪的花园城市”,这是现代城市规划的基础。霍华德提出“花园城市”的概念时,是社区的概念,步行距离内的社区,具有居住和就业的功能。我认为中国受苏联的影响很大。苏联很多城市都关注工业发展,所以提出用不同的功能分区,这个是居住区,那个是工业区。这已被证明是一种过时的规划方法。

所以我觉得我们的思路需要调整,城市一定要注意人的尺度,尤其是它的综合性。比如目前我国土地空规划改革提出实行15分钟步行圈。先是2016年上海发布了15分钟步行圈的设计导则,现在全国各级城市也在改变规划思路。中国有很多智慧没有传递给城市规划。

男:你认为中国的城市规划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杨: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很快,大家对先进理念的学习和自省也很深。中国的乡村和中小城市应该是中国文化最好的体现,可以让艺术和科技更好的融合。但是,中国有很多传统智慧没有传承到现在的城市规划中。有时候我们认为城市建设是一个硬空的建筑,而不是一个体系。为什么总说地方多?因为它失去了最好的东西。

男:以你的亲身经历,欧美和中国的城市规划有什么不同?

杨:欧洲非常注重生活方式的传承。最近看到一个调查,显示世界上有70%的人愿意购买附近生产的食品,宁愿多花一点钱。在欧洲城市,市场一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巴黎埃菲尔铁塔不远处有菜市场,周末或者隔几天就有新鲜蔬菜水果出售。

纽约曼哈顿作为一个计划城市,有自己的特点。曼哈顿规划的城市路网密度很高,每隔100到200米就有一个网格。虽然采用了几十条横线和竖线,是很规整的设计,但是步行可达性很高,也很宜人。我在曼哈顿开会的时候一直都是走路,除了去很远的地方坐地铁。

欧洲的城市也一样,一些古老的城市步行可达性很高,尤其是在市中心。当然,二战后建设过快也犯了很多错误。比如我刚才说的,社会不融合,不同种族或阶层之间有很多地域和划分,造成了很大的社会问题。

英国的城市建设也犯了很多错误,也在不断的重组更新。比如伯明翰把城市高架路变成了林荫大道,绿化多了,骑车或者走路都更安全。中国过去40年的发展也总结了很多经验教训,得到了很快的推动和进步。

历史是高度重复的。过去欧洲国家工业革命中发生的一些错误,在中国也发生了。以前发生在中国的错误仍然在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发生。

人:前面已经有别人的经历,或者我们已经成为别人的经历。为什么我们总是犯同样的错误?

杨:经验没有普及,观念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十几年前我去过中国的一个城市,我跟总规划师说不可能建这么宽的机动车道,因为路越宽越拥堵。他说每个人都想买车。和欧美发达国家一样,很多居民都有车。我们也应该体会这种感觉,因为拥有一辆车的便利和优越。可能会有这样的过程,但真的是我们承受不起的。我们不能在任何地方犯同样的错误。世界上60%要城市化的地方到2030年都不会建成。因此,作为英国皇家规划学会主席,我正在积极推动全球规划师之间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建立新的规划行业标准,促进国际跨领域的行业协作,分享最佳实践知识。

另外,对于很多国家来说,现在很少有机会从零开始规划一个城市,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已经建成的城市上进行更新。城市更新最大的困难是土地,土地已经有了所有者或使用者。我们不应该简单地邀请这些居民出去,并为其他人重新设计他们。那怎么才能让这些人留在原来的地区,让整个城市空?这个经济账和社会账怎么算清楚?

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做城市更新,因为投入太贵,回报太少。谁该为此买单是个大问题。

人物:城市规划行业认为谁应该买单?

杨: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任务,应该建立一个更长期的机制。如果这个地方需要更新,一定会有很大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它的回报不仅仅是资金的回报,更是社会的回报,应该算一笔综合账。

男:城市规划无法量化。

杨:是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很多时候不能只是算经济账。我一直在说一个词,英文叫社会资本。我说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非常恶劣的环境中,他的一生都会受到影响,长大后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是一个依赖社会的人。该账户为负账户。但是,如果他通过社会资本投资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他未来对社会的贡献是积极的。

对环境也是一样。最近在英国也在讨论这个问题,对零碳减排来说,树很重要,而原始森林的碳吸收是最高的。如果要建一条高速铁路,设计正好要从这个原始森林穿过,那么是砍一片原始森林,还是高速铁路绕开走?这时候就要有一个权重。

杨威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表演讲。图/受访者提供环境也是如此。最近英国也在讨论这个问题。零碳减排,树木很重要,原始森林的碳吸收是最高的。如果要建一条高速铁路,这条高速铁路的设计就是要穿过这片原始森林,是应该砍掉一片原始森林,还是绕开高速铁路?这个时候,一定要有一个重量。杨威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表演讲。图/由受访者提供

我们不能错误地认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的,我们控制着自然。其实恰恰相反,如果人脱离了自然,甚至会出现生存问题。人与自然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只有理解了这种关系,才能把这笔账算清楚。

男:但是算个更长远的账也是很暧昧的说法。我们无法定义什么样的账户是比较长期的账户,怎么算比较划算。

杨:是的,会有这样的问题。我们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是否愿意让后人乘凉,其实是一种社会责任的考量。城市规划者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可以是开发商的枪,也可以是对社会未来的负责。城市规划为什么重要?因为它着眼于未来,没有一个行业比一个着眼于未来和子孙后代的行业更重要。

让我们回到那个问题。我们的城市规划真正规划的是什么?最根本的是关注人的需求,关注健康,关注幸福。城市规划很复杂,涉及各种关系。但是,最简单的简单方法,就是着眼于人的基本需求,也就是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

男:那你怎么看待历史建筑和城市土地的冲突?

杨:我觉得不能叫冲突。看你怎么看历史建筑了。两年前我学了一个新单词。有人把历史遗产称为“负资产”。我觉得恰恰相反,应该是最有价值的正面资产。历史绝对是一个城市最宝贵的财富,因为它是不可复制的。任何不可复制的东西都是最珍贵的遗产,尤其是因为它传承了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

所以我觉得两者之间不可能有矛盾。城市规划是一个高度创新的行业。一个城市有历史建筑肯定是好事,可以创新性的利用和保护。肯定会有解决的办法。“碳消耗”应该包括在碳排放量的计算中。

男:到目前为止,城市规划是什么吸引了你?

杨:策划讲究人。规划精神的核心在于服务大众。它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宏观到微观。现在我正在研究城市规划和实现零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说实现零碳,是零碳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并行发展,但还没有形成闭环系统。我认为城市规划可以在实现零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为规划的空属性。例如,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住在离你单位步行10分钟的地方,你完全不需要开车,不管是电动车还是汽油车——通过空之间的有效配置,可以大大减少碳排放。

庄子说“物非物中之物”。革命以来,大家都犯了一个错误,以为有了技术就可以超越自然。太多时候,我们被物质化,过于追求物质享受,甚至被它所支配。另外,有时候我们太迷信,依赖昂贵的技术。我认为要寻求绿色零碳,应该同时寻求低成本和本地化的解决方案。比如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绿色建筑,有时候人们会简单的认为使用大量的设备和昂贵的材料就可以实现。其实最好的绿色建筑应该是被动式绿色建筑。被动式绿色建筑不需要太多设备。它通过空的设计实现了自然通风和采光。比如通过风道的设计,可以将空气自然抽出,从而形成空空气对流和空房间降温等。,从而营造用户需要的舒适空房间。并不是说这个目标是通过很多设备实现的,因为任何设备都需要能量。事实上,中国的乡土建筑是最好的被动式绿色建筑材料,我们应该更深入地学习其精髓,实现技术与文化传统有机结合的创新传承。

现在全球化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我们不知道向谁扔砖头。似乎总有一个家庭要承担我们行为造成的伤害,只是我们没有看到,认为它不存在。但地球是一个循环系统,任何一个地方造成的污染和资源损失都是地球分担的。

然而,目前的全球经济计算侧重于单边经济增长,这实际上是在鼓励资源的消耗。与零碳方向相反。我们应该改变我们的观念。现在包括中国专家在内的很多国际专家都在说,国际上广泛使用的经济计算模式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因为它是短视的,它只关注经济增长的一个方面。我刚才说了,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还没有考虑进去,这些资本是不可逆的。

另一方面是碳排放量的计算。国际上对碳排放的计算是以碳排放产生的地方为依据的,我认为这是不合理的。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虽然中国排放的碳是本地排放的,但并不是全部在中国消费。碳消耗也应该包括在计算中。将这两种价值观放在一起比较,对发展中国家更公平。

男:改变计算方法有什么实际影响?

杨:影响很大。很多时候,西方人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国外有些人总是指责中国是最大的碳排放国。然而,中国生产的大量出口产品的成本低于出口地当地生产的产品,外国企业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不管这些产品卖多少,它们的碳排放和材料消耗对地球的危害是一样的。一些地方和国家已经开始采用新的手段让消费者关注他们的碳排放。比如在购买食品时,会标注其碳足迹,宣传低碳意识。

男:为什么要倡导零碳生活方式?

杨:因为这关系到人的生存。现在气候变化真的很严重。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这些天气造成了许多自然灾害,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生产,进而会影响食品供应链。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比如昆虫大大减少。它们看起来不起眼,但对我们的食物链至关重要。80%以上的开花植物是由生物授粉的。没有昆虫授粉,人类将面临粮食危机。

所以气候变化对人类来说并不是天热,所以我们要忍受,但它确实关系到人类的生存。气候变化有一个临界点,过了临界点就不可逆了。根据相关模拟研究,亚洲和非洲将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地区。我们现在所处的十年是全球联合行动的最重要的机会,也可能是我们人类的最后机会。现在有人提出了气候移民的概念:如果气候变化使一个地方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人们不得不移民,这些移民应该如何解决?

男:这些都只和碳有关吗?

杨:是的,碳排放是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的最重要原因。地球上有五个碳库:海洋碳库、地下资源碳库、土壤碳库、大气碳库和植物碳库。人类活动已经导致过量的碳释放到空气体中。

所以,我们人类真的要认真思考一下,如何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因为万物皆有因果,我们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实习记者荆婷婷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6251.html
上一篇全球租金回报率最高的城市
下一篇 阿乙:只要你露出一点缝隙骗子就能钻进去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