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科普 “经远舰”的前生今世

“经远舰”的前生今世

2018年9月21日,辽宁大连黑岛海域,一艘不知沉睡了多久的沉船残骸,被证实就是在甲午海战中沉没的北洋水师“经远”号装甲巡洋舰(后简称“经远舰”),这是继致远舰被发现后的又一重大水下考古成果。甲午海战的隆隆炮声仿佛又一次在耳边响起,是时候追…

“经远舰”的前生今世

2018年9月21日,辽宁大连黑岛海域,一艘不知沉睡了多久的沉船残骸,被证实就是在甲午海战中沉没的北洋水师“经远”号装甲巡洋舰(后简称“经远舰”),这是继致远舰被发现后的又一重大水下考古成果。甲午海战的隆隆炮声仿佛又一次在耳边响起,是时候追溯一下经远舰的前世遭遇,再看其今生经历了。

从“致远”到“经远”

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大东沟爆发的海战,以“甲午海战”之名为后世铭记。这次海战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战役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一直被世人传颂。其中一位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就是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邓世昌,而他所指挥的“致远”号巡洋舰(后简称“致远舰”),在海底沉睡了百年后,其残骸终于在2015年被确认了身份。

致远舰在甲午海战中作战英勇,先是以身掩护旗舰,后又直冲日本舰队,中弹无数,最终沉没。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3年至2016年连续四年,在甲午海战发生的海域——今辽宁省丹东海域展开水下调查与发掘工作。最初由于不能明确丹东沉船的身份,便根据水下考古的命名法则,选择附近的地名,将其暂命名为“丹东一号”。随着发掘工作的进行,考古队员先后发现了带有“致远”字样的瓷盘和格林机关炮以及一扇舷窗,通过查阅北洋水师的武装情况,比对致远舰出厂时的老照片,确认了格林机关炮和舷窗都是致远舰的所有物,再加上明确印有“致远”字样的瓷盘、刻有致远舰大副陈金揆名号的单筒望远镜等,水下考古工作者大胆做出结论:“丹东一号”就是大名鼎鼎的致远舰。

邓世昌

致远舰被找到之后,水下考古工作者对甲午海战及那段历史记忆的探索并未中止。2018年,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对大连海域进行调查,并认为一艘近代沉船的身份可能是北洋水师的“经远”号装甲巡洋舰。

比起致远舰,经远舰的名气就差了许多。很多人并不知道,经远舰才是甲午海战中最后一艘沉没的北洋水师战舰,它的奋战经历并不逊色于致远舰。

铸造骁骑

我们先从经远舰的建造说起,可以比对一下致远舰与经远舰的出厂数据:

致远舰是穹甲巡洋舰,全长76.2米,排水量2300吨,最大航速18节,于1886年由英国建成下水:

经远舰是装甲巡洋舰,全长82.4米,排水量2900吨,最大航速16节,于1887年由德国建成下水。

首先要说明的是,北洋水师成军的时代是世界海军军备、理念发展变革的时代。同时,也是英国与德国不断探索新式舰船设计理念并在海军方面一较高下的时代。致远舰和经远舰分别由英、德建造完成,恰恰是两大海军强国碰撞的缩影。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还曾经亲自过问经远舰的建造情况,指出“卓越地、准时地完成中国这一次的订货具有重大意义”,并且专门建议在军舰建成后由德国派专人驾驶军舰送至中国,以防航行过程中出现意外,给英国人捕风捉影的机会。

同时,经远舰也是世界上较早建成的装甲巡洋舰,用我们现在的话说,类似于概念兵器、试验性兵器。它的设计理念是兼具铁甲舰(如北洋水师旗舰定远舰)的火力、巡洋舰(如致远舰)的速度,以及优于巡洋舰的防护力。从出厂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经远舰比致远舰的体量和排水量都更大,而最大航速则稍逊。它的火力比致远舰更猛,防护力优于致远舰,而要想实现更强的武装性能,就不得不牺牲一些航速。

“经远舰”装甲上的铆钉

经远舰的一大设计特点就是舰上的铁甲堡,这个铁甲堡并不是我们理解的字面意思——战舰甲板上凸出来的一个碉堡,它其实指的是围绕战舰周身一圈的厚厚铁甲。这层铁甲最厚的部分约达24厘米,用于保护弹药舱、锅炉、蒸汽机等要害部位。经远舰的铁甲堡一直以来饱受争议,客观上它确实大大提升了军舰的生命力,但同时也因为它的位置较低,只能保护甲板以下的机械部分,却不足以保护甲板上最关键的指挥塔,这也为后来甲午海战中经远舰的几任指挥人员不断中弹殉职埋下了隐患。

浴血余晖

在甲午海战中,林永升指挥的经远舰以及同批建造的“来远”号装甲巡洋舰(后简称“来远舰”),共同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远舰与来远舰先是对日军的比睿舰发动攻击。比睿舰老旧落后,航速缓慢。针对它发动攻击,与日军最先针对北洋水师老旧落后的超勇舰、扬威舰发动攻击如出一辙。经远舰先是意图接舷俘虏,但被比睿舰的炮火压制,随后又发射鱼雷意图击沉比睿舰,但遗憾地被比睿舰躲过。

林永升

随后,经远舰与来远舰又对落单的日本赤城舰发动攻击。在令人震撼的火力猛击下,赤城舰的弹药库爆炸,蒸汽管路被破坏,主桅杆被打断,舰长当场丧命,只因日军主力舰吉野舰等奋力来援,才躲过灭顶之灾。

经远舰与来远舰对日军发起的主动进攻,是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难得的一次积极攻击行动。功亏一篑之后,北洋水师更加被动。在致远舰进攻吉野舰英勇殉国后不久,经远舰也步其后尘,主动对吉野舰发起冲击,但遭受敌舰炮火重创,不得不战术撤退。在撤退过程中,经远舰脱离了北洋水师大部队,吸引日军最精锐的四艘主力战舰前来追击自己,掩护了北洋水师大部队平安离开战场、维修自救。但是落单的经远舰却在行驶到大连黑岛镇附近海域时,被日军赶上。在这场绝望而壮烈的最后抗争中,经远舰铁甲堡高度不足、指挥塔缺乏庇护的问题显现,在管带林永升中弹身亡后,船上的大副、二副接替指挥,亦先后阵亡。但经远舰全舰上下官兵,始终无一人投降,与日军四艘最精锐、最强悍的新式战舰周旋到了最后一刻,直到战舰受创过重而倾覆沉没。

由于经远舰是在撤退过程中被日军追上击沉的,所以其沉没位置比致远舰偏西15海里,大约是日军舰船一小时的航程。在那场悲壮又光辉的甲午海战之后,经远舰就静静地沉没在了大连海域,在岸边目睹它沉没的黑岛镇渔民,至今依然代代传说着当时的景象。

绘画作品中舰身已严重侧倾的“经远舰”

黑岛沉船

2014年,来自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专业水下考古人员在对致远舰进行调查的同时,就已经在积极地探索北洋水师其余沉没舰船的下落,而大连黑岛镇渔民口口相传的关于经远舰沉没的故事,迅速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水下考古队在黑岛镇渔民所指认的经远舰沉没位置——老人石周边海域,使用磁力仪进行了扫描,果然在老人石南边发现了铁质的沉船残骸。使用多波束声呐分析海底得到三维图像后,工作人员在海床表面看到了一圈凸起物,像是一道城墙,这与资料中记载的经远舰独有的铁甲堡构造十分相似。

带着这样重要的线索,怀着探索到底的决心,水下考古队员在201 8年又来到了老人石海域,将工作船使用四锚定位技术,稳稳停靠在沉船的上方。然后从工作船上引出三个抽沙管道,一同对沉船进行抽泥作业。抽泥的目的是揭露沉船主体,进而探索沉船的身份、姿态,并提取有代表性的文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75466.html
上一篇冠海豹:爱吹“红气球”的海豹
下一篇 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巡礼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