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文学 “小镇生活与边缘经验”三人谈,在小镇生活的感受

“小镇生活与边缘经验”三人谈,在小镇生活的感受

主持人李壮语:這些年来,文学作品中的小镇经验书写越发变得引人关注。早在2016年的一篇文章中我就写到过:“这些年来,‘小城镇已经成为中国文艺的一座富矿。杂乱的街道、浓重的口音、疲倦的面容……这一切仿佛具有无穷的魅力,所有在田间地头或CBD中…

主持人李:

多年来,文学作品中对城镇经验的书写越来越引人注目。早在2016年,我就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这么多年来,‘小城’已经成为中国文艺的富矿,杂乱的街道,浓重的口音,疲惫的面孔...这一切似乎都有着无穷的魅力。所有在田间地头或CBD中心找不到、看不清、抓不到、写不好的爱与恨、快乐与悲伤,都被扔进三线小镇的红油汤里,顿时变得风味十足。事实上,在中国当代文学的记忆中,尤其是新时期以来,《小城》的文本逆袭史与一批70后作家的崛起大致同步。在乡土书写的辉煌记忆与都市审美的热切期待之间,“小城”的逆势崛起无疑有着深刻而复杂的背景:它关系到一代青年作家的成长背景(这些青年作家在当下中国文学格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直接导致了今日中国的体验场景——往小里说,这是宏大时代想象背后的微妙秘密;在大理,它直接解释了官方话语中五颜六色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况且,在纯美学的层面上,作为空之间的想象、话语结构、价值逻辑的“小镇”,它的确为我们的文学经验谱系增添了许多新元素。

如何理解小镇?相关的苦与乐、倦怠与兴奋、执着与荒诞从何而来,又该如何解释?本期《文学探索》栏目,我们邀请三位不同年代的作家来谈谈这个话题:刘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最重要的身份是青年学者,他以《小城青年》回忆为题材的散文作品被广泛讨论;林森,80后,曾在《天涯》杂志发表过关于小城镇的小说,并以副主编的身份主持过相关话题。青年批评家唐诗人可以算作“90后”,他对这一主题的理解显示了年轻批评家的态度和视角。三篇文章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或侧重理论分析,或偏向感性触觉。这种文本似乎也与刘对“小城”的描述不谋而合:它是一种“灌木般的存在”,参差不齐,杂草丛生,蕴含着“独特而包容的中国故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766.html
上一篇文学小镇与灌木丛美学
下一篇 《守望人》(守望)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