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 千年沧桑话翼城

千年沧桑话翼城

翟铭泰翼城,上古称“唐”。自尧受封,其子丹朱及其苗裔承袭延至周初,被周公所灭,以封叔虞建立晋国,其间长达1300余年。晋国自晋景公迁都新田(今山西侯马市)前,翼城一直是晋国的核心区域,素有“唐尧故地,剪桐封国”之称。如今,随着西周霸国墓地的…

翟明泰

翼城,古称“唐”。由于尧被封,他的儿子和他的苗后裔继承它,直到周初,被周公摧毁。晋国是封虞书建立的,延续了1300多年。晋景公迁都新田(今山西侯马市)之前,翼城一直是晋国的核心地区,素有“唐尧故地,伐桐封国”之称。现在随着西周霸州墓地的出现,被冠上了“霸州封国”的名号。

“翼”的名称来源于县城东南的香山,是“像鸟的翅膀”。“翼城”之名,始于侯年间,自称“翼侯”。隋炀帝十八年,翼城县得名。以前,彝、禾、江合而为一,曾称古江县、县。北二年(517),将郡一分为三,初步确定了夷、禾、江的疆域。曾是唐代的蒯州,宋府的翼城县,晋代的宜州,元明清的翼城县。

翼城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诸侯割据之地,文化底蕴深厚。王方贤、舜耕立山、叶童堤丰、介子北木、董胡志比等典故代代相传。晋国的君主和文臣会在这片热土上演绎出无数传奇。自汉代以来,历代都有显赫的官员和名人。淳朴的民风孕育了闻名三晋的宜城花鼓、宜城琴书、全身板、堡子河蚌舞、西燕民歌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胜古迹遍布全国,有曹公四圣宫、吴朝舞楼、南岳东岳庙、关帝庙、城内木石牌坊等5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元代龚宇僧道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有天马曲村遗址,省级有5处。所有这些文物都在向现在的人们讲述着这片土地和水的辉煌的古代,辉煌的现在生活和灿烂的未来。

历史博大精深。

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在县城东南的历山顺王坪一带。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枣园遗址已经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出土的房屋遗址、农具、陶器等遗物具有前仰韶时期的文化特征,已被考古界公认为庙底沟文化的前身。因此,枣园遗址被命名为“枣园文化”,标志着“枣园人”将历史的车轮碾压到了中华文明的前夜。

经过千百年的交融演变,这里迅速崛起了一个沿袭枣园制陶传统、引领制陶技术潮流的部落“唐”。尧定都平阳后,禹封其子于此。此后,后裔刘雷、钱维先后为唐侯,定都于县城西北崇山南麓的“所以唐城”,即“所以唐城,江州翼城县西二十里,为尧之子所封”。夏朝中后期,翼城仍属于夏朝统治的地区,翼城南石场发现的“东峡峰型”遗存是这一时期临汾盆地的代表性文化遗存。唐城村、刘王沟村至今仍有“唐城古都”、“汤涛遗风”、“丹朱旧址”、“刘磊故里”等匾额,古朴闲适。典故如仙、舜耕骊山、丹朱旱船、刘雷屠龙等。都在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西周初年,唐朝参加了商朝后裔的“武庚之乱”,后被周成王所灭。由扮演剪桐叶以示纪念,封其兄于叔,史称“于叔封唐”,亦称“桐叶封弟”或“剪桐封国”。如今宜城周边还散落着“唐风”、“守唐风”、“守天下”之类的东西。敖翔山脚下的南梁古城叫桐城。漱玉寺虽然不存在了,但“砍桐封国”、“唐侯盛行风”、“童封古村”、“童封一家”、“宣彤堂”等大门,至今仍被民间收藏。直到他的儿子谢的父亲因为“姚城南晋河”而改唐为晋,他们还在厢房里。据李、邹衡等考古学家考证,今天马-曲村遗址金侯墓地南侧的府河为古“金水河”,府河上游为翼城古热区“金河”。此后,晋国多次迁都,其核心地区仍在今天的翼城、曲沃一带。直到晋景王十五年(公元前585年),晋国迁都新田,都城仍叫江,也就是现在的侯马市。仍属金,故称姜。金代后期,旧江设县,辖翼城、曲沃、绛县等地。晋朝的26位君主居住在翼城和曲沃,还有一些足智多谋、果断正直的人物,如师傅、栾城、石申、荀、瑞克、、赵帅、胡琰、介子推、李理、董虎、荀武等。都能找到相关的古村落。“赵帅故里”、“戴大爷老封”、“魏武子古村”的魅力依然存在。

近年来,考古学家在县城以东六公里的大河口地区发现了巴国墓地。一个西周时期的国家,名为“巴国”诞生[/k0/],文献上没有记载,被评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从此,被誉为“唐尧发祥地、晋国源头”的翼城,被冠上了“称雄天下、封疆大吏”的称号。巴国与金国、艾国(绛县衡水艾国墓地)和郭艳有交往,并得到过周朝宫睿的赏赐。但从其埋葬习俗和出土礼器来看,它具有很强的文化独立性,很可能在晋献公扩张时被金国所灭。

以晋分为汉、赵、魏为标志,宜城作为晋的发祥地,再次成为三国争夺的重点地区。起初属汉,宣属赵,后属魏,其隶属关系在三个诸侯国之间易主。秦汉时期,翼城隶属河东郡,东汉改称蒋易。三国属魏,正始八年(247)分河东汾北、平阳县、蒋易县十郡。魏喜平二年(517),蒋易郡被一分为三,今翼城位于北江郡,下辖潇湘、北江两县。如今,余江县位于南江县,与南江县合并,曲沃县、闻喜县位于正平县。翼城已初步定下疆域。这期间,翼城大地也因为中国的时空而动荡不安。周安王十七年(公元前385),韩伐郑,使郑康公之子季寿居西城(晋国大夫荀故里)。公元前376年,韩灭郑,太子寿在西城老死,改西城为寿城。峄城有唐代陆所写的《郑王生平》墓碑。周先旺十七年(前352年),魏败之师皮郎;在五十六年(前259年),秦王击败赵,并采取了皮革监狱。所说的“皮老”就是现在龙华镇的老寨村,村口大门上至今还留有“金保安”、“西控秣陵”的大门。汉朝抗击匈奴的大将卫青,原名郑青,现在翼城王庄乡郑庄村就是他的家乡。北关南门外有饮马沟,卫青。霍广生,古将军衔,南梁镇霍家涧人,贵县后迁居平阳。南北朝时,北周武帝宇文泰设镇,命宇文邕为北齐皇室。获胜后,于北齐隆化元年(576年)设隆化镇,以记取北齐末代统治者高纬奢侈浪费、纵欲亡国的教训。

隋炀帝三年(583),在今天的翼城建立金城,十八年(598),北江县改为翼城县。翼城作为一个县名,始于这一年,属晋江县。隋一宁元年(617),翼城县、绛县为翼城县,与潇湘县合并。该县位于曲沃县王贝村。宋代以前,翼城名为金水镇。唐武德元年(618)废将军,改徽州,第二年(619)改北徽州,第四年(621)废,第二年(905)改名徽州。这一时期,翼城出现了两位有影响的人物,分别收录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一个是阴,在今天的南梁镇东阴村。他拓宽经典,出版经典史。他被称为儒学大师,他的笔记《管子》和《鬼谷子》在世界上相当流行。一个是如今龙华镇枣园村的郑竹,厌倦了工商所的官。虽然对他的褒贬不一,但他舍身取义以消除宦官专权的积极意义仍为后人所称道。

宋代设翼城县,属江州。金鼎四年(1220),宜城为益州,辖垣曲、绛县、隆化三县。元代改称翼城县,属中书省晋宁路江州。北宋天盛五年(1027年),曾以“天下异于他人”著称的文彦博,以大理寺了解翼城县,迁文庙,筑河堤,深得民心。继石人、英神、哲学四帝之后,被尊为“鲁国公”50年。宜城人在他们修建的临江阁旁修建了鲁。全国各地的学者作家都写诗悼念,无数优美的诗篇流传下来。欧阳修还到翼城游览,写了《相相铜利之书》。紫阳派创始人张伯端,宋代著名道教人物,曾在翼城村紫阳宫出家。这一时期,宜城的佛教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唐贞观三年(629)扩建的清国寺被命名为太平兴国寺。金天德二年(1150年),霍林宁重修,有一口大钟,称为“神钟”,在晋南极为罕见。晚唐时期,住在翼城杨洼村的工部雁门秀才杨总,子孙世代相传。杨林是宋朝的大都督空,杨法是金朝的龙州将军,杨仪和陈阳是元朝的大元帅,名震一时。宋明理学在北方的传播也传到了翼城,这里出现了瞿继平、新等理学家。元朝的代理人吴澄,曾经为张遵信写过《史思堂说》。元杂剧的繁荣也给翼城留下了许多舞台。武池元代舞楼是中国最大的戏台,四圣宫舞楼和范迪安关帝庙戏台也独具特色,都被视为中国戏曲建筑的精华。

吴明二年(1369),属平阳郡,仍称翼城县。清朝沿袭了明朝的制度。明神宗的生母李太后祖籍玄奘、西关、翼城,清朝御史李春浦不畏强权。她两次上书光绪皇帝,向英夷争夺矿权。史家绍是道光年间著名的清官,曾被江南人称为“史爹”、“史青天”。他监督着御史大夫袁的一举一动,而所有著名的谏官,如左右军长上官,都是在政治舞台上赫赫有名的。

民国初翼城县属河东路。民国十七年(1928年)起属山西省政府管辖,曾设庆城县。1947年宜城解放,初属太岳第二行署。次年,设宜城临时办事处,辖宜城、浮山、安泽、霍县、沁水、绛县、垣曲七县。在此期间,陕西革命先驱严于1926年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翼城县支部。年仅36岁的他和左权将军在辽县侵华日军的“铁滚扫荡”中,在太行山上洒下热血。尤太忠十七团曾在宜城西岩镇石河村驻扎两年多,与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斗争。这位将军爱民爱民的品格被传为美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划归临汾专区,1954年改为晋南专区。1970年,晋南专署分为临汾和运城,翼城县归临汾管辖。2000年设市,翼城自此隶属于临汾。在此期间,全国植棉劳动模范吴春安、农业劳动模范马、林业劳动模范贾培奎、与癌魔作斗争、用生命倒计时兑现诺言的全国劳动模范、两板村党支部书记等,在三晋时期声名鹊起,闻名全国。

民俗多姿多彩。

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给翼城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历朝历代口耳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历久弥新。它不仅是翼城人民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也是群众集体智慧的体现。在元宵节、暑假和重大节日期间,各种民间艺术竞相表演,不仅渲染了节日气氛,也给群众带来了欢乐和鼓舞。特别是宜城花鼓、宜城琴书、全身板、孝义旱船、堡子河蚌舞、西延民歌等独具魅力,深受欢迎。宜城花鼓以其非凡的表演赢得了“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

“绕城走东西南北,花鼓处处闻”的歌谣告诉我们,翼城花鼓通过历代流传到县城的各个角落。翼花鼓,因其装饰图案、花式鼓步和色彩鲜艳的服装和道具而得名。唐朝贞观年间,翼城花鼓兴盛,有一句当地的花鼓歌词刻在木板上:“唐王坐镇长安城,黎族百姓乐与之。每年都有元宵节。国之所系,民之所乐,国之所乐,迎春,花鼓热。“木匾上有‘唐贞观三年三月初十’的字样。宜城花鼓被光绪版《宜城县志》列入乐器图。当时取名“冀鼓”,即拨浪鼓,起源于古代,可见其渊源。至今,宜城花鼓的表演形式主要是鼓手与女苗载歌载舞,配以锣、钹。鼓手的打法是在胸前挂一个小鼓,绑在头、肩、胸、腰、大腿、小腿,双手用鼓槌在鼓的两侧锤打。艺术风格可以概括为:气势如虎,滑稽如戏猴,灵巧多变,姿态优美。多次参加省、全国舞蹈比赛、春节联欢晚会和体育表演。2006年,宜城花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8年和2011年,翼城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或“花鼓之乡”称号。

翼城琴书是诞生于本县的一种说唱艺术,俗称“土书”,流传于周边县市。其音乐婉转缠绵,悦耳动听;唱腔高亢搞笑,旁白性强;伴奏气氛热烈,有一定技巧,地方色彩异常浓厚。据考,翼城琴书起源于元末。起初没有伴奏者,只是一个人拿着一架小钢琴,一只手弹着琴,一只脚踩着一条小木鱼,甚至连弹带唱,也就是所谓的“琴瑟清音”。到了明清时期,又增加了四胡和三弦。现在经过重组,演员从一开始的两三个发展到二十多个。音乐以地方基本节奏为主,充满变化。他们手中的乐器铙钹、八角鼓从不离手,随时指挥着音乐的节奏。即使在飞盘最快的节奏下,他们也是井然有序,富有感染力。俗话说“一钹,一木鱼,四须,一扬琴,突突当啷,一眨眼。”通过几代人的传承,翼城秦书积累了大量的传统曲调。有20多首曲子,如《割韭菜》、《状元游行》、《拜堂》、《慢板前奏曲》、《欢庆之歌》、《茉莉花》、《掐麦穗》等。余本大书50本,余本小书70本,还书200多本,书帽300多本。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几年,宜城的琴书进入了繁荣期,琴书成为节日庆典中不可或缺的表演项目。看琴书已经成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艺术享受。如《程颐舒勤赋》所述:“花笛长,三弦轰,扬琴飒飒,四箍哼。筷子敲钹,剁钹,脚敲木鱼。哑铃淙淙流水,八角鼓旋风。大珠小珠落满盘,金盛宇打甘昆。”特别是1991年,改编自舒勤、旨在弘扬孝文化的秦腔话剧《家风》在晋陕豫三省长期上演,连续演出1000多场,在全省乃至全国县级剧团中实属罕见。省文化厅表彰《家风》创作演出,文化部发来贺电并给予高度评价。2010年6月,翼城秦书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翼城全身板又称“花板”,是一种优美健身的民间舞蹈。它的道具是三块檀木板,一个方头,一个弧头,材质是梓木。据考,全身来自古代打谷场面。旧时青年男女在打谷场上用“连架”(打谷工具)砸碎谷穗,连架以优美的节奏上下舞动。受此启发,少男少女们把劳动工具变成了健身工具——檀木板(花板),把劳动场景变成了健身活动,发明了这种既好玩又健身的民间舞蹈。翼城流传着这样一句歌谣:“李岩竹马扛大刀,王虎打遍板,樊村枕鼓扭腰,郑庄小锣小鼓响。”可见,当时王湖村的全身板戏表演是非常精彩的。近年来,县文化部门致力于挖掘和发展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在深入研究“全身板”各种表演艺术流派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度雕刻和重塑,打造出具有原生态精髓和浓郁时代气息的“翼城全身板”,从而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重新焕发生机,2009年6月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2010年5月参加第十五届全国群星奖大赛,获得“作品奖”。

谁说山区没有幸福?这是天然的宝藏。包河蚌舞,又称“逗蚌”,是流行于翼城历山脚下的堡子村的一种自娱性民间舞蹈。一种具有水乡意蕴的艺术表演形式,能够活跃在北方偏远的山村,远离江河湖海,实属难得。据说堡子村的河蚌舞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因为贻贝能产珍珠,所以大家都想要,于是人们设计了渔民划木船、运鱼、乘鱼鹳、提渔网、钓竿逗“贻贝精”的欢乐舞蹈。建国前,贻贝舞主要由一对逗弄贻贝和贻贝的人表演。建国后,蛤蜊从一个变成了四八个,蛤蜊传情也从一个变成了几个。同时增加了群跑队形的表演,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完美。2009年6月,包子蚌舞被列为省级传统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此外,孝义旱船、西岩民歌、老虎爬山、打火叉、翻鼓等也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名胜古迹令人眼花缭乱。

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在翼城这片热土上留下了众多点缀着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以及散发着璀璨魅力、光彩夺目的石碑。除了前面提到的县城东南的历山顺王坪轩辕洞旧石器遗址和河边的翁堆山前枣园遗址外,县城西北的塔尔山前新石器时代至东周时期的古遗址非常密集,包括县城东南的天马-曲村遗址、苟伟-北寿城遗址和香山脚下的古城遗址。

最吸引人的是大河口新发现的西周墓地。其规模之大,保存之好,时间之长,规格之高,全国罕见。出土文物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极其精美,被誉为“至宝”。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山西省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霸主国的发现》,与首都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燕国燕公主眼中的文物展》,以及近日在澳门举办的迎接澳门回归祖国15年“补足历史——西周霸主国文物特展”等。在全国引起轰动,席卷全球。古老的燕窝,精美的玉鹿,古朴典雅的原始白瓷,奇异的漆木俑等。,无不令中外游客惊叹,展现了位于山西南部一隅的翼城先民的智慧与风采。

除了上述被历史学家青睐的古遗址,翼城还有5处古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舞楼是现存最大的元代戏台。四圣宫是我省乃至全国唯一一座同时供奉尧、舜、玉堂的古刹。南岳东岳庙现存戏台、祭堂、正殿、耳堂、廊室。其中,祭殿和正殿为元代建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东岳庙。范关帝庙戏台,一种灵活的大门形式,是明清时期非同寻常的建筑手法,深得戏曲专家和建筑专家的青睐。位于老县城,木牌楼与石牌楼南北相对,相距仅百米。尤其是从石牌坊的底座到柱顶的头方,从上到下,从外到内,每个石构件都有精美的雕刻,或人物,或鸟兽,或花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目前,以木石牌坊为中心的南十字街已被公布为山西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放齐头并进。此外,还有春秋塔、晋代钟楼、文峰双塔等跨越千年、名闻遐迩的古建筑。有特色鲜明、风情浓郁的民居景观,如贾庄民居、贾珠祠堂、侯氏家庙、石光影壁等,点缀着唐晋故里钟灵。

翼城碑刻丰富,尤其是一些著名的碑刻堪称绝世佳作,昭示着翼城曾经拥有的魅力与才华。初唐四杰之一的陆曾为翼城题词两次,一次是“翼张怀起思碑”,碑已失;是郑太子生平墓碑,现存翼城县博物馆。碑文为骈文,三唱三叹,言简意赅。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题写并篆刻的“龚宇和尚道行碑”,苍劲有力,浓墨重彩。这是宋雪浆糊中的另一种风格,被复制到字帖中,受到许多书法家的青睐。此外,宋代苏轼欧阳修题写的《醉亭碑》,清代顺治颁赠的明代宫廷画家吕纪的《风竹惊鹤图》,也为上官所珍藏。天命碑、巩俐刘寅碑等。也是出自名人之手,艺术精湛,造型奇特,是翼城先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9054.html
上一篇国际知名文史学家朱葆瑨
下一篇 浙大校长竺可桢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