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 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创作经过

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创作经过

熊坤静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徐迟在1976年至1996年的20年间,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反映自然科学领域的生活,相继写下了《地质之光》、《哥德巴赫猜想》、《结晶》、《生命之树常绿》、《刑天舞干戚》等一大批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的作品,在…

熊坤静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徐迟在1976年至1996年的20年间,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反映自然科学领域的生活,先后写出了《地质之光》、《哥德巴赫猜想》、《结晶》、《生命之树常青》、《兴田为干起而舞》等一大批思想性深刻、艺术性完美的作品。,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促进了我国。其中反映葛洲坝水利枢纽建设的《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兴田舞干起》等获全国优秀报道文学奖。

那么,著名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是怎么产生的呢?

由于《人民文学》的稿子

粉碎“四人帮”后,为了更好地动员和组织全国科学界的各类人才积极投身于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于1978年春召开全国科学工作会议。

在科学的春天即将到来的大好形势下,《人民文学》编辑部有计划地组织了一场关于科学家的报告文学,为“文革”中被视为“臭老九”的知识分子恢复名誉,激发读者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编辑部对谁来写和谁来写这两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讨论中,突然有人提到当时社会上流传很广的一个故事,就是在一个来华访问的外国代表团成员中,居然有人要求见陈景润。因为这个人从国外权威科学杂志上看到陈景润写的一篇关于证明现代世界三大数学难题之一的哥德巴赫猜想的学术论文,对陈景润佩服得五体投地。

经过国内的一番努力,终于在中科院数学所找到了陈景润。原来,文革期间,陈景润把自己关在只有6平米的宿舍里。他日夜苦读,反复计算,终于证明并破解了哥德巴赫猜想,写了一篇学术论文,并冒险送到国外发表,在国际数学界引起轰动。然而,他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在中国却鲜为人知。

编辑部的同志们经过一番商议,把写作目标定为陈景润,他们都想到了请湖北省文联的专业作家徐迟来写这篇稿子。因为徐迟曾经在《人民文学》上发表过广受好评的人物特写《祁连山下》,而作为一名记者,他又熟悉知识分子。把这个重任交给他,大家都放心了。

刚刚遭受十年浩劫的徐迟,高兴而又犹豫地说:“我来试试。”主要原因如下:第一,他觉得自己对数学这门学科不熟悉。第二,听说陈景润尽管有贡献,却是个“弗兰肯斯坦”。但禁不住编辑部的热切邀请,他很快来到了北京。

创意作品深度访谈

1977年秋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徐迟在《人民文学》编辑部的周明陪同下,来到位于北京西郊科学城中关村的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知道了徐迟的身份和来意,陈景润紧紧握着他的手说:“哦,徐迟,诗人,我中学时读过你的诗。哦,SEO,不要写我。我没什么可写的。写工农兵!写一个老科学家!”

徐驰笑了笑,告诉陈景润,“我是来看你的,不是来写你的。我是来写科学界和四个现代化的。放心吧。”

“那好,那好,我一定给你提供材料。”

于是,徐迟和陈景润随便聊了聊。当徐迟问及最近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进展时,陈景润回答说,“到了最后的时刻,但也是最艰难的阶段。”谈及叶剑英元帅近日发表的《攻关》一诗,陈景润激动不已,随口背诵道:“攻城不怕坚,攻书不怕难。科学有危险,努力就能过去。”他信心满满地说,“我会继续拼搏,努力攻关,攀登科学高峰。”

于是,从陈景润口中,徐迟和周明知道了他的两件事。

第一,前不久,陈景润收到国际数学联合会主席的来信,邀请他去芬兰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做45分钟的学术报告。在来自世界各地的3000多名与会学者中,他是为数不多的受邀演讲者之一。

中科院领导看到这封信后,亲切接见了陈景润,对他说:“你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国家非常尊重你。这封信是写给你的。去不去由你考虑?想一想,可以直接回复。”回到研究所,深受感动的陈景润,经过一番认真考虑和一番调查,很快给国际数学联合会主席写信。

陈景润在信中说,第一,中国一贯重视发展与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学术交流和友好关系。因此,我要感谢国际数学联合会主席先生的盛情邀请。第二,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省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个省。目前台湾省占了数学所的席位,我不能参加;第三,如果台湾省代表被驱逐,我可以考虑参加。

二是“文革”期间,几个打着“记者”招牌的人到数学所,多次动员和威胁陈景润写文章“批判邓”,但被他严词拒绝。这些人骗他说:“人家都说你是‘白专家’。现在,如果你表示要“批判邓”,写一篇文章,就可以证明你是一个“又红又专”的科学家。陈景润还是没答应。

这两个感人至深、令人敬佩的故事,增进了徐迟和周明对陈景润的了解,消除了一些对陈景润的误解,坚定了徐迟把陈景润写好的决心。

当晚,《人民文学》总编辑张光年(光伟然)听了周明对陈景润的第一次访问汇报,斩钉截铁地说:“哇!就写陈景润吧!不要动摇。文革给知识分子扣上“臭老九”的帽子,他们翻不了身。现在党中央提出四个现代化,靠的是知识,靠的是知识分子!陈景润学理科这么努力,突破了哥德巴赫猜想,了不起!为什么这样的知识分子进不了文学画廊?!告诉徐迟同志,我相信他会写出这个人物的精彩报告文学,发表在明年的《人民文学》一月刊上。”

从此,家住中关村的徐迟把自己的采访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他拜访过许多著名的数学家,包括陈景润的老师、同学和同事。他还认真阅读了陈景润的学术论文。虽然他不能理解他们,但他必须知道一二。在数学研究所,他去了陈景润的办公室和其常去的图书馆等。,甚至去了陈景润的小隔间。

经过深入细致的采访,了解和掌握了大量资料,徐迟精心构思,努力完成了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一经出版,就引起了轰动。

《哥德巴赫猜想》于1978年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大家踊跃购买,传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等省级报刊和电台全文转载并连续播出,使这篇报告文学迅速传遍中国,家喻户晓。

陈景润因此一举成名。

(霍语言编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9596.html
上一篇天才小说家张恨水
下一篇 中国电影音乐之父雷振邦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