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 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

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

扈新起“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句在华夏大地流传了600多年的民谣,使原来生长在洪洞广济寺左侧的一株汉槐,成了亿万古槐后裔魂系梦牵的“根”和故乡的渊源。元朝末年,临汾盆地一带风调雨顺,连年丰收,广济寺的佛事活动因而更加兴旺。而在…

齐欣

“问我祖上哪里来的,山西洪洞的大槐树”。这首在中国流传了六百多年的歌谣,让一棵原本生长在洪洞广济寺左侧的汉槐树,成为亿万古槐树子孙梦想的“根”,成为他们故乡的起源。

元末临汾盆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广济寺的佛教活动更加繁荣。然而此时中原连年战乱,黄河决口,灾难不断。黄河下游,百姓苦不堪言,尤其是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在许多地区,“所有的道路都被封锁,人们被隔绝”。明朝建立后,面对中原荒凉的局面,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1368年)颁布圣旨:“丧后中原荒,民不聊生。”“中原诸国,在元吉之战中,损失最为惨重,尸骨堆积成山,居民寥寥无几。开放了所谓的田地,增加了户口。此乃中原之当务之急。”自此,山西51个县的广大地区开始了大规模的移民高潮。当时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了一个局,给了四川都城。光思寺左侧的古槐树下,成了移民的休憩之地。广济寺各寺庙内的碑文记载了当时动人的细节。《古怀保障论》云:“前明,洪武中学与永乐学派之间,命在边缘,此盖其聚集地。光寺里曾树团的故事很详细,在《一村老人》里也可以看到由于广济寺建在汾河东岸,年代久远,河水东移,汾水泛滥,寺庙被冲毁。广济寺的和尚们把石经塔搬到了古槐的北侧,把记录移民业绩的石碑搬到了贾村东二里的万里村。在模仿广济寺原有大殿、厅堂的布局和造型重建后,更名为北桥寺。清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北上山西。战争期间,北桥寺被“兵毁人亡”,记载迁徙人群历史遗迹的石碑被彻底毁坏。只有广济寺古塔意外保存下来,成为明代移民极为珍贵的遗迹和移民的历史见证,也是槐树根祖文化中极为珍贵的稀世之物。

这种明代大规模迁人的壮举,是槐树根祖文化的经济基础。据史料记载,槐树向民间的迁徙始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持续近50年,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朝统治者为了使移民措施顺利进行,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给棉衣、棉被、搬迁费、给每户20锭农具等。到了搬迁地点还可以“自己方便耕种”“三年免税服务”。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人民贫困,移民相当困难,于是政府采取了欺骗和胁迫的手段。据《石化说苑》碑文记载:“老人代代相传,迁于洪洞槐树下。据说山西人没有迁到洪洞,所以很多老人逃到这个城市,突然开始写作,一个人迁到洪洞。”另据《刘迁腾族谱》记载:“我家应迁者八百余人,平阳府官见我祖忠厚幼,引为迁长。”山西各地的移民被骗来洪洞,从大槐树下的广济寺出发,在官府的护送下,拖着孩子和妇女,沿着土路,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他们在途中经历的困难和痛苦是难以想象的。但一旦来到中原,看到如此辽阔的土地无人开垦,精神倍增。有些土地被马占据,有些土地被犁占据。有了土地,就盖房子,建村庄。一些移民根据他们祖先的姓氏来命名他们的村庄。李叫李存,刘叫刘庄。根据姓氏和地形,给一些村落命名,如六坡、张坑、孙河口、王沙湾等。按行业不同,会种菜的叫武菜园,会打铁的叫张铁炉,会榨油的叫油房,会暖鸡的叫鸡房。山东曹县桃园集乡有个一炮王庄村。据村里的《王氏族谱》记载:“我王居住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从山西洪洞迁居至此。他的祖先是禁忌,带来了方便的武器,所以这个村庄被命名为一枪王。”移民在中原大地定居下来,男人种地,女人织布,繁衍子孙。据《李谱牒序》记载:“祖籍山西洪洞县。明初丁琪媛后,东省户口分散,遂迁清义。看了几本传记,有一大堆人,比如卦义绵言,振弦索,显要官员。朝贡人要全部幸福更难,要全部更难。是个城市,名字很美,枝叶丰富,综合核不下两千人。”传说在河北定县沙河畔,一对年轻夫妇迁居至此,男耕女织,生下八个男孩。后来,他们有了孙子和曾孙。家里发展到81口才分开,后来发展到一万多户。但是村子的名字还是叫“一家庄”,他们代代相传。“要问家乡在哪里住,山西洪洞的大槐树”。槐树成了“故乡”的象征,成了“根”的所在地。

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和自我约束,洪洞人并没有意识到迁人遗址的重要性。直到清末,洪洞贾村有一个叫景大器的人。曾在山东管城、茌平等县任史官,交游广泛。当人们知道他是洪洞人时,他感到亲切,热情地接待了家乡的亲戚。当时,洪洞人刘子林也在常山县做官。他们互相商量后,发起倡议,在山东建“迁址”,筹得粮食和白银390两。第二年,何在河南祁县为官退休,回到洪洞后,筹得银坠三百余枚。就在建站的时候,陆勇的部队一路南下抢劫,可是到了洪洞,士兵们却说已经回老家了。大槐树让洪洞人躲过了一场浩劫。通过这件事,进一步激发了洪洞人建设大槐树迁徙点的热情。民国3年(1914年)修建了古槐树处、茶室和南面的木牌坊,并将广济寺的石经塔移至塔的窑顶,从而使广济寺的冷烟楼成为古塔遗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解放后,人民政府更加重视古槐的文物古迹。1952年,革命烈士亭建在槐树东侧。1957年4月,邓小平同志参观了古槐。1959年,古槐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流动人口的居住地变化日新月异。1983年,这里建了门楼和围墙;1984年,成立大槐树公园管理处,全面拓展迁徙人群的地盘。1998年,新建仿古厅堂建筑——祖先纪念馆,逐步扩大了祖先纪念园的规模,完善了设施。

洪洞大槐树寻根祖宗园,是明代移民遗物博物馆;是亿万古淮后裔的家族族谱、祠堂碑刻数据库;它是槐树的根和祖先的文化和历史发展的缩影。是民族文化与佛教文化融合的典型。

祖庭坐北朝南,规模宏大,环境优美。这座花园由三座带飞檐和拱门的门楼组成。中门略大,门簿四个大字:“迁徙地”。米色的墙壁,翠绿色的琉璃瓦,紫色的门,看起来简单而优雅。一进花园大门,就看到高大雄伟的影壁,四周是汉白玉栏杆,栏杆外是一圈冬青树。影壁中央是一个四角有黄色图案的紫色正方形,中间是一个饱满、刚劲有力的黄色隶书字“根”,左右两边的对联是篆书“饮水”“思源”四个大字。绕过北面的影壁,是第二座花园大门,琉璃瓦的飞檐,紫色的柱子,古朴典雅。第二园门内,草木茂盛,绿树成荫,刺槐、松柏郁郁葱葱。再往北,有一座木牌坊正对着你,有三个角,飞檐,拱门。风格古色古香,牌匾诗情画意。牌坊正面刻有“颜瑜家书”四个字。两边有两句诗:

青槐古道倚斜阳,宝塔立云。

老鹳窝流传已久,高建碑名闻遐迩。

汾北火九河山,碧水环绕。

人文荟萃,谓之乐处,云过古乡。

牌匾上刻着“荫翳”二字,相传民国2年(1913年),袁世凯从卢永祥三镇派兵沿古道由太原南下,进占平阳(临汾),讨伐山西革命。

军队,一路劫掠到洪洞的大槐树,士兵们停下来互相说:“我又回到洪洞老家了。”洪洞人民沾了大槐树的光,从而避免了一场军事灾难和人祸。

木牌楼东侧,有一幅大型瓷壁画《大槐树动于民》。

穿过木牌楼,古槐树遗址的碑亭便展现在眼前。亭子虽不大,但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结构工整精致。亭子里竖立着一块绿色石碑,高一尺五尺,宽二尺四寸。碑冠在雕蟠龙中,碑正面刻有“纪念”二字。碑正面镌刻“古槐树”五个官字,字迹凝重苍劲。在石碑的背面,有一段描述人们迁徙的碑文。

亭的东侧有一个高高的石崖,石崖上有一棵高大干枯的老树,是第二代古槐树。该树于1974年被大风刮倒,人民政府拨款对其进行整修,并用钢筋混凝土加固。现在第三代槐树,是从第二代槐树长出来的,已经是重重叠叠,枝叶繁茂,正是繁盛期。

在第二代古怀的南面,是洪洞县人民政府于1952年修建的革命烈士碑亭。烈士亭下竖立了六座巨大的纪念碑。第一座碑上镌刻着山西省省长王世英的题词“消灭敌人,消灭寇氏英气,洪崖洞出英雄”,随后是时任中共洪洞县委书记张同志书写的儿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壮丽史诗。石碑背面镌刻着战争年代在洪洞县牺牲的3114名革命烈士的名字。

在烈士亭的右侧西面,有三座建于民国3年(1914年)的茶馆。茶馆里陈列着1991年以来国家领导人来访和“寻根祭祖节”盛况的照片。

在茶馆的后面,有一个宏伟的古色古香的大厅,这是祠堂的中心建筑——祠堂。祠堂原来在“古槐树”石碑后面的一个枕窑里,又黑又窄。古槐树的后人寻根祭祖,常常人头攒动。1998年,这座占地面积大、风格古色古香、门窗明亮、出入方便的寺庙建筑得以重建,极大地方便了移民后代和游客寻根祭祖的活动。祠堂内还陈列着大量的家谱、祠堂碑文、墓碑碑文、村史调查、人口调查等。供应桌上有十个供应柜,包括433个名片。是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专家学者研究明代移民史的档案库,也是移民后代寻根祭祖的圣地。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洪洞大槐树园先后获得“国家AAAA旅游区”、“山西省五大旅游景区”、“省级文明景区”等30多项荣誉。为了扩大国槐寻根祖庭的规模,满足亿万国槐子孙的愿望,体现国槐寻根祖庭文化的底蕴,近年来,国槐迁徙地的全面开发建设已经启动。从2006年开始,占地300亩、投资1.1亿元的国槐寻根祖园正在建设中,广济寺的修复重建也纳入了总体建设规划。预计很快,这座拥有13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佛寺将以全新的意蕴呈现在世人面前;但广济寺的历史沿革和槐树的根祖文化,将是我国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宗教学等学科研究者长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编辑王世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9830.html
上一篇阎锡山枉杀李服膺纪实
下一篇 赞布呼清真寺:红军修建的唯一一座清真寺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