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 跟随邓小平在大别山的艰苦岁月里

跟随邓小平在大别山的艰苦岁月里

苗福金我于1947年参加人民解放军,在刘、邓首长领导下的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三纵七旅二十团一营机炮连当战士。1947年秋,我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我军占据大别山地区,可以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

苗福金

我是1947年参加人民解放军的。在刘、邓领导下,我在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纵第二十团第一营第七旅机枪连当兵。1947年秋,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跃进千里大别山,拉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我军占据大别山,东可威吓南京,西可恫吓武汉,南可恫吓长江,鸟瞰中原,对蒋介石集团构成重要威胁。蒋介石对此非常恐慌,于是迅速从豫皖鲁战场抽调5个师33个旅,对我军展开全面围攻。

我军进入大别山后,领导人刘、邓命令部队向预定地点部署。一、二纵在河南东南部,三纵在安徽西部,六纵南下到武汉以东一百公里。蒋介石以23个旅的兵力跟着我刘、邓大军过淮河,想趁我立足未稳消灭他们。

我军刚到大别山时,四面受敌,根据地尚未建立,群众尚未充分发动,部队远离后方,补给十分困难。粮食、弹药、衣物、药品、伤员等等都得不到及时补充,生活异常艰难。但为了打赢战争,我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担负起行军打仗、筹集给养、发动群众三大任务。

自己做冬装和凉鞋。

9月的大别山,气温逐渐下降,早晚寒气袭人。但是战士们还穿着夏装西裤,冬装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刘、邓下令全军自行缝制冬衣。我三纵二十团积极响应刘、邓领导号召,由团后勤部从皖西潜山县购买布料,分发给各连队,自己制作冬装。当时买的布有各种颜色,部队要求做成灰色衣服。我们用草灰染白布做脸,用其他颜色的布做里子。买的棉花都是籽棉,没有弹力机,战士们就用树棍打,用手剥棉籽,做成棉絮。

有了布有了棉,军装裁剪缝制的难题又摆在了我们面前。说到用枪打仗,战士们都是好样的,但是用针线做衣服却难倒了我们,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做。有同志建议找当地村民妇女帮忙。指导员说:“这么多衣服,村民怎么帮?我们必须自己克服困难。查一下解放军的“字典”,看看有没有没有克服的困难!我甚至从4班的战士小王那里得知,他是个裁缝,于是就成了我们的师傅。他边讲边示范,我们就跟着他学怎么做。领口不圆的时候,我们拿一个小瓷碗,做了一个圈,切进领口...就这样,大家自己剪,互相帮助,穿上了自己的冬装。虽然颜色参差不齐,针脚忽长忽短,衣服裁得忽大忽小,领子和口袋歪歪扭扭,皱巴巴的,但这些都是战士们自己的“杰作”,穿起来格外温暖。

因为布的短缺,我们还需要两套棉衣,但是已经买不到布了,管事就和我商量(我当时是上士)。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就送给其他同志吧。就这样,1947年冬天,我们两个带着战友捐赠的两套单人军装,在大别山度过了寒冷的冬天。

从安阳到山东,部队连续行军作战28天,再从山东行军千里,进入大别山。战士们带来的两双布鞋都磨得不能再穿了。没有供应,他们不得不穿草鞋。每次去营地都找稻草打草鞋。一开始是南方同志打他们。后来我们北方的兵也学会了打草鞋。北方人不习惯穿草鞋,尤其是新草鞋。穿松了会掉下来,系紧草绳会把脚弄断。有时候战斗紧张,凉鞋破了还要赤脚走,所以鞋底上到处都是血泡。大别山山高,路窄,水田多。一不留神就会踩进水田里。另外,部队经常夜间行军,你不知道一个晚上会摔多少跤。尤其是雨季,我们北方士兵行军打仗更加困难。从1947年秋到大别山,到1949年春,我军大部分干部战士都穿了两年多草鞋。

食物不足以用瓜代替蔬菜。

大别山很穷,缺粮。如果没有足够的食物,我们不得不混合豌豆,南瓜,野菜等。,所以李连的士兵给我起了个绰号叫“南瓜中士”。部队所到之处,就地向老百姓借粮,借多少粮开收据。团后勤部统一出具借粮公函,解放后村民可凭此凭证交公粮。有时候,部队根本找不到吃的,只好吃南瓜和野菜;有时战斗紧张,断粮断餐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有几次饭做好了,敌人来了,大家就带了一点饭,边走边吃,边打边走,和敌人在山上玩。

在大别山坚持斗争的艰苦日子里,部队从来没有吃过一次白面,特别是我们北方的同志生病了都要一碗面!但是小麦不是本地生产的,根本没有白面粉。虽然生活艰难,但我们毫无怨言。不管多苦多累,我们都要为革命的胜利而奋斗。

在家乡病愈的日子里。

在大别山作战的日子里,部队往往是用一个团来应付敌人几个团的兵力。大家忍饥挨饿,连续作战,不顾疲劳。有时他们不得不在一夜之间翻过几座山。晚上部队转到山上,白天睡在野树林里。无论严冬还是酷暑,部队很少进民房,而是在野外扎营。夏天,大别山有很多蚊子。有些蚊子有半英寸长。虽然他们盖着军用被子,但蚊子仍然可以叮咬人,使他们难以入睡。他们身上长满了红疙瘩,又痒又疼。

部队刚进大别山的时候,根据地还没有建立,离后方很远,也没有医院。重伤病员不能随部队行军打仗时,只好寄养在当地人家里。

1947年9月初,部队刚到安徽六安县,我就患了疟疾。刚开始,我跟着团里的卫生队。我坚持到霍山县后,因为生病很难支撑。领导让我坐在担架上,把我抬到岳西县。因为部队要行军打仗,我和七营七连的战士李玟被留在岳西纪家河附近的一个山庄里,住在两个贫农家里养病。王叔叔家只有三口人:王叔叔、王阿姨和一个童养媳。部队给我留了点药就出发了。我叔叔的家人非常照顾我。王阿姨每天给我送水送饭,按时照顾我用药。虽然每天只能吃两顿玉米面,但王大爷一家还是想尽一切办法找些米饭、鸡蛋等。来增加我的营养,让我尽快恢复,回到部队。一个月后,我和李玟基本康复了。依依不舍地和村民告别后,我们回到部队,投入新的战斗。

坚定立场,走向胜利。

大别山对敌斗争的胜利,不是取决于消灭多少敌人,而是取决于能否站稳脚跟。党中央和毛主席曾经估计,进大别山可能有三种前景:一是付出代价后,你站不稳,准备回来;第二,付出代价,立足不稳,坚持周围的斗争;三是付出代价,站稳脚跟。要从最困难的方面去思考,坚决勇敢的克服一切困难,争取最好的未来。

刘、邓根据大别山地区回旋余地狭小,粮草供应困难,大兵团作战不便的实际情况,贯彻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部署,指示部队避开敌人主力,不与敌硬拼,实行游击战术, 能打就打,打不赢就走,主要是牵制敌人,同时寻找歼击机消灭敌人。 一部分主力留在大别山,在里面打游击,牵制敌人;一部分跳出敌人的包围圈,转向外线,向大别山以西的桐柏、江汉地区进行战略扩张。

第三纵遵照刘、邓指示,决定第七旅调二十个团,第八旅调二十四个团,第九旅调二十七个团。三个团合编为皖西独立旅,在皖西坚持斗争,对敌开展游击战争,寻找歼击机消灭敌人。其余的部队被转移到了外线。我和20团留在皖西。1947年10月,我所在的20团参加了六安东南地区抗击张家店的战斗。经过一昼夜的激战,第88师和第62旅全军覆没。同年12月30日,我20团乘敌准备过年之机,突袭潜山县治安大队,击毙500余人。

在1947年10月至12月的两个月时间里,我军克服重重困难,歼灭敌军3万余人,解放了24个县城,建立了33个民主政权。打开了大别山的局面,站稳了脚跟,以小失大,把战线从黄河延伸到长江,完成了战略任务,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必胜信心。正如邓小平同志在回顾第二野战军的历史时所说:“……所以古语说,第二野战军的战略反攻是一个沉重的包袱,这叫做合格。”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回顾历史,我们更加怀念我们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邓小平同志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肩负重任,不畏艰难,英勇奋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贡献,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编辑周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9938.html
上一篇李克农千里单“骑”走重庆
下一篇 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抗日英雄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