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亲子 家长,你在育儿过程中“自恋”了吗?

家长,你在育儿过程中“自恋”了吗?

王莉着名心理咨询师、作家武志红先生把自恋分为两层:“第一层自恋是,我是对的。所以,我说了事情是怎样的,就会把事情朝那个方向推动。第二层自恋是,我比你强。在关系中,我需要一份这样的自恋,叫作我高过你。所以,我地位高、你地位低的格局才会让我自在…

王力

著名心理咨询师、作家武志红先生把自恋分为两层:“第一层自恋就是我是对的。所以,当我说事情是什么的时候,我会把事情往那个方向推。自恋的第二个层次就是我比你优秀。在关系中,我需要这样的自恋,叫做我在你之上。所以,我地位高,你地位低的格局会让我舒服。”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都不自觉地表现出这种倾向。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父母在育儿过程中,如何用有效的方法克服这两层自恋。

用学习法和欣赏法克服“我是对的”层面的自恋

“我是对的,孩子是错的。”这是很多家长在育儿实践中的一种惯性思维。读者读到这里,可以扪心自问:我和孩子相处的时候,是不是经常想当然?很多时候,我们会不假思索地对孩子的行为做出条件性的判断:“你这样做不对!”但是,只要深入思考,我们不难发现,仅仅因为孩子的做法与我们的想法、期望或习惯做法不同,我们就做出这样的判断。

其实很多事情是没有对错的。有时候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时候正确答案不在家长这边。只是我们喜欢并善于在孩子面前摆出一副“我是对的”的嘴脸,这可能源于我们潜意识里的自恋需求。这个时候,家长要有一个深刻的自我意识:要意识到自己在孩子面前不自觉的自恋,并有意识的克服。

那么,如何在“我是对的”这个层面克服自恋呢?我建议学习和欣赏。

先说学习方法。不学习的人往往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往往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父母从成为父母的第一天,甚至更早,从准备孕育生命,承担父母责任的那一天起,就应该有学习的意识。

只有学习,你才能对一个新生命——你的孩子的成长有更多的了解和思考。只有学习,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偏执,甚至落后。比如,即使在今天这个时代,仍然有很多父母认为打骂孩子是对的:打是亲骂是爱,棍子下出孝子。他们自己可能就是这样在父母的打骂中成长起来的。如果他们不去学习,不去改变,不去反思,他们永远不会知道打骂孩子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多大的伤害,会对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造成多大的阻碍。他们总认为“我是对的”“我打孩子是对的”,而“孩子拒绝接受和抗拒我的打骂是不对的”。可惜有这种认知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只能走上这条歧途,然后很容易理解他们的孩子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除了学习法,欣赏法也适用于克服“我是对的”这个层面的自恋。有些父母总是居高临下地对待他们的孩子,坚持旧的家长制作风。如果能换个角度,和孩子平等相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就不会有那么多“我是对的”这个层面的自恋了。

你和你的孩子不用分对错高低。你们俩朝夕相处,各自成长,各自都能用自己最自然最舒服的方式拥抱生活。如果父母有这种认知,就可以放下功利的心态,放下“孩子一定要以我认为对的方式去实现我设定的正确目标”的执念。

例如,一位家长看到一个孩子把一把坚果倒在一个盘子里,把盘子放在地板上,然后倒在地板上,用嘴吃坚果。他勃然大怒,立即制止,“起来!吃成这样是什么样子!不讲卫生?”真是一件小事。从父母的话来说,父母在“我是对的”这个层面上是有自恋的。

其实,如果这位家长能克制自己的愤怒和自恋,抱着“孩子可能是对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的想法,问孩子为什么这样吃,他就知道孩子是在学着猫吃猫粮——猫就是这样吃的。你看,父母如果能克制自恋,就会看到孩子童真、有创造力的一面。这时候,家长不妨肯定和表扬孩子爱观察、善模仿、肯实践,然后告诉孩子注意饮食卫生。孩子当然会愿意听父母的建议。

有时候对不重要,孩子自然成长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旺盛的生命状态更重要。所以家长不要着急,不要急于寻找正确的方式和正确的目标,然后督促孩子心无旁骛地直奔目标。是人生的过程和经历。我们应该学会体验和享受这个过程。

通过回忆和比较的方式,在“我比你好”的层面上克服自恋。

“我比你强”也是很多家长在育儿实践中的一种惯性思维。读者读到这里,可以在心里问自己,是不是经常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还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难道我不比你强吗?”很多时候,我们明明希望自己的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却在潜意识里,忍不住滋生“我比你优秀”的想法。其实这是无可非议的。每个人都有自恋的需求,父母在孩子面前也不例外。但是一旦意识到自己很容易在孩子面前暴露这种自恋,就要有勇气去克服。

我们可以在“我比你强”的层面上用回忆来克服自恋。父母不妨闭上眼睛,仔细回忆一下童年时父母对你说这句或类似的话的时间、地点、事件、表情和你的感受。注意回忆细节,因为细节可以让你足够“痛苦”。当你记得这件事伤害了你,你就能明白你对孩子说“我比你好”的时候,他有多讨厌。

比如我忘不了父母觉得我不会做家务时的眼神。父亲16岁参军,母亲16岁参加社会主义教育活动。他们都是有能力的人,自立能力强,事业有成。但我小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教我这么好的自立能力,而是告诉我:“把书读好就行了,别的什么都不要管!”你看,这样的教育,我肯定不如他们会做家务。但是,他们就是喜欢在我面前展示自己强势的一面:看到我的被子叠得不整齐,父亲就炫耀自己当兵的时候一分钟就能把被子叠成妥妥的豆腐块;我觉得做饭不好吃。我妈喜欢提“当年的勇”,说她很小的时候就能做一桌子菜给全家吃...

每当我回想起父母嘲笑我不会做家务时的眼神,我心里就有一种深深的刺痛,我会提醒自己,不要拿自己的优点和孩子的缺点去比较,也不要拿孩子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去为难孩子,因为生活就是经历,你的经历他也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比较对他不公平。回忆可以唤醒我们童年的记忆和内心的痛苦,从而阻止我们肆无忌惮地告诉孩子“我比你好”。

克服“我比你强”这个层面的自恋,父母除了回忆法,还可以用对比法。当我们仔细观察孩子在当下会做什么,而我们做不到或者做得没有孩子好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到嘴边的那句“我比你好”咽下去,换成一句“你比我好”来赞美孩子。

13岁的时候炒出了人生第一份可食用的青菜,而我家大宝13岁的时候已经能做很多顿饭了。他会煎牛排,会炒鸡蛋,会做好吃的咖喱鸡饭,这些对我来说都是高难度动作。吃着大宝做的好吃的,我把想批评他没有继承我写作天赋的话都咽下去了。

13岁的时候,性格孤僻,只有三两个知己。我家大宝交际能力一流,朋友遍布小区。5到25岁的人可以和他一起做运动。我家视觉门禁里经常有新面孔,都很热情的邀请大宝到楼下打球。每次看着大宝活蹦乱跳的出门,我都一脸羡慕:“这小子学习没我好,可交朋友比我强多了!”

通过上面的例子,家长朋友们明白了比较法的精髓,就是把孩子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做比较,永远不要把自己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做比较。必须有大量的成年人,才能让孩子比自己强大,必须发自内心地欣赏、肯定、赞美孩子。这样孩子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安全感,越来越接近你。

[责任编辑: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15311.html
上一篇家长如何应对“养育倦怠”
下一篇 为什么有的孩子升入初中后成绩大幅下滑?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