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艺术 抗日战争时期木刻艺术的民族化之路

抗日战争时期木刻艺术的民族化之路

徐也可【摘要】抗日战争期间,木刻艺术担负起宣传抗战思想、动员全体民众的重要任务。为了使木刻能够充分发挥其宣传作用,美术工作者开始借鉴门神年画这类民间美术形式来进行创作,赖少其的《抗战门神》就是一个范例,他将新内容和传统门神年画形式相结合,较…

徐克

【摘要】抗战时期,木刻艺术承担了宣传抗战思想、动员全民的重任。为了使木刻充分发挥其宣传功能,艺术家们开始借鉴门神年画等民间艺术形式。抗日战争中的赖少其门神就是一个例子。他将新的内容与传统门神年画相结合,成功地探索了木刻艺术的民族化形式,为进一步的民族化探索奠定了基础。本文将以赖少其的《抗战门神》为观察中心,联系同时期的木刻作品,结合文学与图像,重点研究战时木刻艺术民族化的背景、方法和价值。

[关键词]赖少其;抗日门童;木刻图片;国有化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救国愿望日益高涨。抗日救亡成为文学、音乐、戏剧等文学创作的主题。文学方面,舒群的《没有祖国的孩子》、萧红的《生死场》等作品揭露了侵略者的暴行,表达了对人民斗争的由衷赞美。同样,抗日救国也是艺术界的主题。左翼艺术运动逐渐把重心转移到了宣传救国上,艺术家们也积极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文艺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和新挑战。在抗日救亡的旗帜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①、“中华全国木雕界抗敌协会”②等全国性文艺团体相继成立,文艺工作者以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订立了共同公约,形成了空之前团结一致的局面。同时,随着沿海城市被敌人攻占,全国的文艺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一大批上海、广州的艺术家逐渐转移到重庆、成都、桂林、延安等地,沿海的艺术院校大多转移到大后方。这种巨大的流动性和迁移性为精英艺术和民间艺术、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奠定了基础。

在整个中国现代艺术界的巨变中,木刻的复兴是最具代表性的现象之一。自1931年鲁迅创办木刻坊以来,短短几年间成长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他们希望用木刻艺术唤起民族觉醒,动员全民积极抵抗战争和侵略。正如刘闲在《我们的话》中所说:“只有当我们咀嚼黑白画面,揭露辛酸,感受现实生活的刺激,才能明白自己的责任。”然而,尽管当时的艺术家们已经意识到木刻艺术对于抗日战争的积极意义,但他们的作品并不被民众所理解和接受。罗在《生命之源与民族形式》一文中谈到了这种情况:“中国人普遍文化水平较低,不仅对欧洲的木刻技法难以理解,而且对缺乏故事性的画面内容也难以理解。木刻作品脱离群众,自然难以得到认同。”

认识到这个根本问题后,艺术家们开始以现实生活为创作源泉,发掘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并借鉴民间艺术形式加以表现,使木刻艺术逐渐中国化,形成了民族化与世界性的统一。第一,门神年画改进的民族化形式探索。

在木刻艺术民族化的过程中,非常具有民间艺术代表性的年画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日伪政府以年画形式进行的文化侵略,激起了抗日艺术家对年画的改造和运用。其次,年画在宣传爱国思想、动员全民抗日方面的作用得到了普遍认可。

在此背景下,年画被艺术家们广泛运用,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回顾抗战时期的木刻活动,廖认为“利用民间门神的年画等作品”堪称“战时木刻艺术的特别收获”,其创始人应为赖少其的抗战门神(图1)。

其实,早在1938年桂系漫画展举办时,赖少其就已经有了抗战时期门神改良创作的构想。他打算将新的内容与门神年画的传统形式相结合,并将门神年画转化为抗战海报。

“还有一个最有意义的任务:把广西省府门神年画换成抗战宣传图片。表现方法和老门神几乎一样,内容却是新的东西。以后打算命令历年的民间门神不要用旧物。现在,已经开始了,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

这部作品《抗战门神》主要描绘了抗战胜利的庆祝场面,蕴含了赖少其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心和美好祝愿。考虑到大众对传统年画所蕴含的“吉祥”寓意的关注,赖少其以“一游坊”(图2)的形式运用传统民间年画进行描绘。画面中,士兵们骑着马,他面前的孩子有的举着旗子,有的举着写有“庆祝抗战胜利”的红色横幅。地上散落着硬币,一派热闹喜庆的景象。通过传统民间年画的应用,以更加通俗易懂的形式向民众传达抗战理念,无形中强化了宣传抗战的效果。

从颜色上看,抗战门神主要由红、黄、蓝三种颜色组成。这幅画与传统的门神年画相比,不同色彩的排列更加合理有序,整体画面色彩感强但不显得凌乱,既迎合了人们的口味,又保留了一定的艺术性。在具体的造型上,赖少其也借鉴了传统的民间年画,比如士兵所骑的马的马鬃和配饰都与传统年画相似。此外,画中孩子们的服装和发型与传统年画相似,如最右边的男孩戴的虎头帽和中间的孩子扎的两条辫子。

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改进赖少其门神年画的过程中,外国的造型艺术技巧被用来进一步改造旧的形式。因此,画中马的形象准确有力,改变了传统年画的平面、抽象面貌。

这部作品创作出来后,得到了当时在桂林行营工作的中共秘密党员刘季平的认可。他将《抗战门神》视为“宣传抗战的绝好机会”,利用自己在桂林行营担任主要办事员、负责文化宣传的便利,以桂林行营的名义将这部作品大量印刷发行给公众。根据廖在《抗战四年木雕活动回顾》中的记载,《抗战门神》为五色木刻,印数十万余册,张贴在广西寻常百姓家,可见此作对当时桂林人的影响。此外,版画家李华、剧作家夏衍等人都撰文肯定了这部作品在木刻民族化方面的成功及其在传播和宣传方面的积极作用。③

在《哥们》第141期刊登的赖少其《抗日门神》的右下角,可以看到对作品的简要回顾,其中也肯定了这幅抗日门神木刻作品在民族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中国木刻艺术自抗战兴起后进入新阶段,用旧的形式灌输抗战内容,这种通俗艺术很受人们的心理欢迎,赖少其。二、改进门神年画的启示意义

在借鉴和完善传统门神形象方面,赖少其抗战门神取得了初步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画中的士兵脸还是有一定的西方意味,对中国人的五官没有把握。五个孩子的形象比较概念化,缺乏真实性。

尽管赖少其的抗战门神存在一些不足,但他对改进门神年画的初步探索仍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就赖少其本人的创作而言,《抗战门神》这幅画的创作为他在新中国时期的创作奠定了基础。1949年,文艺成为国家统治下意识形态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抗战动员到新中国建设宣传,民间题材在不同的历史节点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这一时期,赖少其对民间题材和民间艺术形式的运用更有针对性和表现力。比如他1950年创作的《金色的太阳》,就已经表现出与1934年创作的《开放的公路》完全不同的风格。画面人物形象生动,整体配色明亮,表现了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的场景。

赖少其的《抗日战争门神》除了对自己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启发了当代版画家对木刻艺术民族化的探索,继赖少其创作《抗日门神》之后,李华、陶文、韩尚义、黄尧等人又相继创作了类似的《抗日门神》。其中,韩尚义的《抗日门神》可谓是改进门神年画的代表作。它吸收了民间灶神年画的构图,在画面的上下设置了两道边条,在其中绘有飞机、坦克等军事武器和大麦、高粱、玉米等农作物,既符合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又宣传了抗战思想。

此后,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④)的指导下,艺术家们推动了木刻的民族化,尤其是门神年画的转型。1942年冬,艺鹭美术部成立了“年画研究小组”,动员艺术家创作年画。韩嫣的《军民合作抗日战争胜利》(图3)就是这一时期的经典之作。与赖少其的《抗战门神》相比,这幅作品中的人物面部和服装配饰更具有鲜明的生活色彩,“军民合作赢得抗战胜利”的寓意在这幅画中得到了更有效的传达。

理论上,关于门神年画改进的讨论逐渐深入。王朝文的《年画的内容与形式》提出,年画应反映现实生活,有明确的主题,装饰图案与内容相协调或烘托主题。至于是否以及如何运用旧年画的形式,《论新年画中造像的运用形式》一文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即首先要看其效果,是否提高了人民的文化和战斗、生产的积极性;其次,是否有发展前景,即如果旧的形式不容易投入新的内容,不能发展成新的形式,就没有使用的必要。标签

抗战时期木刻艺术的民族化是其顺应时代需要的自然转向。木刻艺术在改进门神年画等民间艺术形式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富有生活特色的人物形象和整体色彩的对比运用。相对于新木刻运动时期对西方版画的研究,抗战时期的木刻艺术在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木刻艺术在新中国成立后顺利转向宣传新中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注意事项:

①1938年3月27日在武汉成立,是抗日战争时期为广泛团结抗日力量而成立的全国性文艺团体,简称“文联”。

②1938年6月12日在武汉成立,宗旨是“组织全国木刻作家发挥集体力量,争取中华民族的自由解放,巩固中国木刻运动的基础”。

③李华:《抗战年片与抗战门神》,《王久日报》1939年12月12日第4版。夏衍:《民间艺术:抗战时期的门神》,《女性文学》1939年第1期,第64页

④1942年5月,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亲自主持延安文艺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回答了一直困扰艺术家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为艺术家创作木刻艺术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参考资料:

[1]刘闲。我们的话[J]。现代版画,1935年,6 (15)。

[2]罗·。生命之源与民族形式——谈延安木刻工作组的创作经历[J]。艺术研究,1980(2)。

[3]谢纯。论抗战时期中国新兴木刻的“民族化”[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4]廖·。抗战四年来木刻活动述评[J]。新建筑,1941年。

[5]赖少其。广西漫画展(快讯)[J]。国民生活,1938,1 (6)。

[6]卢立中。桂林诞生的“抗战门神[J]。桂林晚报2017年6月26日(24)。

[7]赖少其。抗战时期的门神(彩色木刻)[J]。良友,1939。

[8]谢著。民间题材在新中国赖少其版画创作中的应用[A]//上海鲁迅纪念馆。纪念鲁迅开创新版画85周年暨王璋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上海:上海鲁迅纪念馆,2016。

[9]王朝文。年画的内容和形式[N]。解放日报,1945年5月18日。

[10]李群,王朝文,顾源,蒋丰,韩嫣,(胡曼)。上新的年画采用偶像格式[N]。解放日报,1945年4月12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22131.html
上一篇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斜上正图案的文化意义及其数字化保护
下一篇 《剔灯图》拓印技法与创作动机考析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