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艺术 李金亮身处闹市,竟收藏了多件古籍碑帖

李金亮身处闹市,竟收藏了多件古籍碑帖

余一北京路步行街是广州市最知名的一条商业街。但鲜有人知,这里隐藏着一家始建于1957年,曾经收藏了数万册古书的“古籍书店”。60多年来,就这么静静地隐藏在闹市之中。攀上小楼梯,穿过仿古原木颜色的书柜、一排排泛黄的旧书……终于见到了我们这次要…

余一

北京步行街是广州最著名的商业街。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里隐藏着一个“古籍书店”,成立于1957年,曾经收藏了上万册古籍。60多年来,它一直静静地藏在闹市里。

爬上小楼梯,穿过古色古香的原木色书架,以及一排排泛黄的旧书...终于见到了李金良,我们这次要采访的英雄。刚搬完书,他就被汗水浸透了外套,不像我以前接触的那些收藏家或者艺术家。这个高大的山西男人,戴着黑框眼镜,给我的第一印象更像一个农民工。

谁也想不到,他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碑文的收集和研究,手中收藏了600多件古代碑文。他大学毕业后去了南越王墓博物馆,然后去了小谷堂书店,现在又去了广州古籍书店。每个故事都充满了故事。

这年头找几个这样的人不容易。“我才是懂市场,懂道理的人,经济还没落地。”收藏家李金良打趣道,他爽朗的笑声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小屋。

爱和藏书有点暖心。

古籍碑文是近几年才开始流行的一种收藏,李金良的碑文收藏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直到今天,他已经积累了600多幅拓片原作,他的收藏是广州为数不多的非常系统的。

“说实话,玩铭文的人大多财力有限,实际上人数不多。平板我玩的比较早,那时候还不贵。现在价格太高,玩不起来了。”李金良还记得,那时候逛文物商店,几乎没人逛碑文,上面布满灰尘,很多好东西都不为人知。

熟悉李金良的朋友都知道,他是一个铁杆书画爱好者,尤其喜欢研究书法。他从大学时代就开始思考碑文,并在CUHK图书馆古籍部长期研究书法碑文。凭着独特的眼光,他一眼就认出,这是学校展出的众多石碑中,文物圈内多年杳无音信的毕文雕像碑。

真正的收藏还得付诸实践。大学毕业后,李金良开始真正的收藏。郑伟文公碑下碑、何晴韩玲墓碑、唐代词人贝斯是他最先着手的碑刻。可惜这些碑文我都没看到,他早年就已经有了。然而,李金良说,“人的脑细胞是有限的。如果他们不懂得放弃和离开,如果他们的视野停留在过去,他们就不会有很大的进步。”

日复一日的眼科训练和积累,李金良在碑文收藏方面取得了小小的成就。2001年的一次巧合,李金良进入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并在那里呆了五年。

“上班第一天,领导给了我一套《南越王墓发掘报告》让我消化,促使我开始耙扫和梳理一些史料。当时的校友武凌云(现馆长)也给了我一些建议,让我慢慢掌握了一些阅读史料的方法。另外,结合自己对书法的兴趣,逐渐积累了一点学术资料书籍的知识。”这段经历也锻炼了他日后对古代碑刻的收藏和鉴定。

一个真正的收藏家必须知识渊博。

每个收藏家心里都有一个故事。收藏,虽然是探索旧物,但不是衣柜,不是买卖。它收集了历史、文化和一种快乐和精神。对李金良来说,每台平板电脑都值得一试和分享。

因为碑文的收藏,李金良曾经经营的老书店“小谷堂”也有一段时间被传为佳话。李金良说他一直喜欢古典的东西,而“大骨”太狂妄了,所以他不得不谦虚地对待“小骨”。他戏称“小骨汤”为“小骨汤”,意思是这里有取之不尽的营养。事实上,因为多年收集和管理旧书的经验,多年后,他被聘为广州古籍书店的经理。

“这是清朝的拓片原件”和“这是道光对张迁碑的简要延伸”...李金良给我们细数了一下他的“家财”,他收藏的众多精品中就有《包子》、《春华亭帖》、《宋高陵寺碑》等旧拓片。我听着真的很羡慕,但是他自己也有一种云淡风轻的感觉。

“春华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书法帖。这套石碑是我从广州集雅斋买的,是春华阁帖的一个分支。买的时候看不到产地,通过资料也查不到。我只是觉得它很美。后来在2007年,中国书画协会和浙江省博物馆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一项重大发现:发现了《春华阁帖》宋代拓片原件。我一看资料就知道这是我手里的东西,我意识到了它的价值。据我所知,现在有五套,故宫博物院一套,上海博物馆一套,浙江博物馆一套,我一个朋友一套,我一套。它的意义是比较大的,解决了一些历史公案,尤其是春华阁帖历史上一些有争议的地方。有了这套拓片,就可以系统地解决了。”

“其实就是好玩而已。”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收集碑文和字画,李金良有很多经验和乐趣。

“题字一直被认为是收藏中的高端品种。在古代,学习书法的模式主要是一些题字,一个好的题字在手,意味着你有专属的秘密,不会轻易展示。碑文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然而,石碑的鉴定是非常困难的。有的石碑一会儿再刻,价值和盗版的相差很大。即使有些石刻没有翻面,但不同时期对石刻的侵蚀破坏程度不同,延伸的效果和价值也大相径庭。如何判断?见识很深。”李金良说。

近年来,碑刻收藏又热了起来。一些清代、民国的拓片,只要有名家题字,就能卖非常好的价钱,收藏者中不乏年轻人。但在李金良看来,“收藏碑文的人一定要懂,否则就不是真正的收藏家。”“看似很小的收藏门类却包罗万象,按收藏品种又可分为旧碑刻、稀有碑刻、金文、甲骨文、新墓志、汉魏残迹、砖瓦陶文、钟鼎全兴拓、杂项碑石等等”。

重新审视“黑虎”之说

其实碑帖收藏古已有之,兴起于宋代,盛行于清末,民国时期达到顶峰。民国时期,出现了一大批金石学、碑学专家,如陈介祺、段方、杨守敬、罗振宇、吴大淆等。近年来,市场对碑帖的价值挖掘越来越重视,一直处于升温状态,被称为“黑虎”。

浸淫平板电脑收藏市场多年、经常在拍卖会上买卖的李金良说,“黑虎确实存在,但现在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这种说法。”

“我们说碑文是黑虎,是因为碑文难以辨认。第一,以前信息闭塞,没有图片,碑文版本对比极其不方便。对一种碑文的理解,几乎完全是通过文字的描述来理解和还原的;第二,过去很多碑刻的鉴定都是学阀性质的。师傅带徒弟,师傅错徒弟跟风,导致当年的鉴定数据很多不准确。随着科技和信息的发展,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比较原始纪念碑和博物馆中的各种材料很容易地得到解决和纠正。而且市场考核透明,碑不再是‘黑虎’,帖子还是‘黑虎’,帖子的考核体系太复杂了。”李金良解释道。

不过,李金良也表示,碑刻收藏仍然是一个不景气的市场。“古代碑刻是近几年才上来的,市场还没有真正挖掘出它的价值潜力。首先,传统文化的根在古籍碑刻,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脉络,书法、文字学、考古学乃至历史研究都绕不过去。这部传世佳作,保存了许多失传、被毁的古代碑刻和佛教碑刻。随着大众传统文化意识的提高,碑刻收藏仍然是一个有待收藏者发掘的宝库。其次,相对于书法、绘画、书信的造假,碑文的造假难度极大,成本也很高。一件好的稀世碑文,世界上的数量非常有限,很多藏家收藏后不放生,在市场上就少卖一件。随着复古文化的潮流,知道的人越来越多,玩的人也会越来越多,这个品类也会得到推广,品类也会逐渐丰富,比如这两年越来越受关注的雕像。”

“从目前市场成交情况来看,真正高的是那些有附加值的。比如名家题写、有序流传的碑刻拓片,一直很强势。但另一方面,市场过于强调这种附加值,而忽略了纯粹的题字本身。这种情况经常发生。道光拓片和明拓片同时出现在拍卖场上。如果附加值没有差别,交易价格往往也差不多。所以这个市场还是有很多人不懂货的。真正懂货的藏家应该知道,铭文版本不同,时代文化差异大。”

收藏是对历史的深度挖掘,是对艺术的认知感悟,是对个人素养的终极提升。李金良的碑文收藏状况如何?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自己在玩自己,谁还没有一点爱好”。他有一种“崇古尊德”的学者气质。他不功利也不装腔作势,温柔风趣。

(编辑/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22276.html
上一篇王永成 把文人画变成抽象的诗
下一篇 一把扇子给了书画精品另一种定义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