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文学 《洛阳伽蓝记》的空间叙事意义,洛阳伽蓝记所描述的主要内容是

《洛阳伽蓝记》的空间叙事意义,洛阳伽蓝记所描述的主要内容是

蒋原伦《洛阳伽蓝记》在四库全书中归入地理类著述,仅从书名看,很长时间没有激起我阅读的兴趣。某个契机之下翻阅,很是惊叹,该书不仅内容丰富广博,而且文笔极佳,摇曳多姿。人们常常会说起魏晋风度和一干魏晋人物,如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或是《世说新语》…

蒋元伦

《洛阳伽蓝记》在《四库全书》中被列为地理著作。仅仅从题目来看,已经很久没有引起我阅读的兴趣了。在某个机会翻看,我惊叹不已。该书不仅内容丰富广博,而且文笔极佳,挥洒自如。人们常说的魏晋风度和一堆魏晋人物,比如建安七子、竹林七贤,或者《世说新语》里那些儒雅潇洒的贵人。然而,《洛阳伽蓝》的作者伽蓝和他的前任郦道元却很少被提及。当然这两位是魏晋以后北魏的官员和文人。在他们的两部作品《水镜准》和《洛阳伽蓝记》中,他们把魏晋名士空的精神投射到了对河山山川和城市建筑中红颜的描写上。这两本书都可以称之为奇书,因为它们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写成的,即所有的叙述都是在自然地理或建筑空中进行的。《水镜注》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早期文献。它不仅记录了1000多条河流,还涉及到周围的地理环境和行政区划,以及矿产资源、植物种类、建筑特色和风土人情。被很多学者称为百科全书。相比之下,洛阳伽蓝的故事只是一城一地的风景,却呈现出空更为细腻复杂的描述。一个

首先,《洛阳伽蓝》的特殊意义在于,它描述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第一次大规模传播,记录了北方鲜卑少数民族拓跋氏政权在中原的崛起、内乱和衰落的过程,生动再现了洛阳古都的风土人情。虽然书中的每一段记载都是从某一座寺庙开始的,但在描述了寺庙的风格,说明了其建成的背景后,作者又融合了自己的见闻、轶事和史料等。,慢慢显露出它的魅力。书中有前朝旧事,有大内秘闻,有僧人修行,有风土人情,有异域奇景,比史书更生动地勾勒出北魏的社会、政治、经济、民情、宗教生活。

杨立开始阅读和写作这本书,并不是在洛都风光无限的鼎盛时期,而是在朝廷迁都邺城十余年后回到洛阳时,看到眼前一片狼藉,感叹当年的胜景已不在。所以作者说:“城墙倒塌,宫殿倾覆,庙宇成灰,庙塔成废墟。城墙上长满了蒿草,巷子里长满了荆棘...我怕以后没有传记,所以写了一本历史书。”(本文引用的《洛阳伽蓝记》中的文字均来自中华书局,2012年,尚荣译)

《洛阳伽蓝记》共五卷,以地界划分,分别是城、城东、城南、城西、城北。每卷记录洛阳内外百余座寺庙。然而,这只是总数的十分之一。北魏最盛时期,“都城内外寺庙千余座”,是江南的一倍多,即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座”。

或者可以说,洛阳最壮丽奢华的景观,是当初众多的寺庙。否则,杨立志不可能在书的序言中作出如此夸张的表述:“排山倒海,宝塔平行,吸引人,在天争貌,在山争影;金刹与灵台之比高,广堂如阿房之强。”甚至有些王公贵族“舍宅为庙”,在自家宅基地上立伽蓝,建造浮动地图。可谓浮屠,衬云托月。这样的情况,就连刚到中国的达摩菩萨都惊叹不已。

达摩登是永宁寺,在当时堪称摩天大楼。“它有90英尺高,有一个10英尺高的黄金刹车,它有几千英尺高。去京师百里,已远观。”难怪达摩为之惊,连日合掌,南歌。

这座永宁寺是惠平帝在位时,慈禧太后所建。可谓“土木之功业,惟巧设计”。它是洛阳伽蓝的整体缩影。所以作者把它放在书的开头,做了生动详细的描述。而且因为北魏后期激烈的权力斗争几乎都是围绕着永宁寺展开的,庄严慈悲的十福之地变成了血腥之地,所以值得书写和铭记:一、领导百姓的郡守。然后,尔等人发动了一场讨伐,把庄皇帝囚禁在庙里,最后把他吊死在晋阳的另一座庙里。

当时佛教传入中国已有数百年,到了北魏才大规模传播(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为证),可能与以下情况有关。首先,十六国叛乱刚刚平息,一百多年来都有太平日子。人们在遭受了反叛之后,寻找信仰和寄托,似乎发现这一套关于爱生杀恶、关注来世、去西方极乐世界的话语非常适合当下的世界,于是迅速传播开来;而且佛教理论虽然复杂,但是因果报应的原理很容易理解,也方便修行。同样,北魏政权是传播和推广佛教的主导力量。在中国,皇室倡导的任何事情都必然会一哄而起,而且往往会失控。第三,中国人建造大规模建筑的热情在被战争压抑之后得到了释放。他们的热情依赖于宗教信仰,这似乎有一个永久的基础。西晋永嘉年间,洛阳周边仅有42座佛寺。到北魏后期,这个数字扩大了30多倍,蔚为壮观。但一方面佛教奢靡,另一方面佛教的教义和戒律被遗忘。转眼间,权力更迭,杀戮四起,一切都成了海市蜃楼。

《洛阳伽蓝》的独特价值不仅是第一部描述寺庙建筑的书,也是第一部关注中国建筑的书。虽然以前在班固、张衡、左思等人的作品中也有过对城市建筑的瑰丽描写,但那些都只是泛泛的描写。比如左思的《三都赋》,卷帙浩繁,口若悬河,文笔优美。读者就是不知道作者写的是哪个景观,哪个露台,哪个池亭。虽然有东、西、北、南、上、下、左、右的方向,但读者还是一片混乱,一千岁以下的我们更是一头雾水。这也难怪,因为当时交通不便,左思根本不去外地。而是在书房看资料(所谓“查地图,查地方志”),虚构到墙上。所谓“洛阳纸贵”,人们争相抄袭,就是在传播炒作的感觉,铺天盖地的说辞。

洛阳伽蓝就不同了。每座寺庙都有详细或轻微的记录和描述。因为作者是由一个又一个伽蓝叙述的,所以他们有画面感和空。比如写林静寺,除了地点在开阳门御道以东外,就进入内景:“讲堂叠堂,间间相通。”丹槛炫日,绣爵迎风,真的是胜地。寺西有花园,多饶其果有禅房,内建精舍。虽然外形小巧,但很难与其巧妙的结构相提并论。禅阁幽静,幽室幽静,嘉树繁花,杜芳台阶蜿蜒。虽然云对城,但我想和岩谷的和尚在一起,坐在里面用绳子拴着,好好吃一顿,结婚。“整个段落描述由表及里,清晰简洁,突出空的层次感。

写正始寺:“林静的屋檐干净漂亮。在所有的僧舍前,高林对钟,苍松绿树,连树枝都倒映出来。有很多苦橘树,但是吃的不好。有一块石碑,碑背上是的仆人给的40万,陈的仆人给的20万。既然100多个官员各有不同,那几个也没少5000元。后人出版。“这里也记录了赠送者的情况和细节。

杨莉对法云寺的书写更是丰富多彩,惟妙惟肖:“佛寺僧室皆以胡饰。丹五彩缤纷,金玉辉煌。模仿真实内容,像刘璋的鹿苑观;光是壮丽的,如果金刚在林爽。伽蓝之内,花果繁茂,芳草盛开,贾母当庭。”

这些佛寺不是建在深山老林中,而是建在繁华的都市里,所以作者用了更多的笔墨来描绘周围的风景和历史文化遗迹。由于上面提到的林静庙位于洛阳城内,所以作者把方圆一定距离内的景色都列出来了,感觉是想借此机会把帝都的风景都囊括进来。如提到庙在三里之外,有一个“寨泉”,就是《春秋》记载的王与晋呼延结盟的边界。泉西有华林园、天元池,魏文帝有曹丕修建的九华台,北魏高祖、世宗也在此分别修建了梁青堂、蓬莱山;海西有个藏式冰库,六月出冰供关白使用,旁边有景阳山。山上有姮娥峰,峰上有露水寒亭,与格非相连。南方有百果园,载仙枣,“核薄如针,初霜熟,食之可口”,有仙桃,又名王母桃;还有一个沙果林,南面有曹丕礼的“庙子碑”和北魏高祖的庙子殿。在森林的西边,有一个流动的池塘,扶桑海。上面有鸟,下面有鱼和乌龟,等等。

在这里,作者的空和历史意识交织在一起。事实上,中国知识分子从来不缺乏历史意识,世代更替是他们写作的特长,但在过去,这种历史的纵坐标很少与空之间的横坐标交织在一起。这也是洛阳伽蓝的价值所在。

说到空之间的横坐标,就不能不提到书中李文毅的那一长段。《城北的李文毅》并不专注于描述一个特定的伽蓝,也不仅仅是描述几英里外方圆的一条小巷。而是记录了中国最早的佛经,收集了各种奇闻异事。即居住在李文毅的敦煌人宋云、沙门慧生,西行取经,途经赤岭、流沙、吐谷浑、鄯善城、左默城、于阗、诸巨伯、汉盘陀、波霍国、犍陀罗等数十个边界。那里的山川、河流、植被、异域风情都描写得很用心。作者试图在一个更加开放的世界中展现伽蓝崛起的大背景。难怪后人要把这本书归为地理书。当然,这些关于西域的内容并不是杨莉亲身经历过的,所以作者承认它们是根据《盛辉吉星》、《道荣传》、《宋·贾云集》等文献整理而成的。不过这比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早了一百年。也许玄奘在西行的路上,包里装着《洛阳伽蓝记》。事实上,在《洛阳伽蓝书》出版之前,《汉书》就有《西域传》,但其中提到的许多地名与《洛阳伽蓝书》中记载的不同。也许是百年后的地名变化,更有可能是西天取经的路线和汉武帝的路线不在一个纬度上。三

洛阳伽蓝有许多有趣的地方。书中除了关注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建筑的风格、规模和样式外,还有狐狸和妖怪的故事,以及对朝鲜人民的物件的描述。有很多好玩好玩的东西。杨立志写这本书时,一定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干宝《搜姬神》和刘义庆《世说新语》的影响。不过我最感兴趣的还是杨莉对达摩攀上永宁寺的描写。不知道作者是亲身看到了佛法,还是他同时代人转述的。各种经典中都有很多关于达摩的记载,比如《一苇渡河》、《起死回生》、《梁武帝关于什么是功德的问答》等等。可惜没有经验。这个佛法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洛阳伽蓝纪年》可能是中国最早提到佛法的文献,但从那一段的上下文来看,很难确定杨立志是否在《佛法》中的永宁寺参观现场。作者写道:“有时有西方的萨摩那斯菩提达摩,还有波斯的胡人,他们都是从饥荒中来的。来访问中国。看到阳光照耀的金盘,照亮云表,看到蕴藏着风的宝藏,响彻云霄;又唱又羡,真是壮举。”但我以为这只是事后的想法,因为杨立志写这段话是在公元548年左右,达摩死后十多年。但在另一本佛教书籍《五元宵元》中有记载,讲述了杨莉遇法问佛的故事。杨立志道:“弟子多年归三宝,智慧昏花,仍执着于真理。听了老师的话,却不知道该怎么办。愿老师慈悲为怀,揭示他的目的。”达摩念他的诚意,认真地回应了这句谚语:“我不见恶而心生疑窦,我不看善而努力。”不要放弃自己的智慧而趋近愚蠢;不要丢掉你的粉丝,要意识到这一点。路太多,佛心太多。不与诸圣共享,而做超然名祖。”杨立志听后,“悲喜并作”(五元宵元,中华书局,1984年,第45页)。禅宗的精髓似乎都在它的谚语里,似是而非,有各种各样的解释。至于采取哪种理解,自然要看个人的智慧了。

由于是同时代人,又都去过洛阳,杨莉也有可能亲自去见达摩。但《五元宵元》是南宋普济僧人所作,与北魏相距甚远。然而,在《洛阳伽蓝》中却找不到杨立志与达摩的对话,这使人感到困惑。此外,《洛阳书·伽蓝》中的上述叙述,不像是《五灯节》中弟子敬师的口吻,颇为可疑。

达摩创立禅宗影响深远,但《舒威释老志》中没有达摩佛教的记载。可见禅宗在当时也是刚刚兴起,依然没有大的声势。此外,也说明了在禅宗漫长的传播过程中,菩萨菩萨的各种非凡神迹是逐渐显现出来的,所以连我都怀疑禅宗二祖惠科断臂求佛。说到舒威史劳志,我可以多说几句。舒威师从北齐人魏寿。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他带领人们编纂了一百多万字。但是,卫守并不像齐的太师、金的董虎那样公正廉洁。他能直笔直笔,经常借史“报恩报怨”,所以被后人称为“不雅史”。例如,《舒威》在《酷吏列传》中确实列举了李道元的收入,但并没有给出任何具体可靠的例子。只是说他“以严厉凶狠著称”或“为政勇猛”,似乎难以服众。当然文章也叫“道元好学,读奇书,撰注四十卷”。然而,《舒威释老志》是中国史书中关于宗教传播的最早记载,有其独特的价值。据舒威《释老志》记载,佛教最早于汉代传入中国。一是张骞出使西域,“初有宝塔之教”。但当时中国人对佛教很迷茫,“不信”。直到东汉时期,明帝派官员到天竺取佛经和释迦牟尼雕像,他们骑着白马到达,从而在洛阳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这也得到了洛阳伽蓝的支持。杨立志在书中说:“汉明帝所建的白马寺,是佛教进入中国的开端。”然而,作者对这座中国第一座佛寺却着墨不多。也许是这座建于400多年前的寺庙在建筑特色上太过普通,所以作者另辟话题,在寺庙的佛塔前写下了枝繁叶茂的石榴和蒲萄等果树。都说“白马甜石榴,真直牛”,就是一个大石榴抵得上一头牛的价钱。

《释老志》讲述了北魏佛教兴起的故事。即创立北魏的两位君主,“亦喜黄老,崇奉佛教,在京、京设像,仍令沙门适用,导民俗”,虽有几分兼收并蓄,实则为佛教的传播开了方便之门。其中一个和尚,法国,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严戒”感动了太祖道武帝,以至于他死后,道武帝“三面丧”,颇为轰动。

佛教的传播是基于魏晋玄学的思想资源;第二,感谢佛经翻译。大翻译家如道、、等。都在这个时期大放异彩。然而,外来宗教进入中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到北魏吴泰时,中国出现了第一次灭佛运动。直到北魏的高宗,它才逐渐恢复。四

中国史书和各种典籍浩如烟海,但大多与政治权力斗争有关,所以《子同治鉴》的编纂最为丰富,而有关建筑的史料则相对匮乏。至于像《洛阳伽蓝》这样与建筑有关的有趣书籍,就很难找到了。史书中的各种记载,包括天文、地理、运河、历法、刑法、食货、官职、文艺、礼乐、服饰礼仪等等。名字不算少,但是没有盖房子的内容。大概是日常的衣食住行很难进入史家的视线,所以一直有大量的文人速写和笔记小说来填补这些空小白。洛阳伽蓝的价值在于它是第一个展示类似空文化的地方。也就是说,这本书不仅写出了一百多座不同的佛寺建筑,还融入了这些建筑中并不同质的丰富文化内容空。

寺庙规模虽有大有小,但大雄宝殿中心周围的建筑规定都差不多。外国的朝拜者和寺庙里练习诵经的僧侣都在同一个宗教场景中,尽管他们的身份不同。然而,杨立之的《洛阳伽蓝传》并不是要再现当年香火鼎盛的景象,而是要追溯一大批寺院凋零后的往日繁华。所以书中没有任何佛教仪轨和仪式的描述。而是把自己所有的亲身经历和坊间传说都收录在他的笔下,从贵族到小卒,每个人都可以进入这个视野。也就是说,虽然每一节的小标题都落在某一个伽蓝上,但其内容却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因为杨立志的兴趣并不全在佛教,而是更倾向于全面展现具体宗教场所的日常生活内容。所以作者在一开始说明了寺庙的地理位置后,他的笔触立刻被抛到一边,扫描周围的人文环境,记录历史沿革。然后,各路人马就出现了共享这个自然空室和物理空室。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读者也可以把这些伽蓝作为背景,作者似乎是在这个背景上把复杂而丰富的异质画面整理在一起。

与宗教场所联系最紧密的是政权室空。作者一上来写永宁寺,就勾勒出北魏后期残酷的权力斗争。只是到了上层政权易手的时候,“所有官员都被叫去开车,到了的都被杀了。2000多人被王公大臣杀害”。血腥至极。当然,宗教场所并不总是被政治力量所支配,更多的时候是被世俗空所侵蚀。因此,杨李志更有可能包括周围的李湘邻里。如《手丘里》,就是最好的文章之一。寿丘里,因为是“宗皇帝的居所”,所以奢华,特点是“崇门博室,洞户相通,飞堂造风,重楼有雾”。这里有巨人与雍斗府之战,有莱文,有贵妃吹蚩入云引羌人归来的故事,有百官以帛示丑的笑话等等。,都充满了奇闻轶事。虽然奢靡的人生往往转瞬即逝,但新的周期即将到来,世事无常,世事如常。

然而,在整个“洛阳伽蓝”中,法云寺是最烟火的。因为作者直接收录了附近的洛阳集市:

东有商往来,二里货,城中人,都是有本事的,屠夫,商人,有巨富...

城南有两里调音和音乐节奏。屋里人,歌颂丝竹,天下妙妓出...

西边有兖州和周知两里地,城里很多人做酒做生意…

城北有孝和凤端二里,那里的人卖棺材,租车做生意...

东南西北西北写下的几千字,简直就是洛阳世俗生活的全景:从卖肉的到酿酒的,从棺材商到娱乐圈,五行八功,林林总总,应有尽有。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空的布局上的别出心裁,即通过对不同伽蓝的生动描写,将中央朝廷的权贵之争、权贵之奢、百姓的日常生态等不同的社会生活一一展现出来。这是一个政治权力运作、精神信仰滋生、日常生活的混合空室。这些原本在不同且平行的领域中延伸和扩展的分离的社会生活,如今被作者通过伽蓝的交汇融合在一起,斑驳而灿烂,令人眼花缭乱,显示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作者认为,五湖十六国的前朝局势,南北朝之间的各种交往,如民众的避难、投诚,或流动,开阔了杨立志的视野,丰富了他的空观念,使他能够了解和洞察包容万物的空文化。

总之,在杨莉的作品中,宗教不仅与政治权力的争夺捆绑在一起,而且与世俗事务紧密交织在一起。信仰和欲望在同一空中被不同的文化逻辑所推动,并且都是包容的。在北魏,宗教是世俗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宗教崇拜的空空间和世俗生活的空空间有时平行,有时交叉,甚至互相替代。例如,皇家住所突然变成了一个宗教场所。而宗教场所有时会呼朋唤友,介绍他人,有时会用来囚禁皇宫贵族和其他重要罪犯。这完全取决于历史的风向。

至于洛阳,经过战乱,大部分都失传了,但毕竟“东西方帝王家为天下,地影日影为阴阳之和”(李《洛阳名园序》,文学古籍出版社,1955年),洛都自唐宋以来一直保持着繁华。五百年后,在同一块土地上,出现了许多亭台楼阁、水池和梯田。宋代诗人李所著的《洛阳名园记》记载了19处园林和池塘景点。虽然篇幅和内容都小了很多,比不上《洛阳书·伽蓝》,但也让读者一窥当年的风采,让人扼腕叹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2230.html
上一篇玫瑰别名叫什么名字(关于玫瑰的名字有哪些)
下一篇 张籍的节妇吟解读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