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艺术 方寸之内的海丝奇珍

方寸之内的海丝奇珍

黄巧好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进行文化和贸易交流的海上通道。它是从中国出发,经南海通向印度洋、红海以及地中海之间的海上贸易道路,兴起于秦汉,后经隋唐、宋元时期逐渐繁盛。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明珠,广州与众多珍贵的海丝文物渊源颇深。在6月12…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外文化和贸易交流的海上通道。这是一条从中国经南海到印度洋、红海和地中海的海上贸易路线。秦汉时期兴起,隋唐宋元时期逐渐兴盛。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明珠,广州与许多珍贵的海斯文物有着深厚的渊源。中国国家邮政局6月12日发行的“丝绸之路二期”特别邮票上,汇聚了海斯不同时期的四大重点文物,这些文物或多或少与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息息相关。

南越王的海外进口

秦汉时期,位于南海之滨的番禺成为中国与南洋各国贸易的出海口。南越王墓出土的银盒、乳香等外国珍宝表明,海上丝绸之路在西汉时期已经成型。裂银盒来自广州西汉南越王赵显墓,特征是器身上锤打形成的裂瓣纹。银盒分为盒盖和盒体两部分,均为银质。扣好后的盒子呈扁圆形,饰有交错的裂瓣图案,每圈两排,每排26片。安排紧凑而精致。盒盖上有三个小凸榫,盒底附有镀金铜环脚座。出土时,盒内有圆形颗粒。

这个银盒子明显不同于中国古代的金属铸造装置。该装置上的分裂花瓣图案类似于古波斯流行的分裂花瓣图案。采用的技术是西方常见的锤法,即利用金银器的延展性将其锤打成各种形状。中国古代既没有发现凸瓣装饰,也没有发现锤纹工艺,因此这种银盒被认为是来自中亚或西亚的海外产品。南越王墓出土的银盒形状与西方的裂瓣银器并不相同。盒盖上的榫和铜环,传入中国后都要按传统形制加工,堪称中西合璧。这种在波斯流行的用裂瓣装饰的器皿,不仅在番禺市(广州)有,在山东临淄、安徽巢湖、江苏盱眙、山东青州等地也发现有类似工艺和纹饰的银器。这些地区靠近沿海,但远离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而南越王墓银箱所在的广州,自古以来就是天然口岸。因此,学术界普遍认为这些银器是由海路进入中国的波斯珍宝。

除了裂瓣银盒,南越王墓还出土了具有典型异域特色的乳香、金花泡和非洲象牙。其中乳香原本是放在漆盒里的,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树脂香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金花泡是一种采用金珠焊接技术的装饰品,其焊接点必须在20倍显微镜下观察。这项技术起源于西亚两河流域,在古埃及、克里特岛和波斯开始流行。在南越王墓西耳室发现了5根原始大象牙,每根长度超过120cm,牙齿粗壮,应该是非洲大象牙。在南越王墓中,出土了一个有船纹的青铜桶,桶上刻着四艘首尾相连的大船。船壳用夹板高高吊起,船被分成一个个隔间。可见秦汉岭南先民是有航海能力的。

从南越王墓出土的洋货不难看出,早在2000多年前,广州就有了与其他国家的海上贸易,这也奠定了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重要地位。汉武帝平定南越后,进一步打通了岭南通往海外的贸易通道。《汉书地理志》记载了当时从岭南西行至东南亚等地的海上航行路线,反映了官方航道的正式形成。

唐朝输出的“中国智造”

到了隋唐时期,广州已成为东方最大的港口。从广州港出发,沿海公路可以通往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国家。这条航线也是中国与印度、古希腊、罗马、埃及等国家和地区沟通的重要海上贸易通道。自唐开元二年(714年)起,唐政府在广州设立了市场大使,负责对外贸易,在广州西部也设立了“番坊”,作为外商的聚集区。可见隋唐时期广州对外贸易频繁,外商云集。

这一时期,长沙窑生产的瓷器是出口商品的大宗,深受中西亚人民的喜爱。许多长沙窑瓷器具有浓郁的异国特色。这件长沙窑青釉褐点戳贴花枣掌纹壶是长沙窑外销瓷器的典型代表。它来自于1998年从印尼勿里洞海域打捞上来的唐代黑石号沉船。

长沙窑位于长沙市望城区潼关镇瓦扎坪,又称“潼关窑”。主要兴起于唐中后期,衰落于五代,创造了辉煌的烧制历史。与越窑、邢窑并称“南青北白长沙色”。长沙窑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并将其融入瓷器的烧制过程,从而打开了巨大的出口市场。沉船黑石出土长沙窑瓷器5.6万余件,可见长沙窑远销西亚、北非等地,销量和知名度巨大。在长沙窑瓷器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奇异的纹饰,如胡人乐舞、阿拉伯文、五子棋纹、椰枣纹,其中椰枣纹源于西亚常见的椰枣树。长沙窑椰枣纹壶采用了模印贴花技术。首先,用模具印出鸟用枣椰树图案的补丁,然后把它贴在花盆的花和双系统上。贴片涂以绿釉和大面积褐色花纹来衬托图案。这种抱锅除了椰枣图案,还表现出很多纯正的西亚风格元素,比如结带、鸟面、菱形网格护栏等。,说明长沙窑根据西亚人的喜好设计产品,做出了具有异域特色的外销瓷。

广州作为唐代最重要的对外口岸,是长沙窑输往中西亚的必经之地。黑石沉船上约有700件广东生产的陶瓷,从侧面说明这件长沙窑壶很可能是在广州装船后销往“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其他国家的。

外国奢侈品在中国南方

五代十国时期,岭南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南汉统治者重视海上贸易,进一步发展造船业,与外商贸易更加频繁。1997年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附近海域发现的因坦沉船中,发现了中国陶瓷、中国银锭和大约145枚南汉时期的“干亨充宝”铅币。南汉皇帝刘延康陵墓的玻璃器皿,也被认为是来自西亚伊斯兰国家的器物。可见,南汉政权拥有相对稳定的西行水路,与沿线各国贸易往来频繁。

这枚邮票选用的波斯孔雀兰釉陶瓶来自1965年发现的福建福州刘桦墓。刘桦是南汉南平王刘隐的次女,嫁给闽王次子、闽三王,卒于后唐长兴元年(930)。

刘桦墓出土了三件形制相似的蓝釉陶瓶,其中以福建博物馆藏的这一件最为完整。这种陶瓶上宽下窄,颈短、腹宽、底小,形似橄榄。肩部和颈部有四条环形线装饰,无孔,肩部和腹部有四条粗粗的绳状线。整个器身涂以孔雀蓝釉,这种釉在我国出现较晚,是一种以铜为着色剂的低温色釉。这种陶瓶与西亚的伊拉克、巴基斯坦、伊朗等地的伊斯兰教陶瓶相似,而且在伊拉克出土了许多与刘桦墓中的孔雀兰釉陶瓶几乎相同的器物,因此确定这些陶瓶起源于西亚的波斯,时间在公元9世纪左右。关于这种陶瓶的作用,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古波斯用来盛油的器皿,多用于墓葬中点灯。在古代的丧葬习俗中,它也被称为“长明灯”。

在我国唐中后期至五代时期的遗址或墓葬中,已知福州、扬州、广州、宁波、广西等地均有此类孔雀蓝釉陶或陶片,其中广州南岳-南汉国宫遗址出土10余件孔雀蓝釉陶片,为瓶瓶罐罐的口沿和腹部残片。据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鉴定,扬州、广州出土的部分孔雀蓝釉陶片得到了保障。发现釉料组成与我国传统铅釉系列有较大差异,碱性氧化物含量较高。氧化钠和氧化钾作为助溶剂,氧化铜作为着色剂,几乎不含铅。可见这种孔雀蓝釉陶器属于国外碱性釉系。

分别在南汉皇宫遗址和刘桦墓中发现的孔雀蓝釉陶将广州和福州这两个沿海城市联系起来。五代十国时期,福建充分利用福州、泉州等优良港口,“海纳夷商”。福建与南汉的联姻也加强了这一地区与广州港的联系。源源不断的洋货聚集在广州、福州、泉州等港口,成为上流社会享受的“奢侈品”。

宋代的“国货之光”

除了上述三件与广州关系密切的海斯文物外,龙泉窑还有一件青釉菊瓣盘,是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的重要见证。宋代是中国海外贸易繁荣、海上丝绸之路迅速拓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广州、泉州和明州(宁波)等港口城市变得越来越繁荣。以港口城市交通便利为基础,以龙泉窑、德化窑为代表的沿海瓷窑崛起,逐渐取代了长沙窑、邢窑原有的出口地位,其产品成为出口商品中的极品。

龙泉窑的蓝釉菊花花瓣纹盘,源于1987年发现的沉船“南海一号”。这艘装载瓷器的南宋沉船在离开后不久就在广东省阳江市附近海域沉没。船上出土了景德镇、龙泉、德化、磁灶、义窑、建窑的数十件瓷器制品,其中以龙泉窑瓷器的碗、盘、碟为主。这种蓝釉菊花花瓣图案盘的内壁描绘了菊花花瓣图案,每两个花瓣之间有一个凸筋延伸到盘的中心。花瓣层层叠叠,造型美观。釉色纯净流畅,似水流光,整器典雅美观,体现了宋代龙泉窑高超的制瓷技术。

到了宋代,内地的瓷窑产品逐渐退出外销舞台,沿海地区的窑口成为外销瓷器生产的主要来源。龙泉窑窑口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传承了越窑的精湛工艺。在交通上靠近丽水、温州、宁波等港口,占据了外销的优势。据记载,龙泉青瓷主要有两个出口渠道,北行路线是通过明州(宁波)、杭州、泉州等港口销往东亚。南向航线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从福州或泉州港出发,向南到广州,再从广州出海;二是从福州、泉州港出发,经海南岛直达东南亚,最终出口东南亚、西亚、北非。沉船“南海一号”在广东阳江水域被发现。这可能是第一个采用南向路线的案例。船上发现的蓝釉菊花花瓣纹盘见证了南宋龙泉窑瓷器的外销。

《丝绸之路二号》专用邮票上的四件文物横跨西汉、唐代、五代十国、宋代四个时期,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兴起到鼎盛的发展过程。通过欣赏邮票上的四件珍贵文物,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韵味,还可以领略到文物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四件文物虽然发现地点、产地、年代不同,但都与广州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银盒是岭南地区最早的舶来品,体现了两千年前广州人敢于探索和尝试新事物的精神,这种精神也促成了广州从秦汉开始逐渐开辟了西进之路;长沙窑瓷器产于内陆,出口产品多通过广州、宁波两个港口销往世界各地。沉船黑石是在印尼附近发现的,可见这件瓷器是在广州港包装装船的。《孔雀兰》中的釉陶瓶的主人是五代南汉公主刘桦,在广州、福州等地也发现了类似的器物,让人推测这个陶瓶是陪嫁公主到福建出嫁的嫁妆。龙泉窑瓷盘是在广东西部海域打捞上来的“南海一号”上发现的。此时商船刚刚离岸,也让人不禁联想到龙泉窑东行路线与广州的紧密联系。

四件文物中,两件是从西方“引进来”的奇珍异宝,两件是从中国“走出去”的国货之光,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传播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定制满足观众需求,体现传统东方之美的龙泉窑瓷盘,对今天的外贸也是有启发的。文化自信是中国坚守“一带一路”的基础,也是文化输出的必由之路。

方寸之内的海斯文房四宝,为今天的人们扫清了历史的厚重尘埃,重现了海上古丝绸之路的千年繁华。当满载瓷器的货船即将驶离繁华的广州港时,人们不禁想到民众的期待和激动。货船缓缓驶出港口,把东方文化之美带给世界,也带给中国走向世界的决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22313.html
上一篇木雕中的孝道教化
下一篇 周代女性生活什么样?从一件青铜“媵器”讲起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