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艺术 林木:我与共和国同龄

林木:我与共和国同龄

林木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四川大学教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第二、第三届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王朝闻总主编《中国美术史》二十世纪卷分卷主编,首届及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终审评委,第十一…

森林

艺术史学家,艺术评论家。

四川大学教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国家现代艺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第二届、第三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王朝文主编《中国美术史二十世纪卷》,第一届、第二届中国艺术奖、理论批评奖终审评委,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评委。

我1949年出生在重庆,和共和国同龄。她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的兴衰而起伏,随着她的发展而发展。呈现出与新中国发展几乎相同的轨迹。

1965年初中毕业,就去大巴山当知青了。我当过八年知青,然后在钢厂当过五年轧钢工。在人生读书学习的黄金时间,去基层当了13年农民。1977年恢复高考,我临时准备参加考试。第二年,我以高分考上了大学。本来想考美院的画家,但是因为代课几天,按照当时的规定,不允许考美院,只好临时转了师范语文专业。虽然学中文并不是我的初衷,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人文社科领域的知识,而且由于文艺是一家,所以转行学了艺术史。绕来绕去,1978年想当四川美院的学生,学生没有。1986年,我被川妹邀请去当老师。当时,川美的院长是著名雕塑家叶毓山。

因为学习背景的不同,我的学术方法和美术史同行有很大的不同。80年代初,同事们都认为文人画是地主阶级的腐朽文化。学过语文,看过很多古代文论、诗论、哲学著作,觉得文人画是中国的精英艺术。于是,在艺术界大多数人还搞不清楚文人画到底是怎么回事的时候,我写了一本关于文人画的书准备出版。当时重庆出版社无法判断我这本书的价值,只好把书稿重新寄到上海。幸运的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一位眼光独到的编辑帮助我这个连出版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作者,出版了我人生的第一本书。1987年我的书出版后,“新文人画”的旗号被抬了出来。我不知道什么是文人画,就抓起我的书空。

我的第二本书是《明清文人画新动向》,写于80年代末,出版于1991年。明清艺术被我的美术史同行批判。当然不仅限于明清。唐以后,一切艺术都被认为是没落的艺术,明清艺术更是没落得无以复加,尤其是明末清初的“四大天王”董其昌,几乎是毁灭中国艺术的罪人,而且,这些结论都是当时同行的公论。我一开始也相信了他们的结论,但是研究文人画之后发现,明清不仅没有衰落,还繁荣了,不仅繁荣了,而且是极度的繁荣。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20世纪的中国画是从明清开始的。怎么能让自己的基金会空和空对空做出莫须有的有罪推定呢?除此之外,我们承认清初有一批杰出的画家和画派,如石涛和八大山人,清中叶有扬州画派,清后期有海派,这些都是积极的。三个时期都很精彩。怎么能把它们加在一起,让整个清代画坛不仅不优秀,而且很糟糕呢?细想之下,发现历史观有问题。我们认为秦始皇以来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顶峰是唐朝。巅峰之后进入低谷,封建社会行将结束的明清,当然是极度衰弱颓废的。再加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明清艺术不在没落,这段历史无法解释!所以所有的艺术史学家都尽力寻找证据来证明这个公式。而董其昌的“四大天王”成了替罪羊!但是根据我的研究,线性的历史观本身就是错误的,艺术史也不存在这样的衰落。董其昌简直就是文学天才,文学领袖,“四大天王”在清初都在领袖之列。在今天,中国画被视为标准的笔墨,这是董其昌倡导的,由“四大天王”推动的艺术潮流。而董其昌“四大天王”之前的笔墨并没有那么神圣,之前强调的是意境。就这样,在我的讨论中,明清艺术成了新的潮流,是高潮,而不是低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是中国艺术史上第一个对明清艺术给予新的正面评价的人,之后在国内或国外相继召开“四大天王”和明清艺术史的国际研讨会,对明清艺术予以肯定,董其昌和“四大天王”也是如此。我去美国的时候,我在美国的大部分同事也看了我的书,认同我的观点。大家的观点逐渐达成一致,对明清艺术的正面评价逐渐深入人心。

因为我学过文人画,特别是董其昌和“四王”对笔墨的倡导和推行,我也搞清楚了笔墨是怎么一回事。上世纪90年代末,一场吴冠中与张定关于“笔墨不等于零”的讨论在全国如火如荼,不仅出现在美术杂志上,还出现在各地晚报、晨报的副刊上。文汇报还邀请我写文章。但我发现,这种讨论,无论哪一方,都是建立在感觉上的,几乎没有人对笔墨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自20世纪以来,中国画坛的人们对笔墨一直不太感兴趣,因此也从未有人进行过深入系统的探讨。鉴于学术界的这种漂浮的风气,也因为我在文人画和明清艺术的研究中已经对笔墨有所研究,所以我清理了自己以前的一些笔墨研究,写了一篇20万字的专著《论笔墨》,于2002年在上海出版。这也是20世纪以来唯一一部关于笔墨的专著,显然能在这场讨论和21世纪初的笔墨热中起到一定的作用。笔墨理论最近再版,容量30万字。

我本来只打算研究古代美术史,90年代初,我正准备研究和撰写《中国艺术思想史》时,突然被王朝文官方的中国美术史写作团队邀请到《20世纪美术史》写作团队担任主编,要我负责20世纪中国画的写作。这部历时30余年的16卷本《中国艺术史》,凝聚了全国200多位权威艺术史学家的智慧。是中国艺术从古至今最权威、最详细的官方历史。参与其中当然是好事。但我对20世纪艺术史很陌生,所以我不得不另起炉灶,重新开始。好在之前研究过明清,逻辑上研究过民国,完成这个任务也不是不可能。于是,我带着问题到全国各地,走访了20世纪著名大师的后人、学生或自己,包括傅抱石、潘天寿、张大千、林风眠、高、、、、石鲁等。,并到全国各地重要图书馆查找资料,一年后写成。这部艺术史的出版经历了一些变化,直到现在还在写。可能都是明年出版,历时30年。我也是当代卷的编辑和主编。在此期间,我自己55万字的《20世纪中国画研究(现代部分)》于2001年出版,成为中国美术史界最早总结20世纪美术史的专著之一。今年,100万字的两卷也将全文出版。

我还有许多其他的专著,如刘和傅抱石的评传,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外美术史和一些理论性和欣赏性的书籍等。我合著并出版了英文版的《美国20世纪美术史》专著,以及1000多篇关于古今美术史的论文和评论,文字超过1000万字...

我们这些和共和国同龄的读书人,和我们国家一样,年轻的时候失去了一些时间。国家的大发展时期是改革开放40年,我进入学术研究的时间和改革开放的时间大致同步。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弥补失去的时间,也是我们和共和国同龄的学者的幸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22751.html
上一篇满载当代审美与融合创新工艺的盛会
下一篇 黄铁军:在光影与现实中不倦前行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