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文摘 最全球化的地方为何在公元1000年的中国

最全球化的地方为何在公元1000年的中国

近几年,随着全球化愈演愈烈,有不少质疑的声音涌出:在这样的汹涌浪潮中,中国该如何应对?你可能不知道,对于中国来说,全球化自古有之:公元1000年左右的中国,甚至可以被称为世界上最全球化的地方。这一观点来自美国著名汉学家韩森的著作《公元100…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剧,有许多质疑的声音: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样一个动荡的浪潮?

你可能不知道,对于中国来说,全球化自古就有:公元1000年左右的中国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地方。这个观点来自美国著名汉学家韩森的《公元1000年:全球化的开端》一书。在这本书里,作者描绘了公元1000年全球化的开端。当时在世界舞台上,中国在全球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超乎你的想象。

泉州:千年前的全球大都市

街上挤满了顾客,他们购买来自斯里兰卡的珍珠项链,用非洲象牙雕刻的装饰品,带有稳定剂的香水(来自中国西藏和索马里),波罗的海琥珀制成的小瓶,以及各种各样的瑞香科家具。附近的一家商店出售昂贵而精致的产品,这种产品的风格是专门为当地消费者改进的。印度教徒、穆斯林(回教徒)或佛教徒会聚在一起庆祝这个节日。

后来你去朋友家做客,她会给你带一杯有独特香味的冷饮。这家人给你看他们新买的东西:一张精致的爪哇檀香木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只雕刻精美的犀牛角。房子里的许多小摆设看起来是进口的,显示出国际品味。

这座城市与遥远的地方有许多联系。这听起来像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但这是中国城市泉州在公元1000年的样子。

泉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在上海和香港的中间,直接面对台湾省,是当时世界上较大和较富裕的港口之一。泉州卖的都是当时的普通贸易商品。

“中国进口”改变了东南亚香料农民的生活。

更早的时候,从波斯湾到中国的商人基本都是绕过东南亚,在那里不怎么接货或者卸货。随着时间的推移,商人逐渐将目光转向东南亚的产品。他们开始用生长在苏门答腊北部的松脂代替从阿拉伯半岛带来的乳香。

为什么商人们一开始从遥远的阿拉伯运货,几个世纪后才转向更近的东南亚货源?因为在离中国更近的地方卖货会更有经济优势。

起初,东南亚缺乏基础设施和专业供应商来支持国际贸易。随着中国对香料的需求越来越大,直接影响到东南亚生产香木的当地居民和向港口运送货物的人。在商人开始留在东南亚之前,许多当地群体以狩猎和采集林产品为生。他们收集不同的香树供自己使用。但渐渐地,这些人开始涉足一个复杂的准工业化农业体系。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全职工作,向从未见过的中国买家出口香料。是的,这发生在轮船或电力出现之前。就这样,全球化改变了从未离开过家园的当地居民的生活。

宋朝使用纸币,铜钱出口日本。

公元1005年,宋朝与辽国签订了元元同盟,结束了持续20多年的宋辽战争。盟约虽然要求严格监管辽宋边境贸易,但实际上边境上双方是相互渗透的。辽国政府禁止马匹出口,但马匹仍进入宋朝境内。虽然宋政府也禁止出口一些货物,如盐、书籍、地图、武器和钱币,但也会运往北辽国。

宋朝之所以禁止向辽出口钱币,是因为含铜量高的铜钱仍是宋朝使用的主要货币,财政官员担心这些钱币流失会危害国民经济。中国古代的硬币是圆形的方孔硬币,可以串在一起,很容易数清,但缺点是笨重,很难长途运输,铜的供应也不一定能满足硬币的需求。

公元993年至994年,经济窘迫导致叛乱。起义后,商人们采取了变革的手段,即用纸面上的本票代替铜钱。后来宋朝政府建立了永久纸币制度,以白银作为纸币背后的支撑。

渐渐地,沉重的铜币不再使用,商人抓住机会大量出口铜币到日本。日本对中国的主要出口是木材、硫磺、水银和黄金,这些都是原材料。到公元1270年,中国铜币已经成为日本事实上的货币。12、13世纪,中国硬币也在爪哇广泛流通,爪哇人也模仿。中国钱币在日本和爪哇的使用,显示了东亚和东南亚经济融合的深度。

如果你理解公元1000年,你就能理解今天。

公元1000年的全球化带来了好处,但也产生了像今天这样的赢家和输家。公元879年,黄巢(晚唐农民起义领袖)的军队袭击了居住在当时中国最大港口广州的外国商人。公元996年,开罗居民暴动反对来自阿马尔菲的外国商人。在公元1181年的拉丁大屠杀中,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历史名城)的居民杀害了数千名意大利商人。这些事件的根源都是一样的,就是本地人仇视外地人的财富,认为外地人通过伤害本地人来获利。

尽管存在许多障碍,但许多人抓住了全球化深入带来的新机遇。中国人擅长造纸、制作丝绸和陶瓷,他们把它们卖到欧洲各地。供应中国市场的商人在东南亚发现了新的香料,取代了阿拉伯半岛昂贵的乳香。世界上的伊斯兰陶瓷也许永远比不上中国制造,但伊斯兰工匠从未停止尝试。中东的“轻瓷”在中国和非洲找到了买家,让伊斯兰工匠保留了部分市场份额。

当然,全球化并没有惠及所有人。但对新事物保持开放心态的人,显然比排斥一切新事物的人收获更多。公元1000年是这样,今天也是这样。

公元1000年的中国人和今天的中国人一样,都面临着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如何占领遥远的市场?如何在全球经济环境下调整自己的生产方式?如何面对外商对本土资源的争夺……如果我们理解了当时的中国人是如何应对这些全球化问题的,就能理解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当下。

(人民网2021年9月18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24649.html
上一篇当马克思与孔夫子“相遇”
下一篇 张之洞的强硬外交:连续赶走个法国领事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