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三农 多业融合:汶川生态游筑牢藏羌走廊桥头堡

多业融合:汶川生态游筑牢藏羌走廊桥头堡

黄世涛每到盛夏,当四川省会成都在桑拿天中煎熬时,百公里外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南部片区的密林间却因空气清新、凉意沁人,吸引着数万人在此栖居避暑,几百家提供食宿包月的农家乐生意火爆。而在汶川北部的县城威州镇,高标准多类型的公共体育设施不仅…

黄世涛

每到盛夏,当四川省会成都苦于桑拿天的时候,100公里外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南部茂密的森林,因为空气清新凉爽,吸引了数万人来此避暑,数百家提供住宿和月供的农家乐生意兴隆。在汶川北部的县城威州镇,高标准、多类型的公共体育设施不仅是当地人锻炼和休闲的场所,也是越野赛、搏击赛、自行车赛等赛事的场地。

2019年,汶川马拉松吸引了8000多名参与者;在汶川巴州县城附近,无忧花果山采摘休闲区就建在高半山上。当甜樱桃成熟时,远近的游客纷至沓来...

“生态+旅游”、“体育+旅游”、“农业+旅游”……近年来,汶川县积极探索各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打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质量,为相关产业发展注入动力。在汶川采摘甜樱桃

在“农业种植+旅游”措施的带动下,旅游相关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桥头堡”的使命与战略

在四川省5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中,汶川县GDP最高,是川、甘、青三省的交通走廊和川西北文化旅游经济带的桥头堡。作为“龙头”和“桥头堡”,汶川在川西北高质量发展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和使命?

记者获悉,近年来,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宏观背景下,阿坝州党委、政府牢固树立“一州两区三家园”的战略目标,践行“重在保护治理、促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要求汶川围绕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建设目标,切实融入黔东南绿色经济先行示范区建设,并表示支持汶川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汶川县委书记、汶川旅游特区管委会党委李建军说:“这一定位和部署,是汶川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牵引。汶川肩负着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的使命,将以创建“无忧慢生活国家旅游度假区”为抓手,助推全州转型发展。近年来,随着设施的不断完善,许多年轻人在赵公山“打卡”。

建设国家旅游度假区,汶川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每个县有一个5A级景区和一个4A级景区。“大禹故里、熊猫故里、杨康汶川”的旅游名片享誉全球,提炼出的“三束光——以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为标志的家国情怀之光、以熊猫故里为标志的生态文明之光、以大禹故里、古羌族文化为标志的历史文化之光”是资源优势的集中体现。同时,甜樱桃、脆李子等土特产备受市场青睐。

阿坝州委书记刘萍指出,除了文化旅游资源,汶川在地理交通、政策红利、气候条件、发展基础等方面也有突出优势。距汶川省会成都仅一小时车程,是阿坝州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前沿门户。“5.12”汶川地震后的重建,给汶川基础设施的改善带来了质的飞跃。“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

优点足够突出,缺点也不容忽视。在李建军看来,率先提出“全域景区”发展理念的汶川,需要进一步加强乡镇之间的产业辐射互动,完善所提供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相对资源,大力培育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旅游配套产业。

甚至辩证地看,有些优势不一定利用好就可能成为短板,“短板”打造好了就可能成为亮点。正如一位旅游达人所说,交通方便游客“进来”,但也方便游客“离开”。生态的底线看似束缚了旅游发展,但好的生态本身就是潜力无限的旅游产品。“关键在于如何化劣势为优势,激发优势的价值”。

对此,汶川县提出“+旅游”发展新路径,将全县作为旅游发展的载体和平台,既遵循各产业自身的发展逻辑,又深度挖掘其“文化旅游价值”,实现各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融合发展,提升旅游产业品质,增加联动产业附加值,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汶川县大力发展生态康养产业,民宿成为亮丽名片。

身着汉服的年轻人去赵公山“打卡”

行业整合“增添”了一个新世界

十几年前,在成都打工的汶川女孩周娟辞职回到家乡,在漩口镇召公山上开了一家农家乐。

周娟向记者回忆说,当时用“一潭死水”来形容漩口并不为过。然而,让她纳闷的是,每年夏天,成渝乃至Xi安的人来这里玩的络绎不绝。她了解到,尽管赵公山交通不便,但游客更看重这里凉爽的气候和清新的空气。很多游客表示“一到这里就觉得特别舒服”。事实上,汶川南部地区的漩口、三江和水磨地区植被丰富,覆盖率达90%。空的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4000个/cm3。尤其难得的是,这里海拔800-1000米——“最适宜人类生活的高度”,是疗养避暑的好地方。正是优越的自然条件,让周娟下定决心回乡创业。

周娟的农家乐很快吸引了游客入住,许多老年游客一住就是两个月甚至整个夏天。利用这一点,周娟推出了住宿“包月”服务,通常每月花费1000至2000元。客人基本能承受,经营者也能盈利。随着“回头客”和“有人脉的人”越来越多,当地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汶川县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把“杨康”作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名片,绘制杨康经济发展路线,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规范市场秩序,新建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旅游产品,从体制机制上理顺杨康产业发展环境。

目前,周娟有100多间客房,可接待二三百名客人。周娟村有16家农家乐和民宿,接待规模和消费水平各不相同。无忧谷的老板万公祥原本在召公山上租地种树苗。随着养生产业的繁荣,他还腾空,依托“远眺岷江大峡谷,远眺四姑娘山”的地形条件,打造森林小屋特色度假酒店。“樱花谷”高端BB酒店不仅提供各种主题客房,还配备了时尚餐厅和迷你酒吧。这些BB酒店主要迎合消费能力强、要求高的游客。据汶川县文化旅游局初步统计,每年夏天来汶川疗养的有三四万人。

“生态+旅游”催生健康医疗产业蓬勃发展,是汶川县“+旅游”业态的典型。汶川县依托羌族石壁、羌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罗布寨、陇西强仁流域特色文化民俗,打造“文化+旅游”,创新了许多文旅新产品,如汶川独有的熊猫O2生态音乐季,社会反响良好;依托县城田径场、临江绿道等完善的体育设施,发展“体育+旅游”,举办熊猫综合格斗赛、熊猫100越野赛、大青城自行车赛,拓展了汶川健康养生产业边界。此外,以当地农特产品“汶川三宝”为突破口,在种植园打造采摘休闲区,推出特色采摘路线,推动“农业+旅游”融合发展。近年来,当地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旅游业;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完善城市功能,实施“小镇加旅游”,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新景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串联起一座宜居宜游的无忧城市。依托汶川甜樱桃种植区建设无忧花果山,强化“农业+旅游”业态载体。

“+旅游”如何激发更大潜力?

在汶川,“+旅游”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还有很多可以想象和期待的空空间。在推进一体化的过程中,政府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优化环境,激发一体化潜力,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记者获悉,汶川县以“全域旅游”建设为导向,将全县建成景区,推进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域联动。在总体规划层面,坚持“南森林、北水果、绿色产业+全域旅游(杨康)”的思路,分步推进,分步建设;在管理体制上,要成立由县委政府、旅游部门、镇领导组成的领导机构,完善相关工作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机制;出台支持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措施,完善要素保障。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创造良好秩序。

汶川县将继续优化交通、网络等配套基础设施,完善游客集散中心、游客中心、咨询服务点和在线旅游服务平台,以爱国主义教育、科普基地、民俗文化、体育保健、鲜果采摘为切入点,探索新的融合形式,丰富文旅产品供给体系。

目前,品牌效益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了解,汶川县正在不断加强城市营销,每年安排专项营销资金开展全媒体宣传,多渠道、多形式向外界展示汶川旅游品牌形象,常态化举办区域标志性主题活动和国际体育赛事,邀请嘉宾“走进来”感受汶川独特魅力,扩大汶川旅游品牌影响力。

(汶川县文体旅游局供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29246.html
上一篇数字经济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成都实践
下一篇 茶香引客:荣县花茶产业铺就乡村振兴路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