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绿色 贵州赤水一棵竹带富一座城

贵州赤水一棵竹带富一座城

耿国彪“中国竹子之乡”贵州赤水,种竹历史悠久,竹林占国土面积比例和农民人均占有竹林面积位居全国第一。近年来,赤水利用丰富的竹资源,充分挖掘竹价值,大力发展竹链条,全力打造“竹经济”,使竹子成为聚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利器”,让32万人…

耿郭彪

“中国竹之乡”贵州赤水,植竹历史悠久,竹林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和农民人均竹林面积均居全国首位。近年来,赤水充分利用丰富的竹子资源,充分挖掘竹子的价值,大力发展竹链,全力打造“竹经济”,使竹子成为凝聚力量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利器”,让32万人过上了富裕的“竹”生活。

7月14日,记者随国家林草局组织的“探访红色圣地,看绿色新貌”采访团从黔东南州抵达赤水市。小巴一进赤水,放眼望去,满山都是竹子,满眼都是绿色。

望着一望无际的绿意,赤水市副市长张小平告诉记者,这是赤水立足地理气候优势,因地制宜实施退耕还竹取得的显著成效。本市现有竹林面积132.8万亩,占林地面积的60%;目前有毛竹9000万株,每年可产竹1200万株,杂竹300万吨,竹浆80万吨,各种竹笋6万多吨。赤水竹产业覆盖所有农村农户,带动18万竹农年人均增收3200元以上,使赤水成为2017年全国第一批、贵州第一个脱贫县。2020年,赤水竹产业产值达62亿元,贡献税收2亿元,已发展成为赤水支柱产业。

扩大竹林面积

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有一座高大的雕像,整座山被翠竹环绕,凸显了雕像在竹乡人心中的地位。

“这是李的塑像,我们的赤水竹子进口商。他是福建上杭人。因为在贵州做生意,他非常想念故土。清乾隆三十四年探亲后,带回当地丰富的四株南竹,种在现在的笏石镇尖山。因为气候适宜,竹子生长成林,同时带动周围村民开始种植竹子,逐渐扩散。”呼市国营林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护林员袁说,竹子经过180多年的繁衍,在赤水地区已经广泛种植,并形成一定规模。

“1998年中国发生特大洪灾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1999年,我市被列入天然林保护工程县市,2000年正式实施。20年来,在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下,赤水天然林保护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赤水市林业局局长廖殷飞告诉记者,赤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20多年来,全市森林面积从2000年的171.3万亩增加到目前的224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00年的63.4%提高到目前的82.51%。竹子资源丰富。

赤水天然林保护中心主任金勇告诉记者,赤水竹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市委市政府抓住退耕还林政策机遇,科学决策,合理利用上级政策,累计投入退耕还林资金11.8亿元,大力实施低产竹林改造等项目, 培育高产竹林,逐月造林,使赤水的竹林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数量上的飞跃。

赤水市林业局副局长李作龙告诉记者,自本世纪初提出“竹业强市”发展战略以来,经过20多年的坚持,赤水始终将“绿色地图”绘制到底,只有坚定不移地把竹业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产业,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赤水有种植竹子的习惯,加上政府的推动,当地农民很容易接受。”廖说,如今在赤水农村,家家户户种竹子,人人都爱,实现了产业全覆盖。因此,竹子已经发展成为赤水最大的产业。

张小平告诉记者,随着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工程的不断实施,特别是天然林保护和管护任务的落实,全市森林生态系统日趋完整,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能力不断增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每年赤水河排入长江的泥沙量减少400多万吨。全市景区空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5.2万个,空空气优良率常年保持在95%左右。水源达到国家一类或二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到100%。赤水河赤水出口段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类水以上,连绵的天然林造就了赤水。

丰富的竹产业链

在赤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成了真实写照。全市人民植绿、护绿、兴绿、爱绿的生态文明意识日益增强,形成了“坚忍不拔、勇于突破”的竹精神。

时至今日,90后的全国人大代表杨长勤,把赤水的竹编文化带到了人大代表通道,把竹编“一个绿富民”的故事展现给了全国人民,至今在赤水仍被人津津乐道。

杨昌勤创办的赤水千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竹子原料深加工,融合民族传统手工编织技艺的竹编工艺品企业。杨长勤告诉记者,2020年,各类竹编工艺品将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以上,带动当地100多人就业,帮助177户570人增收。

据介绍,在大力传承和弘扬竹编、竹刻、竹扇等非遗文化的过程中,赤水积极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开发了130多家竹工艺品商店,建设了竹编非遗展示中心和上海美院竹艺研究培训基地,通过“非遗+旅游”,将非遗竹工艺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既实现了非遗应有的价值,又变“花钱”为“保护”

竹编只是赤水竹产业链中极小的一个分支,这里的绿竹不仅为赤水带来了工业原料,还孕育了以珠海国家森林公园、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旅游景点。“我们立足绿水青山,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带动十几万人吃旅游饭、走上旅游路、赚旅游钱。”廖对说道。

走进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竹海景区,分布广泛的毛竹和平静的湖水构成了一道美丽的湖光山色。登上管亥铁塔放眼望去,四周山峦高耸,翠竹碧波,微风如波涌动,令人心旷神怡。

蚌埠国有林场场长蔡告诉记者,贵州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是蚌埠国有林场于1993年申报建立的,与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紧密相连,距赤水市区40公里;公园占地11930公顷,其中竹子3200公顷。竹海森林公园拥有郁郁葱葱的内森森林,森林覆盖率达96.43%。

“国有林场改革后,我们林场变成了一类事业单位,职能转变为资源保护。现在,我们的员工主要是巡山护林,宣传防火,组织群众完成国家储备林和林下经济项目。”蔡说,景区的管理和经营已经交给了旅游公司,他们只管专心做好生态保护。

生态的变化和升级不仅给旅游业发展带来机遇,也提升了当地生态产品的价值和价格。在紧邻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的两河口镇大伙房竹叶青鱼村,记者不仅看到了以竹笋、竹燕窝、筒竹笋为特色的赤水“全竹宴”美食,还品尝到了以红军长征命名的“长征美食”。鱼馆老板告诉记者,良好的生态让他们的竹叶青鱼批发价达到了26元一斤,需要提前预订。

张小平说,依托境内良好的自然生态风光,赤水大力推进以竹林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发展,同时带动旅馆业、餐饮业、农家乐等配套服务业发展,成功构建了“竹山种药、竹下养鸡、竹水中养鱼”的“竹林经济”立体生态产业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之路。

在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记者看到一位农民在砍竹子。他告诉记者,现在一吨竹子在赤水能卖400元钱,他一天能砍3吨左右。他过得很好,这多亏了党的好政策。

永告诉记者,在赤水,竹林扩张和竹子增值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方面,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或“国有平台公司+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合作模式,提高竹产业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既解决了农户缺乏资金、技术、资源分散、经营困难的问题,又实现了企业的原料保障。另一方面,通过送技术、帮大户,提高竹农的种植水平,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在赤水,18万竹农通过销售竹子原料和竹笋,每年人均增收3200多元,帮助8000多户、近3万贫困人口产业脱贫。有的竹农拥有数百亩竹林,上半年挖笋,下半年砍竹,收入可达10万元左右。竹林成了赤水人持续增收的‘绿色银行’”,金庸说。

吃,挤出一根竹子。

近年来,赤水大力发展“竹浆纸制品、绿色食品、竹家具”三大产业,初步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竹产业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赤水已培育竹加工企业近400家,规模以上企业28家。从最初的竹子种植和销售,到初级加工,再到精细加工,赤水竹子产业链日趋成熟。

廖说,杂竹是赤水的主要类型,主要用于造纸。赤水最早只有一家纸浆厂(赤天化纸业公司),只生产浆板,相当于初级加工,没有深加工。此外,纸浆板的价格长期受到外部市场的影响和制约。2014年,赤水引进龙头企业上海泰盛集团完成赤天化纸业有限公司改制重组,10万吨天然浆、7.5万吨原纸技改扩能项目快速建成投产。同时,赤水引进了朱云、盛翔、汇美家园、朱云纸业等10家下游纸制品生产企业,形成了从竹材原料-竹浆-原纸-成品纸的全产业链。2020年,赤天化纸业将实现年产纸浆36万吨、生活用纸19.5万吨,产值13亿元,成为引领赤水竹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竹笋有“最好的蔬菜之一”的美誉。赤水年产竹笋约6万吨,一年四季都有鲜笋上市。为充分发挥鲜竹笋的效益,赤水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大量销售鲜竹笋,同时瞄准竹笋深加工,建设绿色食品产业园,大力培育红翠集团、乾元笋业等竹笋加工企业。

目前,红池水集团已发展成为集深加工、销售、旅游、购物、仓储、物流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其产品已入驻军品超市、航空公司空公司,远销国内外市场。2020年,红池水集团实现产值2.8亿元,从基地及周边农户采购竹笋等农业原料1万余吨,解决稳定就业500余人。

专家指出,“群众不能增收,企业不能盈利,政府不能出成果,社会不能出效益,一个行业就不是好行业”。事实证明,赤水发展竹产业,将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将群众、企业、政府有机结合,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让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成功参与竹产业的种植、加工、销售,通过劳动、就业或入股获得收益;企业在原材料充足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获取生产经营利润;当地政府在产业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实现了税收持续增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群众持续稳定就业的社会效益,形成了各方共赢,凝聚了群众、企业、政府的共同发展力量。

每年竹笋,可持续使用。竹产业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最佳产业模式。

针对竹产业,赤水市人民政府市长朱昱表示,未来赤水将抓住全球禁塑、以竹代塑的机遇,不断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真正做到“把竹的所有功能都吃掉、榨干”,实现竹产业产值150亿元,力争200亿元的目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35333.html
上一篇森林中的红色教育基地
下一篇 天保工程让雷公山的颜值越来越靓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