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绿色 德国林业的经营思想与发展战略

德国林业的经营思想与发展战略

刘珉德国,领土面积35.7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280万人,GDP为3.47万亿美元,人均GDP为4.20万美元,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37人(2016年底),是欧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以温带气候为主,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部逐渐…

刘敏

德国,国土面积35.7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280万,国内生产总值3.47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2万美元,人口密度237人/平方公里(2016年末)。它是欧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气候温和,西北部海洋性气候明显,东部和南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德国的行政区划分为联邦、州、市三级,共有16个州,包括勃兰登堡、黑森州等13个联邦州和柏林、不来梅、汉堡等3个市州。

一.林业的历史

直到中世纪(约公元476~1640年)前期,由于气候环境条件优越,森林植被一度繁盛茂密。11世纪中叶时,德意志土地上的总人口数约为五六百万,大多数人生活在偏僻的小村落或孤独的农庄中。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原始,但中世纪的德国已经不再是部族而是封建制社会了。这个时期,日尔曼地区的大领主和小领主在采邑继承上进行了无休止的争斗,小采邑有了继承权后,在大贵族和农民阶层之间又出现了新的爵士阶层和附庸骑士。以后的几百年时间,德意志地区充满了政治矛盾和宗教冲突,国王无法有效制约贵族,反抗和内战不断,持续的纷争和战乱不断地消耗着森林资源。此后,随着人口的增长,农业用地的扩张,森林和沼泽的面积在不断缩小。欧洲造船业的发展和对外扩张,对德国森林资源消耗也不可小觑。16世纪初,德意志人口已达到1600万,由于土地和资源压力加大,各地爆发了周期性的农民运动。1618~1648年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成了一次大规模的欧洲国家混战,交织着宗教和政治争斗的欧洲大战对德国森林资源造成了较大的破坏。1815年维也纳会议以后,德国开始发生巨变,席卷全国的起义此起彼伏,社会动荡不断,一直延续到1848年大革命爆发。然而在社会的剧烈变动中,工业化时代也开始崭露头角,德国从一个农业国家开始逐步发展成为工业资本主义的中心。重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对木材的大量需求,德国的冶炼业起初也大多选择在林区周边设厂,以方便利用木炭作燃料。到1840年前后,普鲁士生铁生产主要还是采用木材为燃料冶炼的。此外,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建筑的扩建、铁路的发展对木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1871~1918年,德意志进入第二帝国时代,期间,人们对森林的功能需求日益增多,一方面:激进的民族主义者认为森林是国家财产,希望森林能点燃人们的爱国热情,带来集体精神和服从意识;自由主义和家园保护联盟认为“与享受海洋权力一样,人人应该享有陆地表面的权力,支持无限制的无伤害的在森林中的徒步旅行”;社会民主主义及工人代表则希望城市工人在工作之余有更多的休闲空间,用来缓解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农民则希望从森林中获取薪材,采集非木质林产品。另一方面:容克贵族和地主则要求严格保护他们森林的所有权和狩猎特权,不允许外人入侵他们的领地。1880年的《田野与森林法》,支持领地所有者对森林的财产权利,并对森林盗窃处罚做出了严格规定。法律的公布在大贵族及大地主阶级、中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之间引发了大范围的激烈争论,随后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措施,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们对森林的冲突与矛盾。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大大地加重了对森林资源的破坏,特别是二战时期,虽然纳粹政权也强调森林永续发展,但更多是政治考量和统治之需,紧迫的现实和利益的权衡,还是将天平倾向了保护森林的对立面,森林再一次遭到了洗劫。直到中世纪早期(约公元476 ~ 1640年),由于优越的气候环境条件,森林植被一度繁盛茂密。11世纪中叶,德意志土地总人口约五六百万,大部分居住在偏僻的村落或偏僻的农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原始,但中世纪的德国已经不是部落而是封建社会了。这一时期,日耳曼地区的大领主和小领主在采邑继承问题上争斗不休。小采邑拥有继承权后,在大贵族和农民阶级之间出现了新的爵士阶级和封臣骑士。在接下来的几百年里,德意志地区充满了政治矛盾和宗教冲突,国王无法有效制约贵族。叛乱和内战不断,持续不断的纷争和战争不断消耗着森林资源。此后,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用地的扩大,森林和沼泽的面积不断缩小。欧洲造船业的发展和对外扩张对德国森林资源的消耗不容小觑。16世纪初,德国人口已达1600万。由于土地和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各地爆发了周期性的农民运动。从1618年到1648年,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成了欧洲各国的大规模混战。宗教和政治斗争交织在一起的欧洲战争对德国的森林资源造成了巨大的破坏。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德国开始发生巨大变化。起义相继席卷全国,社会动荡不断,直至1848年大革命爆发。但在社会的剧变中,工业化时代也开始出现,德国从一个农业国逐渐发展成为工业资本主义的中心。随着重工业的发展,对木材的需求很大。起初,德国大多数冶炼行业选择在林区周围建厂,以方便使用木炭作为燃料。1840年左右,普鲁士生铁生产主要以木材为燃料。另外,随着工业化的推进,随着建筑的扩大和铁路的发展,对木材的需求也在增加。从1871年到1918年,德国进入第二帝国时代。在此期间,人们对森林功能的需求日益增加。一方面,激进的民族主义者认为森林是国家财产,希望森林能够点燃人们的爱国热情,带来集体精神和服从意识;自由与家园保护联盟认为“就像享受大海的力量一样,每个人都应该享受陆地表面的力量,支持在森林中无限制无害的徒步旅行”;另一方面,民主和工人代表希望工人下班后有更多的闲暇空来缓解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农民希望从森林中获得木柴,并收集非木材森林产品。另一方面,勇克贵族和地主要求严格保护他们的森林所有权和狩猎特权,不允许外人侵犯他们的领土。1880年的《田林法》支持领地所有者对森林的财产权,并对盗伐森林的处罚作出了严格的规定。这部法律的公布在大贵族、大地主阶级、中等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引起了广泛的激烈争论。随后,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关于森林的冲突和矛盾。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大大加剧了森林资源的破坏。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政权虽然也强调森林的可持续发展,但更多的是政治考虑和统治需要,现实和利益的迫切平衡,天平向森林保护的对立面倾斜,森林再次被掠夺。

二、林业管理思想

多年的战争和纷争,以及工业化带来的生产结构和消费方式的变化,给森林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原有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木材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森林多功能的发挥。正因如此,德国人一直在探索和思考,在论证和实践中摸索前进,在林业管理上不断推陈出新,在一定时期内引领了世界林业发展潮流,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可持续性”是由Karowitz首先提出的一种森林经营理论。他指出:“这个国家最伟大的艺术、科学、努力和组织的基础是创造和维护可以持久、持续和可持续利用的森林”。此后,奥托尔、哈蒂格、哥达等。从不同层面对“可持续管理”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一般来说,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是追求最高木材产量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采伐的木材不能多于或少于良好管理条件下所能提供的数量,同时后代也能获得和现代人一样的收益。后来,洪德沙根出版了《林学方法论与导论》等著作。由此诞生了森林管理史上著名的“森林合法化”理论,并成为森林可持续均衡利用的经典理论。“法正森林”是具有理想结构和理想状态的抽象森林,是由相同的作业方法和相同的轮伐期组成的经营整体。应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一是其林分平均生长量最高,即正常生长;第二,在轮伐期内,各龄级都是面积相等的法正林分;第三,右侧林分的空之间的分配应满足各项营林措施实施过程中不损害经营的要求,即林分方法安排在空之间;第四,在投入森林经营的资本能够获得满意利润的条件下,正常生长的质量和正常积累的构成要保证一个固定的最大林业收益。当全面经营的四个正常条件全部实现时,其结果必须具有正常的蓄积量,即轮伐期内所有龄级的同一面积上法正林分所获得的木材量。几十年后,福斯曼发表了《土地净收益论》,迎合了森林由资源导向型向经济导向型轮伐的趋势,在德国盛行了20多年。1867年,佛斯曼的理论受到普鲁士国有林业局局长哈根的批评,他指出“国有森林的管理不能逃避对公共利益的义务……它不主张通过计算利息来获得最高的土地收益”。这一理论被誉为经典的“森林效益可持续经营理论”。在他之后,加耶针对人工纯林发展中的种种弊端,提出了“接近自然的林业理论”,恩特斯提出了森林的多重效益问题,进一步发展了森林效益可持续经营的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理论对世界各国林业管理的指导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奠定了现代林业管理的基础。战后,随着德国的分裂,东德和西德走上了不同的林业发展道路。为了实现木材生产、树脂提取、水土保持、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德国的森林经营高度集约化。联邦森林管理局继承了可持续森林管理的概念和方法。20世纪60年代以后,德国围绕“船迹论”和“和谐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船迹论”以木材生产为中心,认为森林的其他效益可以随之自然发生;“和谐论”坚持可持续性原则,主张不同主导功能的森林均衡发展,森林各种利益协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的近自然林业理论。自加耶提出“近自然林业理论”以来,克雷门、盛品华、勒彭德古特、沃尔登·斯波尔和奥克等人从不同角度对近自然林业的发展进行了突破和改进,使得近自然林业思想在德国乃至世界现代林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自然林业利用自然过程维持森林的生态和经济价值,拒绝农药和化肥,注重物种多样性,特别是生态相容的混交林和自然更新的天然林。必须以可持续的方式提供森林服务。人们认为,森林生物量的获取必须建立在良好维护和逐步改善森林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措施植树造林,确保森林的多功能性。近自然林业坚持以下原则:一是保护和建设结构多样、近自然的混交林;二是适地适树,稳定树种和树源;第三,当生境条件适宜时,利用自然再生能力;(4)尽量减少皆伐作业,采取疏伐等适当措施;第五,充分利用土壤和空空间,营造多层林;第六,从注重种植密度到立木个体生长;七是保持土壤肥力,努力提高;第八,需要引进外来树种时,应进行引种试验,并确定生态和经济效益。

三。林业现状及发展战略

根据2012年德国第三次全国森林清查结果,可以将资源现状细分为五个方面。一是总体概况,德国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为114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2%;二是森林权属方面,48%是私有林,29%为联邦州(国有)林,19%为社区林,4%为联邦政府(国有)林;三是森林结构方面,从树木特征看:在可及的林地中,针叶林为590.02万公顷,落叶林为472.73万公顷;从生长结构看,76%混交林,其余为纯林;从林相层次看,有林地中,32%单层林,57%双层林,11%多层林或砍伐结构林;四是树龄及树种方面:从树龄看,在德国,平均树龄达77年,其中橡树102年,榉树100年,冷杉96年;树龄超过100年的占24%,超过120年的占14%;从树种看,主要树种是云杉、松树、榉树、落叶松、道格拉斯冷杉(花旗松)、冷杉,其中云杉的面积最大,为276.32万公顷,其次是松树,为242.96万公顷,再次是榉树,为168.07万公顷,此外,在德国,全国共有2.24亿立方米的枯死木,平均每公顷20.6立方米,相当于活立木蓄积量的6%,这些枯死木,作为树木自然生长循环的一部分,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特别是一些稀有生物(真菌类、地衣类、昆虫等)依附于它生存,一些鸟类更是以它为家,觅食、遮护、饲雏等;五是森林蓄积方面,木材总蓄积量36.63亿立方米,其中,针叶林22.42亿,落叶林14.21亿,每公顷蓄积量336立方米,每公顷年增长量为11.2立方米;六是木材利用方面,保持高水平木材使用,从2002~2012年,平均每年采伐利用原木0.76亿立方米,低于总的年蓄积增长量1.22亿立方米;七是采伐限制方面,91%的森林木材利用是不设采伐限制的,并且这还包含有些不必采伐的地区。根据2012年德国第三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资源状况可细分为五个方面。一、概况,德国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占114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2%;第二,在森林所有权方面,48%为私有森林,29%为联邦州(国有)森林,19%为社区森林,4%为联邦政府(国有)森林;第三,森林结构,从乔木特征来看:可利用林地中,针叶林为590.02万公顷,落叶林为472.73万公顷;从生长结构看,76%为混交林,其余为纯林;从林相层次看,单层林占32%,双层林占57%,多层林或砍伐结构林占11%;四、树龄和树种:树龄方面,德国平均树龄为77年,其中橡树102年,榉木100年,冷杉96年;24%的树超过100年,14%的树超过120年。从树种来看,主要树种有云杉、松树、山毛榉、落叶松、花旗松(花旗松)和冷杉,其中云杉面积最大,为276.32万公顷,松树次之,为242.96万公顷,山毛榉次之,为168.07万公顷。此外,在德国,共有作为自然生长周期一部分的树木,它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特别是一些稀有生物(真菌、地衣、昆虫等。)靠它生存,有的鸟甚至以它为家,觅食、栖息、哺育幼鸟等。第五,在森林蓄积方面,木材总蓄积量为36.63亿立方米,其中针叶林22.42亿立方米,落叶林14.21亿立方米,蓄积量为每公顷336立方米,年生长量为每公顷11.2立方米。六是在木材利用方面,保持了较高的木材利用率。2002年至2012年,年均采伐利用量为7600万立方米,低于1.22亿立方米的年累计增长总量。第七,在采伐限制方面,91%的森林木材利用是没有采伐限制的,这也包括一些不需要采伐的地区。

德国的“森林战略2020”的前提是,应采取可持续的森林管理,在特定地区保护和发展强壮的森林,主要是本地树种,以适应气候变化的挑战。森林提供必要的原材料,为各种动植物物种提供栖息地,实现保护功能,同时延伸休闲服务功能。森林的生态健康性、稳定性和多样性明显增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36474.html
上一篇林法情怀
下一篇 发展特色产业 提升经营效益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