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三农 疫情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疫情中国粮食问题,疫情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疫情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疫情中国粮食问题,疫情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一些国家因为疫情封锁港口、限制粮食出口,导致全球粮食供应链亮起了红灯,再加上时隐时现的蝗虫灾害,粮食危机论卷土重来。这让正逐渐走出疫情阴霾的中国人再次陷入粮食短缺的担忧之中,一些地方甚至出现恐慌性抢购囤积粮食的现象。那…

新冠肺炎的疫情已经蔓延到全世界。一些国家因为疫情封锁港口,限制粮食出口,导致全球粮食供应链亮起红灯。再加上蝗灾,粮食危机论又回来了。这使得正在走出疫情阴霾的中国民众再次陷入粮食短缺的担忧,一些地方甚至出现抢购和囤积粮食的现象。那么,中国的粮食够吃吗?需要抢购囤积食物吗?

要不要囤粮?

农业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白刚说,现在很多人关心粮食够不够吃,要不要囤积起来。这里可以分享四组数据,有助于消除大家对这个问题的顾虑:

第一,粮食产量。近年来,我国粮食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去年粮食产量13277亿斤,创历史新高。小麦的供求多年来一直大于平衡,大米供大于求。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

第二,人均粮食占有量。自2010年以来,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一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过470公斤,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第三是粮食库存。目前,我国粮食库存充足,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 ~ 18%的水平。特别是小麦和大米的库存量,大致相当于全民一年的消费量。

第四,粮食进口。中国每年的粮食进口量很少,去年净进口1468万吨,相当于不到300亿斤,仅占中国粮食消费量的2%左右。

魏白刚说,总体上看,中国粮食产量充足,库存充足。即使在前一阶段国内疫情严重的时候,市场上的粮食和各类副食品数量充足,价格稳定,老百姓对家里的米面也没有后顾之忧。现在,没必要抢购囤积了。

中国全国抗击疫情期间,消费市场基本不缺粮食。虽然在一些地方引起了恐慌性购买,但很快就被平息了。这是怎么做到的?

农业的丰收和充足的库存是我国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的重要“资本”。

首先,我国粮食实现了“16年丰收”,为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自2004年以来,中国粮食实现了“十六连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确立了“立足自身、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提出了“粮食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新理念。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粮食自给率超过95%,水稻和小麦自给率达到90%。

2000年,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和水稻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为粮食获得丰收提供了政策保障。特别是今年南方籼稻最低收购价每斤提高0.01元,以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恢复双季稻,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主要产区早稻面积将会增加。

其次,粮食库存充足成为粮食市场稳定的“稳压器”。我国粮库遍布全国各地,粮食库存主要包括政府储备、政策性粮食和企业周转库存。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协同运作、政府储备和企业库存互为补充的粮食库存体系,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其次,充足的粮食库存成为粮食市场稳定的“稳定器”。我国粮库遍布全国,粮食库存主要有政府储备、政策性粮食和企业周转库存。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形成了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共同作用、政府储备和企业库存相互补充的粮食库存体系,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

具体来说,政府储备包括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粮和成品粮油储备。中央储备粮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适宜储存率达98%以上;地方粮食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粮食主产区储备规模保持三个月销量,粮食主销区保持六个月销量,粮食产销平衡区保持四个半月销量。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储备的品种结构中,小麦、大米等口粮比重超过70%。大中城市也建立了成品粮油储备,满足10-15天的市场供应。

除了政府储备,从2004年开始,中国对大米和小麦实行了多年的最低收购价政策。目前政策性粮食库存创历史新高,主产区普遍库存压力较大。从今年的情况看,夏粮收购面临一定的库容压力。此外,多市场主体建立了正常生产经营的商业库存。

总的来说,我国粮食库存充足,稻谷和小麦的库存可以满足一年以上的消费需求。具体来看,我国水稻年产量连续多年供大于求,周期性过剩特征明显。2019年,我国水稻产量2.096亿吨,预计年平衡1430万吨,多年来一直处于平衡状态。小麦供需有余,连续7年产大于求。2019年,我国小麦产量1.34亿吨,预计全年结余1400万吨,同比增加870万吨。

而且中国的大米小麦不仅够吃,因为库存粮食太多,还面临去库存的压力。目前一些粮食出口国采取了限制出口的措施,可能会加剧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波动,但目前对我国粮食市场影响不大,还可能有助于消化不合理的粮食库存,减轻国内部分粮食品种的库存压力。

为什么要进口粮食?

适度进口是中国新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内涵。近年来,中国积极发展国际粮食贸易,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进口国,每年进口粮食超过1亿吨。

粮食都够吃了,为什么还要进口?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俊认为,中国存在结构性短缺,有效供给不足,如优质小麦和水稻短缺,玉米产需不足,大豆自给率不足20%。要通过进口调节余缺,优化供给结构,从更高水平上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整体水平。

从品种看,我国小麦和大米进口量很少,以2019年为例,小麦进口348.8万吨,大米进口254.6万吨,大米和小麦全年进口量仅占当年产量的1.8%和2.3%,即使不进口也不影响国内口粮供应。因此,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对我国影响不大。从品种来看,中国的小麦和大米进口量非常少。以2019年为例,小麦进口348.8万吨,大米进口254.6万吨。大米和小麦的年进口量仅占当年产量的1.8%和2.3%。即使不进口,也不会影响国内口粮供应。所以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对中国影响不大。

中国进口的粮食品种主要是饲料粮和大豆。玉米是三大主食之一,也是主要的饲料食品之一。2019年,中国进口玉米479.3万吨,同比增长36%;与此同时,大麦、高粱、玉米渣和木薯等玉米替代品的进口均有所下降。大豆是我国进口的主要农产品,占农产品进口总量的70%以上,是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的主要原料。大豆是一些产粮大国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农产品,出口意愿强烈。目前还没有成为这些国家限制的农产品。

中国在进口粮食的同时,也在出口粮食。粮食进口量大于出口量,所以是粮食净进口国。2019年,中国进口粮食1791.8万吨,出口323.6万吨。其中,出口小麦31.3万吨、大米274.8万吨、玉米2.6万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中国大米出口超过进口20多万吨,成为大米净出口国。

三大主粮不是你想进口多少就进口多少。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自2004年起,中国对小麦、大米、玉米实行进口配额管理制度,其中小麦进口配额为963.6万吨;玉米进口配额720万吨;大米进口配额为532万吨,其中长粒大米266万吨,中短粒大米266万吨。进口配额17年不变。从2019年的进口来看,小麦、大米、玉米的进口都在国家规定的进口配额内。

如果出现粮食危机怎么办?

世界粮食安全,粮价稳定。然而,在国内外市场深度融合的全球化时代,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阻碍了粮食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导致期货市场粮食品种价格上涨。预计国内食品价格将大幅上涨。面对可能出现的粮食危机,中国应该做些什么?

首先,我们国家有充足的粮食储备来保证人民有饭吃,也有应对各种粮食危机的丰富经验。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灾害频繁的大国。外部发展环境复杂,粮食安全风险和挑战众多,应急任务繁重。中国经历了2003年非典、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多次考验,经历了几次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过山车”式波动。尤其是面对2008年的世界粮食危机,中国粮食市场岿然不动,从容应对,成为全球粮食市场的“安全岛”。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再次成功解决了全国交通封锁环境下的粮食供应问题,确保了粮油市场供应不脱销,国内粮油市场平稳有序运行。

其次,在地球村里,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目前,所有国家必须同舟共济,采取负责任的行动加强粮食安全。

令各国感到欣慰的是,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世贸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日前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各国加强国际合作,在实施封锁管控以应对疫情期间,必须想方设法维护粮食供应链的正常运转。此举将有助于预防国际上一连串限制出口举措对粮食供应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避免对全球贸易和粮食安全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令各国欣慰的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曲东宇、世卫组织总干事泰德罗斯·阿德汉姆·盖布雷耶苏斯和世贸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日前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各国加强国际合作,在实施封锁管制应对疫情期间尽力维持粮食供应链的正常运转。这将有助于防止一系列国际出口限制对粮食供应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并避免对全球贸易和粮食安全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中国粮食产量稳定吗?

丰收稳定。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粮食生产的稳定性不仅为全国人民所关注,也为世界所瞩目。在全球疫情爆发的背景下,联合国粮农组织呼吁所有国家加强应对疫情的影响。中国的粮食生产会受到疫情的冲击吗?

毫不夸张地说,粮食生产战略也是对国家治理能力的一种考量。中国政府对粮食安全一直有着清醒的认识: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重中之重。世界上真正强大的,没有弱点的国家,都是能保证自己粮食安全的国家。千万不要仅仅因为当前粮食供需宽裕,就简单地认为未来粮食安全可以高枕无忧;绝不能因为国际市场粮价降了一段时间,就简单地认为买粮食就能过日子。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始终绷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

“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16连丰收,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产幅度最大的时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工业经济室主任刘长权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新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从农业补贴、水利设施和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和保护。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277亿斤,为历史最高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474公斤,超过国际公认的安全线。

稳粮的关键是稳面积。农民种什么要看收益。近年来,各地发挥价格指挥棒作用,打出政策组合拳,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充分发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的作用,积极开展种养结合、土地托管等社会化服务,降低生产成本;利用金融保险的力量,推进小麦、玉米、水稻的全成本保险和收益保险,减轻自然风险压力。

粮食主产区种植面积稳定,产量就稳定。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才表示,河南是小麦生产第一大省,近年来小麦单产持续提高。在河南,建立了高产的全麦生产体系,从统一的良种、肥水管理到病虫害防治、机械收割,逐步实行标准化生产。如今,中国人吃的每四个馒头中,就有一个来自河南。

商品粮基地稳定,调入量有保障。黑龙江农垦总局局长王守聪长期在农垦系统工作。他介绍,农垦系统有近1亿亩耕地,能调出的粮食数量惊人,成了国家手里的“一把米”。过去的北大荒已经改造成了北大仓,田变方,路变网,林变行,农机纵横交错在肥沃的黑土上。黑龙江农垦每年的粮食产量足够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约1亿人食用。

关注当前稳定的输出

越是面临挑战,越是要做好粮食。今年以来,中央多次强调抓好春耕生产的重要性,推动解决春耕面临的农资供应不足问题。“疫情初期,一些地区的农资流通面临一些困难。目前,农业重点企业复工率和农资商店开工率达到常年水平,春耕生产的种子农药和化肥得到充分保障。”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副司长黄秀珠说。

很快,夏粮将大面积丰收。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刘丽华说,今年的气温偏高,小麦的生长期比往年提前了一周。目前长势好于上年和正常年份,一、二类苗比例为87.2%,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总的来说,春季田间管理到位,土壤墒情充足,夏粮丰收非常基础。

目前,春耕播种已由南向北全面展开。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年面积的一半以上,东北四省春播面积占全国春播总面积的一半。根据调度,东北四省春播意向面积稳中略增,春播墒情良好。

4月份,全国进入机耕播种高峰,投入春耕的农机具总量超过2000万套。此时,在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长桥村,村民余洪生正在秧田里播种,旁边一台旋耕机正在翻耕。“去年种了57亩水稻。今年我们扩大到150亩,尝试种植双季稻。”于洪生说,“为了搞好春播,县里协调解决了耕地流转和融资贷款问题。有政府的支持,我对收获充满信心。”

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潘说,双季稻面积占水稻近1/3,恢复双季稻最重要的是增加早稻。今年国家加大对早稻生产的扶持力度,早籼稻和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提高。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统筹整合农业项目资金36.7亿元。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积极推动早稻面积恢复。

未来产能会稳步提升。

有几组数字,构成了大国粮仓的“密码”:18亿亩,是耕地红线。实行占补平衡,严防死守。1546万亩,这是永久的基本农田。应给予特别保护,以确保数量和质量不会下降。10.58亿亩,是划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的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要实现上图中的收纳,从村到户。

既要保证当期,又要做好长远规划。粮食生产能力的培养显示了中国人的智慧。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推进,对粮食的需求会刚性增长。确保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粮食安全在于耕地,出路在于科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软件和硬件的同步发力,将在更长的时期内决定农业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

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许多昔日“斗笠”“望天”的田地,变成了万亩粮田。据中科院评估,耕地质量每提高1 ~ 2级,粮食生产力平均提高10% ~ 20%。在气象灾害严重的年份,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的粮食生产能力稳定水平明显高于非项目区。

高标准农田只是“藏粮于地”的一部分。在耕地稳定的条件下,不断提高单产的关键是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表示,中国不断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现代种业,推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目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95%以上的主要农作物实现自主育种。

还有袁隆平的超级杂交水稻,李振声的远缘杂交小麦,李登海的紧凑型杂交玉米...近年来,中国人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培育了一批国际领先品种,推动全国主要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5-6次,每次增产10%以上。在广阔的农田里,他们一再创造粮食生产的新高度。截至目前,我国已育成4万多个农作物品种,申请保护的植物新品种2.7万个,居世界首位。

如期启动高效春耕生产,辅以扎实可靠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和长期粮食自给自足的保障结构,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正在为及时有效应对疫情和蝗灾对各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发挥强大作用。我们可以放心的说,中国有饭吃,不要慌!(本刊综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41398.html
上一篇无私奉献扶贫,无私奉献扶贫,奉献爱心扶贫
下一篇 牛羊鲜骨头,牛骨加工设备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