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科普 李德仁:科学要为祖国服务

李德仁:科学要为祖国服务

田瑞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 。图片|武汉科协“爱我中华”,这是李德仁的曾祖父留下的家训首句。作为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体系的开创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将这种爱国精神根植于心,力践于行。对于入选202…

田瑞英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 。图片|武汉科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图片|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热爱中国”是李德仁曾祖父家训的第一句话。作为中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体系的开创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将这种爱国精神根植于心,并付诸实践。

对于入选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李德仁感到非常光荣,也感到责任重大。“我们只是一个代表,代表过去一百年和未来一百年为国家建设和国家任务做出贡献的中国知识分子。”

1957年,李德仁从江苏省泰州中学毕业,进入武汉测绘学院(后更名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现隶属于武汉大学信息学部)攻读航空空摄影测量本科学位。1963年,他以两科满分、一科99分的成绩报考研究生时,因为档案中的一份“虚假”材料,政审失败,随后被分配到当地一家水泥厂工作。在15年的逆境中,他从未气馁,坚持学习,他还研究出了一种特殊的水泥生产技术。他和同事们成功研制出“新型系列铝酸盐水泥”,获得改革开放后第一项国家发明二等奖。

1978年,理科的春天来了,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得以重返校园继续求学,师从中科院院士王。1981年,当他在完成硕士学位时,王迫不及待地把他送到国外深造。

1982年,李德仁进入德国波恩大学深造。短短半年时间,他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两篇高质量论文。针对西方学者发现和剔除粗差的倾向,他推导出一种比丹麦方法更具优势的新方法,被国际测量界称为“李德仁方法”。

次年赴斯图加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世界著名摄影测量学领军学者弗里斯·阿克曼(freese Ackerman)。为了尽快把更多的知识带回祖国,他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经常是早上快结束的时候锁门,早上第一个就打开实验室的门。

在此期间,李德仁首先建立了误差可分辨性理论和系统误差、粗差的检测方法,为现代测量的数据处理奠定了理论基础。德国洪堡基金的评委格拉法伦德说:“它解决了一个测量的百年难题。”

因此,李德仁在1988年获得了“Lufthansa 空测量奖”,围绕这一理论撰写的英文专著《数据挖掘在空之间的理论与应用》也入选了2016年业界最具影响力的书籍。“回国是必然的,也是自觉的。改革开放后,国家终于让我们出去读书了,我们和国外差距很大。我得赶紧回国。”因此,李德仁花了两年时间完成了五六年的课程,并谢绝了外国科研机构的邀请。毕业答辩后他立即回国,短暂休息了几天才走上讲台。

在他心里,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科学是为了报效祖国。”

回国后,李德仁加快研究步伐,带领团队不断进行基础理论和重大技术创新,带领中国测绘遥感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他看来,科学家的精神首先是实事求是。“我们要尊重科学,尊重前辈,尊重专家,但不能迷信书本、权威、外国技术。创新的动力是实现独立,从‘0’到‘1’。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项目被亲切地称为“中国人自己的全球观测系统”。其中,Sky 空自主可控高分辨率遥感系统是“高分工程”的核心。

针对我国高分计划的核心需求,李德仁15年来组建了100多人的国家队,主持和参与了“高分计划”,先后完成了系统论证、技术研究、系统开发和重大应用,帮助实现了其“好用”和“好用”,满足了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民生需求。不久前,相关技术及应用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这个成绩是我们在部件有限的情况下,用中国人的智慧和我们的数学、过程控制方法,达到了世界第一的水平。”李德仁自豪地说:“我们曾经有卫星,但它们并不强大。现在我们的遥感卫星已经赶上了世界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

此外,他还带领团队攻克了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领域的一系列核心技术,研制出我国“航天-航空空-地面”系列3S一体化测绘遥感装备,解决了危险区域测绘难题,引领了信息化测绘遥感的根本变革。

在李德仁看来,科学的进步有赖于各国的共同推动,科学家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这种精神是永恒的。”然而,他也说科学家有一个国家。“我们应该热爱祖国,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为学科做出贡献。”

在大学里,李德仁因为敢于挑战“权威”而“出名”。他一边研究苏联专家编写的“权威”教材,一边发现并指出其中的错误,并对毕业设计成果中加拿大专家的模型进行了修正。为此,他也深受王的赏识。王的育人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我有一个想法?如果是,那就是不断向我的学生学习。”在学术思想研讨会上,王的发言引起阵阵掌声。

如今,李德仁培养的博士生已超200名,“做学问要先做人,做学问要做到学科前沿”。

李德仁院士。图片|中国科学报目前,李德仁培养了200多名博士生。“做一个学者,首先要做人,要走在学科的最前沿”。李德仁院士。图片|中国科学杂志

为此,他总是把学生“培养”到科研一线,把最难的问题交给他们进行跨越式研究,鼓励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思考、大胆创新。

“大项目能开展团队式研究,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的好形势,得益于国家对科研人才的尊重和关心。”李德仁说。他还经常教导学生,在科学的道路上不能有猫腻,一定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要有理论有实践,先把理论学好,再继续攻关,推动实践,这是老一辈传下来的。”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测绘学会年会上,李德仁说:“我们测绘人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原始创新研究,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全身心地投入到第二个世纪和新基础设施浪潮中去,在新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中发挥作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国际领先的测绘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科学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43516.html
上一篇吴尊友:将知识化为抗疫力量
下一篇 刘家富大黄鱼,刘家富:大黄鱼之父,刘家富大黄鱼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