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科普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观后感,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观后感,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是谁说的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观后感,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观后感,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是谁说的

刘安沐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群山环抱中的西柏坡翠柏苍郁、朝气蓬勃。72年前的3月23日,滹沱河畔阳光明媚。西柏坡村前屋后,十多辆汽车一字排开……这一天,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今北京)。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周恩来笑着说…

刘·

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群山环绕的西柏坡柏翠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72年前的3月23日,滹沱河阳光明媚。西柏坡村前后,十几辆车一字排开...这一天,党中央从西柏坡出发前往北平(今北京)。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周恩来笑着说,“我们都应该通过考试。不要回来。”

中国的历史由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指挥所和“演习场”

锡伯,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部,原名百步,始建于唐代,因村后坡岭翠柏葱茏而得名。因为住在东白布村对面,有个老师曾经把“布”字改成了“坡”,后来改名为西柏坡村。

从1948年5月到1949年3月,这个普通的山村,作为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的总部,承载着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指挥了决定解放战争走向、决定中国命运的辽沈、淮海、平金三大战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宏伟蓝图,完成了中国革命从农村到城市、从战争到建设的伟大转变,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铺平了道路。在这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中,孕育和形成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井冈山精神和延安精神的延续和发展。西柏坡作为党中央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享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的命运就在这个村子里”的美誉。

西柏坡及其周边也是“新中国的练兵场”。为了建设人民共和国大厦,这里开了许多第一:第一部婚姻法在这里起草,解放区第一次土改会议在这里召开……在这里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立了华北人民政府,使华北成为全国解放的强大后方基地,勾画了共和国的雏形;在这里,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发行了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主权货币。在这里,奠定了CPPCC体系的基础...

西柏坡这个普通的山村是如何进入历史镜头的?为什么是西柏坡?

1947年5月,以刘少奇为书记、朱德为副书记的中央工委进驻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1948年5月,、、任率领以叶剑英为书记、杨为副书记的中央前委、中央后委,分别从山西临县镇经山西解放区、绥远来到这里。5月1日,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在这里正式揭牌,西柏坡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

解放战争时期选择西柏坡作为国民革命的领导中心,主要是因为它的四大优势。

首先,地理位置优越。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处在太行山和华北大平原的交汇处,是华北平原通向山西高原的重要通道。如遇到敌人进攻,可退居太行山;如果战局顺利,可直接东下大平原;进可攻,退可守,是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的理想指挥所。

首先,地理位置优越。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太行山与华北平原交汇处,是华北平原通往山西高原的重要通道。如果遇到敌人进攻,可以退守太行山;如果战事顺利,可以直接去大平原;是指挥民族解放战争的理想指挥所,可进可攻,可退可守。

其次,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西柏坡位于黄泥滩和嘉鱼滩之间,滹沱河自东向西贯穿。两岸滩涂富饶,稻麦成熟,是江南水乡的直敌。

第三,革命基础牢固。平山县建党较早,党组织坚强,群众基础深厚。这个只有25万人口的县,前后有9万多人参军参战,5000多人为国捐躯,被誉为“北方兴国”。

最后,滹沱河两岸的村庄又大又多,可以容纳很多中央机关工作人员。

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使西柏坡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解放区政治、经济及军事斗争的“理想的总指挥所”。

这些独特的条件使西柏坡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理想统帅”。

走进西柏坡

走进西柏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高的“革命圣地西柏坡”纪念碑以及纪念碑基座上掩映在红花绿草中的“赶考”两个大字。它也是这片红色土地的亮点。纪念碑高20.5米,碑体为六面体白色花岗岩贴面,基座上镂刻着反映西柏坡历史内容的六幅浮雕,碑名“西柏坡”系邓小平手迹。碑文为1991年江泽民为西柏坡的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走进西柏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革命圣地西柏坡高大的纪念碑,以及隐藏在碑基红花绿草中的“应试”两个大字。也是这片红土地的亮点。该纪念碑高20.5米,其主体由六面体白色花岗岩覆盖。底座上刻有六幅反映西柏坡历史内容的浮雕。纪念碑的名字“西柏坡”是邓小平的手迹。题词是江泽民1991年为西柏坡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西柏坡纪念馆前的广场中央,、、朱德、、和任的铜像巍然屹立,由鲜花组成的“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格外醒目。

郁郁葱葱的美丽祭坛下,碧波荡漾的白坡湖上,有一个面积为16440平方米的办公大院。有、朱德、、、任等领导人故居,中央军委作战室,“九月会议”会址,七届二中全会旧址,中央政府小学旧址,职工宿舍,警卫宿舍等。当年的原址被岗南水库(白坡湖)的修建淹没。现在的遗址是在原址以北500米、海拔57米的地方重建的。

当初,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后,留守人员与建平县政府(1958年改为平山县)移交中共中央旧址。为了保护革命遗址和文物,1955年,河北省博物馆和当地政府成立了西柏坡纪念馆筹备处。1970年冬,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对外开放。1976年10月,西柏坡展览馆新建。1978年5月,西柏坡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纪念中共中央迁至西柏坡30周年。从1992年开始,其他建筑陆续建成。经过多次修缮扩建,展览的教育功能进一步凸显。展览围绕“新中国从这里来”的主题,系统介绍了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伟大革命实践及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卓越贡献。

纪念馆依山而建,形成一个阶梯式的四合院,包括西柏坡展览馆、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中央部委旧址、中宣部旧址、中组部旧址、西柏坡碑林、国家安全教育馆、国家反腐败教育馆等。中共中央委员会旧址

在西柏坡的青山之间,一条弯弯曲曲的栅栏围着太行山里一簇簇普通的白房子。这是中共中央的旧址。

中共中央原大院大门坐北朝南,分为前后两部分。从东到西,前院是、任、、、董的故居,也是原中央军委作战室和中央政府食堂。后院东北角,三间窑洞建筑是朱德故居。此外,党中央接待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和苏共中央代表的米高扬旧址、新华社编辑部、中共中央小学、反[/k0/]洞,林中还有十几处古迹。这里的房子都是依山而建,多是四合院式的小平房,都是土坯房。

入院时,低矮的土坯房和简陋的办公桌椅弥漫着岁月的气息,默默诉说着历史。电影中已经表演过多次的画面,渐渐与眼前的场景重叠,一下子把人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董故居坐北朝南,是典型的北方民居。董1947年5月随中央工委来到西柏坡,1949年3月到北平。他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将近两年。东北厢房是董的办公室,西屋是宿舍,西厢房和南厢房是职工宿舍。每个房间的陈设都很简单。庭院里的海棠、杏树、竹子等都是董夫妇利用业余时间种植的,使庭院充满了生机。正是在这里,董为1948年的第一次人民币发行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字样。

当时是董的邻居,家里的陈设也很简单。他的办公室既是会议室,也是中央工作委员会的办公室,中央工作委员会的许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室内书桌、沙发、转椅等。都是原创。

在刘少奇旧居东侧是毛泽东旧居,二者之间有四间北房,是当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即军委作战室。这处面积不到70平方米的房子是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自己动手建造的,里面设有一部电话、两张地图、三套桌椅,这就是当时我军的最高指挥中心。每天,来自全国各个战场的电报汇集于此,一道道战斗命令从这里发出,一份份胜利捷报从各地传来。周恩来曾风趣地说:“我们这个作战室,一不发款,二不发粮,三不发人,就是每天往前线发许多电报,就把国民党给打败了。”

刘少奇故居的东侧是毛泽东故居。中间有四间北屋,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即军委作战室。这栋面积不到70平方米的房子,是中央机关工作人员自己盖的。里面有一部电话、两张地图和三套桌椅,是当时我军的最高指挥中心。每天,来自全国各个战场的电报在这里汇集,战斗命令从这里发出,胜利消息从全国各地传来。周恩来曾打趣说:“我们的作战室,如果不给钱,不给粮,不给人,每天都会给前线发很多电报,打败国民党。”

当时条件很艰苦,工作人员绘图制表用的红蓝铅笔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的。为了节约使用,作战参谋每天都用红蓝毛线在地图上标注敌我情况。有了振奋人心的消息,慢慢的,越来越多的地方扎上了红毛线。

毛泽东故居是两个小院子,以前是私宅。前院有警卫室和水房,院内楸树下有北方农村特有的大磨盘。夏天,梓树下、磨盘旁成为毛泽东的办公室,五大臣经常在这里商议国事,许多战略决策都出自这个农场磨盘,从而留下了“磨盘上有百万雄兵”的佳话。北后院有办公室、宿舍、书房和家庭客厅。

毛泽东的办公室不大,不足10平方米,除了一把靠背椅和竹躺椅外,只有四个革套的单人沙发,陈设十分简单。旧居保持原状陈列,桌上垫着玻璃,摆放有书箱、剪刀、笔筒、毛笔、茶缸和烟灰缸等。毛泽东的办公室与卧室相通,一床、一椅、一桌,简陋得让人不敢相信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的住所。在这里的300多个日子,毛泽东运筹帷幄,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通过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在这里撰写的20余篇文章丰富和完善了毛泽东思想体系,指导着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在油灯下,毛泽东为《人民日报》《人民邮电》《中国青年》以及新华书店题写了报头、刊名和店招。闲暇之余,毛泽东也会到院子里转转,帮老乡推碾,和老乡话家常。

毛泽东的办公室不大,不到10平方米。除了一把靠背椅和一把竹躺椅,只有四张皮面单人沙发,陈设十分简单。旧居以原状陈列,桌上有玻璃,书盒,剪刀,笔筒,毛笔,茶壶,烟灰缸。毛泽东的办公室与卧室相连,有一张床、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它是如此简陋,以至于人们无法相信这是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的住所。在这里的300多天里,毛泽东运筹帷幄,打赢了“三大战役”;通过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这里撰写的20多篇文章丰富和完善了毛泽东思想体系,指引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在油灯下,毛泽东为《人民日报》、《人民邮电》、《中国青年》和《新华书店》写了标题、题名和店招。闲暇时,毛泽东还会去院子里转转,帮他的老乡们推推磨磨,在家里和他们聊聊天。

紧接着是故居和故居。

穿过防空洞,一座三间窑洞式的房屋就是朱德旧居。办公室里陈列的办公桌、转椅、电话机和书籍等都是原物。会客室里的金属桌椅是1947年孟良崮战役中我军从敌军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那里缴获的战利品,朱德一直使用着。在七届二中全会期间,军事组的彭德怀、贺龙、陈毅、聂荣臻等多次在这里讨论军事问题。

穿过反[/k0/]洞,一座三间房子就是朱德故居。办公室里陈列的办公桌、转椅、电话、书籍都是原装的。接待室里的金属桌椅是1947年战役中,我军从敌74师师长张手中缴获的战利品。朱德一直在利用他们。七届二中全会期间,军事组的彭、贺龙、陈毅、聂等在这里多次讨论军事问题。

朱德故居西侧不远处,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会见苏共中央和国民党代表进行和谈的旧址。梁楚会议旧址

除了领导人故居,中共中央旧址还有两个专门的会议会址。之所以特别,是因为这两个曾经的会址,原来都是食堂。

1948年8月,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都在向有利于中共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决定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九月会议)。

1948年9月8日至13日,在中央大院最西边的中央政府食堂,我党召开了撤出延安以来的第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以“军队前进,生产增长一寸,纪律加强,革命无敌”为中心论题,检查了过去的工作,制定了全党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今后的发展任务,讨论了建立人民政权,建立临时中央人民政府,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等问题。在政治方面,会议明确提出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在报告中强调,我们的政权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和政权机关都要把“人民”二字放在前面。

除了吃饭用的大圆桌、长桌、小方凳,当时没有任何布置。

在“九月会议”的指导下,民族解放战争的形势进展迅速,全国胜利已成定局,制定建立新中国的各项方针政策迫在眉睫。

1949年1月,中央政治局在会议上提出:“北平解放后,必须召集第七届第二次中央全体会议。”此后,中共中央为召开七届二中全会进行了积极的准备。

1949年1月,中央政治局在会上提出:“北平解放后,必须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此后,党中央为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做了积极准备。

经过周密安排,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西柏坡召开。这是中共中央在农村召开的最后一次全会,被称为“铲地基”和筹划“盖房子”的第一次全会。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在大院西侧。这里曾经是中央政府的一个大房间。屋顶有两个天窗,稍加布置就可以作为聚会场所。

走进会场,看到的是这个面积只有几十平米的土坯房。室内陈设非常简单,甚至没有扩音设备。北墙紫色门帘上挂着两面党旗,两面各绣有“中国共产党(CPC)”五个大字。党旗上方悬挂着毛泽东和朱德的画像。东西墙上挂着四面党旗。讲台是一张旧长桌,花毯上铺着虎皮,桌上放着一个笔筒和两支蘸笔。主席台两侧各有一张铺着白布的记录桌。会议桌前的双人沙发是为、朱德、、任等人准备的。后面有茶几,简单的长扶手椅,还有从各地借来的木椅,高低不一。南墙上是一幅全国形势图。

72年前,就是在这间简陋的土坯房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体亲手绘制了一幅伟大国家的蓝图。

这次会议也为所有中国共产党党员制定了规则。根据的提议,会议通过了没有写进决议的六条重要规定:不祝寿,不送礼,不祝酒,不鼓掌,不点名,不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四平并列。如今,这些规定已经成为共产党人的日常行为规则。党的十八大后,根据新情况、新问题,中共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与西柏坡时期的“六项规定”一脉相承。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他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謙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他告诫全党:“我们必须使我们的同志保持谦虚、谨慎、傲慢和冷静,使我们的同志努力工作。”

众所周知的“两个务必”和“对话应试”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精髓。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时期铸造的精神丰碑,是全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刻思想,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继续做好我们党的人民“考试”,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的考验,使我们党永不变质,我们的红色山河永不变色。西柏坡展览馆

锡伯展览馆位于中共中央旧址东南约200米处。它建于1975年,2003年重建。有上中下三套四合院,红瓦掩映,绿树成荫。面积6100平方米,展线1100米。以“新中国从这里来”为基本陈列,围绕主题设置了12个展室,注重时间,突出重要事件。每个展室通过大量展品,系统、生动地反映了党中央及其领导人在西柏坡的革命实践活动。

当你进入博物馆时,一组大型青铜雕塑面对着你。以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和若隐若现的太行山为背景,人物高大逼真,精神饱满,表现了中共七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团结和从西柏坡走向新中国的艰苦奋斗的深刻含义,与群雕下镌刻的“新中国从这里来”的展览主题相呼应。铜像两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四个标志性建筑,即上海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井冈山、遵义和延安,它们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

展厅里,一页页泛黄的文件手稿,一件件带着历史温情的革命文物,向人们讲述着70多年前不平凡的过去。随着工作人员的讲解,70多年前的历史画卷缓缓展开。

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电报画廊。电报走廊全长56米,是目前中国最长、最大的电报走廊。

缓缓移步,长廊音响传出“滴滴答答”的发报声。“三大战役”期间,毛泽东和党中央在西柏坡指挥了24场战役,人民解放军以横扫千军之势,创造了平均一天歼灭国民党近一个师的战争奇迹。在此期间,从西柏坡发往前线的电报有300多封,这里陈列了其中的37封,均为阴刻的毛泽东手迹的电报原文。

慢慢走着,楼道音响里传来“滴答”的声音。“三大战役”期间,毛泽东和党中央在西柏坡指挥了24次战役,人民解放军平均每天消灭国民党近一个师。这一时期从西柏坡发往前线的电报有300多份,这里陈列的有37份,都是在殷时写的电报原件。

▲电报画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43730.html
上一篇世界上十大冰山,世界上最大冰山
下一篇 把红军落脚点放在陕北(红军落脚点为什么在陕北?)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