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科普 体温下降恶果多阅读,体温下降恶果多阅读理解,体温下降恶果多阅读

体温下降恶果多阅读,体温下降恶果多阅读理解,体温下降恶果多阅读

杜仲自疫情爆发以来,测体温成了我们的家常便饭。教科书上说,人的正常体温是37℃。但是,不知你注意到没有,现在我们身边人的体温,已经很少有达到或超过37℃的了。是测温枪不够准确吗?不,人类体温下降已经是一个事实。202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

杜仲皮

自从疫情爆发以来,量体温成了我们的日常。课本上说人的正常体温是37℃。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现在我们身边的人,体温很少达到或者超过37℃。

测温枪不够准确吗?不,人体体温下降是事实。202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发布了一项调查结果:自19世纪以来,成年人的平均体温不断下降,在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从37℃下降到36.6℃,降幅达0.4℃。

下降0.4℃看似很小,但后果不容乐观。人体体温下降的原因

1851年,一位名叫卡尔·温德里奇(Karl Wunderlich)的德国内科医生收集了25000名患者的腋下体温数据,首次确定人体正常体温为37℃,并一直延续至今。

但近年来,多项调查证实,人体体温正在下降,37℃已成为历史。

现代人体温过低的原因有很多。

据科学家分析,170年来,特别是最近20年,人体体温下降了0.4℃。主要原因是缺乏锻炼。以前,人们每天要做大量的运动:农村人要种庄稼或放牧,就连城市人也会每天洗衣服、做饭、打扫房间;大家出门都会优先选择步行或者骑自行车,闲暇时间靠户外运动度过。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越来越懒:吃饭的时候打车,洗衣服有洗衣机,洗碗有洗碗机,随时可以躺在床上玩游戏。男生打篮球,女生踢羽毛球的校园场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现代人运动量减少,导致肌肉含量普遍下降;而肌肉是人体最大的发热器官。即使当一个人什么都不做的时候,肌肉也在进行新陈代谢(这叫做基础代谢),产生热量——我们说的正常体温就是在这种状态下测得的。肌肉少意味着基础代谢降低,体温降低。

肌肉含量的降低也与生活压力有关。在压力下,人体处于应激状态,身体会分泌一种叫做皮质醇的激素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然而,皮质醇分解肌肉。生活压力导致皮质醇长期过量分泌,肌肉过度分解,体温降低。

除了肌肉含量减少,由空紧张引起的出汗困难也是现代人体温下降的一大原因。人长期在空房子里工作生活,大脑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失去了接受刺激的机会。久而久之,体温调节中枢对外界温度不再敏感,导致体温过低。气温下降有很多不好的后果。

有研究表明,体温每下降1℃,免疫力就会下降30%以上;体温每上升1℃,免疫力就会增加5-6倍。

蝙蝠之所以对各种毒物免疫,不会得癌症,是因为它们的体温能保持在40℃的高位。然而,170年来人体体温下降了0.4℃,这意味着我们的免疫力下降,大大增加了病毒、细菌感染和癌症的发病率。

为什么体温降低,免疫力也会降低?

我们人体内大约有60万亿个细胞,血液的任务就是给这60万亿个细胞输送营养和氧气,带走二氧化碳等废物。血液中的白细胞可以识别体内的异物,并做出相应的免疫反应。体温高,血流快,白细胞能更快发现体内的异常,把病原体扼杀在摇篮里。反之,体温下降,血流减慢,白细胞寻找异物和调用其他白细胞排除异物的效率大大降低。这导致身体很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引发疾病。

此外,白细胞不仅可以抵御外界病毒和细菌的攻击,还可以监测体内的癌细胞,及时杀死癌细胞。事实上,即使是健康的人每天也会产生大约5000个癌细胞。如果其中一个逃脱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存活下来,很快就会变成1比2,2比4,4比8……最终演变成肿瘤。根据科学家的计算,如果体温下降1℃,免疫力下降30%,免疫系统每天可能会错过近1500个癌细胞,让它们疯狂增殖。

所以,好的免疫系统可以在外部快速识别和消灭病原体,在内部监控和杀死癌细胞。但如果体温降低,免疫系统反应迟钝,速度变慢,病毒、细菌、癌细胞都有可乘之机。

知道了体温过低的后果,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加强体育锻炼,不滥用空音,放松心态缓解压力,从小细节上适当提高体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43981.html
上一篇眼睛欺骗大脑的例子,为什么眼睛会欺骗大脑,眼睛欺骗大脑的例子
下一篇 什么的进化论,什么叫进化论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